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刘昌友将军1984年担任收复老山主攻师师长,后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边境扫雷原总指挥。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31日逝世,享年82岁。</p><p><br></p><p><b>刘昌友将军是我军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将军,收复老山作战成为我军山岳丛林地夺地、歼敌、守地的经典战例。他高超的指挥谋略,坚定的指挥风格,谋战、思战、善战、敢战、能战的指挥魄力,特别决心硬、用兵狠、火力猛、战法活、保障实的指挥特色,为我们树立了新一代指挥员“能打仗,打胜仗”的光辉榜样。</b></p><p><br></p><p>昨天是刘昌友将军入土安葬一周年,今天是收复老山作战36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深切怀念英雄师长刘昌友将军和长眠边关的勇士,向所有老山战友致以崇高的敬意!</p><p><br></p> <h3>每当人们向刘昌友将军说起他的传奇人生,赫赫功勋,他总会说:党的恩情比天高、个人的作用比云淡。然而,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威震老山的将军。</h3></br><h3>刘昌友将军生于大山、长于大山,承受了大山的恩泽,形成了大山一样的胸怀和气度,最终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共和国的历史。当他成为丛林猛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的一员,更是用一生研究大山。戎马数十载,无论是在办公室、作战室,还是在家里,他天天注视着大山,终日琢磨着大山,透过层峦叠嶂,仰观俯察,寻找克敌制胜的奇谋胜策,从未懈怠;他功成于大山,时时刻刻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把党和人民的嘱托扛在肩上,在共和国遇到外敌来犯之时,他“长缨在手”,统领英雄之师,震慑敌胆,守护了西南边陲大山的一方安宁。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镌刻着军人特有的刚毅和不屈,展现出了为将者的大爱和智慧。铁血将领,怎能不带出一支虎狼之师!勇者无敌!</h3></br> <h3><strong>他即便躺在那里,仍然是一座伟岸的山,一座英雄的山,而山的生命是永恒的。</strong></h3></br><h3>往事悠悠,无论时间如何流转,无论人事怎样更迭,刘昌友将军传奇人生中展现的文韬武略,从时光隧道深处走来,清晰依旧,鲜活如初。</h3></br><h3>1937年9月17日,刘昌友出生在云南省华坪县荣将镇高寨乡大丙习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形状如同一艘小船。20世纪50年代初,村子周围树木茂密,鸟语花香,河溪常流,鱼虾遍布。站在村庄东北边远眺,山顶有白龙庙,可以看到美丽的玉龙雪山。刘昌友从小是一个放羊娃、放牛娃,为了求学常年穿行在山间小道,为了吃饱饭和父辈们一起在大山间开荒种地,贫苦的少年生活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格。 </h3></br><h3>他小时候就受到永胜独特的边屯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立志从军报国。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投笔从戎,弃商从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1954年10月,他穿上了新军装,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他徒步十余天,从家乡走进边陲,成为14军40师119团光荣的一员。</h3></br><h3>他从军之初就立志高远。坚信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定要成为无愧英雄部队优良传统的合格军人。他与大山为伴,与丛林为伍;在丛林中训练,在丛林中执勤,与山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当战士,担任团长警卫员、还是当连队文书,他都表现优异,被组织推荐去昆明步兵学校学习。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入学深造机会,博览群书,遍习韬略,以优异的成绩从士兵走入军官行列,完成了他军旅生涯的一个跨越。</h3></br> <h3>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120团8连任排长,即参加了援老筑路,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严重的营养不良,险些使他命丧异国他乡,但他事事带头,处处争先。上级领导慧眼识英才,他被调到司令机关任见习参谋,他凭借勤奋和天赋,依靠平时练就的一手过硬的识图用图本领,很快成为师团机关的主力参谋,被大家称为“活字典”“活地图”。