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言:</p><p> 又到母亲节。这个节日对于我们家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因为从小到大,在这个男人占据多数的家庭里,好多责任和功劳都抗在了一个女人的身上,这就是我的母亲。(上图为作者和母亲)。</p> <p> (一)</p><p> 在湖南双峰蛇形山扶义冲的谢氏家谱里对我母亲的记载只有十三个字:女,渌舟,民国十七年三月初十生。</p><p><br></p><p> 如此说来,母亲已创我们家族史上的长寿记录,今年整整九十二岁。</p><p><br></p><p> 在我们家的老照片中,母亲最早的照片上写着:一百五十天的渌舟(上海)。最近的照片是母亲九十二岁的生日照(营口)。把这两张照片放到一起,不难读懂两个字:沧桑。</p><p><br></p><p> 母亲的外婆姓名不祥,只知道是一位贤淑端庄的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母亲的外公名叫李晓波,浙江温州的知名人士。他早年在国外留学,回国后在温州朔门街上创建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办的西医院:伯兰德医院一一离当时英国人办的伯兰仕医院不远。</p><p><br></p><p> 他的膝下四子六女,我的外婆李敏是1910年生人,在姊妹中排行二姐,自幼生活条件优越,受到良好的国学教育,是典型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是一位亭亭玉立的江南美女。</p><p><br></p><p> 于是要说到我的外公,他的名字叫谢凡迪,1900年生于湖南双峰蛇形山扶义冲。少读私塾,后来到娄底钱庄学徒,出徒后在上海银行当差。</p><p><br></p><p> 1925年我的外公南下广州考取黄埔军校(四期)政治科预备生。毕业后参加北伐在后勤部任军需官。其间由堂兄介绍秘密接触共产党,后因堂兄在武昌战役中牺牲,便与党组织断了联系。</p><p><br></p><p> 在北伐军进入江浙后,外公认识了外婆——救护队的漂亮女学生。一场英雄美人的爱情应当感谢一场炮火硝烟的战争。</p><p><br></p><p> 1927年初外公由部队转到地方工作,在上海市政厅做秘书,当时的厅长陈果夫与我外婆的父亲李晓波为世交,于是便成了我外公和外婆的证婚人。</p><p><br></p><p> 外公和外婆的婚礼是在1927年的中秋节举行,地点在上海大华饭店。当时我的外婆十七岁,外公二十七岁,两人年龄相差十岁。</p><p><br></p><p> 隔年我的母亲早产(七个月)出生在上海徐家汇,直到1937年母亲九岁,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上海衡山路上的一栋小洋楼里,度过了在他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是最难忘记的幸福时光。</p><p><br></p><p> 据我母亲说,在她的记忆中,外公对外婆非常好,几乎是百依百顺,而外公外婆对她也是百依百顺。那时外婆带着母亲经常往返在上海——杭州——温州之间,无论是她的外公外婆还是舅舅姨娘都待她很好,是名副其实的小公主,而且很有主意和脾气,两个小姨小小和多多比她大不了多少,一起玩时处处都得让着她。这些儿时的记忆也留在了母亲的老照片中,只可惜好多老照片已经遗失。</p><p><br></p><p> 后来松沪抗战爆发,日本人兵临城下,一方面外公不愿意给日本人做事,另一方面也响应国民政府转移后方支援抗战的号召——当时外公由陈果夫介绍,携妻带女撤离上海,来到湖南沅江酒精厂(国民政府的大型军工企业)做总会计师,月薪八十块银元,当时三块银元换取一担米,由外公介绍到厂里做会计的亲戚是月薪十二块银元。</p><p><br></p><p> 这一段(三年)时间的生活虽然不如上海优雅精致,但是还算富裕稳定。外婆渐渐了适应湖南农村的生活,母亲也在这里读完小学。</p><p><br></p><p> 1940年,日本空军大轰炸,将沅江酒精厂夷为平地,外公一家死里逃生沦为难民,无奈回到双峰老家,但是没回扶义冲的老宅,而是住在距离不远的羊古市。</p><p><br></p><p> 这时家中又多了一个男孩,便是外公的侄儿、妈妈的表弟鶴皋(孤儿),也正是在小鶴皋口中,外婆得知在外公的老家里还有一位原配夫人康氏——童言无忌,祸从口出。</p><p><br></p><p> 原来这是一桩包办婚姻,当年外公就是为了逃婚才离家出走的,而且在外面已经登报声明与康氏脱离夫妻关系。然而这样的声明是不被封建家族承认的,况且康氏极具经营头脑,这些年来,通过不断的借贷放租,已把谢氏兄弟和许多乡亲的房产地产都收归己有,成为村中首富,而在战火中逃难的外公几近倾家荡产。</p><p><br></p><p> 最可怜的是我那心高气傲的外婆,她从大上海来到这小山村,从大家闺秀到给人家做小,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认定外公欺骗了她,整日郁郁寡欢,身心交瘁。