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日班刊~父母说话的音量,决定了孩子的幸福

小豆包

<p>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大声吼孩子也是无奈之举,但这并不是可以把吼叫这种行为长期合理化的理由。</p><p>毕竟,大嗓门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p><p><br></p><p>音量越大,亲子关系越差</p><p><br></p><p>音量越大,孩子可能越糟糕</p><p><br></p><p>低声教育孩子更有效</p> <p>一、音量越大,亲子关系越差</p><p>&nbsp;</p><p> 南京有小学曾经开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让每个孩子都在黑板上写下一句最想对爸妈说的话,有个孩子写道:“爸爸,请你不要对我大叫。”</p><p>大声说话,常常刺伤了孩子的心。曾经看过一个话题:你为什么不想回家?</p><p> 有人回答:我已经25岁了,我妈跟我的沟通方式还是吼,声音还特别大。</p><p> 比如起晚了、水洒了、碗摔碎了……鸡皮蒜毛的小事都会被她拿来吼,每次听到我妈的大嗓门,又害怕又想躲。</p><p>现在工作了,就特别不愿意回家,宁愿一个人呆着。</p><p> 从小到大都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柔和爱,甚至充满不易被发现的紧张和焦虑。</p><p>吼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止如此,它也让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p> <p>二、音量越大,孩子可能越糟糕</p><p><br></p><p> 面对你的大吼大叫,孩子的反应无非三种:顺从、反抗、当耳旁风。</p><p>选择顺从的孩子,每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战战兢兢地生活,看父母的脸色,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就像上文提到那个25岁的姑娘,连家都不敢回。</p><p> 选择反抗的孩子,则越吼越叛逆</p><p> 我身边就有妈妈,平时没少吼,可孩子愈加叛逆不听管教。最可怕的是,孩子也学会了这种表达方式,经常能看到他们母子两吵架,妈妈吼一句,孩子回一句,亲子关系剑拔弩张。</p><p> 还有的孩子把你的话当耳旁风</p><p>只要你一吼,孩子的大脑就启动逃生机制:“骂吧,骂完就好了。”等你讲完,孩子嗯嗯哦哦事情就过去了。</p><p>生活中,鲜少有父母靠着嗓门大就把孩子教育好的。</p><p>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p><p> 实验者将妈妈们的大吼大叫以超过85分贝的音量,让10名7到11岁的儿童听,听完给他们发纸笔,要求孩子把喇叭里的训诫写下来,结果,写下来的正确答案只有13.3%。</p><p> 研究表明,声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是无法集中。</p><p> 想要教育好孩子,靠得不是音量。</p> <p>三、低声教育孩子更有效</p><p><br></p><p>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写道:“我们习惯于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我们都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p><p>有效沟通,应该是温柔又不失力量的。正如有句俗话:“好话不在多说,有理不在声高。”</p><p> 为人父母大可不必选择用声音去制服孩子,不如把声音放低。</p><p>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p> <p>  所以有一种教育方式叫做低声教育,所谓低声教育,就是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降低声调,语气平和,尽量理智。</p><p> 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更加集中听你说话,更重要的是,在压低声音的同时,也是你克制愤怒、缓冲情绪的过程。</p><p> “低声教育”听起来很难,非常考验父母控制情绪的能力,它要求大人在教育批评孩子之前,不要急于表态,先深呼吸,再来和孩子讲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