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路》第025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目录</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01章:玩儿之道</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02章:沧浪之谷</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03章:碧绿之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04章:静净之城</b></h1><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记忆中的照片</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记忆中的照片</b></p><p><br></p> <p> 那一年的五一小长假,就是两张这样的照片,把我勾去了黄土高原上的陕北靖边。据说那里有一个地方叫波浪谷。当时没咋见过世面的俺完全被这些宣传图片惊到了——地球上居然还有这么美的不像话的地方?去!</p><p><br></p><p> 不知道是我玩儿的不仔细,还是天气不给力,总之我没有找到照片上的这两个地方,自然也没能拍出如此美轮美奂的照片。后来,听说这照片是一个叫帕利亚峡谷的地方,波浪谷只是和那地方地貌很类似。上网一查,帕利亚峡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p><p><br></p><p> 不过也不算是被忽悠了,波浪谷之行确实没有令我失望。收获的不仅是意外的美景,更帮我探索出了一种长途自驾的组合模式,不仅突破了400公里自驾活动半径,还为我们之后的自驾西藏、新疆、青甘川打下了制度基础,确立了组合模式。</p><p><br></p><p> 可以这样说,波浪谷之行,对于我的自驾旅行生涯来说,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行程,而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之旅。 </p><p><br></p><p><br></p><p><br></p><p><br></p> 第01章“玩儿”之道 <p> 对于上班族而言,平时可供自驾出行的时间除了双休日,就是清明、端午等三天小长假了。双休日由于时间限制,400公里活动圈似乎不好打破,可如果是三天小长假,再加上头一天略早出发,那活动半径就可以大大拓展了,甚至可以将活动半径突破到将近1000公里的范围。这种模式唯一的问题就是长途驾驶问题,需要有更多的司机才行,一个人是扛不下来的。</p><p><br></p><p> 人多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江湖就得有江湖规矩,有江湖的道义。</p><p><br></p><p> 如果说扎营四人组是周边露营的成功组合,那靖边之行,就是对中长途组织自驾活动的成功尝试。无论是四人周边扎营组,还是三人长途自驾队,都是熟人圈子的玩儿,想玩儿好确实不大容易。</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首先,"玩儿”本身不简单。</b>“玩儿”这东西,就不是个简单的事儿。玩儿简单说图的就是个“乐儿”,说到底是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就有点难度了,比做一件具体事儿——比如掏钱买辆车要复杂得多。许多人之所以玩儿不起劲儿、玩不出味儿,大概就是没搞明白看似简单的“玩儿”底层是什么,玩儿得太随意了、太浅了,所以总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p><p><br></p><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其次,熟人圈子更复杂。</b>与陌生驴友结队出行这种生人圈子相比,熟人圈子的玩儿更要复杂一些。生人圈子的玩儿共同界面很小,是标准的“有限责任公司”模式,人与人之间交往负载最轻,甚至连真实名字都不需要知道,有个网名就够了,更别说其他了。说的来就多说几句,兴趣相投就多一起走几步,无论是合还是散都没任何压力,因为中国特色的“面子”很淡。而熟人圈子就远没这么超脱了,大家都是现实中的朋友,现实社会中的位置、经济、情感等因素构成的“面子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投射到行程之中,这就会无形中背负上压力,玩儿不出轻松,自然也就无趣。</p><p><br></p><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志同道合最重要。</b>志同,当然是要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这是结伴出行最基本的条件。都爱玩儿,一个喜欢登山的和一个喜欢钓鱼的、一个喜欢起早贪黑拍风景的和一个喜欢慢逛闲吃游城市的怎么能玩儿到一起呢?道合,自然是能够认同一样的规则,比如价值规则。这是出行计划顺利执行的保障。正所谓“道不同,不与为谋。”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肯定是在某些方面能够求同、有同样价值观和界面认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哪些方面都能互相认同。如果想结伴同游,就必须先确认好是否在旅行这方面也是志同道合的。否则,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一起旅行,那一定是兴冲冲的去、别扭扭的玩儿、失落落的回,不仅无法实现美好的旅行体验,恐怕还会伤及原来的朋友情谊。现实中的好朋友,未必是旅行的好伙伴。