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写意人物领军画壇|袁武先生 | 大型佛教题材创作《大昭寺的清晨》《天灯》《朝圣》系列作品雅集

🇨🇳东方翰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袁 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男、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创作之心路 大昭寺采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2014年12月11日袁武先生的弘篇巨制《大昭寺的清晨》走出国门、应邀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家协会隆重展出第一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墨尔本开幕式隆重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评论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范迪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用“救赎”来指称袁武的艺术是更为贴切的。他的艺术是对自身情感的超越,是对人与万物之间关系的弥合,是对人的肉体深陷物质深渊的救赎,从而达到一种升华的境界。尽管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这种自我救赎在庞杂的现实生活面前似乎只是一种微弱的力量,但是他却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从而使得笔下的艺术形象首先与心灵形成共鸣,进而也能够感染被世俗的色彩所迷乱的眼睛;在另一个层面上,“救赎”也指代一种艺术语言的复归。现代以来艺术形式语言的演变一方面丰富了视觉艺术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语言的堕落”,使艺术语言丧失了对事物的本质进行传达的能力,沦为一种对浅显的表象进行抄袭的工具。语言统一性的消失反映了世界整体性的破碎,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的,破碎性、瞬间性、偶然性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特征,在这个进程中,绘画的意象变得茫然。因此,建立一种内核更加坚实,语素更加有机的艺术形式,也成为对艺术语言的一种救赎。袁武的艺术在“精神的朝圣”和“语言的救赎”这两个重要层面上形成的一致性,或许正是他对当代艺术的重要贡献。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艺术能够超越文化边界和审美差异,唤起人们更多的共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评论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杨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袁武的这批作品描绘了许多前往西藏大昭寺朝圣的藏民。这些人一心向善,双手合十,都朝拜在圣洁路上。袁武正是从这些虔诚的藏民中,获得了超越的能量与表达的信心,骤然间笔力遒劲,出神入化了起来。毫无疑问,是信仰启迪了袁武,使他的笔墨刚健质朴,具有了某种超越世俗的穿透性。或者换句话说,是袁武的求真求实意识,使他对艺术的追求,最终抵达了宗教信仰的深处,从而昭示出了某种生命的本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余年前,蔡元培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这个命题曾得到徐悲鸿等人的积极响应,并由此改造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使其有了一种写实主义传统。但是,由于后来的形势所迫,原来以文化启蒙为目的的写实,逐渐让位给了表达现实的写实,甚至演变成了一种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手段,也就使得这个新的笔墨传统干涸枯竭,变成了某种空洞的形式。所以,新时期以来,以追求“形式美”的意向绘画拉开新艺术的帷幕,也就把这种写实绘画的传统挤到了边缘。而袁武则综合写意与写实的诸多语言元素,来重溯这种新水墨画的表达之源,并在宗教信仰中获取精神能量,不仅衔接了断裂的新水墨画传统,更为重要的是,为当今这个被物质社会抽空的现实注入了精神的内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2015年1月18日一3月8日在北京今日艺术馆隆重开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评论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王鲁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昭寺一千多年来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的景象,因其不变而成为精神信仰的写照。据袁武说,他们是一行人,本来到这里是例行性的看一眼,然后就驱车到更偏远的牧区去,据说那里藏民的服饰更漂亮,民俗更丰富,人也长得更漂亮,总之,那里的人物更入画。同行的画友都走了,去寻找更入画的对象去了。袁武却像一棵被雷劈了的树一样,扎在这里无法再挪移脚步和眼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对袁武来说,这个大昭寺的早晨有如神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评论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西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袁武的系列国画《大昭寺的清晨》摆在我眼前时,他像一下丢给了我一大串钥匙,它们在瞬间打开我精神空间里的很多扇门,门里的所有光线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巨大的叩问:袁武这组画要把我们带向哪里?