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渐回暖,气温不断上升,各种细菌及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每年5-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什么是手足口病?</b></h1></div><div><br>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表现为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口痛,厌食等。那么如何做好防备,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div> <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传 播 途 径 </b></h1><br>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接触感染。 <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33333">如 何 护 理 </font></b></h1><br><b>1.注意隔离</b><br><br>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的传播媒介。<div><br><b>2.口腔护理</b><br><br> 口腔内的疱疹会使患儿疼痛,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餐后宜用温水漱口。</div> 3.皮疹护理<br><br> 修剪患儿指甲,以免抓破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床铺应平整、干燥、清洁。 4.观察病情<br><br>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预后较好,有自限性。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若幼儿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精神萎靡或昏睡等,有可能转为重症,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 何 预 防 </b></h1><br>1.常洗手<br><br> 防止手足口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家长要提醒孩子洗手,家长在接触孩子前后时也要洗手。 2.勤开窗<br><br> 室内要定期通风,天气条件允许时,可持续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停留。 3.吃熟食<br><br> 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吃瓜果时一定要清洗干净或者削皮,不吃宜变质的食品。 4.勤消毒<br><br>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并勤晒衣被。孩子的餐具、水杯在使用之前可高温水煮消毒,不宜浸泡的物品还可以放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5.远离人群<br><br> 每年的5~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6.接种疫苗<br><br> EV71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6个月~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能较好预防手足口病带来的威胁。 <br> 卫生部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有一个五句真经,家长们一定要谨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相信我们做好预防措施,疾病一定会远离孩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