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ff8a00"> 创业是创业,投资是投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年轻人在这两个认知上多有不足,以至于许多人在初次成功后会跌得鼻青脸肿。<br></font><font color="#ff8a00"> 希望通过这种散文式的创业说理文章,在文学、理想和创业、现实之间,搭建一座认知的桥梁,让年轻的创业者走的更稳!更远!更高!</font></h5> <font color="#ed2308">作者:卢运锋</font> <p> 孩子从海南创业回来了。 </p><p> 装扮还是去年那个装扮,神情却天上地下。黑了、瘦了、蔫的,一身的萎靡不振。</p><p> 我心里一阵酸楚。</p><p> “舅,赔了,赔完了。”</p><p> 与我想的一字不差。</p><p> 无言地对视了几秒,沉默中,都忍住了。没有让泪流出来。</p><p> 孩子是表姐的儿子,中学没毕业就随开饭店的大军出去打工了,靠着老乡的帮衬和自己的不惜力气,十七八岁就省吃俭用地攒下了十来万元。折子上有了钱,创业的想法就发了芽,偷闲就跑去街上踅摸商机,很快就瞄上了开冷饮店,抹下脸丢了老乡饭店的活计,卧底冷饮店偷艺半年,心里有了底。</p><p> 那点钱,在大城市,不够撒狗粮。揣回家乡的小县城,就是创业的资本。</p><p> 这点资本,每一张上都有孩子自己的汗水,干了,也还能折射出辛苦劳作的背影。所以格外珍惜,格外谨慎,经几番四里八乡的实地侦查,一回回“踩点”,一次次“模拟”,一遍遍“算计”,最后选择在县城理想位置开了一家冷饮店,夫妻二人,凝心聚力,起早贪黑,事如所愿,一年下来收入了十万出头。</p> <div> 挣了钱,买了车,脚离了地,小日子滋润起来。<br> 每次回老家,见到他以及像他一样辛苦创业的孩子们,看到听到他们取得的成绩,都感到十分欣慰。感慨他们的不易,为他们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由衷欣喜,总忍不住和他们多说一些创业中要注意的事,听他们讲创业中的故事。<br> 有了这创业成功的经验,孩子的胆量、欲望开始大起来,第二年招了服务员和媳妇看店,自己腾开了身到处跑,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场。<br> 风放出去了,回音很快就返了回来。有发小在海南开饭店,说那里一年四季是夏天,开个冷饮店,和北方县城比,一年最少顶四年。孩子一听,一想,觉得真是这么回事,天天艳阳高照,那还不得人人嘴里吮着冰棍,个个手里拿着冷饮?飞过去,一转悠,市场比想的还理想,寥寥不见几家卖冷饮的,原想肯定是三步一店,五步一摊的。当时的那份喜悦,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孩子这样说。<br></div> 这么好的事,不紧打紧地干,那就是个憨憨。弄就弄个大的,一年顶他十年!<br> 朋友、网络、借记卡、信用卡等,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融资渠道多,效率高,三下五除二就筹集了七八十万的资金。快快地看了个地方,按照高、上、雅的标准,砸了进去,两个多月后,心急火燎地开了业。<br>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开业后,眼巴巴一天不见几个上门的,孩子急得都想把路过的人拽进来。有进来的,一半还是来旅游的老乡,一搭上腔就嚷嚷,老乡见老乡,解个渴还要钱,我的乖乖呀,赔得都快找不见裤衩了。<br> 为什么是这样呢?孩子说。不问别人,他自己就知道,而且是快开业时,就已经预感到了。 怎么预感到的呢?孩子说在那边待了一两个月后,他自己看见冰的东西都不想吃,甚至胃里都感觉凉得不舒服。<br> 自己身体的反应,自己最清楚,也是最真实的。人是恒温动物,长期生活在热的地方,体热蒸发量大,阳气散失多,内脏收缩,外热内寒,需要不断补充热能。所以,温度上:热的地方的人普遍喜欢吃热的东西,如煲汤、功夫茶、热菜、火锅等,不喜欢吃凉菜、喝凉水、吃冷饭等,吃个干面,那也得热干面;药性上:喜欢吃温热性的东西,热带的水果几乎都是温热性的,椰子、榴莲、荔枝、菠萝、桔子、木瓜、桂圆……动物类的,带鱼、黄鳝、鸡、牛肉、狗肉、虾、鸭蛋……温热的;蔬菜的,南瓜、藕、姜、香菜、蒜苗……温热的。主食的米,是平性的,不多见凉性的食材。当然,温热性食材吃多了,身体也难免上火,所以,热的地方的人喜欢喝凉茶调节身体的平衡,自然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怕什么喝什么”,但要知道的是,热的地方的人,喝凉茶,有条件时多是加热了喝,和我们为去火喝蒲公英茶一样,茶是热着喝,火是凉着下。 喝蒲公英茶一样,茶是热着喝,火是凉着下。<br> 传媒的影响力太大了,孩子的思维应该是更多地跟着那个凉茶走。