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編撰: 西岸钓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資料提供: 西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是下圖炮艇輪機手</span></p> <p> 原山西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常務副主席沈永鈞同志,于2015年4月3日在太原病逝,享年80歲。他的祖籍是廣東汕頭,於1935年出生在泰國曼谷一個華人名門世家,1950年年僅15歲的他,作為在泰國的第四代家裏的獨子,毅然捨棄家族繼承人的優渥生活,投身到祖國的懷抱。他是人民海軍的好戰士,人民的好幹部,好黨員。</p><p><br></p><p> 沈永鈞的一生,是忠誠奉獻,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戍邊海防,服務於祖國建設和歸僑事業,他的感人至深的事蹟影響著周圍的人們,熟識的人無不動容,高尚的品德和一顆赤誠愛國心令人欽佩。適逢中國人民海軍生日,筆者懷著崇敬的心情,將海軍歸國華僑老戰士優秀共產黨員平凡的一生分享給大家。</p><p><br></p><p> ------題記</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1-2的沈老</span></p> <p><b style="font-size: 18px;">一個信念堅定有抱負的少年</b></p> <p> 《我是中國人》 </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者| 西岸釣友 </span></p><p><br></p><p> 不甘已然居他鄉,</p><p> 兒時深種回國心。</p><p> 報國思想受啓蒙,</p><p> 少年歸華捨宗親。</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2年沈永鈞攜小女兒回泰國曼谷省親,照片居中是其在泰國的姐姐(這座祠堂建於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55年],由曼谷沈家225位宗親集資買地建造,供奉唐開國功臣武德候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一九三五年農曆正月初五,祖籍廣東汕頭的沈永鈞出生在泰國曼谷,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是沈家僑居泰國的第四代了。他的曾祖母是泰國人,父親是僑領,經過三代人的辛勤耕耘,沈家已成為曼谷顯赫的華僑名門世家。</p> <p> 兒時的沈永鈞生的眉清目秀棱角分明,一雙靈動的大眼愈發顯得聰慧,族人都非常喜歡這個孩子(後來在1955年,長影拍攝電影《怒海輕騎》時,就在他的部隊並用他所在的炮艇實拍,那時,演員于洋看上了他剛毅氣質動員沈永鈞去當演員,並請他在這部影片里出鏡,還有一句台詞" 報告,后艙起火了" 看過《怒海輕騎》電影的人們,還記得說那句台詞英俊的海軍戰士) 自小他就將"我是中國人"烙印在了心中。</p> <p> 小時候的沈永鈞就生活在華人圈子裏,這裏的官話就是嶺南三洲(廣州,惠州,潮州)方言,他們沈氏家族的口音更靠近潮州話,受家族的熏染,他喜愛學習中國的文化知識,"我是中國人"要去華人學校讀書。</p> <p> 當時,正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接著日本侵略軍又把爪牙伸向了東南亞,當局關閉了華人學校,他不懼危險將書掖在衣服裏面口袋,悄無聲息地溜進中文老師家中學習,他不滿這種在恐怖壓抑的氛圍中學習,立志要回到祖國接受系統的教育。</p> <p> 在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剛到入學年齡的沈永鈞,已經耳濡目染了愛國華僑組織支持祖國抗日捐資購買槍炮運動,在東南亞的中共地下黨,向愛國華僑、進步人士和教師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通過泰國《全民報》關注著三大戰役動態,愛國校長也給學生們宣講國內的形勢,廣大學生和僑胞受到極大鼓舞,尤其是報紙發出號外,解放軍百萬大軍渡過長江,曼谷的華僑沸騰了。</p><p><br></p><p> 廣大愛國華僑看到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戴,共產黨深得人心,解放鬥爭節節勝利,只有共產黨可以救中國,對共產黨的領導寄予很大期望。