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深化全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教改进行动,推进数学阅读教学,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4月28日,寿光市凤华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网络专题研讨会。</p> 课例展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寿光郭鑫:《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点评:纪萍</b></p><p><br></p> <p>一、课堂环节</p><p> 寿光市凤华小学郭鑫老师展示的视频课例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课堂语言精准简练,课堂设计别具匠心,目标指向清晰,重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p><p>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p><p> 从情境图入手,借助谈话法引出“比多少”的课题,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片完整地描述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会看、会想、会问。</p><p>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p><p> 首先,了解学情,明确目标及评价标准。</p> <p> 然后,完成任务单一,建立题目的直观模型。 引导互相评价,形成正确的图式模型,并借助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释列式的道理,让学生对照目标和标准自评。</p> <p> 最后,进行迁移学习,完成任务单二。 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修正错误,进一步促进目标落实,让学生对照目标和标准自评。</p> <p>环节三:回顾梳理,提升经验</p><p> 梳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本节课解决的两个数学问题,回顾解题过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一看,二想,再算。</p> <p>环节四:课堂练习,自我评价</p><p> 本环节设置了两个练习题目,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展示再次检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最后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p> <p>环节五:畅谈收获</p><p>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p> <p>二、评课环节</p> <p> 纪萍校长给我们分享了寿光团队这节课背后的研究思路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p><p> 整节课采用了逆向设计线路,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最后将评价任务嵌入到教学活动中,让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教围绕学习目标进行。</p> <p> 接下来的课例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根据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三是研究如何评价。在研究过程中,寿光团队又聚焦如何使目标既明确又具体和如何使评价标准始终嵌入学习过程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p> <p>一、如何使目标既明确又具体?</p><p> 三读:读课标—读教材—读学生</p><p> 一追问:学生有什么表现,能证明他达到这个目标了呢?</p> <p> 通过三读一追问的方法将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设计三个表现性评价任务,让每一个目标的落实都清晰可测。</p> <p>二、如何使评价标准嵌入学习过程?</p> <p>策略1:用学生看得懂的语言描述学习目标</p><p>策略2:顺势而为分层呈现</p><p>策略3:让评价不断重复贯穿始终</p> <p>三、收获与思考</p> <p> 寿光团队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评有了新的理解,既是刻画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标准——以评能定教,也是能贯穿学习过程的能动过程——以评能导学。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就必须把评价标准嵌入评价任务、嵌入学教全过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诸城李谭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b></p> <p> 上课之前李老师先进行了复习热身营造学习的氛围,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做好迁移的铺垫。</p> <p>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推理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点子图、探讨点子图和算式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跟上评价,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给一个小红花,能对照点子图清晰讲出每一步算式的道理的才有第二个小红花。</p> <p> 接着,引出竖式,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会正确计算的一个小红花,能清楚说出是怎么算的和为什么这么算的才有第二个小红花。</p> <p> 最后,回顾整理、巩固练习,紧跟评价。本节课渗透转化和数形结合思想,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寒亭乔永涛:《分数的意义》</b></p><p><br></p> <p> 乔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先是从学生三年级已经学习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导入,通过一个课前评测,让学生对现在“在哪儿”有一个评价。找到学生思维的起点,明确学生本节课的“最近发展区”。</p><p> 接着明确本节课的课堂环节有三个,分别是“分数单位”、“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这三个学习目标,知晓这节课要“去哪儿”,建立起本节课的课堂框架。