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牵手西部 共同关注</span></p><p> (解说词 姚起亚写2009.12)</p> <p>2009年10月4日中秋节,在前往阿洛小学的途中。</p> <p> 这是祖国西部苍茫而广阔的土地,这里有丰富的矿藏,有优美的风景,悠远的历史,也有勤劳的人民。然而由于地理偏僻、山高路远,很多地区经济很不发达,教育落后。</p><p> 2009年夏天和秋天,江南大学远山助学社的6名大学生和无锡的3名助学志愿者,满怀一片爱心和热情,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的阿洛小学和羊妈妈希望小学,倾听那来自远山的呼唤—— </p><p> “我要上学!”“我要上学!”</p> <p> 一、彝山学校</p><p> 沿着穿山越岭的成昆铁路,我们从四川省会成都出发前往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喜德县。凉山州的州府是西昌市,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有我国著名的航天发射基地。</p> <p> 一路崇山峻岭,10个小时的火车行程,把我们带到了距成都800多公里的喜德县。我们怀着急切的心情,赶往大山深处的彝山学校。</p><p> 羊妈妈希望小学介绍(校长录音)。</p> <p> 因不通公交车,我们在县城包车前往。阿洛小学距县城80公里,位于海拔2557米的大山里,距镇政府所在地有5个小时的步行山路。彝族深山区在一些人的眼里是尚未开化之区,几十年前这里还是部落社会,好心人提醒我们谨慎前往。半途有位彝族神职人员要搭段顺风车,司机一口答应。</p> <p> 去年5月24日星期天,在5.12地震余震的波及下,已经开裂的几间校舍轰然垮塌,成了废墟。现在仅剩下的4间师生宿舍也成了危房,一角用木头支撑着;简陋的厕所因墙体倾斜,也不敢使用,师生们只得到周围的玉米地里去“方便”。</p> <p> 校舍倒塌,师生们用泥土筑墙、玉米杆和木板盖顶,坚守课堂正常开课;没有课桌,孩子们就着自己的膝盖完成作业……今年国庆长假,当我们风尘仆仆赶到这所小学时,看到简陋的校舍和操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时,眼中顿时噙满了感动的泪水。</p> <p> 没有了校舍,四至六年级的85名学生和3名老师只得到很远的洛哈镇中心小学借读,不能翻山越岭的低年级孩子则留守这所残破的原校。老师和村民们一起动手,用泥土在原校门外的操场上垒起了一幢土房,房顶用玉米杆和旧木板铺盖,一二三年级三个教室间,只用一块彩色塑料布隔开,一人讲话三个教室全能听到。低矮的教室里没有安装电灯,平常就靠穿过屋顶的光线“照明”,但雨天就惨了,常常“外面下大雨屋里雨不小”,教室成了泥泞地。</p> <p>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有点吃惊。这是马觉小学(教学点)步行了两三个小时赶来的一二年级学生,最小的只有五岁,最大的13岁。大女孩因为要做家务未能及时上学,后来因为要带弟弟上学,才有获得上学机会,那个最小的男孩子,因为家里没人看管,所以跟着哥姐一起来上学了。</p> <p> 阿洛小学下面还有两个教学点——马觉小学和郑洛小学,那里海拔更高,没有任何车辆可以到达那里。马觉小学海拔近3000米,只有一二年级20多名学生和一名代课老师,步行到阿洛小学要近3个小时。郑洛小学到阿洛小学也要翻过两个山头,只有二年级14名学生和一名代课老师。</p> <p> 二、我要读书</p><p> 阿洛小学泥土垒成的教室里没有安装电灯,天气好的时候阳光从屋顶播洒进来,一到雨天教室里满地泥泞,到了冬天,我们不难想像在这四面穿风的教室里,幼小瘦弱的孩子们得如何承受那刺骨的寒冷。 </p> <p> 三个孩子挤一张课桌,三个教室只用一块彩色塑料布隔开,只要旁边的班级一朗读,隔壁的班就无法正常授课。就是这么一所残旧的学校,却在孩子们眼里是求学的天堂:“我要读书!” “我要读书!!”</p> <p>有的学生住得特别遥远,上学路上要翻过几座山,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因为要等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阿洛小学上午11点才上第一节课。那些孩子早晨7时上路,晚上7点多才回到家里,因为家穷没有雨伞,很多孩子雨天赶到学校时早已一身泥浆、浑身湿透。</p> <p>“我要读书!” “我要读书!!”