一代偉人周恩來倡導廣大愛國華僑,為了新中國和中華民族的富強,祖國歡迎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和知識分子回國搞建設。</p><p><br></p><p> 在泰國,最讓華僑激動和留下深刻記憶的,莫過於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喜訊!沈永鈞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他和同學們高呼:新中國成立了,咱們華僑也可以挺胸抬頭啦!他積極的參與進步老師組織的宣傳活動,還和同學們一起推銷祖國發行的建設公債,他用行動宣示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嚮往。祖國解放了,他回祖國參加建設的信念更加的堅定了。</p><p><br></p><p> 1949年,僅僅十四歲的沈永鈞,沈家的獨生子(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姐)開始思索著,怎麼做父母的工作,放他回國讀書,做祖國的建設者。</p> <p><b>幾經波折,踏上歸國征程</b></p> <p> 《我的中國心》</p><p> 河山只在我夢縈</p><p>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p><p>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p><p> 我的中國心</p><p> 洋裝雖然穿在身</p><p>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p><p>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p><p> 烙上中國印</p><p> 長江長城</p><p> 黃山黃河</p><p> 在我胸中重千鈞</p><p>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p><p> 心中一樣親</p><p> 流在心裏的血</p><p>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p><p> 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p><p> 我的中國心</p> <p> 沈永鈞心裏清楚,沈家諾大的家業,只有他一個男孩,父母不會同意他回國的,縱有萬般不舍,可他歸國的信念不會動搖。明著和父母商量肯定是行不通的,那就來暗的。</p> <p> 一九四九年底的一天,在老師的鼓勵下,沈永鈞背著家人,悄悄的從家裏拿了錢離家出走了,先躲起來等待回國的時機。</p> <p> 父親見兒子夜不歸宿失去了蹤影,非常擔心孩子出什麼事情了,火急火燎地找到中文老師(沈老對兒女說過,中文老師是中共地下党) 討要兒子,還要在報紙上發尋人啟事。老師也意識到孩子太小,現在回國是早了些,就耐心開導沈永鈞:" 你現在還小,僅憑一腔熱血回國,困難是很大的,你還是先回家吧!你父母已經答應,以後會讓你回國唸書的。"就這樣,沈永鈞的第一次回國行動,失敗了。</p> <p> 雖然回國行動失敗了未能成行,可是沈永鈞要回國的信念依然非常強烈。父母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破天,他對繼承家産家業沒有絲毫的興趣,寧願捨棄一切,也要回國。</p><p><br></p><p> 父母看他回國的心似鐵一樣堅韌,無奈只能和他阿公(爺爺)說明了他要回國的決心。經長輩們商量,認為"與其留下他在家裏承受心靈的煎熬,不如讓他高高興興的回國,作為僑生接受系統的教育,讀完中學回來繼承家業。""至於讀完中學還回不回泰國,那是以後的事,先回國再說"沈永鈞心裏樂開了花。</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的父母</span></p> <p> 1950年12月,沈永鈞上了英國海運公司的" 貴陽號" 客輪,踏上歸國征途。父親送他到港口,船離開碼頭時,父親眼裏飽含熱淚,僅說了一句" 孩子,你一定要吃飽飯。"</p> <p>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好事多磨,回國的路並不順暢。輪船剛出暹羅灣,就撞上了泰國的軍艦,輪船被扣下了。當時的情形是,既回不了曼谷也去不成中國。