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修水 湖光山色

非洲猎豹

<p class="ql-block">国庆长假全家开车去了趟武宁和修水。武宁还是七十年代中期去过,那时去趟武宁真是件苦差事,“一怕武宁的路,二怕武宁的渡”就是这种苦差事的真实写照。去武宁不单道路泥泞,进城还要先摆渡再过浮桥,费时间还不安全,县城也只有一条破旧街道。如今的武宁,浮桥摆渡都不复存在,取代的是几座跨湖大桥,真是方便。特别是“永武高速”的开通,武宁也纳入南昌、武汉、长沙二小时经济圈。</p> <p class="ql-block">武宁地处幕阜山坡麓,西海之滨,县城被西海环抱,城中还散落多处公园,景中有景,景景有别。漫步在湖滨林茵道上,欣赏静静的湖水眺望远处的山峦,仿佛置身于海滨, 这里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让人心旷神怡,是一座非常不错的山水小城。</p> <h3>山水湖滨</h3> <h3>城中公园</h3> <h3>湖滨道路</h3> <h3>湖滨夜景</h3>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武宁是水天一色、风景秀丽、休闲宁静,打的是旅游牌。而修水;则是典型的山区县城。它的县城建在修水河曲凸岸上,受地形的限制,城区的发展有很大局限性,尤其是老城街道狭窄弯曲,有如走进迷宫,难分东西南北。新城是县政府所在地,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红色”和“文人”是这个县的符号。前者是秋收起义,红军第一面军旗、党组建的第一支军队、秋收起义打响的第一枪都是在修水。后者为黄庭坚。另外还有“陈氏五杰”,五杰中我知道的是“陈寅恪”,国学大师,历史造诣很深。毕业于复旦和哈佛,曾在多所名校任教。郭沫若曾邀其担任社科院历史所所长,但他辞谢未就,留中山大学任教授,文革遭迫害,后葬于庐山植物园。 文人喜书爱玩石,修水得天独厚。去黄庭坚纪念馆正好有奇石展。吸睛的是一桌石头盛宴,这些石头其实并不珍贵,出自修水河床,属各类石英质岩石。有心人捡到一块,一看像“五花肉”,于是以此为题材,去寻找,可贵的是持之以恒,不放弃,慢慢搜集。</p><p class="ql-block">在武宁由于人多,没有吃好,想在修水补回来。修水有家“毛家饭店”,既然到了红色圣地,就该去尝尝。本来都想好了,点上“毛氏红烧肉”、“泥鳅炖豆腐”、“江山一片红”,在来一盘“煎饺”。谁知又是爆满!楼上楼下全被婚宴包了。只有去旁边店去吃,看到邻桌都点了像包子样的主食,一问是当地特产“哨子”,也想要一份,又被告知没有了,这点背的真是别提了!回来的路上在“何市服务区”停留,看到了“哨子”,味道还可以,是用红薯粉芋头为皮,腊肉、香菇、笋为馅。</p><p class="ql-block">修水地处幕阜和九岭二山脉之间,走在高速上,二侧都是崇山峻岭,相对高度在200-500米之间,高速路基本行于修水河谷地带。 遥望山峦,有谁知道此地曾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 早在前震旦纪(距今8.5亿年)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在震旦后期-奥陶纪(7-5亿年前)第二次成为沧海,第三次成为海洋,是在二叠-三叠纪(2.8-1.8亿年前)。直到距今1.4亿年前的白垩纪才真正告别海洋。燕山的造山运动,使地壳不断抬升,形成了幕阜山的主体形态,印度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所产生的喜玛拉雅运动,最终成为现今的雄姿。幕阜山主峰一带的“九宫山”之铜鼓包、三尖峰等地,还有地壳上升的冰川遗存。有人问;你怎知道什么时候是海洋?什么时候是陆地?其实石灰岩就是判别海洋的标致地层,石灰岩是化学岩,只有在海洋环境中才能生成,不同的地质时期又有标致化石,如寒武纪就有三叶虫化石。</p> <p class="ql-block">修水县城</p> <p>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p> <p>第一面军旗设计者</p> <p>黄庭坚书法</p> <p>奇石宴</p> <p>黄庭坚塑像</p> <p>黄庭坚与苏东坡塑像</p> <p>黄庭坚纪念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修水哨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