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明,不只是忧伤</p><p> 又是一年杏花开,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轻拂嫩柳,细雨初吻杏苞。放眼望去,绿草茵茵,大地回苏。在平泉县榆树林子镇宋营子村后山坡的烈士陵园里,20几座朴素的墓碑,面向东方,迎着朝阳,静静地矗立在春风里。墓碑前,一簇簇敬献的鲜花,代表着敬献者的切切哀思和深深悼念。</p><p>这座烈士陵园,坐落于漫山的杏林松海中,风一过,一阵杏花的轻香扑面而来。陵园四周是星罗密布、错落有至的日光温室大棚,在霞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辉。陵园的视线极好,向东、西、南方向望出去,但见公路纵横、大棚林立、果树成园,车水马龙、人来如缕。</p><p>谁能想到,这个生产一片欣欣向荣、生活安逸富足的山村,也曾经刀光剑影,血色弥漫。据记载,上个世纪40年代, 榆树林子一带,是反动组织“红枪会”横行的地方。1947年,时任中共平凌县委组织部长的刘乾安和任县委秘书的夫人袁华以及10多名工作人员就牺牲在这里。</p><p>时光回溯到1946年,刘乾庵从延安来到平泉,开展土改工作。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平泉全县7个解放区有24000亩田地转到了贫农、佃农为主的农民手里。一直渴望着“耕者有其田”的人们,在那个春夏之交,让心爱的土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p><p>被没收了土地的地主和地方反动势力心有不甘,对工作组进行了疯狂的反扑。1948年1月21日,反革命组织“红枪会”发动暴乱 ,他们抢出了被农会扣押的地主,并蛊惑部分民众,将魔爪伸向了土改干部,而大名鼎鼎的刘乾安一直让他们恨之入骨。那场暴乱中,分布在榆树林子一带各村包括刘乾安夫妇在内的18位土改干部、群众和战士被“红枪会”杀害。刘乾安牺牲时32岁,袁华年仅28岁。受当时暴乱情况影响,牺牲的烈士们都埋藏在所牺牲村的附近,刘乾安夫妇被当地群众埋藏在了宋营子后山。</p><p>在那场暴乱中走过来的宋营子村民王志勇,是刘乾安的亲密工作伙伴。在刘乾安夫妇牺牲后,他把自家房子建在了离墓地仅有400多米的山下。在他的有生之年,守护烈士墓,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每天早上起床后,他都会到墓地去看望沉睡在这里的战友,将墓地打扫干净,将墓碑擦拭干净,和战友们唠唠生活的家长里短,说说对他们的思念,这个习惯直保持到他去世。他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让儿子王国明继续为烈士们守墓,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让牺牲在那次暴乱中的战友们团聚在一起。</p><p> 王国勇的这些愿望都已经实现。 王国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尽心尽力的守护着烈士陵园,并将力所能及搬迁的几座烈士墓迁移到了这里。几年前,相关部门组织建设了烈士陵园,将散落在各村的烈士遗骨都迁来此处。曾经战斗在一起的战友们,经过72年的分离,终于又团聚在了一起。</p><p>清明的风徐徐吹来,山野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烈士陵园的石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因为时隔年月太长,有些烈士的名字已经弄不清楚了,所以在陵园里,有十几座石碑上没有烈士的名字。犹如天上的众多繁星,闪耀却无名,组成了浩瀚星海。</p><p> 为人民的解放做出牺牲的烈士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70多年来,烈士的英雄故事一直在传说,烈士的足迹一直有人在追寻。你们为了人民解放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那天上的星辰,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p><p>春风又绿大地,春草又染华年。</p><p>清明的风轻轻吹来,花香满园。放眼放去,山间林木茂密,绿树焕新芽;半山腰,大棚林立,各色蔬菜翠汁欲滴。在闪耀银光的蔬菜大棚和散发芬芳的林果树木的簇拥下,位于高处的烈士陵园显得那么的巍然、庄严。</p><p>高高的山上,吹来清明的风。它吹绿了北方的山川大地,吹醒了沉睡在我心底的忧伤。一直以来,在我心里,清明是一个忧伤的节日,怀念亲人,悼念朋友,以花喻景,睹物思人。凭借细雨纷纷,去借问酒家何处。把一串串文字,烙上忧伤的痕迹,发在各种圈子里,借以炫耀。而今在这里,高高的无名烈士石碑,击碎了我长久的骄傲。我领悟了,清明,不仅仅是忧伤,更多的是领悟,是追寻,是奋进。这种领悟,犹如黑夜之繁星,在我心中星火燎原。</p><p> 清明的风,吹绿了地上的草,吹开了山上的花。在陵园附近的一条山谷里,十几株罕见的绿萼杏花,正绽开美丽的绿色骨朵,以这满树的繁花,迎接春光中的盛世中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