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4月28日下午阳明小学全体教师参加了“线上”《小学名师公益课堂讲座》,有幸聆听了一节于松建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开启了我们对语文学科新思维之门。课后于老师对次课进行了剖析和自评。 接着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的郑丹老师针对这节课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题进行了评课。</p> <p> 【讲课教师】于松建: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学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榜样人物”、“教育年度人物”,北京十大青年名师。获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观摩活动最高奖(示范课奖);第五届“全国 教育艺术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全国语文素养大赛一等奖。</p> <p> 【评课教师】郑丹: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小学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p> <p> 于老师关注文本,关注学生,更重视阅读,尽量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于老师以问题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在课堂中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于老师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对于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除了网上搜集答案,更好的办法的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p> <p> 听完讲座,我们一年组全体教师马上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线上教研,大家各抒己见。</p> <p> 这节课教学设计有新意,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语文学习的要素,运用推测的学习引导方法,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想象和推理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理解文中内容,学习写作方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教学效果明显。</p><p> 希望能多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理念。</p><p><br></p><p>编辑:钟婧</p><p>图片:钟婧</p><p>来源:牡丹江市阳明小学</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