</p><p> 课堂新授过程中,从“分数的产生是对整数数系的一种扩充”,将分数“数”出来作为切入点,联系整数,实现整体建构。设置课堂探究单,把学习的重点的难点的探究权都交还给了学生,也就是在引导孩子“怎么去”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课堂的最后设置评价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将教学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贯穿始终,首位呼应。</p> <p> 乔老师这节课采用了逆向设计的教学设计法,将课堂教学分成了三个阶段:一是确定学习结果,二是评量学习结果,三是制定学习计划。</p> <p> 阶段一:确定学习结果,也就是我们要带领学生去哪儿,构建学生学习理解、知识和技能的三维结构。在课前思考并回答:</p><p>1.课标中有怎么样的规定?</p><p>2.教材中有哪些主要内容?</p><p>3.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p><p>4.尤其是这些知识和技能要达成怎样的理解?</p><p>5.哪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p><p> 教学中知识点从哪儿切入?讲哪些知识?如何把这些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变成学生的直观感知?这几个问题解决之后,基本就可以确定学习结果了。</p> <p> 阶段二:评量学习结果,也就是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到哪儿了,学生自己评量学习结果——“学习标准”。思考并回答:</p><p>1.有什么证据显示学生达到了“阶段一”的学习结果?</p><p>2.用什么方式可以表现并收集这些证据?</p><p>3.评量的标准是什么?</p><p> 所有的学习结果都被评量了吗?</p> <p> 在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乔老师也做了具体的分析和阐释。</p> <p> 设置了三个评价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分别是任务设定评量表,目标、活动、评价的一致性评量表以及学生自我检测表——“学习标准”。</p> <p> 阶段三:制定学习计划,也就是我们如何带领学生到那儿,设计课堂流程,确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思考并回答:</p><p>1.如何导课?</p><p>2.安排哪些学习时间(教学活动)?</p><p>3.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和给予及时的反馈?</p> <p> 教学评一致性该如何落实到课堂中,逆向设计,为学而教。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方法技术。运用这种思维和技术,每位教师都可以设计出自己的课堂,引导学生更好地达到“必然”结果。对于学生产生自己的发现、生成更多的“偶然”学习结果,我们乐见其成。</p> 会议总结 <p> 潍坊市教科院的孙俊勇科长 为“教学评一致”网络研讨会做题为《为学而教》的总结。</p> <p> 总结分为两大方面:一、转变观念;二、行动路径。</p> <p>一、转变观念:</p><p>1.教与学的关系</p><p> 教学中学生是核心(焦点),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关系:</p><p>(1)“学”不能被外在逼迫,而应从内部“唤醒”。(2)“教”的效果体现为“学”的效果,所以,“学”才是核心。(3)“教”的意义,是为满足“学”的需求,是为“学”提供发展所需的影响。</p><p> 所以,我们要“为学而教”。</p> <p>2.学习发生机制:学习是怎么发生的?</p><p> 教师教的有效性基于学生学得有效性,关于学生的学有许多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虽然理论内涵不同,但都是有道理的。学生学习是面向不同内容、不同学习类型,各种的有效性也不同。基于这些理论,提炼出来了关于学习发生机制的三点共识:</p> <p> 老师们能够认同并牢牢建立两个观念“教与学的关系”、“学习发生机制”,就做好了“教学评一致”观念层面的基础。</p> <p>二、行动路径(怎么做) </p><p> 教学评一致是由教师来展开的,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进而组织教学实施。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要做到“教学评一致”可以提高设计有效性。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怎样做到教学评一致”?孙科长给予了详细解答。</p> <p> 教、学、评三者要统一在学习目标(学习的结果)之下取得一致。要取得一致,就要逆向设计进行教学设计,逆向设计的路径有:确定学习结果、评价学习设计、制定学习计划。</p> <p> 第一步:确定学习结果:学习结果分为必然学习结果和偶然学习结果。必然学习结果由课标、教材、发展来设定,偶然学习结果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结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确定学习结果的时候主要针对必然学习结果,必然学习结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p> <p> 孙科长分析了三位老师在确定学习结果时的设计:诸城李谭欣老师将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理清了知识发展的脉络,确定了学习的目标。 寿光郭鑫老师在确定学习结果的时候采用了“三读一追问(读课标、读教材、读学生)”,在这样基础上建立知识和技能目标,并进一步追问使目标更清晰。寒亭乔永涛老师通过读书、借鉴专家的观点、个人思考,运用表格工具对本节课的学习结果进行了很好的定位。</p> <p> 孙科长紧接着介绍了确定学习结果的行动路径(5问思维模型):</p> <p> 在确定学习结果阶段要注意几个方面:1.老师要做学术的明白人;2.显性与隐性结果都要重视;3.学习结果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学习结果要成为学生的“理想彼岸”。</p> <p> 第二步:评价学习设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明确:如果“学习结果”达到了,会有怎样的表现?也就是能够证明“学习结果”达到的证据是什么?针对目标为学生设计表现性任务。评价学习设计的行动路径(4问思维模型):</p> <p> 第三步:制定学习计划。基于学习结果,翻译学习行为,设计学习任务。在“为学而教”的理念之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从“学习起点”走向“学习结果”的计划。这个阶段不是孤立的,必须依据前两阶段,必须与前两个阶段联系起来。</p> <p> 制定学习计划的行动路径“7步思维模型”:</p> <p> 教学评一致性该如何落实到课堂中,逆向设计,为学而教。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方法技术。运用这种思维和技术,每位教师都可以设计出自己的课堂,引导学生更好地达到“必然”结果。对于学生产生自己的发现、生成更多的“偶然”学习结果,我们乐见其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