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把孩子装了进去,黑咕隆咚地迷了方向。<br> 所以,这个凉不是那个“凉”,它是药理上的凉,不是物理上的凉。<br> 孩子错就错在了这儿,只看到了表象,不懂内在的道理。海南人凉水都不爱喝,冰饮就更不用说了。一层窗户纸,屋里屋外,一捅,就亮了。 <br>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这,时间能让你知道,实践更会让你懂得,只是孩子的这次实践代价有些贵。<br> 以上说的是判断的问题,就是市场调研不认真,凭感觉就做了决策。<br> 还有其它问题吗?<br> 有!<br> 那就是,本该是创业的事,按投资去干了。 这个内心里实在不能埋怨孩子,十几岁就出去创业,没多少理论知识,都是在起早贪黑、摸爬滚打中自己总结、自己悟。这里只说说道理。<br> 创业,简单说,就是你有项目没有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奋斗,去拼搏,逆流而上,一点点地靠近,一步步去实现的事;是先有蛋,甚至连蛋都没有,借个蛋自己去孵,去养,去积硅步、积小流的事,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专注去做的一件事。创业的过程中,先得到的是自己能力的逐步提高,人脉、资金等的逐步积累,收获的是能力与价值,而不仅仅是钱。<br> 如果给创业者画个像,神态一定是希望满怀又一身疲惫的。<br> 投资相反,是有了钱找项目投,是钱生钱的游戏,居高临下挥一挥手的事,是一月一年可以做多少次、跨多少行业的事;是已经有了一群鸡,考虑放到哪儿生蛋的问题。需要的是判断的能力,判断投到哪儿收益高、风险小的问题,要的是效率,要的是钱,没工夫和你扯什么人生、扯什么价值。不需要你有多么专业的能力,哪儿痒了自有团队给你挠,更无须你身体力行、一步一喘地去打拼。<br> 也给投资者画一幅像,意气风发的指指点点中,少不了飘飘然的气质。 颈是颈,椎是椎;创是创,投是投,这是两码事。<br> 投资可以像创业一样去做,效率低些,但风险小,保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创业最好不要像投资一样去做,效率是高,但不保本,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然,如果是别人给你投资,那可以。 <br> 孩子第一次是创业,没有任何经验和资本,凭的就是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那份朴素的责任感,经过打工锻炼、原始积累、潜心学艺、调研市场、自下而上、逐步发展,获得了成功。第二次,有了一些经验和资金,目标大了些,自信得有些盲目了,小小的膨胀。自我臆断、盲目决策,自我认为个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也不认真做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有了自信,融资也大胆了,不考虑后果,各种信用卡一起贷,朋友伙计一起借,轻而易举、不计风险得来的融资,一下子让实际的创业行动变成投资行为。创业最怕懒,投资最怕贪。恰恰他就想一年顶十年,过分地追求快速挣钱,挣大钱,结果栽到了沟里。 <div> 我问他,你怎么这次不问问我?孩子说,舅,你就是当时给我说,我也肯定听不进去。我说现在呢?孩子说,我今天来,就是知道了能力要和生意相匹配。<br> 哎!多么痛的领悟!<br> 这个痛我吃过,有多痛,没吃过的人,说了你不懂!<br> 我把自己过去失败的教训,翻身的经验细细给孩子讲了许多,讲自己那时候走到哪儿都听《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时,又差点没忍住眼泪。我们一同分析了现在的大环境和过去的不同,七七八八也分析了许多其它原因,帮他初步设计了再次创业的路径,鼓励他不要怕,三十出头,正是创业的年纪。一直讲到天黑黑的。<br></div> <p> 临出门孩子问,舅,你赔的时候多少岁,赔了多少?我答,比你现在大几岁,比你赔的大十倍。孩子笑道,舅,我知道了,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只要精神不倒,啥也不算个啥。</p><p> 我庆幸,我在年富力强时,狠狠跌了一跤,爬起来养了几年,“骨折”好了,现在行动自如。</p><p> 我庆幸,孩子在风华正茂时,跌了个跟头,站起来,擦擦脸上的土,依然生龙活虎。</p><p> 最后我给孩子说的话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只要切记这一点,就不会再掉进沟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