</p> <p> 同船回國學習的僑生,大家互不認識,他們組織起來與軍方交涉 ,在僑生們的努力下,一週後軍方解除扣押放行了。同船回國的僑胞們,對僑生們的行動給予讚譽,接下來僑生們為支持祖國建設,在船上組織捐款捐物活動,僑胞們都慷慨解囊,沈永鈞也把自己的手錶捐給了祖國。</p> <p> 沈永鈞在海上顛簸了十多天,歷盡艱辛,離祖國愈來愈近了,他的臉上笑容可掬,由內而外溢散著即將擁入祖國懷抱的喜悅,"貴陽號"終於抵達了祖國的汕頭港。</p> <p> 客輪靠岸了,"就要踏上祖國的領土,汕頭也是我的故鄉"沈永鈞的心情無比的激動。他和僑生們把華僑同胞們捐助的資金、實物及清單,如數交給了政府,他們說:" 這些是我們支持抗美援朝的心意。"</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方大學深造,校長葉劍英</span></p> <p><b style="font-size: 18px;">軍校深造,開啟歸僑軍旅生涯</b></p> <p> 投入祖國母親懷抱,沈永鈞所到之處無不充滿勃勃生機,感到一切都很新鮮。作為僑生,組織安排他先在汕頭華僑中學就讀。他沒有感到絲毫的陌生與孤獨,少年的心靈裏,充滿了興奮、幸福和對未來的憧憬。</p><p><br></p><p> 一九五一年四月,沈永鈞到了廣州,進入南方革命大學深造,這是所軍政大學,學校規模很大,校長是葉劍英。進入軍政大學,學校給學員統一配發槍支,著統一服裝,軍事化管理,進行軍事技能訓練。</p> <p>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是一個滿目瘡痍百业待兴的形勢,尤其是軍事上很多領域還是空白,國家急需开創型的建設人才。美帝和台灣等反華勢力不斷對我國海空進行騷擾,派特務潛入大陸,內外呼應,虎視眈眈亡我之心不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軍政大學的學員,經過三個月的特訓就被委派到新的崗位。</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電影《怒海輕騎》宣傳畫</span></p> <p> 組織上考慮沈永鈞的年齡小,安排他去了青島,在一所海軍學校繼續深造。當時的海校教學設備缺乏,條件簡陋,師資力量薄弱,請了一批國民黨海軍起義人員當教員。</p> <p> 根據海軍艦隊的實際需要,沈永鈞被安排到航海專業,學習艦船駕駛,即舵手和制定航海計劃知識。航海專業的技術性強,學習難度大。沈永鈞雖然經過南大的深造,學到的知識還不足以彌補航海專業涉及到的基礎理論,學習的壓力可想而知,他有一股極強的求知慾,利用可以支配的所有時間,像一塊海綿,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著相關學科知識,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p> <p> 一九五二年底,沈永鈞從軍校畢業。他被分配到團島水上機場海軍輪訓大隊,上了艦艇。開啟了他的海軍歸僑水兵生涯。</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戎裝照</span></p> <p><b style="font-size: 18px;">親歷海戰和裝備發展</b></p> <p> 在抗美援朝期間,海軍沒有到朝鮮,但是,在渤海和膠東灣有作戰。那時,老百姓覺得挺平靜,實際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海軍都處於戰備狀態,沈永鈞和他的戰友們,用望遠鏡能看到美國第七艦隊,而且離我們很近。一天24小時,在漫長的東海海域巡邏,一天也沒有停歇,誰敢合上眼睛。</p> <p> 期間發生過幾次戰事,沈老記得最清晰的一次是在威海南部的乳山海域打響的。當時,美國在南韓辦了一個特務訓練班,培養南韓和台灣的特務。每期訓練班結業時,將他們潛送到大陸" 實習 "(被俘獲的特務供出)將中國的情報反饋回訓練班。我軍掌握了這個情報後,加強了對南韓相接海域觀測,進行圍剿。那次沈永鈞的炮艇負責巡邏監測,發現了美國軍艦進入了我國領海,從艦上放下一條舢板,送過來幾個特務。美軍艦艇發覺我軍炮艇在接近,掉頭跑了,我軍炮艇速度慢,追了一陣就不追了。舢板上的特務有的被擊斃,有的被俘虜了。</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該圖片來自網絡</span></p> <p> 海軍除了軍事鬥爭,還承擔著對漁民的救助任務。有時漁民乗帆船出海打魚,遇到大風天氣就回不來了,這時海軍就冒著風險前往救援。