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到清明节 了,我顺手翻开了去年清明节时我和我二哥田振红、爱人霍卫东三人到沁水县革命史展览馆参观时所照的一些照片,目光在“杀敌英雄田友义”照片前凝视了许久许久,这时不到五岁的小孙子霍霄航过来问我“奶奶这是谁呀?”我告诉他“这是奶奶的爸爸,你爸爸的外公”,“我爸爸的外公?我爸爸的外公是拿着刀枪杀敌人的英雄,”小航航说着还做了一个劈杀的动作,萌萌的脸上露出了刚毅的神情,我惊讶的问他“你怎么知道?是谁告诉你的?”他说“我爸爸呀,我爸爸说要像太外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一把将孙子抱起来,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使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件往事。</p><p> 我的公公霍宽昌曾任沁水县政协副主席兼县委统战部长,退休后还担任第一届、第二届沁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直研究沁水县老区革命史。一天他拿着厚厚的一本书《沁水革命老区》对我说:“春玲,这本书上记载着你爸爸好多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你好好看看,”这时婆婆豆莲凤接过话说:“你爸的意思是让你看了后讲给霍超、霍达他们听,让他们从小就像外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人”。公公接着说:“以后县委县政府还要建沁水革命史展览馆,还要岀一本《沁水革命老区志》,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p><p> 婆婆的话我记住了,公公说的话现在都实现了,去年清明节我和二哥、爱人参观的正是沁水县革命史展览馆,二哥的战友还拿来了好几本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沁水革命老区志》书,给我们兄弟姐妹们人手一本。我想,这就是家风,这就是传承。从公公到二哥再到我的子女、我的孙辈们,红色的基因、革命的故事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p><p> 沁水县革命史展览馆座落在沁水县城东北的龙岗公园,父亲田友义的照片及英雄事迹简介展览在二楼大厅,每天都有县内外各界人士来这里参观瞻仰。</p><p> 巜沁水革命老区志》详细收编了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发生在沁水这块土地上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真实记述了沁水革命老区创建、巩固、发展的13年;书中记载了140多位曾经为建设沁水革命老区作岀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p><p> 父亲1921年生于沁水县王必乡张峰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爷爷奶奶只有父亲这一个孩子,曾经听父亲讲过,爷爷是个勤快的人,在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积攒下了28亩土地,二间房子,一头牛,一头骡,家里生活还过得去。直到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一天,日本鬼子进村大扫荡,強行赶走了爷爷的牛和骡,气得爷爷大病一场,年近20岁的父亲更是义愤填胸,决心要报此仇,和日本鬼子干到底。这时的张峰村正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的活动地带,1940年,父亲抱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便秘密加入了游击队,1942年4月25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历任士敏县第五区武委会指导员;士敏县第四区武委会主任;沁水县第七区武委会主任;沁水县青委会副书记、青年团县委书记。参战无数,多次立功。</p><p> 关于父亲建国前的英雄事迹《沁水革命老区志》是这样记载的:</p> <p> 第一编 老区纪事</p><p> *1945年10月12日 </p><p> 在上党战役第三阶段,士敏县第五区武委会指导员田友义带领吕村民兵,在桃川附近的董家山和当处庄之间发现一股从桃川战场溃败逃出来的敌人,民兵们与敌进行激战并取得胜利。太岳武总对吕村民兵连进行了表彰,奖给田友义手枪1支,记大功一次。</p> <p> *1946年2月</p><p> 士敏县五区民兵连由连长田友义带领,到河南济源、孟县配合正规部队作战:同时,由县武委会主任张明道带领三个民兵连赴晋南参战。 </p><p> *1946年10月1日</p><p> 士敏县第四区武委会主任田友义率先带一个连民兵第二次到济源、孟县参战,支援正规部队作战,田友义被授予“爆炸英雄”,荣立特等功一次。