</p><p><br></p><p> 对体验质量的固执追求,在熟人圈子和生人圈子跳来跳去的旅行经历,以及爱琢磨事儿的性格,让我明白:“玩儿”这事儿,是最不可以“闹着玩儿”的,需要极认真的对待,才会不辜负每次出行大家付出的时间、金钱和情感,体味到旅行的快乐。对熟人圈子而言,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规则划定。</p><p><br></p><p> 对这事儿许多人有个认识误区,认为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朋友,才会相约一起出去玩儿。一起出去玩儿,图得就是轻松,朋友之间还搞劳什子规则,岂不是生分了?其实这还是“面子文化”的惯性思维。不必讨论什么,还原几个再简单不过的场景就够了:吃饭的时候争着去算账,那么以后再吃饭,会不会为这顿饭谁算账而分神?是不是为了能够自己把账结了而防止别人抢先结账?会不会体现自己的诚意、有面子,而多点菜、点贵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会给下顿饭结账的人造成负担?这样的饭,还能吃出地道的美味吗?这哪里是旅行,换了一个地方社交嘛。如果这样都能玩儿出滋味儿,那又何必出去?在本地就成。这还只是吃饭,住宿、门票、加油、路桥费、途中给养耗费,都是避不开的问题。没有规则的出行,大多会是一次性的,而且心累。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仨多俩少的事儿,兄弟反目,甚至父子对簿公堂的事还少吗?更何况只是熟人朋友。</p><p><br></p><p> 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现实生活做事如此,对于更高级别的精神享受,更是如此。根据我的经验,规则的划定,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考虑:</p><p><br></p><p> <b>一是角色规则。</b>组队自驾出行,其实也是为了执行旅行计划而临时组建的小团队,自然就会有相应的目标、愿景、任务和具体事务性的工作。这些事是需要提前定义并规划职责分工的,就是一句话:事情有人管、有人管事情。尽管各种事儿都是大家商量的,但得有人去有所侧重地考虑,名正言顺地把建议提出来。比如:行程规划、路线设计、时间把握等,就需要一个领队角色;在哪儿住、在哪儿吃、费用结算、统计报账,就需要一个会计角色;远程驾驶需要确定主力司机,这个角色可以是多个,但应该考虑均衡负担。比如:即便都会开车,会计角色事务性比较多,需要在行程中查询预订吃住,整理费用清单等,是不宜再承担主力司机任务的。这样的角色规划,可以保证行程中各种事务都有人牵头去谋划,提出建议供大家商量(其实大多数就是几句话的事儿,但是如果没人想,或不方便说,就会出很多漏空和麻烦)。大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在完成职责的情况下,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尽情地玩耍,而不必担心其他人会不舒服。</p><p><br></p><p> <b>二是费用规则。</b>费用规则相对角色规则就要简单得多了,明确三件事就够了:出行消费的大体标准取向,这个很好达成认同;一切费用AA制原则,这个也没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车的问题,短途可以无所谓,毕竟大家是朋友,不必过于计较,但几千公里、上万公里的长途,这个问题就必须得提前明确好,费用采取N+1的方式分摊。比如:3个人出行,全部费用分成四份,车占一份,由没出车的那两个人均摊。无所谓公平,只是一种体现,这样大家都好接受些。</p><p><br></p><p> <b>三是程序规则。</b>这条就更简单了,每个人把自己负责的想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后执行,而不是自行其事、先斩后奏。</p><p><br></p><p> <b>四是人数规则。</b>根据我们的出行经历,一台车人数最多3人,后备箱可以轻松装下所有装备,而不用挤占车内空间。同时,后排可以腾出来供大家轮流躺平休息。</p><p><br></p><p> 这些事儿用文字写起来挺复杂,说和做是很简单的,其实就是划定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无非就是两句话:“生人往熟里处、熟人往生里处。”“亲兄弟明算账、明算账才能一直做亲兄弟。”</p><p><br></p><p> </p> 第02章 沧浪之谷 <p> 这次出行,是和扎营四人组之外的两位志同道合的老友。一位大哥、一位兄弟,俺混了个“老二”。😓</p><p><br></p><p> 在此之前,我们兄弟三个曾经有过一次内蒙自驾行程,玩儿的也挺好,也是AA制,但没有这次明确而成系统。都是工薪族、都爱好摄影、都喜欢高原、都习惯起早贪黑追逐光线、都对吃穿住不大敏感,如此大的默契界面,达成共识是相当容易的。除了路程不算太长,车没单算一份之外,其他的都完全到位。老哥是主驾,兄弟是会计,我是副驾兼领队。</p><p><br></p><p> 到波浪谷的距离将近900公里,车程需要10个多小时,对我们这个三人组合来说,没啥压力。规划行车路线时,对导航推荐的路线不大满意。</p><p><br></p><p>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导航推荐方案</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上边这条当时可能还没有贯通)</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们规划的行车路线</span></h1><p><br></p> <p> 有些自驾旅行经历的人都知道,省会级的大城市对车流的虹吸效应是很厉害的。所以,路线规划时宁可多跑几十公里高速,也要尽量规避大型城市。太原更是著名的“堵城”。</p><p><br></p><p> 综合各方面的路况信息,我们决定不走太原,选择了经忻州转向府谷,经神木、榆林去靖边,距离也是将近900公里,并没有绕远,只是山区高速占比大了许多。当时这边的高速新通车不久,沿途没有大型城市,再加上山区,估计车流会很小,适合我们这种长途奔袭式的行程。