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把每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让这些事迹成为学生人生中的启明灯,随时为学生指引方向。” 那么如何起到引领作用呢?其实榜样是最好的教学助推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br> 自大阅读行动以来,随着新课改的出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张汪镇中心小学提倡每位教师都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把每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br> 榜样是最好的教学助推器,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这个理念的带领下,我校教师积极行动,掀起了读书学习热潮,下面就是本次活动开展以来结出的几枚硕果。<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33333">读《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小学篇)有感</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33333">胡海娣</font></b></div><br> 假期里,读了李秀萍老师主编的《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一书,感慨颇多。书中涵盖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小学生习惯培养、幼小衔接、班级管理、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变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家校沟通。每个方面都精选了生动的案例故事,列举的大量感人的教学实例,全面的叙述了优秀班主任和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和管理具体措施。在这些案例后面还设计了“同行观点”和“专业引领”两个板块分别从优秀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角度对案例故事进行了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又考虑不同的教育策略带来的不同效果,培养班主任面度复杂问题情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不断提升自己。这本书内容丰富,具体,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震撼人心,给人深刻的启发,同时更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br> 本书中的案例分享者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平凡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语言是那么的质朴。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小事,被他们看重了,利用了,研究了,解决了;学生的“灵光一闪”被他们记下 ,思考了,发挥了,验证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br> 许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自己的学生了,才能去改变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的面对班内问题学生,才能自信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br>读了这本书,我学到的是更多的精神,给与每一位学生的关怀和爱,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学习和效仿的,这也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是的,做好自己先从改变自我开始。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艺术,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会把原本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开心。<br>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作者 胡海娣</i></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心与教育》读后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渠玲俐</div> “好书不厌百回读”。在今年这个漫长的寒假,我再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其情节内容真是感动人。<br>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br>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br>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br>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老师们,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作者 渠玲俐</i></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守望成长,静待花开——读《致青年教师》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慧芹</div> 这个假期,我有幸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书中一个个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讥讽挖苦,他就如一位知心朋友向你娓娓道来,用其平实的语言教你如何做一位合格的老师。通过阅读,让我这个入职还不到一年的新手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和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br>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吴老师所提倡的“慢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特征是“慢”, 教育是“慢”的事业,教育是“慢”的艺术。在学生培养方面不可能求快,教育教学方面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教育的规律如此,教育者也要如此——教育者也要遵循“慢”的艺术。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记不得。不能因为工作出色受到表彰而感到自己“进步太慢”,因而自卑,焦急;也不能因为上了一节课受到好评,而沾沾自喜,沉醉其中,不思进取;更不能因为学生的“表现欠佳”,而暴跳如雷。欲速则不达,真正的“慢教育”可能比你我想的还要慢,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br> 吴老师认为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慢下来有耐心的老师。书中第三章中的“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和“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的内容也是让我感悟颇深。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很简单的作业,也有错误,以前总会批评学生,现在发现其实这正是自己在讲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丢失的重点。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只看结果的过程,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其实更重要。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br> 教学一种缓慢的艺术:缓需要平和、平静,慢需要耐心、耐性。正是因为这种缓慢,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从播种,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每个过程都需要精心呵护,教育是“慢活”,也是“细活”。