</p><p> *1947年2月19日</p><p> 太岳武总通令全区,嘉奖1946年杀敌有功的民兵英雄29名,每人获奖章一枚,奖金2000元,士敏县田友义受到嘉奖。</p><p> *1947年8月13日</p><p> 沁水县田友义民兵连,远征豫西,先后两次押解俘虏2500余人,并掩护500名民工和一个炮兵连安全渡过黄河,太岳武总将这屡建战功的民兵连命名为“田友义野战连”。</p><p> </p><p> </p> <p> </p><p> 第四编 老区军事</p><p> 第三节 民兵</p><p> 民兵主要业绩</p><p> 剿匪</p><p> 1946年秋,士敏民兵2个连赴绛县剿匪(其中有田友义民兵连)。</p><p> 1946年3月,士敏五区田友义民兵连120余人,随太岳四分区到河南孟县、济源一带清剿土匪,维持地方治安。</p><p> 参战</p><p> 上党战役接近尾声时,长治守敌经沁水向西突围,士敏、沁水(南)县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民兵控制山头,封锁道路,打阻击,抓散兵,配合主力部队歼灭西逃之敌。仅10月9日至11日,士敏四区、五区民兵(田友义任五区指导员)就歼灭敌30余人,俘敌150余人,缴获大炮22门、机枪76挺、步枪480支、子弹数万发。仅缴获的衣服、被子、毛毯堆满了三间房子。</p><p> 1947年5月间,士敏县田友义民兵野战连,配合太岳部队第10旅,把在晋南俘虏的900余人送过黄河补充解放军。到新安后又接受了攻打新安的任务,俘敌997名,押送到渑池,并掩护10旅的炮兵连、休养连和500多名民工过黄河。其后,又押送12个俘虏军官。县武委会奖给他们“远征旗帜”锦旗一面。</p><p> </p> <p> 第七编 老区支前</p><p> 第二章 民兵远征</p><p> 第二节 参加晋南战役</p><p> 1946年7月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31旅、第47旅、第53旅、第78旅、第167旅、附重炮团、特务团等部和阎锡山在同蒲路南段的2个师,共7万余人,向晋东南地区大举进犯。为了击退敌人的疯狂进犯,第四纵队、太岳部队和吕梁部队发起了闻(喜)夏(县)战役。为了支援这一战役,太岳区调动了10万余民兵、民工参战。士敏县组织了2个野民兵营(4个连),配合第四纵队活动于闻喜、夏县之间的地区,迷惑、迟滞和疲惫敌人。</p><p> 士敏县野战民兵田友义连(第五连)和沁水(南)县野战民兵1个连编成了1个营,驻永济县,归当地县委领导。连长田友义带1个排驻永乐镇负责风陵渡到永乐镇的安全,副连长杨富友带1个排驻永济城,负责黄河岸边的警戒,另一个排负责保卫县机关,在永乐镇活动的田友义排,抓住1名外号叫大鼻子的特务。经审讯,从他的口供发现,敌人在北石桥埋藏有步枪64支,手榴弹有200多枚,掷弹筒2个,准备发动暴乱。但这些枪支没有拴,经了解,枪拴隐藏在附近的1个小庄上,田友义立即带领民兵到那里搜出了全部枪拴,粉碎了敌人暴乱的阴谋。中共永济县委在民兵奉命调离时,给20余个民兵记了功,120多个民兵每人发给1套新军装。</p><p> </p> <p> 第三节 参加豫北战役</p><p> 为了阻止黄河以南洛阳,郑州之敌北渡黄河,进犯豫北解放区,中央军委指示,太行第三军分区和太岳第四军分区主力和野战民兵连在河南济源等黄河南岸设防,阻止敌人北犯,并主动出击黄河以南之敌,以巩固扩大豫北解放区。太岳武总调各县野战民兵轮战队轮流到黄河以北济源沿岸,配合主力作战。</p><p> 1946年3月,太岳武总命令士敏县抽调1个野战民兵连到豫北济源、孟县参战。士敏县武委会调第五区(郑庄)1个连,120个民兵,设4个排(内有一个机枪排),由区武委会指导员田友义任连长兼党支部书记,阎斌任副连长。配备有卫生员、司号员、炊事员、记者、事务长各1名。参战民兵由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席丙午统一指挥。野战民兵的主要任务是保卫政权,加强黄河防务,进行剿匪等。士敏民兵连在孟县主要活动于梧桐、花高、田氏等地区,这一带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斗争比较复杂。要想消灭土匪,必须发动当地群众,因为他们对土匪活动的规律比较了解,对土匪恶霸又十分痛恨。因此,民兵连在驻地写标语,进行文艺宣传,配合农会办训练班,训练当地民兵骨干。经过发动,群众揭发有个大地主老婆外号叫“母老虎”,她利用高利地租剥削农民,靠她的两个女儿和国民党高级军官鬼混,欺压群众,成为当地一霸,群众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士敏民兵连请示上级将“母老虎”抓捕,交由县政府发动群众对“母老虎”进行说理斗争,最后将“母老虎”处决。这一下就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大家纷纷参加民兵组织,积极进行反霸。不久,当地群众主动抓了两个土匪恶霸,送交县政府处决。在土匪老窝里处决这两个土匪恶霸时,士敏县民兵在四周设置岗哨,全副武装,保护现场。这次大会,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广大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了。