沈永鈞清楚的記得,在救助漁民時,把纜繩甩過去,拴住漁船拉回來,冬季纜繩上結冰了,戰士用手一抓,手被冰粘住了,皮膚就撕下了,又形成凍傷。</p> <p> 在沈永鈞的水兵生涯中,他駕駛過裝上機槍的由木質漁船改裝的艦艇,有國產和俄羅斯贈送的炮艇、掃雷艇、魚雷艇和登陸艦等,日日夜夜在海上執行巡邏、訓練、戰備和掃雷等任務。他還作為海軍代表駐江南造船廠監制驗收艦艇。</p> <p> 在我國能夠自行製造艦艇後,木質改裝的艦船也陸續退出在役編製。江南造船廠建造了一批新型炮艇和掃雷艇列裝海軍。一九五三年,沈永鈞作為海軍代表駐江南造船廠半年,監造並接收海軍裝備。他積極參與艦艇的製造過程,從實戰角度提升艦艇性能出發,為工廠提出寶貴的建議。對產品的品質一絲不苟,為海軍裝備的進步盡職盡責。</p> <p> 後來,中國海軍得到蘇聯援助的8艘軍艦和幾艘潛水艇。當蘇聯的艦艇浩浩蕩蕩從日本海開進朝鮮西海域,就由中國海軍的炮艇和飛機接管護航。為了保證蘇聯援助的艦艇安全抵達,此前,沈永鈞和戰友們在寬闊的海路日日夜夜的掃雷,然後嚴密佈防,防止敵人夜間再來佈雷,確保了新裝備安全地接收。</p> <p> 沈永鈞自進入南方軍政大學起,直至由海軍轉業地方,有八年的軍旅生涯。在海軍他立过功,受過嘉獎,並被海軍授予" 技術能手 "稱號。八年的軍旅歷練,沈永鈞的愛國情懷進一步得到昇華,更堅定了他報效中華服務祖國的信仰。他是舍自家顧國家的典範,是愛國華僑戍邊海疆的傑出代表。</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8年與同期退伍戰友合影(沈永鈞前排右一)</span></p> <p><b style="font-size: 18px;">為民族大健康事業,奔赴太原</b></p> <p> 祖國哪裏需要,我就去那個地方。一九五八年,國家處於大發展時期,需要從部隊選拔優秀人才加強地方各行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沈永鈞聽說了,所在部隊要抽人支援製藥廠,他在報紙上也看到過"毛主席接見了為大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生化學家國產抗生素奠基人張為申教授"他深知,國家缺醫少藥的現狀,他找到部隊首長說了自己的想法: " 首長,讓我去吧!我帶的幾個徒弟技術能力都已經達標了,製藥廠需要我,我會努力學習新知識,為大健康事業出把力。" 首長說:" 儘管我舍不得你離開部隊,你的滿腔報國熱情讓我感動!部隊的同志們都看得見,你為海軍和國防做出了很大貢獻,希望你在新的崗位再立新功!"</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太原制藥廠</span></p> <p> 一九五八年,沈永鈞轉業來到了太原制藥廠。太原制藥廠與另外三家製藥廠,在國內被譽為中國製藥業的" 四大家族 "一九五三年,在前蘇聯的援助下,我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 第一個五年計劃,有156個重點工業項目,太原制藥廠是其中之一。</p> <p> 當時,製藥廠還在建設中,土建工程還沒有結束,到廠房竣工安裝設備還得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到工廠也是工廠的元老了。這樣,工廠領導就安排沈永鈞先去老廠東北製藥總廠培訓。東北制藥總廠坐落在老工業城市瀋陽,始建於1946年,解放后為19個省市援助了52個製藥廠,輸出幹部1300人,可謂是我國製藥工業的搖籃。</p> <p> 沈永鈞雖然是太原制藥廠的政工幹部,到了老廠后,他像技術員那樣認真地學習瞭解製藥工藝技術,補習生物化學知識,虛心向帶他的師傅學藝,總廠的師傅對這個學徒也是讚不絕口。</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學生時期的陳靜寰</span></p> <p> 一九五九年的一天,他在厂部大樓外的宣傳畫前駐足,被作畫女生的神來之筆吸引了眼球。他不由的上前搭訕,知道了作畫的女孩是工廠請來幫忙的[魯迅美術學院]的學生,叫陳靜寰。沈永鈞生的儀表堂堂的,身板筆直,一身的軍人氣勢,那個時代,軍人是最可愛的人,是香餑餑,女孩對他頓生好感。在年底,沈永鈞在瀋陽的培訓結束了。返回太原途中,在北京停留幾天,去了陳靜寰父母家。從北京回太原時,沈永鈞不是隻身一人,而是成雙成對了,這門親事算定妥了。</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從瀋陽返廠途中在北京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靜寰(前左一)和父母妹妹弟弟的合影</span></p> <p> 回到太原制藥廠後,沈永鈞留在廠政治部任秘書。