</h3></br><h3>1965年,他在参加大理喜洲镇14军参谋集训队集训时,既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又收获了美好的爱情。1966年2月,他与爱人杨锡凤幸福结合,相伴终生,鸾凤和鸣。他常说:“国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国,在家里搞地震的人,即使官升得再高,家财万贯,也未必是幸福的。”他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影响了子女终生。</h3></br> <h3>他担任40师作训科长长达10年,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他任科长期间,前后调入参谋11人,有7人被上级赋予重任、升任将军(3人任大军区职、3人任正军职、1人任副军职),真是将星闪烁。一个作训科同一时期涌现这么多将军,在全军历史上也实属罕见。</h3></br><h3>1979年,他因在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没有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上级让他补上参战这一课。他带领全师侦察分队赴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执行侦察作战任务。他靠前指挥,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出色完成了侦察作战任务,为1981年收复扣林山作战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的情报资料,荣立了三等战功。那时,谁也没想到这次“补课”,竟成为五年后,被列入世界军史上80年代世界十大战事之一的老山之战的课前预习。</h3></br><h3>1980年初,他到120团代理团长,他担任团长三年多,硬是把一个长期担负生产施工任务、在全师名不见经传的一般团队,打造成为一支强悍精武、士气高昂的雄师劲旅。1983年2月,在时任军委邓小平主席提出部队要年轻化,要启用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干部决策的大背景下,他以卓越的军事才华、突出的政绩,被选贤任能的上级党委首长看中,从团长位置上直接被提拔为师长。</h3></br><h3>1983年12月12日,他在原昆明军区作战部,受命收复被越军非法占据5年,苦心经营重兵防守的老山。雄关似铁,意志如磐,带几万雄兵报效祖国征战沙场,刘昌友气冲霄汉。老山本是中国领土,1979年我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敌人乘我参战部队回撤之机,抢占我边境22个骑线点,对我边境地区构成了重大威胁。1980年至1981年,我军先后拔掉了罗家坪大山、扣林山、法卡山等越占据点;越遭我军事打击后,更加注重老山防御,厉兵秣马精心准备,妄图采取“决胜一线”的军事方针,与我进行长期的军事对峙和较量。</h3></br><h3>祖国的领土,一寸不能丢!40师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一定要续写英雄的篇章。对于自己亲手训练的钢铁之师,刘昌友充满信心。</h3></br><h3> <h3>老山核心战场:正面东起茨竹坝15号界碑,西至扣林山西南1426号高地,约25公里正面,敌我双方将在25公里纵深内交战。老山核心战场,包括老山主峰地区、662.6号高地(松毛岭)、那拉地区和八里河东山地区共计68个高地,平均面积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22.2米,平均坡度40度左右,靠近主峰为60度至70度,地形北陡南缓,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谁控制了老山,谁就扼守住了对方交通与安全的咽喉。老山上下,越方工事坚固系统,火力配系完善,兵力梯次配置、障碍设置完备,防御外壳坚固,易守难攻,我军必须强点开刀、虎口拔牙、攻坚拔点。<br></br></h3></br> <br></br><h3>打仗,任务部队的使用是关键问题之一。师决定由118团及配属部(分)队为师主攻团,负责攻歼老山主峰地区之敌。3营为主攻营,2营为助攻营,分别从东西两翼对进攻击。1营和120团1连为穿插分队,120团2营为预备队,待118团夺占老山后,接替该团防守老山,团指挥所在82号高地开设。119团及部(分)队为师左翼攻击团,负责攻歼662.6高地地区之敌,相机歼灭那拉之敌。团前指率6连、3连为主攻分队,1营(欠3连)为正面攻击营,2营(欠6连)为穿插营,3营为团预备队,团指挥所在627号高地开设。120团(欠2营、1连),担任前运后送任务,团指挥所在磨刀石开设。122团为师预备队,配置在铜榙、那谢、马嘿地区。师编成师炮兵群,118、119团炮兵群,师高炮群,反坦克工兵、防化预备队,于3月29日18时前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h3></br><h3>部队就要出征了,妻子杨锡凤依依不舍地对他说:希望你能平安归来。面对未知的战事,刘昌友做好了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他对妻子说:谁不想平安归来,但是得有战死的思想准备。将士未免阵上亡。等打完仗,说不定烈士陵园里最大的那座坟就是我的。送别丈夫的妻子,在心里默默为他和他率领的指战员们祈祷,祈愿大家平安归来。