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雏鹰

王炜

<p><br></p><p> 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学开学的时间一推再推。儿子从读高中离开我们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在家呆这么长时间。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特别庆幸,感谢上天给我们这么个机会,可以理所当然地多留孩子在身边几天。想想孩子今年已经大三,以后回家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每念及此,就觉得一定要珍惜这天赐良机,再好好体会一下把宝贝捧在手心里的感觉。于是每天和老公挖空心思地想着该给孩子做什么拿手美味,买什么他爱吃的零食,讲什么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p><p> 被封闭的日子里,每天的生活就是被这些鸡毛蒜皮的平时根本无暇顾及的琐事充斥着。当然也还算的充实,至少还可以用来打发时间。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现我精心设计的饭菜好像不再合孩子的胃口,他只是象征性地多夹几口来敷衍我;买来的零食除了碳酸饮料他表示喜爱之外其他都毫无兴趣,再没了小时候的欢欣雀跃;共同话题更是少的可怜,好多时候他都是躲在自己的房间看手机,或者和他的同学开着麦高谈阔论,即使是和我们在一起交谈也是边看手机边心不在焉的说上几句,让我觉得再没了以前一家三口的默契祥和,其乐融融。这样索然无味的谈话最后的结局就是突然感觉话不投机,戛然而止。</p> <p>  终于有一天我痛心地发现,孩子长大了便是和父母的渐行渐远。我再不能把他拥入怀中亲吻他稚嫩的面颊,再不能搂着他幼小的身躯看他安然地入睡,再不能打着营养的幌子逼他吃下他不爱吃的蔬菜,再不能以对视力不好为由而阻止他看电子产品,再不能在日上三竿的早晨掀开他的被子把他从梦乡叫醒。现在,我只能伫立在远远的从前看着那个定格在青涩懵懂岁月里的依恋着母亲的小男孩,固执地不愿意让他远去。在我牵着他的衣袖想要挽留的瞬间,他已经像挣脱束缚的风筝一样随风轻飏,越飞越远。而我的手中却只剩下那半截原本以为坚固结实却早已时过境迁的牵绳。多少次梦中出现的场景而今终于变成了现实的版本。站在苍茫天地之中的我是那样的茫然若失,惴惴不安。虽然我清楚地知道所有的爱里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但我还是那样的不舍与不甘。我想在母亲的心里,世上最远的距离大概就是你发现自己坐在孩子的身边却不能出现在他的视线里吧。</p> <p>  一次一家人不经意地谈起婚姻时,孩子居然跟我说他不想结婚,我吃惊的差点喊出声音来。我怎么都不能理解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如临大敌,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合眼地反省我和老公的婚姻生活。我觉得我们俩虽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你侬我侬的柔情,但也算的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吧,在世俗的柴米油盐里没有过歇斯底里和剑拔弩张,怎么也不至于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留下阴影吧,可他却为何持有如此的生活态度呢?忍着煎熬,带着焦虑,旁敲侧击,再三追问,才发现原来孩子是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想要到大漠黄沙的戈壁或是荒原辽阔的非洲去,纵横四海,天地为家,不想早早就戴上生活的枷锁。我这才长出一口气,从自我反省的状态中解脱出来。</p> <p>  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了已经尘封多年的年轻时的梦想。那时我最怕的就是跌入世俗的纷扰中,过这种琐碎平淡得让人绝望的烟火人生。渴望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渴望着天涯海角,世界尽头。因为自己不能去流浪远方,就把三毛的书一本不落的全买了来,通过阅读来滋润自己饥渴的心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年的豪情壮志从云端矮到了墙角,身上的棱角也被生活磨的像河床里光滑的鹅卵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曾经讨厌的单调的日子,深陷其中还自我陶醉,乐此不疲。不知到底是失去了自我还是成熟了青涩?是一种被世俗接纳的幸运还是一种被梦想遗弃的不幸?不仅如此,作为母亲还想拿这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生活来绑架孩子的未来,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希望他过的安稳平和。作为母亲我还一直希望孩子过一种标配的人生,读完大学考研,硕士毕业后在一个省会城市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像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那样,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攒够首付,然后帮他娶媳妇,给他看孩子,只要他过得平安幸福,我可以节衣缩食,任劳任怨,放弃理想,放弃自我。</p> <p>  或许我真的错了,凭什么做父母的就可以用爱的名义来绑架孩子的人生呢?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满腔热血,满怀豪情,都不甘心过别人设定好的人生,即使这是一条最好走的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使得每一代人都在为下一代而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为自己活着呢?有位名人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如果真的再把自己多年来背负的沉重的枷锁套到孩子的身上,那不又是一个我们自己已经厌恶的人生的翻版吗?放羊娶妻生娃再放羊的循环模式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与其我们倾尽全力换来的不是孩子想要的生活,为啥不让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想法率性地活一回呢?生活中成功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走过了人生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尚且才有可能见到一丁点彩虹的幻影,不用说一直处于被呵护状态的温室的花朵,大概还没有经历真正的风雨就枯萎凋零了吧。可是我们所有的父母还是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大概就是为人父母的那点私心吧。</p> <p>  既然如此,那就和孩子和解,和自己和解,各尽所能,各安天命。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没有谁可以替代。我们能做到的只有活好自己,尽量不干涉孩子,不拖累孩子,在他们背起行囊上路时,远远地望着他们稚嫩的背影,偷偷地擦去眼角的泪水,衷心地献上诚挚的祝福,等他们疲倦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回来歇歇脚,疗疗伤,再继续上路。人生的旅程,风雨凄迷,也许孩子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地放飞与归来中慢慢长大,而父母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与失望中渐渐老去的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