在群众发动起来的基础上,上级交给士敏民兵连两个任务:一是守卫黄河北岸,防止国民党军队袭击济源城;二是帮助地方建立民兵武装,靠自己保卫自己。当时士敏民兵驻防寨圪塔一带,距黄河渡口坡头镇只有15华里,敌人经常向民兵打冷枪、冷炮。士敏民兵也针锋相对地扰乱敌人,决心保卫济源城。为了组织发动当地民兵,士敏民兵连抽出共产党员赵利玉,田元红,和凤堂等人帮助当地民兵从军事、政治素质上提高,给他们讲军事、讲政治、讲形势,并在群众中了解到寨圪塔伪政府逃跑时把一些步枪掩藏在村里,民兵在一个破窑洞的棺材内找到15支步枪,张景德班在地里抱出16支步枪、2支手枪和一批手榴弹,用这些武器武装了当地民兵。1946年7月,士敏县民兵连奉命返县。这是士敏县野战民兵第一次赴豫北参战。</p><p> 1946年10月,太岳武总命令士敏县派1个野战民兵连再次到豫北参战。县武委会决定从第四区(十里)抽调1个连前往,由第五区调任第四区武委会主任的田友义任连长战斗英雄杨玉祥任副连长,民兵中党员占半数,多数人参过战,因此战斗力较强。这次参战的地点是济源,主要任务是对国民党军进行自卫还击。参战民兵连仍受第四军分区领导。士敏县参战民兵到济源后,在距敌据点坡头镇15华里的地方接管主力部队1个连的防地。民兵连派1个班放哨,监视坡头镇敌人外出,同时把守黄河。一天,敌人1个连向哨班冲来,机枪射手原振亮把机枪挂在柿树上吃柿子,其他民兵一边抵抗,一边撒退,原振亮在树上未被敌人发现,待敌人过后,他从柿树上下来端着机枪朝敌人背后射击,敌人以为来了主为部队,丢下尸体急忙逃跑。这次毙敌10余人,缴获步枪6支。席丙午司令员对民兵的麻痹轻敌进行了批评,同时,对民兵们灵活机动地作战予以了表扬。民兵们不甘于死守黄河,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一一地雷,和坡头镇的敌人不断地进行斗争。参战民兵自造石雷3000多个。又在军分区领来地雷和手榴弹各100个(枚),在坡头镇附近展开了地雷战。民兵们事先侦察好地形,利用晚上把地雷埋在敌人经常出没的地方,杀伤敌人。由于敌人害怕民兵们埋的地雷,晩上很少出来。民兵们机智地先把地雷埋好,用机枪、步枪向敌人射击,并用手电筒把目标暴露给敌人,诱惑敌人出来追击,旨在杀伤敌人。有时趁晚上把地雷埋(挂)在敌人据点坡头镇的寨门口,敌人早上一开寨门就碰上了地雷爆炸。有一次,民兵们埋下几百个地雷,然后向敌人阵地发起佯攻,机枪、步枪一起向敌开火,并吹起了冲锋号,当敌人一进入阵地后几百颗地雷先后爆炸,炸死敌人60余人,活着的敌人狼狈逃跑。这次战斗,还缴获步枪90多支,受到军分区的表扬,民兵连长田友义授予“爆炸英雄”称号,并记大功1次。坡头镇大摆地雷阵后,第四军分区命令士敏县参战民兵连到隆台山唐王庙一带活动。隆台山位于济源、孟县交界处,山顶上有座庙,叫唐王庙,为了控制黄河以南敌人偷渡,士敏县民兵在唐王庙布置了1个排。一天,敌人1个营配合红枪会,将士敏民兵包围,这时田友义命令副连长杨玉祥带领1个排占领制高点,贾必红带1个班向山下冲击,掩护全连突围。杨玉祥带领一个排占领山头,向敌人开火,这时红枪会朝着杨玉祥排的阵地往上冲,贾必红班在背后朝红会枪射击,杨玉祥在山上向红枪会猛攻,打得红枪会乱成一团。士敏民兵趁天黑突破敌人重围,转移到济南和阳城交界处。士敏民兵和军分区联系上后,又奉命参加打济源城。年底,士敏县民兵完成参战任务,胜利返回太岳武总驻地一一阳城县城。太岳武总主任曹普接见了士敏县民兵。士敏县武委会在端氏镇召开欢迎远征民兵大会,表彰远征连队,对16名负伤民兵进行了慰问。</p> <p> 第四节 远征豫西</p><p> </p><p> 1947年人民解放军太岳部队渡过黄河,挻进豫西。同年8月9日,沁水县第七区接县委命令,组织1个野战民兵连赴豫西参战。8月11日,120名全副武装的野战民兵,1个不缺,到丁家村(第七区住地)报到。8月12日,进行了思想动员,组织整顿。在思想上,大家一听说要打过黄河去,解放蒋管区人民,信心倍增。大家民主通过了“4个要求”,“3条纪律”。4个要求是:思想要一致;任务要坚决完成;要互相帮助、团结一致;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3条纪律是:行军不走老百姓的地;出发时给房东扫净地,所借东西要归还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要赔偿。在组织上,确定了连、排、班正副职干部,武器装备进行了配备。田友义任连长。8月19日,太岳区命令田友义连的任务是往豫西押送解放战士(战俘)。田友义野战连队,到阳城土冷村配合第四纵队第十旅往黄河以南押送在晋南战役中俘虏的900余名战俘,以便补充第十旅。当野战连押送解放战士行军至阳城蟒河下茨平村时,下了大雨,雨大、人多、村小,就在沟旁边住了1夜。1天急行军,除了啃的吃点干粮外,吃不上饭。晚上住在野地,找不到锅,干粮也吃完了,肚里有点受不了。民兵们过去远征常遇这种事,还好说,但900多名解放战士吃不上饭情绪就不安定。田友义在部队借了1口锅给解放战士做饭吃。民兵们在火堆里烧了些半生不熟的“面饼”充饥。23日,到了黄河边,准备过河,但部队和随军民兵、民工多,加之雨大,黄河浪头高,敌机又轰炸,解放战士大队没有过了河。24日白天,田友义民兵连才押着解放战士过了黄河。渡河后,野战民兵连在新安县把解放战士移交给第四纵队第十旅,完成了第一批押送战俘任务。随即在新安县又接受了押送刚解放的战俘997名,军官97名到渑池的任务。10月10日,到达目的地后,在渑池县将战俘交给了第四纵队。