读书是这些孩子最快乐的事。他们没有中午饭吃,放学回家还要割草、放牛、砍柴、喂牲口、做家务。一些不到7岁的孩子就像大人们一样背着背篓割草,拿着鞭子赶羊,牵着绳子放牛。</p> <p> 旧而脏的衣服,遮盖不了他们的可爱。(老师录音:)“我们要求孩子们穿戴整齐来上学,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家里最好的了。如果在家里干活,很多孩子会穿得更破。一双鞋,穿到鞋底磨破了都舍不得扔,而他们却每天走那么长的山路……“我要读书!” “我要读书!!” </p><p><br></p> <p> 这样陡峭的山路稍不留心,就可能会坠下山崖,到了雨天,山路泥泞湿滑,很难以想象孩子们是如何走到学校的。这一张张照片,诉说着山区孩子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坐在那满地泥浆的教室里,一双双“大眼睛”里流露出求知的渴望;虽然有走不完的山路,但上学路上他们却充满了快乐;虽然翻山越岭他们有时会摔得浑身泥水,但他们会送给老师纯朴的笑脸。“我要读书!” “我要读书!!” </p> <p> 三、代课老师</p><p> 阿洛小学留守的5名彝族老师中,只有阿牛木果校长是惟一有编制的公办教师,其他代课老师工龄长的有400元工资,短的只有200元,且寒暑假学校不上课,他们也就没有工资可拿。这些代课老师,长年任劳任怨坚守在大山深处,传播知识薪火。是山里娃最可信赖的人,也是生活得最艰难的老师。</p> <p> 我作为普通志愿者自费前往,所花费用和假期都是自己的,并承担记录此行的任务。中秋节那天中午,我们和阿洛小学的几位老师,蹲在地上,醮着盐巴吃土豆,饭和菜都是同样的煮土豆。</p> <p> 阿忠帮多老师,从开始见面到最后分别都没有说过什么话,面对我们,他总是微笑。这个已经有21年代课经验的老教师,目前的代课工资是每月400元。阿果伍各老师,年青的小伙子,一个人在条件更为艰苦的郑洛小学,他每个月只有200元。(录音)“在这样偏远的山村,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代课老师,很多娃子也许就永远不会说普通话,可能连名字都不会写。”</p> <p> 麦吉伍来老师,是4个代课老师中学历最高的老师,他中学毕业考上了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从教4年了,还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他的代课工资是每月400元。(录音)我的同学,在外面打工的,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看到孩子们流露出渴望学习的双眼,虽然代课费少,但我觉得能在贫瘠的山村里教出几个孩子是有意义的事。但我现在进退两难,由于路途遥远,顾着学生就无法顾着家里,而老师招录考试我也两次没通过了。</p> <p>麦吉老师</p> <p> 麦吉老师所说的考试,是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过考试就可转为公办老师,但通过的名额有限。身处大山的他,连考试的时间和内容都是不明确的,阿洛小学不通电话,移动信号也是今年9月刚刚开通的,所以他知道考试日期已经很晚了,他一边教课一边复习考试,最后还是未能通过。</p> <p> 四、贫寒农家</p><p> 彝族孩子住在泥土垒起来的屋子里,这些简陋的房子就是全家老小遮风避雨的家。吃饭、睡觉、堆土豆都在这个低矮的屋檐下。一只黑猪在门前散步觅食,因雨后不久,屋前的泥地混和着泥水和猪粪,泥泞之地有点难以下脚。麦吉老师说,以前猪仔是与人住在一屋的,在政府做工作后,才散养在屋外。</p> <p> 路二姐妹的家就在学校附近,路二阿呷是个10岁的女孩,读二年级了,但黑瘦黑瘦长得像个刚上学的孩子。弯着腰走进路二的家门,只见满屋黑古隆咚,整个屋子没有一扇窗户。待眼睛适应看清了,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是一家人烧饭取暖的地方。地上放着一篓煮熟的土豆,是一家人几天吃的饭,铁锅里的猪食就放在旁边。整个屋子里到处被烟薰得黑黑的。</p> <p> 对着门的墙上有个土洞,只有大半个身子高,钻进去(上图),里面更是漆黑一团。借着相机的闪光灯才发现里面有张床,那是三个孩子睡的,床上破烂的被子和褥子,已无法辨认形状和颜色。</p> <p> 屋子里没有一张桌子,二姐妹只能双腿并拢,在大腿上完成自己的作业。路二姐妹平时要在家里忙完了家务才能去上学,遇上农忙时,家里会安排她们放牛,或者一起挖土豆。