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朱英哲:依依不舍的乡土情

(子非鱼)高校职员,国家二级心理师

<p>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黄向阳 实习生 王东红 通讯员 王昆明)“朱书记!又来换电瓶了?”“您这辆电动车这已经换了第三回电瓶了,车儿早该换啦!”初春的一天,在平舆县射桥镇王楼集的修车铺里,大家热情地和一个人打着招呼,店里的老板和员工都认得这辆普通的白色电动车。这辆电动车已经在大孙村跑了两年多时间,随便放到村里的那个角落都不用落锁,群众都认得这是驻村第一书记朱英哲的“专车”,是他2017年入村时单位购置的。无论是到县里、镇里开会,还是到各自然村走访,朱英哲都骑着它。</p><p>朱英哲,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驻马店市黄淮学院网络运行管理科副科长、讲师,驻马店市十一届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获得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嘉奖。2017年底,他被市委组织部选派至平舆县射桥镇大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连续两年被平舆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p><p>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虽然自己即将届满离任,但是朱英哲主动请缨,带领带领驻村工作队快速反应,与村“两委”干部一道积极投身防控一线。</p><p>每一天,他都带领由村内党员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党员志愿者挨门挨户宣传劝导,切实提高村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并指导他们勤清洗、日消毒;组织人员对外地返乡人员逐户登记,严控人员流动,劝返外来人员,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构筑起了坚实防线。此外,朱英哲还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发放宣传资料和口喊喇叭等多种形式,将疫情防控知识以最通俗、最接地气的方式传达到每个村民,鼓励各自然村党员干部组织起来,采取十户联防的方法,织密织牢了群防群控防控网。</p><p>急群众之所急,勇当后勤“服务员”。这是朱英哲的真实写照。疫情期间,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所需,朱英哲等人挨家挨户走访登记或微信群汇总村民采购需求,实行统一采购义务派送的方式,既保障了供给,又有效减少了村民外出、疫情扩散蔓延的风险,隔离不隔心的举措得到村民们的充分肯定。而为了缓解返乡居家隔离群众的紧张情绪,朱英哲利用所学心理学知识,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进村居进社区”活动。与村民通过微信聊天谈心,疏解他们内心的压力,让他们安心在家,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p><p>疫情发生后,朱英哲经多方努力,为大孙村送去酒精消毒剂60斤,84消毒液100斤,解决了村干部燃眉之急。同时,他还积极发动返乡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共抗疫情,极大地鼓舞了大孙村全体村民战胜疫魔的决心和斗志,大孙村未出现一例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p><p>看着这片工作和生活了两年多的土地,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村干部和熟悉的村民,即将离任的他心中流满了不舍之情。初来时,他借住在村小学潮湿的平房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卫生室还未开建,村里大多是泥巴路,村民吃的还是压井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扶贫车间还未成立和建设。</p><p>现如今,不仅所有的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修建了游园,安装了自来水,落实了农民书屋……同时,贫困户进了扶贫车间就近务工,享受着标准化卫生室带来的就医便利,五保户和危房户住进了崭新的安居住房。</p><p>两年多来,他累计为村里争取各类资金和帮扶物资15万余元。组织各类义诊服务、健康讲座、养种植培训50多场次。争取市卫建体委中医馆项目1个,健身器材3套。争取河南省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争取射桥镇游园建设项目2个。帮助村委提升儿童保健、农村妇女“两癌”普查和健康教育工作,大孙村获得了2018年河南省“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带领村两委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孙村成为平舆县2019年唯一一个被驻马店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的市级卫生村……</p><p>在平舆县射桥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朱英哲带领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村级党组织,立足主业抓扶贫,取得了很好的减贫实绩,大孙村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3.67%降至目前的0.4%,达到了国定脱贫标准,这些都是最好的见证。</p><p>然而,大孙村还有20名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朱英哲和村干部一起因户施策调整了脱贫规划、因人施策叠加了帮扶措施,分类分人进行了精准帮扶。在疫情期间,朱英哲更是抗疫情不忘脱贫攻坚,持之以恒抓好减贫工作。给贫困户制定了2020年帮扶计划、大孙村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帮助村里完成了8.8公里新建村级公路项目申报、2020年贫困群众公益岗位申报。</p><p>就在前不久,朱英哲还组织驻村工作队对全村38名贫困家庭学生因疫情在家网课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排查出2户贫困家庭的没有手机无法正常学习。经过多方奔走协调,为他们解决了2部手机,减免了网络流量费用,切实做到停课不停学, 诠释了“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教育精髓。</p><p>两年多来,大孙村减贫工作踏实有序推进,持续做到脱贫攻坚不留一户、不落一人,共奔小康。作为一个1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朱英哲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驻村第一书记的忠诚和担当,无愧于“第一书记”这个光荣称号。母亲远在外地未能照顾,孩子茁壮成长未能陪伴,妻子压力太大未能帮忙。然而,朱英哲虽然对父母和妻儿满怀内疚,却也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他认为自己能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战役中来,是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这段经历将成朱英哲人生中一段最精彩的历程,犹如一座高耸的灯塔,不断指引着他砥砺前行。(转自映象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