</h3></br><h3>受领收复老山任务时,刘昌友就提出了“任务是拔点、关键是时间、目的是全歼”,“攻得快、伤亡小、消耗少、战果大”的作战指导;作战中他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力克顽敌,在历时128天的战斗中,共歼敌7320名、俘敌21名。</h3></br> <h3>40师老山作战,是刘昌友41年军旅生涯中指挥部队最多、作战时间最长、作战规模最大,也是最艰苦的一次作战。老山攻防作战,40师进攻,攻如猛虎、势如破竹;防御,守如泰山、坚如磐石。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而且向世人展示了我军在热带山岳丛林地歼敌、夺地、固守的非凡作战能力。老山也因此成了一座战争之山、胜利之山、英雄之山、神圣之山,享誉神州大地,备受国内、国际关注。</h3></br> <h3>为进一步改善防御态势,保障我军防御阵地东侧安全稳定,军区前指决定攻占八里河东山。八里河东山与老山隔江相望,位于船头东北3公里处,与老山形成控制船头地区的犄角态势。在老山地区全线转入防御8天后,军区前指决定由41师122团担任攻占八里河东山的任务,并确定由军122榴炮营和40师炮团一个榴炮营、一个火箭炮连组成临时炮兵群。鉴于刘昌友对老山作战情况熟悉,军区张铚秀司令员指示这次攻占八里河东山的作战行动仍由他组织指挥。部队于5月10日开始作战准备,于15日凌晨打响,仅用5分钟就攻占了31号高地,9分钟攻占45号高地。经62分钟激战,拔除了八里河东山越占6个据点,毙敌61名,伤敌43名,俘敌1名,又打了个漂亮的攻歼战。</h3></br><h3>1984年6月,泰国阿铁上将到中国访问,听说14军40师刚打败越军一次团级规模的进攻,提出要到战场实地考察。考虑安全问题,中方善意劝阻。但阿铁将军铁心要去,中方反而有“瓜田李下”之嫌了。阿铁将军到达老山前线,张铚秀司令员陪同阿铁将军登上老山,听刘昌友将军实地介绍了战斗经过。阿铁将军感慨道:中国军队指挥高明,官兵英勇善战,打出了中外战争奇迹。</h3></br><h3> <h3>老山回到祖国怀抱以后,越军对40师恨之入骨,他们上层领导发誓,要消灭40师,夺回老山阵地,在发动数次进攻失败后,决定进行一次大的反扑。根据情报,敌人极有可能在7月12日这天发动师级规模进攻。在40师作战会议上刘昌友决定,兵力使用:从11日零点起,白天三分之一、晚上二分之一的战斗人员进入前沿阵地,其他人在掩体内待命。排兵布阵为:119团先打前两天,118团在曼文待命;第三天由118团接替打三天,119团休整中把三个营合并为两个营,第六天再上阵地。把师直属队各类人员统编为三个连,作为预备队,在平寨开展应急训练。火力使用上,决定“敌打我阵地,我打我前沿”。即敌人炮击我阵地和敌人步兵在阵前冲击时,我军火炮则炮击阵地前沿,消灭冲击的敌军。我军的炮火分为四层:60炮、82迫击炮打击我军阵地前沿300米地段,122榴弹炮打击300米至1000米地段,107和130火箭炮打击1000米至4000米地段,152加榴炮和130加农炮打击敌人纵深地段。全师防御正面直至敌人师团规模进攻的出发阵地,均被收入我军的强大炮兵火网中。</h3></br><h3>他十分重视和珍惜官兵的生命,老山攻防作战他一直强调“要精用兵、巧用炮、活用战术”;部队转入防御作战后,他又提出“宁挖工事累死、也不让敌人的炮弹炸死”,组织部队边打构筑工事,使阵地能藏、能打、能走、能存。他深知:官兵的勇敢顽强,要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才能充分发挥,充分施展;因此,在老山作战的全过程中,他特别注重组织发扬火力的优势,去大量的杀伤敌人。</h3></br> <h3>在防御作战中,敌一个152加榴炮连对我军威胁极大,我军始终未能发现其配置地域。7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几个观察所几乎同时报告发现它正向我军阵地开炮。刘昌友当即命令炮指易登灿副师长赶快核实,标定诸元一定要消灭它!很快情况就报上来了。刘昌友马上命令:“200发急速射,全歼它!”前方观察所报告命中目标。第二天,我军截获的敌技侦上报,该连3门炮被击毁,1门支架被打断!事后有人说为什么打一个敌榴炮连要用200发炮弹?他坚定地说:我宁愿用2万发炮弹来减少我们1个战士的伤亡!</h3></br><h3>老山地区作战是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地形条件、特殊的作战对象进行的一次作战,范围十分有限,而军事、政治意义很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他对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提出要“两次战胜敌人”,即首先在作战的计划、准备和谋划上胜敌在先、棋高一着,在头脑中先战胜敌人;其次是部队要在战斗的搏杀中战胜敌人。他要求部队要“战胜两个对手”,既要和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又要和敌人作斗争,因为敌人几十年来一直在打仗,是一个十分狡诈凶恶的对手,他们不断的实施炮击,频繁的组织特工进行偷袭和渗透,参战官兵既要经受住生与死的考验,又要经受住苦与乐的磨练。</h3></br><h3>在老山战场上,他经常穿梭于前线军区前指、14军前指、各团指挥所和前沿阵地,他成了越军千方百计想要杀掉的目标,他6次脚踩鬼门关,但每次都安然无恙,奇迹般地生还。当部队凯旋回到宜良驻地时,他没有出现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他累坏了,恶化的腰椎病让他疼痛难忍,他是躺在担架上,用救护车拉回营区。