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五国行(二0一五年)A

地自偏

<p>越南篇</p> <p>  二0一四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天,我抵达南宁,在火车站附近的青年旅社住一宿后,去火车站乘上了去中越边境的凭祥市的5517次列车。</p> <p>列车奔驰在广西崇左的大地上一路向南,望着窗外的喀斯特丘陵,我的心已飞向了将要踏上的东南亚的土地。</p><p>第一站是越南。从南宁去河内可以坐南宁发往河内的国际列车,也可像我一样从友谊关出境,再坐大巴到河内。</p> <p>望着“南疆国门第一路”的碑刻我思绪翻澜,想起天朝与越南的历史五味具陈。关系好时说“山连山,水连水”,“朝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然而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场兄弟兵戎相见,使两国多少农家子弟葬身边关,而战争的起因仅是为越新主怒火中烧攻柬魔,老大哥愤小弟忘恩负义有新主。回过头来看那个名叫布尔布特的恶魔在对柬埔寨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有目共睹(金边有罪行展),越共出兵解救人民是正义之师呀。历史不忍卒读。</p> <p>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友谊关”,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过去称“镇南关”。其中有浓浓的霸气。1885年清军和法军在这里激战,老将军冯子才的威名与镇南关大捷一起声名显赫。1907年孙中山的镇南关起义虽败犹荣。</p> <p>这个建筑是海关入境的建筑。过关的人不多,国人旅行者也很少。到了越南进关窗口,接待的是个年龄大的官员,和善的为我办了敲了关防,也未有见网上说的刁难,索要小费之事。东兴口岸不知怎样,大概团队多些吧!记得在2000年夏天我带团从那里过关,不需护照(只要边境证)。当时的团就三个点,河内,海防,下龙湾。所以是这是我第二次到越南。</p> <p>出关后有许多中巴车揽客,一个在河内做生意的浙江人邀我一起坐上了开往河内的中巴车(打听该车经过我要下榻的还剑湖畔的三十六老街坊)。</p><p>车经过红河大桥,河内就要到了。红河发源于云南省,我曾到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的元阳梯田旅游,在那边江称元江,河水呈红色。元江在中越边境的河口,老街进入越南称红河,下游称红河平原,河内在平原中部,海防市在红河入海口。</p> <p>河内街头庆祝越共九十周岁的宣传标,与我天朝的宣传有的一拼。在当年“援越抗美”年代(1965~1973)在美军的大轰炸下,越南劳动党中央领袖胡志明派付手黎笋和武元甲大将来北京向毛主席求援。毛太祖不顾国内三年饥荒尚未缓过来,就答应全力支援,全国人民节衣缩食,解放军一个一个高射炮师轮番上前线,还有铁道兵,工程兵,几十万部队身穿没有越人民军帽徽领章的军服,打美军飞机,保卫越大后方。数以千计的战士把血肉之躯留在了那块土地。我们小时候在中学看新闻,写作文都是抗美援越的题材。</p><p><br></p> <p>在越南人的记忆或感受中,巴亭广场如同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永不磨灭的国家象征。</p> <p>我排队安检去广场中央胡志明陵寝和他办公,生活的故居。</p><p>目前世界上保留党魁遗体的共产党国家还有这么几处(列宁,胡志明,毛太祖,金家父子)</p> <p>陵寝不让带手机,在广场上照一个。</p> <p>“越南中国”,“胡志明毛泽东”,我中学时代是中越关系的蜜月期。广播,报纸都是越南人民抗击美帝的新闻。我还清晰记得一九六九年胡志明逝世的消息传来举国同悲的场面。黎笋接班后,中越关系就开始走下坡路。在苏中,越柬的关系上,越反对柬共红色高棉,靠拢苏联,与天朝意见相左,一九七五年越南胜利,南北统一后,关系进一步恶化。</p> <p>河内闹市口耸立的古人塑像,当时不知是何人,回家查一下历史,才知道是当年统一越南的李氏皇朝的李太祖(相当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他从北方攻占了南方的占婆国。现在越南把他作为统一国家的民族象征。越南与我天朝在历史上有着扯不清理不断的瓜葛。基本上在公元十世纪前是在天朝统治下(越南北属期)。秦始皇时期,赵佗的南越国打败在今河内地区的安阳王,天朝的版图扩展到那地区。李太祖建大越国后,对天朝称大哥,称臣。以后的天朝和越的关系如君臣,如兄弟,也经常有反目的时候。越南人把历代反抗北方天朝的人都看成民族英雄。</p> <p>闲话少说,玩耍要紧。从旅游车下来,行走在三十六行街,这里是河内城市的发祥地,也是背包客的集散地。找了个旅店与店主比比划划,谈好“How much?”,“ok”,后就住下了。</p><p><br></p> <p>外出时请老板在我的地图上标上旅店位置,并拿一张旅店名片就外出了。</p><p>位于市中心的还剑湖是河内旅游的必到之处。相传黎太祖在此得宝剑横扫千军得天下,后重游这绿水湖,有金龟浮出水面向太祖索还宝剑。后湖名改称还剑湖。</p><p>远处建筑是还剑湖名胜―龟塔。</p> <p>还剑湖玉山岛上玉山祠。</p> <p>越南历史上与天朝关系密切,无论是佛教还是儒学都是内地传入。</p><p>图为河内的文庙,原是国学堂。</p> <p>街景一。</p> <p>街景二</p> <p>今晚是12月24日,河内的圣诞节气氛很浓,政府没有象天朝一样抵制,封剎,淡化这个节日。