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相辅 互助共学

<p> -----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小学 </p><p>五学年研修组听于松建老师公益讲座有感</p> “春光明媚万物苏,疫情严控门莫出”。在这“心忧疫情何时了,急盼校园满回春”的特定时期,我们的育人者更是“桃红柳绿展芬芳,名师送教扑鼻香”。我们二校人,发扬二校“崇德笃学,敬业乐群”的精神在线上教育中大放异彩,请欣赏五学年的美篇“乐群敬业,无悔青春”。 4月28日下午,省教师发展学院开展名师线上教学示范课公益讲座活动,宝清县第二小学的教师们在领导的组织下准时观看了本次讲座。首先我们聆听了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 于松建老师执教《琥珀》一课,接着于老师进行了课后分享,最后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培部副主任郑丹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评课。在观看教研活动时,我们边听边记录并在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她们的收获吧! 《琥珀》一课学习有感<div> 杨璐<br>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于松建老师的《琥珀》一课,我领略到了语文名师课堂的风采。于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紧凑,设计合理,结合教学目标力求从思维与能力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下面我就来谈谈对本节课以及郑丹老师的评课的感悟。<br>  一、词语讲授细致。由于是线上授课,所以合适的方法、生动的教学措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措施,于老师在讲授词语时,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联想词义,充分调动学生观察。同时在对多音字讲解时,出示资料,让学生根据字义来猜字音,结合语境判定读音,不仅加深理解,更是使能力得到了锻炼。<br>  二、教材研读精准。于老师讲授的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本单元课文目标是培养学生由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发展,向深度学习迈进,于老师便对上一册书与本单元进行关联,对这篇课文的功能做好定位,促进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进行推想。<br>  语文仿佛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从名师课堂中总能收获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策略。期待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学习,使我在语文这条路上越走越远!<br></div> 听“公益讲座”有感<br> 陈丽娟<br> 今天有幸参加了省教师发展学院开展名师线上教学示范课公益讲座活动,聆听了于松建老师的示范课《琥珀》和郑丹老师的评课,可以说受益颇丰,为我在语文教学提问单元、科普性小品文以及阅读类文章的教学做了一个引领。<br> 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琥珀的图片直观的让学生看到琥珀的样子来巧妙的解题。第一次读文之后做了词语的检测,朗读词语不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正音范读也指向的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指导。<br> 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词语的讲授部分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说说我的一些收获。<br>  看画面想词语这个环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有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共生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词语。松脂的图片运用的很好,一个画面很好的诠释了两个词语,松脂和渗出。本节课的词语教学不仅有趣味性,而且本节课需要关注的字词重点都明确给出,并引导学生去运用,还强调让学生去展开联想,发展思维。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字词教学非常扎实。<br>  学有指导,教有深度。本节课于老师非常重视学法的指导。他是从已知的内容入手,带领学生回顾旧知。可以唤醒学生已学的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展示了问题清单,便于学生系统的去梳理问题和分类。分类的清单和内容巧妙地解决了课后习题。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br>  总之,于老师的课让我收获很多,郑老师的点评深度、透彻。对于我的语文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会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满教学的羽翼。 听公益课有感<br> 张欣梅<br> 今天,我聆听了于松建老师所执教的《琥珀》一课,收获颇多。<br> 琥珀这节课,是一片科学小品文,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途径,力求实现基础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br>课文刚开始采取提问式导入新课, 于老师首先让全班学生根据图片联想,提出问题,起到了以石击浪,启发思维的作用,这样引起学生自觉思维后再让全班学生朗读课文,文本的理解就更透彻一些。<br>  紧接着于老师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注重阅读教学入手,边阅读边提问,在阅读中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在新知传授中,相较于学会,于老师更注重学法,他善于运用多种方法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资料等方式并根据老师归纳的问题清单找到推测的依据,师生设定好自己的角色,老师说推测,学生说依据,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较高温度下 松油往下滴 地壳发生变化 长时间 埋在地下,理解更轻松。<br>  于教师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整个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br>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教研活动的开展让人受益颇多。 听于松建《琥珀》一文的收获<br> 金淑莲<br>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于松建老师讲的四年级下册《琥珀》一文真是受益匪浅呀!<br> 《琥珀》这篇文章通过想象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而如何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则成了文章的难点,于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注重阅读教学入手,边阅读边提问,在阅读中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br> 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扬民主教学,尊重学生,如整个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提问,调动学生主动性,合作性,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br>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时,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路径通路,是不一样的,如果通过多种媒体教学协同教学,就会使记忆的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许多通路,留下彼此相同的多方面联系的痕迹,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br>  于老师的基本功底扎实,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学魅力,教学中注重语音,语调的起伏,非常具有节奏感,同时抓课文的部分很精准,字词重点,语速把握较好。<br>  教学过程完整流畅,课堂时间掌控,课堂的组织值得我学习,这节课让我满载收获。 听课收获<br> 王慧青<br>  非常荣幸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能在线上听到于松建老师的课例讲解和郑丹老师的评课,虽让时间短暂,意犹未尽,但是对于我来说确实收获很多,也为我今后的语文课指引了明确的方向。<br>  于老师在《琥珀》一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比较得当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都给学生创造机会,利用题卡让他们主动参与,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琥珀的形态,读文形式多样,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成效,还开拓了思维,展示了能力。 <br>  总之,听了于老师的课,收获多,感触多,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尽快完善自己。 没有掌声的敬礼是庄严的;没有鲜花的教育是静默的;没有直面学生的教育是无助的;没有育人精神的教育是缺憾的!让我们隔空授业,用我们无悔的青春去书写历史的永恒吧! 作者:王慧青<div>学校: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小学</div><div>电话:13946620064</div><div>个人简介:</div><div>王慧青,出生于1985年10月,小学一级教师,现任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div><div><br></div>

学生

教学

老师

琥珀

学习

词语

收获

过程

松建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