</h3></br><h3>老山作战形成了他独特的指挥风格:服从大局,不打不明白之仗;科学谋划,不打无胜算之仗;精用情报,不打被动之仗;把握关节,不打无重心之仗;首用精兵,不打拉锯之仗;活用战法,不打呆板之仗;知人善用,不打一盘散沙之仗;血性担当,不打滑头之仗;超常保障,不打后方断线之仗。这十条胜战之道是他老山作战指挥的秘籍,是他经过无数次战斗检验的智慧结晶,是他军旅生涯认真学习、深度思考、实践锻炼和长期不懈地思战、研战、善战、敢战的结果。</h3></br><h3> <h3>他每年都要上老山,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他常说他这一生,终生难忘的是老山之战。他说老山战场复杂,主要是敌情复杂、地形复杂、天候复杂;老山战斗激烈主要枪声激烈、炮声激烈、杀喊声激烈;老山战场残酷,牺牲的烈士多、伤员多、英雄多。只有上了老山主峰,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你才会知道什么叫战场、什么叫战士、什么叫战斗、什么叫奉献、什么叫信仰、什么叫和平!<br></br></h3></br> <h3>1984年12月,他由师长提升任14军副军长。当时,14军只编制一个副军长,又恰逢1985年“百万大裁军”,他不仅战备、训练、管理、后勤、装备工作一肩挑,还要组织部队交接、转隶、移防,担负着部队精减整编的繁重任务。部队完成精简整编后,他又为提升集团军转型后的战斗能力,先后亲自组织“85.8”“86.8”“87.8”“88.4”等系列战役演习,使集团军战斗力水平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h3></br><h3>1989年9月,他调到云南省军区工作,他平时话语不多,表情严肃,说话算数,关心部属,不摆架子,威望很高。虽然他的部下已担任了大军区、省军区司令员,但他仍每天乐呵呵的;他平和的心态、认真求是的工作姿态、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望,赢得了省军区部队的尊敬认可,官兵尊称他为“刘巴顿”“刘副军”“刘老爷子”“刘老兵……”</h3></br><h3>1989年底,他去云南前指战区负责司令部工作。他真的与老山有缘!他重返老山,也许是时代的召唤,也许是宿命的安排,也许老山就是他人生的舞台,他与老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是1984年的任务是攻防作战,这次的任务是防守不攻,尔后的任务是扫除雷障。他既是老山作战开始的指挥员,又是老山战场收尾的负责人。担任首次边境扫雷总指挥后,他和扫雷官兵创下了扫雷速度最快、扫雷经费消耗最低、扫雷效果最好、伤残最少、无一死亡、世所罕见的扫雷史上的奇迹;他创造的与扫雷官兵手挽手走过雷场,独特的验收移交方式,一直被扫雷官兵沿用至今。</h3></br> <h3>他退休后,仍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多次到部队、党政机关和学校讲述自己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讲述老山精神、扫雷精神,凡是听过他报告的人,无不流下感动的泪水。他要求严格,婉拒地方企业邀他担任顾问;他亲自组织军地作家,撰写老山作战和边境扫雷系列丛书,推向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曾有一段时间,网上传是某某某指挥了首战老山,大有贪天之功之意,对此,刘昌友将军不屑一顾。</h3></br><h3>他在病危时,还在呼唤亲人和战友,他留下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对亲人和战友深切的关怀,他总是为别人着想,他时常说,没有那些出生入死、肝胆相照战友们的冲杀牺牲和流血流汗,老山夺不下来、也守不住,扫雷也不可能取得圆满成功!他经常说是烈士的生命,伤员的鲜血,官兵的汗水把他推向人生的高峰,历史的舞台!</h3></br> <p>他的一生,经历了艰辛的童年、翻身的少年、奋进的青年、拼搏的中年、幸福的晚年;他从军41年,一世戎装,一腔热血,一生信仰,一身正气,一副铁骨,一生无悔!他说,他无愧于组织、无愧于部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父母,他为部队建设流过汗,为保卫边疆流过血,受过不公正对待时也暗自流过泪。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他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由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将军,是从硝烟战火中走出来的共和国新一代战将!他凭本事立身做人,靠武略威震敌胆,以功绩彪炳史册!</p><p><br></p><p>在面对众多媒体记者的新闻发布会上,刘昌友将军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辱没中国军人保卫和平、创造和平的神圣使命!”</p><p><br></p><p><b>从士兵到将军七战七捷英名垂千古,打老山扫雷场鞠躬尽瘁铁血铸军魂!</b></p><p><br></p><p><b>他是共和国新一代战将!</b></p><p><br></p><p><b>他是名扬天下的老山将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