马路上到处是人群(特别是年轻人)我也去了河内大教堂,与圣父,圣母,圣婴合影。🌹❤</p> <p>在旅店附近的票房购买一张去顺化的夜班汽车票(卧铺),经过一夜的行驶,早晨到达顺化市。</p><p>顺化地处越南的中部。越南的地形是中间细长如扁担,两头(以河内为中心的北方和以西贡为中心的南方)如箩筐。过去有17°线分割南北方,而顺化就处在17°线的南方一侧。</p><p>到顺化就是要参观故皇宫。皇宫在香江北岸的老城。</p> <p>从1558年~1945年,这里是阮氏皇宫。它仿北京紫金城修建。但在规模,精致,豪华上完全不能与天朝故宫比。它内宫墙是长500米的正方形,也有护城河。图中可见。</p> <p>阮氏王朝有13位皇帝,最后一个君王如同中国清朝末代皇帝傅仪一样,投靠日本人。日本投降后被人民赶下台。</p> <p>顺化皇宫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严重被毁。图为太和殿的台基遗址。1991年,皇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天下着雨,阴冷如同江南清明雨纷纷的天气,故宫在修复中,游客并不多。</p> <p>下一站要去会安,我打听好上车地点在车上买票。我没有如攻略中介绍的,购从河内到西贡的联票,虽然价格低些但不如我这样自由,也省去到下一站需要登记确认。</p> <p>向南去会安的路上要翻过山。遥看云雾如帽似纱飘戴在山上。汽车过山后就是到南方了。</p> <p>中途休息看风景。</p> <p>会安在过去是越南的海港城市,现在它的功能早已被北边的岘港取代。但在我国明清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的商人经常来此贸易经商。</p> <p>如广肇会馆,潮汕会馆,福建会馆在街上成为旅游景点。</p> <p>来这里经商的当时还有日本人。看,会安的日本桥来了许多八方游客。</p> <p>小巧简单的手工艺品</p> <p>越南妹子很和善,从她头上取下个斗笠合个影。</p> <p>会安工艺灯笼是一大特色。</p> <p>坐上夜班卧铺客车去芽庄,路不长(约五百公里),却也要八九个小时。越南的交通太差劲了。</p> <p>这两个妹子是深圳人,在去芽庄的夜班车上认识,得知我一人行就把我捡了。到了芽庄一切听她们安排,顶房,吃饭。反正她们懂英语。有美女相陪我轻松多了。</p> <p>芽庄是国人参团旅游必到的地方,这里的海滩是越南最美丽的。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附近的金兰湾是美军基地,芽庄海滩是大兵们的休闲地。</p> <p>  </p> <p>街头上的洗脚房与国内无异。</p> <p>芽庄手工丝织馆,里面的丝织品是赚外汇的,价格不菲。</p> <p>在旅游社定了四岛屿游的票,在船上与越南妹子合影。</p> <p>深圳妹子的行程与我不同,他们是从芽庄飞往胡志明市,然后去柬埔寨吴哥窟。所以约定与她们在吴哥窟再相约,结伴同游。</p> <p>次日一早,我和岛上结识的三个昆明女孩结伴去大叻。</p><p>大叻市是林同省省会,人口十五万。地处芽庄西南一百五十公里,它海拔有一千五百米,是越南著名的避暑胜地。一百多年前,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为避暑,法国人在这里盖房修别墅,造就了大叻市。</p> <p>它的形成和我国庐山上的牯岭的形成有差不多的历史和功能。现在成为越南著名的旅游和避暑的目的地。</p> <p>大叻火车站,现作为旅游线路开放。</p><p><br></p> <p>大叻有山间人工湖―春香湖,犹如庐山上的如琴湖。</p> <p>今天晚上大叻夜市格外热闹,有迎新年的街头表演,明天就是二0一五年的元旦。</p> <p>离开大叻市一路去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西贡)。</p><p>胡志明市地处湄公河三角洲,流经市区的西贡河80公里汇入大海。我也去市中心的范老五街附近寻找了一个青年旅舍住下。</p> <p>范老五街周边几条马路组成的区域是背包客的天堂,各种档次的酒店,餐馆,商店还有街头酒吧,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数不过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群在这里穿梭,吃饭喝酒,聊天交友。</p> <p>尽管一个人也要享受一下街头酒吧的浪漫氛围。</p> <p>打卡点之一,红教堂(圣母玛利亚教堂)</p> <p>打卡点二,法式建筑,邮政局。大厅中央挂着胡志明的画像。</p> <p>大剧院</p> <p>胡志明市的马路上充满了机车。绿灯一放,那阵势,犹如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传说中的飞车党让我遇上了。一天下午我在马路上行走,低头看手机上的谷歌地图寻找旅馆,不料随着一阵轰鸣,手机飞出掉在马路上,惊抬头只见一辆摩托车俩个年轻人扬尘而去,庆幸贼失手了。不然没了手机就要尴尬了。</p> <p>参观总统府,身后一辆苏制坦克,编号390号,是一九七五年人民军攻入西贡总统府的第一辆坦克。从那一年起南北方的统一。</p> <p>街头身着奥黛的越南姑娘。奥黛是越南女人喜欢穿的服饰。如同中国的旗袍,印度的丽莎,日本的和服。</p> <p>在西贡河边,遇见一台湾来的独行客,一起结伴下午同游,路边喝茶。她是台湾高雄的幼儿园老师,趁假期来修学,等会儿还要去参加学越南菜的课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