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美友88567909

<p>  春日的暖阳沐浴大地,四月二十八日的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名师于松建老师带来的一节线上教学《琥珀》一课。于老师精巧的设计,丰富的语言,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被他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他的教学艺术对我来说,是一次理念的冲击,一场心灵的震撼,一次精神的洗礼。</p> <p>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节课展现了基础学习到创建学习的过程。于老师结合文本,从语文学习贵在有疑出发,带领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快乐。</p> <p>  年轻有为的于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整合式学习方式,巧妙的迁移运用,具有很强的教材意识。他介绍了常态阅读和异态阅读的区别,不是只受到感染,而是有自己的阅读立场和阅读目的。</p> <p>  这节课于老师在字词方面处理十分到位。从“王字旁”引导学生进出词语理解,简约而不简单。虽然线上教学有特殊性,但是他仍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把画面转换成文字,从形象思维转成抽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p> <p>对“餐”字的易出错笔画进行了指导,细致入微。</p> <p>多音字的辨析方面,于老师强调了字的多种意思,教学扎实有效。</p> <p>  教学中,于老师体现的充分的教材意识,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得以彰显。课文成为了学生的载体,学生的阅读取向发生了变化。</p> <p>  老师解读教材有深度,对于提问有难度,基于学生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们有力地走进文本。学生真正实现了思维的增长,生命的拔节。</p> <p>  如同登山一样,引领学生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实现了知识的跨越,极大调动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充满智慧和想象力!</p> <p>课堂体现了三个梯度:</p><p>1.读文,发现问题。</p><p>2.读文,提炼有价值的问题。</p><p>3.读文,找出解决问题的依据。</p> <p>  老师的教学有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用心阅读,把文字转换成画面,再从画面到文本。</p> <p>  老师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来读书,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查出关键词——推测。学生从课外资料查出依据,在提供的学习单上填表,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p> <p>  这节课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还有学生介绍琥珀形成过程的环节。一名学生说的不全面,于老师从已知和已学的内容入手,从内容、写法、启示多个角度提问,提示后,学生把丢掉的信息补上,又重新全面地讲了一遍,于老师及时评价,激励学生,学生说的非常有条理,全面。</p> <p>  课堂上,于老师能够捕捉到撬动全文的关键点,长时间的研读,在研读中浮想联翩,令人赞叹。</p> <p>  面对解决不完的问题,于老师还充满感情地推荐了一本书,让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十万个为什么》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p> <p>  课下,学生们还可以配上插图讲给家长听,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p> <p>  从名师的授课中,我深受启发,教师自身的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令我敬佩,他们能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课堂上一直注意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高超的教学水平使我受益匪浅。于松建老师以扎实的专业素养,精湛的教学赢得了赞誉,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利用小组合作,充分探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p><p>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名师之风,山高水长。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名师学习,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付诸于行动!</p><p><br></p>

学生

老师

教学

学习

阅读

名师

课堂

这节

读文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