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一个公民,只有不断“充电“,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些好书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汲取其营养的。好的书,总结出了别人所不具有的新的经验,发展出了别人所没有达到的新的理论,或指明了某一学科新的探索方向。多读好书,可以使我们疑得释,惑得解,永远站在学科的前沿,永葆教学的“先进性“。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教育、引领之责,带着我们的孩子们不断向上、不断向前。</p> <p> 疫情期间,我们小店区实验小学音、体、美组的老师们,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宅家不忘学习,在担任线上教学和站岗值勤等工作之余,分组进行了“共读一本书”活动,并以组进行了线上讨论交流。下面我以音、体、美的顺序说一下我们音、体、美组的学习、交流情况:</p> <p> 音乐组老师们本学期共读的书是杨立梅、蔡觉民编著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达尔克罗兹经过一生的音乐教育实践,建立了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给同时代以及后世的音乐教育家以深刻的启示,对于形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也有先导和积极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形成一种自由转换的密切关系,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p> <p> 通过交流,我们也达成了共识: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天性和本能。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教育所用。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相结合作为手段,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效果。大家都表示,下一步要将这本书的具体实施步骤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争取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与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都上一个新的台阶。</p> <p> 体育组老师们本期共读了《上课的门道》这本书。通过学习,他们知道了:上课有门,教学有道;上课要入门,教学要上道。上好体育课,要把握“乐、动、会“三字教学,力求实现“以体育人“、“以体树人“。乐,即快乐,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动,即运动,要让学生动得准确、动得够量、动得有效、动得安全;会,即“五会“:会说、会做、会用、会学、会做人。</p> <p> 通过线上交流学习体会,他们共同剖析了体育课堂的真问题,加大了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分析力度,从而将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我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p> <p> 美术组老师们本学期共同研读了我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编著的《美的历程》一书。通过自学,他们了解了:这是一部大书,一部中国美学和美学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和文化史。这本书从宏观角度,将数千年的中国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并做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字里行间,点点花香,沁人心脾,令人久久萦怀。比如,书中讲到青铜饕餮的时候,提出“狞厉的美“,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p> <p> 通过线上交流,他们觉得:这本书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让他们对中国古典文艺做了一次“美的巡礼“,拓宽了视野,深化了认识,开拓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从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面、更深的程度做好美术教学的决心和信心。</p> <p>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溪流正是自强不息,永不自满,不断前进,才到达了它最终的目的地——大海。我们小店区实验小学的音、体、美教师,都将继续努力学习,多读好书,做像小溪流一样的人,不断吸取新知识、増强新动能,在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奋勇前行,也带着我们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