慢下来,逐本舍末;慢下来,静待花开;慢下来,感悟生活,只有慢下来,我们才能品出这一路走来沁人心脾的幸福花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引领孩子们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活动,走进自然,从而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丰富、充实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家园,在语文教学中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感悟语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r>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被吴老师这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教师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我更应以“等待、耐心、从容、期待、努力、优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努力做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人民教师。去守望成长,静待花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作者 赵慧芹</i></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纯净笔触下的爱与美之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边城》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鹏</div> 《边城》这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br> 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br> 一、人性美<br>《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在《边城》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他们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br>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虽然也存在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 <br> 文中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主人公翠翠就是人性美的代表,她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经过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的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br> 二、风俗美<br> 鲁迅先生说:“有地方特色的,到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开《边城》,湘西的风俗人情便纷至沓来。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中说:“沈从文是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的。”基于这种爱,他总是把风俗写得很美,从容叙来,韵味绵长而动人。<br>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是美的,瑰丽而温馨,像一幅画,更像一首优美、浓郁而又忧伤的“乡土抒情诗”。沈从文是基于对故乡诚挚的爱来描写湘西风俗的,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古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从这些特异的风俗中挖掘出人们美好的情感和人性,展示出边城美好的“人生形式”,即便是对那些丑陋、落后的风俗,作者也是抱着宽容和原谅的态度的。<br> 三、语言美<br> 在语言特色上,沈从文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小<br>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吸取了方言、书面语、文言文的特色,使边城通篇语言的恬淡、典雅、通俗简约、意境等充分体现。<br>在《边城》里, 既有色彩鲜明的比喻, 又有自由灵活的排比,这些修辞格在沈从文的笔下运用自如。在小说语言的外在形态上,常给人一种诗性的古雅之美,有一种鲜活的灵动之气。按凌宇先生的概括就是‚格调古朴、形式简峭,主干突出,少夸饰,不铺张,单纯而又厚实,朴讷却又传神。<br>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边城》在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中,寄寓着沈从文先生“爱”与“美”的理想,是一部洋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作者 王鹏</i></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道林·格雷的画像有感 </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殷晴晴</div>“美是一种天赋,有时甚至高于天赋,因为,美是不需要任何解释的。”美丽是一种通行证,可以引人走向天堂,光芒万丈。道林格雷是幸运的,他轻松的拥有了这张通行证。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一旦拥有,就会陷入失去它的恐慌之中。<br>道林·格雷是一名英国贵族少年,青春、貌美、财富、地位这些美好都集其于一身。画家霍尔华德为其画了幅肖象。画像中的少年,纯真俊美,人人都为它的美所惊叹,道林·格雷,也为自己惊人的美所震惊。纵情享乐的勋爵亨利对道林进行了诱导。“没有比美貌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了。当你的青春逝去时,你的美貌也随之消失。然后你会突然发现生活的空虚——不再欣赏任何事物,也不再对任何事物抱有希望。时间是你的敌人,格雷先生。他会偷走你的一切。如今人们害怕自己,害怕生活。但是你,凭着你的面孔和青春,没有任何你不能做的事情。你必须享受人生,过着属于你的美好的生活!我们再不会年轻了。青春!啊,世界上再没有比青春更重要的了!”亨利的话语蛊惑了道林,他深恐韶华易逝。美貌难驻。为此,他对着自己的画像,与魔鬼进行了契约,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让画像来承担容颜的逝去。<br> 他与美丽的女演员相恋,却因她演出的失常而悔婚,进而导致了她自杀。道林·格雷利用美貌在上流社会中游走享乐,而画像的纯真少年也开始了变化。眼神不再纯粹,眼角出现了纹路。年复一年,道林·格雷,在欲望的驱使下,一次次挑战人性与道德的底线。他还是人们眼中的翩翩公子,而画像中的纯真少年渐渐变成了凶狠、丑陋。满手鲜血的刽子手。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光与影交织而成。或许极恶的尽头也许存在着最后一丝善意,或许他也对画像中的魔鬼充满恐惧与厌恶。道林格雷决定改过自新。然而,那份画像却并没有因为他的改过发生一丝变化。罪恶已经做下,无法弥补,或许死亡是唯一的救赎。最终道林·格雷拿起刀刺向画像。道林·格雷倒下了,而画像中的那一个充满着纯真与热情的少年再次出现。莎士比亚 曾经说过: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种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恒的。<br> 人生而在于追求种种美好,而美好又往往伴随着危险。人生漫漫,欲望不止, 诱惑重重, 唯有把握住自己的灵魂, 才能保证不被欲望所吞噬。 唯有身灵合一才能成为人, 有身无魂就如悲伤的画像, 有脸,无心。</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作者 殷晴晴</i></h5> <h3><font color="#010101"> “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研究,让“爱上阅读老师培养“爱上阅读”的学生。为此我校逐步开展“从书籍中提升个体,在交流中升华群体”的教师读书交流会。让老师们主动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好文章与大家分享,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希望这类读书活动的开展,老师之间形成了进取、互学的氛围,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启迪教育教学的灵感,切实解决了部分教育中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的道路上,教师的“身教”更甚于“言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