画里的人们在追求什么?过于沉迷于喧闹与物质的我们,双手是否该重新合十,去听听灵魂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在她们进入我们眼前的一瞬间,都会给人带来冲击—视觉与内心的共同冲击,然后打开我们的想象空间与诸多思维,让我们在打开中去沉浮,能这样的就是好的艺术作品。袁武的《大昭寺的清晨》,当属此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惊世笔墨、震撼心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幅巨制《朝圣》尺寸600X45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6年4月1日在沈阳市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主题为“大昭寺的清晨”袁武个展,是继2014年12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家协会美术馆举办的“大昭寺的清晨”展览,及2015年1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天灯”展览之后就同一主题举办的第三次展览。本次展览的三个部分分别是朝圣、肖像以及画稿,“大昭寺的清晨”也将作为巡回展览于国内外多家美术馆陆续展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先生与鲁迅美术学院开幕式到场嘉宾及国内画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韦尔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开幕式现场讲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评论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老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往常,画界里一些个画家,走马观花似的进入青藏高原,猎奇般画一画,色彩和结构上出一些新意,也都是惯常的事情。后来我在青海做电视编导时,这例子屡见不鲜。但像袁武先生这样的画家,却没见过。他呈现的不再是简单的绘画形式,而是通过绘画,用神灵一样的笔触,钻进这些普通人的命运和灵魂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评论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付京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袁武的《大昭寺的早晨》,不是猎奇,不是采风,他忠实于看到对象时的心灵感动,忠实于表现因心灵颤动而产生的精神回响,进而,忠实于他看到的对象在自我生命升华时的那种高峰体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系列创作雅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心灵之旅:大昭寺是拉萨藏传佛教的圣地!自文成公主远嫁西域与松赞干布合亲、为西域带去中原文化、传播下了纺织及农耕的种子,被西藏人民爱戴,后人修建了布达拉宫为二人塑金身、每日诵经焚香,祈祷藏汉和睦、国泰民安、身心健康、免灾祛祸、人生幸福.....为此来自各地的信众络绎不绝、顶礼膜拜、痴迷虔诚!意在荡漾灵魂、超脱世俗的苦难获得新生与幸福。袁武先生以敏锐的哲学视角发现了世人醒世的灵光,于2013年不远万里多次来到这里,开启心灵之旅!用其深厚的速写功底记下了醒世的瞬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灵魂拷问:中国人口众多五十六个民族的世人,因不同的信仰和职业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社会价值和人生成败亦是千差万别!成功者的背后存在危机、失败者的背后经历痛苦,先生用概括的笔墨解读每个朝圣者的灵魂!或惊恐、或悲伤、或自责、或忏悔,五腑投地、顶礼膜拜,无不用虔诚荡涤自己的灵魂!先生惊人的笔墨铭记的是朝圣者自我醒身的时刻,佛学中“灵魂的拷问、心灵的救赎”!然而国人在经历改革开放引进外国文化的阵痛,随着经济的弄潮和文化的碰撞、为了生存和发展让很多世人迷失了自我,忘却了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才是中华民族的根.....痛定思痛方显始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惊世骇俗:先生自2013至2016历时近四年的采风潜心创作:绘就了《大昭寺的清晨》《天灯》《朝圣》三部系列史诗般的醒世作品,其艺术造旨出乎其类;其创作题材惊世骇俗;其作品的生命力足以世代唤醒世人!在国内外巡展中迎得广泛赞许、不同凡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先生的学生,除了对其艺术造旨的崇拜以外,拜读先生的系列作品,自己的灵魂同时得到一次净化和洗礼!如此振聋发聩有醒世生命力的作品早己久违了....特拙笔写下粗浅的心灵感悟,意在弘扬东方艺术、推荐书画名家;传递文化力量、打造精神家园。肯请先生和方家指正!您的支持即是我追寻的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原创:东方翰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作者:赏 珍 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画作:来作先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4月26日深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所有作品来自袁武先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禁止翻版、违者必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