陳靜寰先是在廠裏酒精車間工作,又調到化工廠子弟學校當老師,教五年級畢業班(那時沒有六年級)數學和全校各年級的美術課(學校僅一位美術教師)。一九六零年沈永鈞和陳靜寰結婚了,一九六一年有了大女兒,沈永鈞感到了家庭的溫馨,在祖國的生活感到無比的幸福。</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夫人陳靜寰和大女兒</span></p> <p> 之後到文化大革命前,他先後擔任過黨委宣傳部理論教員,職工大學副校長兼書記,廠工會副主席。雖然,他的家庭成份高,又是華僑,可是他在祖國的大家庭滿腔熱情積極工作,深受職工群眾和領導的好評,感動了周邊所有熟識的人,終於在一九六五年,沈永鈞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幸福的一家子(於一九七零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74年沈永鈞攜全家赴廣州與父親相見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揮淚一別二十三載,慈母因挂念孩兒成疾已於1964年仙逝,恍如隔世,父念子心切,國家對外政策稍有放鬆,老人家便歸國尋兒(那時只有北京廣州兩地可以安排會見外賓)</span></p> <p> 在文革時期,為了保護歸僑,沈永鈞與省僑聯老主席劉琪有過一段共患難的經歷。當時,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劉琪被送進監獄關了兩年,為了不使老華僑繼續遭受迫害,歸僑群眾以" 把劉琪接出來批鬥 "為由,暗暗的將劉琪保護起來。當時,沈永鈞也避免極左思潮衝擊和劉琪躲在一起,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的全家福(於一九七六年自己沖洗的照片)</span></p> <p><b>盡職盡責,抓僑務工作</b></p> <p> 文革後,一九七八年劉琪得到" 平反",重新回到省裏工作,任省外辦副主任兼僑聯主席,他向省委組織部推薦,經組織考核並徵求工廠意見後,將沈永鈞平級調到省僑聯擔任秘書長。自此,沈永鈞一直從事僑務工作,歷任兩屆山西省僑聯常務副主席,一屆山西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一屆中國僑聯常委。</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工作中</span></p> <p> 沈永鈞作為歸僑幹部,他對歸國僑胞懷有深厚的感情,為僑胞做了大量的工作。</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夫人的畫作(陳靜寰是西畫專業,國畫是自學)</span></p> <p> 面對全省僑界大量的冤假錯案,沈永鈞從內心深處同情他們,有特別的責任感。在省外辦、僑辦支持下,他和同志們不辭辛苦的上下奔波,為蒙冤受屈的僑界人士平反,討回公道。</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右二為沈永鈞</span></p> <p> 在上世紀60年代初,蔣介石叫囂" 反攻大陸",沿海地區有一批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都給轉移到內陸山西的煤礦勞動改造。後來,國務院僑辦行文並派員做調查摸底,屬於冤假錯案的都落實了政策,重新妥善安置。在各級黨委關懷、重視和相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下,用了兩至三年時間,為這批人徹底平了反。由於撥亂反正做的比較徹底,山西僑界多年來一直比較穩定,蒙冤受屈的人平反後上訪率很低。</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夫人陳靜寰為老伴沈永鈞作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退休賦閑後的沈老也作畫</span></p> <p>上個世紀80年代初,大批旅蒙華僑被迫回國。回來的旅蒙僑胞分配到山西的比較多,分配到河北的也要先經過山西,國務院僑辦在大同設了接待站,專門接待和安置他們。旅蒙華僑回來時什麼都沒帶,省僑辦、僑聯工作做的很細,做到安置進來就有工作崗位、有房子住,不單配了傢具,連做飯的油鹽醬醋都準備好了。有的華僑不是分在山西,但到了山西也不想走了。