</p><p><br></p><p> 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路好、车少,山区高速上的驾驶乐趣比平原高速要棒多了。以至于后来我们从新疆返程,也是选择的这条路线,早上还在宁夏中卫,晚上7点就到家了,仍然冷门儿有效。😊</p><p><br></p><p> 波浪谷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龙洲乡闫家寨子村,这里距靖边县城只有半小时车程,路况良好。</p><p><br></p><p> 靖边波浪谷应该说是一个类似丹霞的地质景观,那里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据考证这里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的侏罗纪,是亿万年来风、水雕刻砂岩形成的独特景观。红色的岩石上,布满着水的痕迹、风的脚印,可以说是风和水在这里的岩石上给自己画的一幅幅自画像。不仅色彩艳丽,更是张力突出。看着这些岩石,仿佛能够听到那亿万千呼啸的风声和激荡的水流。</p><p><br></p><p> 这里,是对沧桑最好的诠释了。</p><p><br></p><p> 从色彩上看,靖边波浪谷和美国波浪谷还是有明显区别的。美国波浪谷是红白相间,拍出来线条、色彩对比更加鲜明,靖边波浪谷以深橙色为主。</p><p><br></p><p> 波浪谷景区不复杂,强度不大。由于红砂岩是由远古沙堆沉积而成,质地非常的松软,人走上去会踩下很多粉末,破坏岩石的外观,因此,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用铁丝网围起来,不让游客进入了。我们去的时候,景区开发程度还不够大,所以限制相对较少。随着对砂岩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应该会更大程度限制人们对岩石的破坏。美国波浪谷每天只接待20人进入景区游览,不知道靖边会不会也朝这方向发展。</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靖边波浪谷</b></h1><p><br></p><p><br></p> 组图1:故事 <p> 这哥们上去大概要拍照,开始还挺潇洒,单手撑壁:你们先过!很酷的样子哦😊</p> <p> 没一会儿就撑不住了,换了个不那么酷的姿势,搞得下边小姑娘直躲,大概是怕他撑不住了掉下来😄😄</p><p><br></p><p><br></p> <p> 我们没继续使坏,远远的就停下了,如果我们继续向前走,大概这哥们就白上去了。大概是那边有人给他拍照,应该是挺酷的😊😊😊</p> 组图2:石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石的漩涡</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风的声音</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水的脚印</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木纹石头</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旋转石头</span></h1><p><br></p><p><br></p> 组图3:纹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水对石的雕刻</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风对石的打磨</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石上岁月年轮</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水从这里流淌</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再从这里下坡</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从这里跌落深谷</span></h1><p><br></p><p><br></p> 组图4:石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很窄的石路</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不能并排放下两只脚</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走的多了,就成了深深的脚窝</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很轻易就能踩平千百年印迹</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仍然在开新路,是该保护了</span></h1><p><br></p><p><br></p> 组图5:山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山谷下边有条河</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先人凿出的石壁</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幽深的山谷</span></h1><p><br></p><p><br></p> 组图6:版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哥们很酷</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苍龙也很酷</span></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完待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