后又接受了看管战俘593名的任务。前后3次押送、看管战俘2500余名,无1人逃跑,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接着,田友义民兵连从豫西返县时,又接受了从黄河以南往山西护送第十旅1个炮兵连,1个休养连,500多民工和12名国民党高级军官的任务。田友义民兵连完成任务返回沁水后,县委奖给这个连“远征旗帜”锦旗1面,奖励模范个人29人,模范班1个。太岳区将这个屡建奇功的野战民兵连命名为“田友义民兵连”。</p> <p> 第八编 老区人物</p><p> 第七章 英雄模范</p><p> </p><p> </p><p> 田友义 </p><p><br></p><p> 田友义,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人,曾任士敏县五区武委会指导员。</p><p> 1945年秋,在上党战役中,长治守敌突围西窜,太行武总立即命令沿途各县组织力量进行阻击,歼灭逃敌。士敏各区民兵迅速投入这一战斗,时任士敏县五区武委会指导员的田友义带领吕村民兵,连日在曹庄、禁林山截击逃兵,仅10月11日在禁林山一处,就击溃敌人400余人,毙敌30余人,俘敌84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六零小炮2门,还有大批冲锋枪、步枪和弹药物资。在他的带领下,五区各村军民除大量毙伤、俘虏敌人外,还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其中轻重机枪30多挺,步枪300余支,六○小炮10门,掷弹筒35个,子弹数万发。仅缴获的衣服、被子、毛毯就堆满了3间房子。1946年3月,太岳区抽调士敏县田友义民兵连赴豫北剿匪。民兵连在田友义的带领下,紧密配合部队,勇敢作战,胜利完成剿匪任务。这次远征历时4个月,受到部队和当地政府的好评。</p><p> 1947年2月19日,太岳区武委总会通令全区,嘉奖1946年杀敌有功的民兵英雄和模范县、区武委会及民兵战斗队。田友义等民兵获得英雄奖章。</p> <p>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父亲这一辈子,自20岁参加革命起,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战争年代党需要拿起枪杆,救民众于水火的战士,他便带领民兵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家乡解放后,党需要动员老区人民参军参战解放全中国,他便听党调动担任县青联会主席动员学生、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太原解放后,党需要重振工业,父亲被组织上选派到太原重型机械厂工作,对旧中国留下的旧工业进行改造;后又派他从农村进入城市,参加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62年国家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党需要加强农业,恢复粮食生产,减轻城市负担,他便主动报名带领全家人回到家乡,到农业第一线担任公社书记,父亲先后任沁水县王必公社书记、城关公社书记、中村公社书记、沁水县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农机局局长,七九年任太原内燃机厂党委书记,一干就是几十年,一辈子为党而生,为党而死。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居功自傲。1984年10月,太原市委组织部批准离休;1985年6月,省委组织部批准享受司(地)局级政治、生活待遇。晚年时,有人问他,你这辈子最幸福的是什么?最荣幸的是什么?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什么?最遗憾的是什么?他说:能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做点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49年在中央团校学习期间见到了伟大的领导毛主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总司令是我最大的荣幸;我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舞枪弄棒、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最遗憾的就是老了,不能为解放台湾冲杀疆场啦。这就是一个老英雄,一个老共产党员一生的情怀。他老人家一生追求的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吗?</p><p>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和睦的家庭不能没有传承。父亲您放心吧,您的后人一定会继承您的事业,将您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