但路二姐妹还算是幸运的,阿洛小学有100多个学生,女生却不到30名,很多女孩失学了。 </p> <p> 依火阿尔是羊妈妈希望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她的弟弟上三年级,她的大姐姐外出打工时失去了音讯,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了。她的妈妈只有40岁,可看起来像个老妇人满脸皱纹,牙齿也开始脱落了。依火阿尔家里除了田里收的一些玉米,也是一无所有,只有一张这样的床。老师说,依火阿尔父亲去世了,姐弟的本子都是学校免费给的,她们的文具也是班里同学送的。依火阿尔妈妈不识字,但问起她对孩子学习的看法时,她笑了,说愿意让娃上学,希望娃能好好学,长大后当老师……</p> <p> 曲木阿呷上四年级,这个女孩的爸爸去年去世了,留下她奶奶、妈妈,还有三个弟妹。弟弟上一年级,最小的那个才3岁。她母亲也不认字,但同样很支持娃学习,愿意供他们。这位才30多岁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毅然留下撑起这个破残的家庭,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哭了。</p> <p> 五、爱心涌动</p><p> “当您关注这次活动时,爱心将洒向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当您投身这个行列时,就亲身见证了一次难忘的爱心之旅;孩子天真的笑容,期待的眼神,使您的心和所有人一起颤动,从而唤起我们内心深处久违的感动,让我们爱心凝聚,一起出发!”</p><p> 2009年7月底,无锡二泉网、开拓者论坛发出了这样个帖子:《让大山不再流泪——四川西昌大凉山彝寨助学大行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批热心人和志愿者纷纷捐款捐物。10月3日,我与开拓者户外俱乐部的志愿者,千里迢迢赶到阿洛小学,将无锡人民的爱心带给彝族师生,至今已有400多件衣物、一批文具等送到了阿洛小学。</p> <p> 7月3日凌晨,江南大学远山助学社的6名大学生在经40多个小时的征程后,抵达了喜德县。他们和羊妈妈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难忘的20天。大学生们为孩子们开设了英语课、美术课,一起唱歌、游戏、做手工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大学生录音)“孩子们很懂事,懂事得让我们难以相信, 催人落泪。一看到我们,操场上的孩子就像归巢的鸟儿,从四面八方冲进教室,当我们走到教室窗外时,四周已经鸦雀无声,孩子们整齐的坐在教室里,伸着脖子仰着头,眼睛不停的向我们张望……</p> <p> 临别之时,大学生和孩子们折起了一个个纸鹤,上满写满了梦想和鼓励。(大学生录音)亲爱的孩子们,我真的很希望很希望你们会记得我和你们之间的约定:考上大学!也好希望你们会有这么个机会…… (大学生录音)看着这些孩子们,涌上心头的是辛酸。真的,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把它做得更好。</p> <p> 【尾声】从大凉山返锡后,我们随即发起了爱心助学的“喜德行动”,募集了大批爱心衣物和学习用品。图为志愿者将衣物等装进红十字袋,并筹集经费通过物流公司运往遥远的山乡。</p> <p> 在各方的呼吁下,加拿大爱心人士捐款建造了新的阿洛小学,学生们在课余搬运砖头。</p> <p> (大学生录音)支教结束了,当我重新去翻阅那段留在大凉山的记忆时,我依然能深刻感受到那段最让人铭记的故事。也许我能教给他们的只是我所学到的一小部分知识,但是当面对他们真诚的微笑,他们不舍的泪水的时候,我意识到他们收下我们的的爱心了,而且将小心翼翼地保存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我们所吃的一切苦也在这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会永远记得这群孩子,记得那里朴实的村民,当然还有我们身上,作为一名共和国公民所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p> <p> 2010年,阿洛小学新校舍完成土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