读书的日子

莫负好时光

<p>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就想写写自己这几年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读书的认识和看法。工作繁忙一直没空写,今天偶有闲暇,可以抒发心中感悟了。</p><p><br></p><p>记得上初中时,自己就喜欢读书。那时没有什么书看,就在报纸上剪取喜欢的文章,制作剪报,很厚的一大本。偶尔也写些小文字,在弟弟的督促下,《生命中的小毛驴》发表在报纸上。这极大的鼓舞了我,自己的文字可以变成铅字,我更加自信了。</p><p><br></p><p><br></p> 那时对唐诗宋词感兴趣。在书房中,一展灯下,打开古色古香地诗书,跟随诗人览大江山河,品世情百态。为诗中女子的忧伤而忧伤,为戍边士兵的悲惨而拍案,为将领的耿耿忠心而喝彩,为游子的羁旅思乡而叹息…… <p>“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当时背了不少诗歌,现在大都忘了,更不要说是“吟”了。绝句、律诗,自己是学不了的。于是尝试着写新诗,殊不知新诗更难写。郭沫若、汪国真的诗选都看,自己也比着葫芦画瓢写了十几首,可总是不满意。</p><p><br></p><p>“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不出那种韵味、厚重感。可能是自己的文学水平还太浅,不能准确使用词语和技巧。也可能是阅历太浅,没有挫折,没有深思,怎能写出有深意的文字?都说读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可至今也没吟出一首像样的诗歌。只能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了。</p><p><br></p> 工作之初,凡事都不熟悉,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真正读书的时间更少了。那些曾经喜欢的书都散落在地下室,落满尘土,慢慢变黄,慢慢变得面目全非。曾经想把它们卖掉,可总是迟迟未动。每每看到它们,那些读书的时光便浮现在眼前了。<br><br>工作事务日渐熟悉,读书的时间就多了。学校也大力鼓励读书,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我也买了不少书,各种类别的都有,专业技能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地理图志类的等。<br><br>“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次一拿到新书,总是迫不及特地先睹为快,浮光掠影地,囫囵吞枣地,翻看一下,就束之高阁了。虽然看的书多,但真正有印象的寥寥无几。这些书就像我生命中的过客,擦肩而过,再不回首。 <br><br> <div>生活总不是风平浪静,偶有狂风暴雨的侵袭,电闪雷鸣的交夹。母亲的去世,工作上的不如意,让我不得不正面自己的内心,思考生命的意义。<br><br><br></div> 毕淑敏说:“生命本没意义,但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冬去春来,花开花落,这是自然规律,是万物的宿命。从新生一步步走向死亡,这也是我们人类逃避不了的宿命。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厚度。在这个必将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br><br>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先生如是说。<br><br>我又重新回到那些书中,那些文字顿时鲜活起来了。观看着他人的故事,他人的人生,好似也有着自己的影子;品读着隽永的文字,也好似映射着自己的当下。<br><br>“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我给自己说。前路漫漫,有书相伴,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