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让我们一起成长

珊珊

<p>  疫情让我和孩子在一起度过了自孩子上幼儿园以来最长的一段日子,而且是最亲密无间的陪伴:陪吃、陪玩、陪读,几乎是分分钟都不离开,尤其是陪读是我们以前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这段日子让我感觉自己成长不少,感触颇深。</p><p> 春节后因为公司忙于防疫物资的采购,我每天早出晚归,基本就晚上和孩子见个面,对孩子也疏于管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一次因为一点儿小事儿,他就跟我大发脾气,而且哭的泣不成声,说:“别人的妈妈都在家天天陪着孩子,你不但不在家,回来了还老是打电话,你就不能陪陪我吗?我就是想让你放下手机看着我写作业,我好好学习,长大了养活你,再也不让你这么辛苦的工作。。。。。。”。听得我不由得红了眼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内心倍感愧疚,于是慢慢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了安心陪伴孩子的日子。是啊!我们一开始只盼望着能有一个健康的孩子,能够看着他快乐的长大就知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就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成为理想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何尝不想让我们成为他眼中的理想的别人家的父母。</p><p>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就抓紧时间改正,首先克服自己的时间观念,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以前这对于晚睡晚起的我来说是个老大难,我认为是爱的意志改变了我,只要想到他需要吃早饭安心上课,不能迟到被老师点名就毫不犹豫的起床。现在,即便是他过周末我都能够按时起来出去跑步,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完全不顾及个人感受的、无我的付出与成全。本着“民以食为天”的原则,从吃着手每天琢磨着怎么根据他的喜好,合理营养的搭配一日三餐,自己逐渐也养成了按时吃早餐的习惯,并且厨艺见长。</p><p> 孩子上课的时候,我偶尔安静的座到一边听,开始对网课是极不认同的,看他们穿着睡衣,怎么舒服怎么听课的样子,就感觉这纯属一种敷衍,听着老师们歇斯底里的讲课,对于不听话的学生无计可施的时候,感觉也真是难为他们了,认为这些知识点开学以后肯定要重新学习才可以。后来,时间久了,我发现孩子们习惯后适应了,他们自己的仪式感也渐渐诞生了,每天按照正常的作息洗漱,吃饭,穿着整齐的校服开始一天的课程,我也很欣慰。他写作业的时候我陪着他,拜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学习了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怎样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明白了自尊的真正含义。</p><p> 也许,这段时间会是余生我们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最长的时光,好好珍惜吧!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又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问题,我们成为父母之前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只能摸索着前进,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教育孩子需要靠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同步进行,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p><p> 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进行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期,抚育的过程也是我们对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我们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会促进我们的成长,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让我们拿出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拼尽全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孩子做到言传身教,为他打造一双坚强的翅膀,怀着热切而期盼的心期待着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大手小手》中所唱的那样:当你的小手伸向我的大手,那是一条延长的生命线,好多的曲折都还在前面,我们要一起面对那永不平坦的明天。看不看得见你,我都爱你,听不听得到,你都在我心里,生命里的感动来自一点一滴,最习惯做的事就是惦记着你。。。。。。</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