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郎长红 2020年4月23日下午聆听了胡东升老师的“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再认识”一节课,感触非常多。 课堂伊始胡老师比较了初中的速度和高中的速度的概念,指出了高中的速度是一个矢量,开启了“速度再认识”的序章。 想要理解好高中的速度概念,要进一步区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胡老师从定义的角度对上述几个概念进行区分。同时引出了重要的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比值定义法。并列举了初中的概念中电阻等都是应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这样讲这一方法由初中延伸到了高中,同时也将多个物理量归纳总结,提炼出共同的方法。在我听课的过程中也深深感觉到,这也是胡老师在讲课中一直强调的一点:学习方法比学习内容更重要。 介绍了速度的概念后,本节课的重大亮点出现。本节课结合当前北京“报复性”升温这一现象再谈速度。北京的春季及其短暂,棉服之后可能就要穿短袖,本节课围绕师生日常对春日北京突增气温的感受来谈速度,强调气温、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快慢几个物理量的区别和联系。将枯燥的物理概念融入了生活实际。 紧接着课中又围绕着当下牵动人心的疫情谈起了速度。通过比较不同城市、不同国家近期确诊病例人数的增加情况来谈变化,将“速度”这一概念由运动的快慢延伸到了任何事物的变化情况。同时依旧强调确诊人数、确诊人数的变化和确诊人数的变化快慢的区别,无形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比较法、约化法、科学定义法和数理方程法的层层推进,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方法。 在突破本节课中比较难懂的瞬时速度概念时,课中采用表格法,并设置了对话框由上到下、由下到上同时向中间推进,将时间间隔逐渐拉短,最后定格在很小的一段时间内,这个动画设计十分巧妙,使学生一下子就关注到了短短的一瞬间。 介绍瞬时速度方向时再次采用了动画手段,将割线渐变成切线,形象生动。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也许高中毕业的学生不会记得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的具体内容,但是在头脑中一定会留下研究物理过程的方法。生动的物理课堂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教会学生生活的态度。 大庆市大庆中学 郎长红<div>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192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