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税务系统家庭助廉“七必问”

美友50573113

<p>致全市税务干部家属: </p><p> 家庭监督有其独特的作用,亲人的“耳边风”、“紧箍咒”,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一件事的判断和决心,从近些年发生的诸多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干部走上犯罪道路,除了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力、个人放松世界观改造等因素外,家庭失去监督或监督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充分发挥家庭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助推全市税务干部守好“幸福家门”,焦作市税务局纪检组通过整理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常见易犯的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家庭助廉七必问”,希望广大干部家属认真学习,当好“廉内助”,共同织密家税一体的拒腐倡廉防护网。</p><p>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1><p>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少应酬多充电,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众多的腐败案例表明:很多时候,腐败都是从酒桌上开始的。一些领导干部忙于吃喝应酬,实际上是用权力去交换吃喝玩乐、骄奢淫逸的条件,进而贪赃枉法。</p> <h1>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必问:经常应酬要过问!</b></h1><p><br></p> <p>  因此,在您的配偶频繁外出应酬时,要做到“三问”,为爱人排除风险隐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问:谁买单?</span></p><p> 注意:“公款买单”是大忌。私人聚会“公款买单”是大忌,买单者“误人误己”,参加聚会的党员干部也会“被牵连”,使本可轻松愉快的私人聚会变了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二问:和谁吃?</span></p><p> 注意:要拒绝明显带小圈子性质的聚餐。私人聚会要特别注意参与对象,除了不能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外,以同学会、老乡会等名义举办的明显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活动也应明确拒绝或自觉回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三问:在哪吃?</span></p><p> 注意:“单位内部接待场所”挺敏感。公职人员不得出入私人会所,更不得在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吃请或参与他人安排的吃请,《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h1><p>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贺喜探病收送礼品是人之常情。但对干部来说,清廉操守恰如一袭无瑕的白袍,容不得沾染半点儿利益的污墨。白袍“利墨”,如人生污点,终难洗刷干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违规收礼问题,属于不正之风的范畴,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往往会逐步发展为权钱交易的受贿行为,使无数干部逐渐深陷贪腐的泥潭。</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二必问:带礼回家要过问!</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三必问:生人带礼来访要过问!</b></span></h1> <p>  因此,广大家属要帮助干部绷紧廉洁自律之弦,在党员干部带礼回家以及家中有陌生人带礼来访时要及时过问,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错误,提醒您的配偶做到三个“一律不能收”:</p><p>1、对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一律不能收。</p><p>2、对管理或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一律不能收。</p><p>3、对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范畴的礼品礼金,一律不能收。</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h1><p>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提醒领导干部:“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干部的很多“爱好”,很容易被心怀不轨之人所“勾搭”和“接触”,古玩字画也好,喝酒打球也好,其本质都是“糖衣炮弹”,管理服务对象之所以能够心甘情愿地买单,其目的都是为利用干部们手中的权力,从中捞取与买单相比更多更大的利益。纵观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党员干部中,被“糖衣炮弹”所击中而“下马”的不在少数,倘若党员干部平时小节不拘、任性而为,就很容易落入陷阱,被“糖衣炮弹”击中,被“免费的午餐”所“围猎”,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别有用心者谋求权力寻租的工具。</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四必问: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过密要过问!</b></span></h1> <p>  因此我们家属一定要在党员干部和管理对象有交往过密迹象时及时过问,守好第一道防线,千万不要等到吃了大亏才幡然悔悟,提醒您的配偶做到以下两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把好“距离”。</p><p>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亲清”二字就要求党员干部对于自己的管理和服务对象,既要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态度,又要同其保持距离,这个距离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一定要把这个距离要求牢记在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守好“底线”。</p><p>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五条针对“四风”隐形变异,即对参加所管理企业、下属单位组织的考察活动,借机旅游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表现作出处分规定;第九十条新增了对“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情节较重的”行为的处理规定。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要守好纪律要求底线。</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h1><p> 许多情况下的监督重任也的确是非家属不能胜任。如干部收入支出明显不相符合、频繁晚归、在家中行为反常等,当这些情况有了苗头时,党组织很难及时发觉,但家人却是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部分领导干部思想放松、行为懈怠,家属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嗅出味道”。更为重要的是,部分轻微违纪的干部可能会基于恐惧、侥幸等心理选择逃避,未必能向组织及时汇报,但多数党员干部都会对自己的亲人敞开心扉。</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五必问:频繁晚归要过问!</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六必问:行为举止反常要过问!</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七必问:支出和收入明显不符要过问!</b></span></h1> <p>  因此,我们家属要对干部的“异常行为”及时过问,查找原因,分析利害,指出错误,拨动干部“反躬自省”的神经。这样,偶有微错的干部在家属的“过问”下能够及时悬崖勒马,不至于等到情况不可收拾时才追悔莫及,才能保证“幸福家门”的稳固。</p>

党员干部

干部

过问

对象

家属

买单

管理

服务

私人

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