有的並沒有被遣送回山西,自己要主動回來。有的回來探親,看環境好,就再不愿走了</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看望安置的旅蒙歸僑</span></p> <p><b style="font-size: 18px;">奔走呼籲,促成李林烈士紀念活動</b></p> <p> 沈永鈞盡自己所能,將僑界一些典型人物的業績整理出來,以正視聽,還為他(她)們邀功請賞。把位於山西平魯的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墓,開發成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其中,沈永鈞做了大量工作。</p> <p> 1938年春,印度尼西亞歸僑李林任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率部馳騁燕北、綏南與日偽軍作戰,屢建戰功。1940年4月,為掩護部隊機關和群眾突圍,她不顧懷有三個月的身孕,率騎兵連勇猛衝殺,將日偽軍引開,自己卻被圍困,在多處負傷後仍英勇抗擊,又擊斃日偽軍6人。被敵人包圍后寧死不屈,用最後一發子彈射入喉部,壯烈犧牲,年僅25歲。</p> <p> 李林烈士的事蹟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新中國成立後,有關單位和很多人整理李林烈士的事蹟材料,但是都不完整,很分散。有一次,沈永鈞帶著旅蒙歸僑到平魯,當地縣領導向他反映,想在革命烈士公墓給李林烈士塑一尊銅像,但力量不足,看他能不能幫上忙。當時正在那裏收集李林史料的北京軍區政治部的同志也對他建議" 應該大力宣傳李林。</p> <p> 沈永鈞也認為宣傳李林很重要,意義重大。回到省裏以後,他找山西大學當雕塑教師的女婿,叫他幫忙給李林烈士塑像。後來在省對外宣傳工作會議上,他又呼籲組織紀念抗戰女英雄李林烈士殉難40週年活動,以擴大海內外影響。後來,他又就此事向中國僑聯反映,得到中國僑聯對山西大力支持,即刻組織力量籌辦,並請薄一波、康克清兩位中央領導題了詞。這樣山西省委更重視起來,有力保證並促成了李林烈士紀念活動。</p><p><br></p><p> 1985年4月26日,紀念李林烈士犧牲45週年活動如期在山西平魯舉行,同時也舉行了李林烈士塑像揭幕儀式。中央和地方政府領導出席,中央臺、人民日報等媒體都及時報道,宣傳遍及海內外。這是山西省對僑胞愛國奉獻事蹟,第一次大力度宣傳,李林烈士生前戰友參加了活動,並對沈永鈞說:" 李林應該有這一天,我們感謝山西省僑聯,辦了一件大好事。"沈永鈞的工作得到組織上的肯定,省委授予他" 對外宣傳先進個人 "的稱號。</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4年中國僑聯泰国归侨联谊会原会长石苏苏(右)到太原沈老家中探望沈永钧(中)后合影</span></p> <p> 沈永鈞60歲時本應離任退休,當時省僑聯只有他一名專職領導,一時無人繼任,組織上讓他繼續留下工作,他服從組織安排,他又多干了兩年。</p><p><br></p><p> 過去,省僑聯機構規格未確認,他的待遇無法按職到位,後來省僑聯機構規格確認下來了,可是沈永鈞也因超齡仍然沒有解決待遇問題。有些同志為他打抱不平,說:" 你回國參加革命半個世紀之久,從僑聯秘書長到僑聯副主席20多年,待遇問題始終不能按職到位,太吃虧了!"他卻說:" 我當年拼死拼活要回國,為的是建設祖國,而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自己的心思都不能為個人的待遇得失所左右和困擾,而應努力把工作做好,能被組織和群眾認可,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值得的。"離職前夕,組織上授予沈永鈞 省直機關"模範共產黨員"稱號。</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6-10夫人陳靜寰回瀋陽母校與同學團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沈永鈞追悼會上對其歸國之一生評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群眾在追悼會上送的輓聯</span></p> <p>(本篇版權歸原創作者,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侵權必究)</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