</p><p><br></p><p> 几十年后我曾在母亲保存的一本外婆日记中看到过当时外婆万念俱焚的真实写照,那些日子,好像总是“下雨”“下雪”的阴冷天气,其中录有许多李清照南下落魄后的悲词绝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时我不懂,现在明白了,当时外婆面临的是国破家零且心碎的多重打击。</p><p><br></p><p> 1942年,三十二岁的外婆患上痨病(肺结核),终日咳血,日重一日。最后,她不顾别人劝阻,一定要把自己的女儿叫到床前,流着眼泪一字一喘的只说了两句话:男人不可靠……女儿当自强……</p><p><br></p><p> 外婆死在羊古寺,埋在羊古寺,因为是传染病,也因为是外姓人,所以无法进入扶义冲的祖坟,这也成了外公的心病和母亲的心结。从此母亲便不怎么和外公说话,直到后来外公在康氏那里偷偷拿了二十块大洋,送女儿到长沙上学,临别时,女儿给他深深鞠了个躬,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了句:爸爸再见。</p><p><br></p><p> 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远!</p><p>(上图为母亲的外公李晓波)</p> <p>母亲的外婆。</p> <p>母亲的外公、外婆解放后的照片。</p> <p>母亲的大姨和大姨父</p> <p>学生时代的外婆。</p> <p>出身书香门第而知书达理的外婆。</p> <p>出生五个月的母亲——这张照片拍摄于1928年的上海。</p> <p>我的母亲与她的母亲(1929年的上海)。</p> <p>母亲抱着娃娃,外公拿着气枪,外婆含着微笑。这是外公唯一留给我们的形象,是一条很硬朗的汉子,无论北伐还是抗日,都是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有功之臣。(1932年的上海徐家汇)</p> <p>在温州伯兰德医院门前的母亲和表弟。(1935)</p> <p>1936年外婆带着我母亲在杭州大姨家。</p> <p>左图是外婆和她的大姐(李惠芳)在杭州。右图是母亲(左)和她四姨(李聪)六姨(多多)。</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外婆去世后,外公一下子衰老了许多,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p><p class="ql-block"> 让他发愁的除了爱妻的离去,还有生活的窘境。这时候的他,已经在日本人的大轰炸中摧毁了所有的生活来源。封建的家族势力和康氏的经济实力逼迫着他,压迫着他,让他屈服归顺。</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的外公四十二岁,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黄埔学生和血气方刚的北伐战士。百般无奈,他带着女儿和侄儿回到了扶义冲的老家。</p><p class="ql-block"> 虽然外公向厄运低下了曾经高贵的头,但是我的母亲却一点也不买康氏的账,因此她也吃了不少苦。于是,十四岁的母亲提出不在家里吃闲饭,很快成为扶义冲小学最年轻的教师,她的学生和她的年纪都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2017年春,回乡探亲的我在扶义冲找到一位八十六岁的老婆婆谢晓阳,她对我说,当年她就是渌舟先生的学生,而这位先生只比她大三岁,班里有的学生年龄还比渌舟先生大。</p><p class="ql-block"> 谢婆婆对我说:那时的渌舟先生梳着短头发,穿着连衣裙,长腰的白袜子,带跟的黑皮鞋,说话彬彬有礼,总是带着微笑,这些都是在村子里的女孩子中间绝无仅有的,所以印象深刻。渌舟先生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一是文明礼貌,二是课讲得好,三是下课能和学生一起玩,四是经常帮助贫困学生……记得渌舟先生给我们讲的第一节课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正因为跟渌舟先生学了知识,有了文化,后来我能才能被土改工作队选中而参加了工作。渌舟先生教了我们三年书,后来她去长沙求学,临行前她的爸爸带着她到村子里的每一个乡亲家辞行,那时候,我们真是羡慕极了,却万万没有想到,她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说着,谢婆婆的声音有些哽咽。</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的母亲是在日本人投降后,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离开了那位疼她爱她的父亲,离开了这片养她育她的土地,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迄今整整七十五年!</p><p class="ql-block"> 母亲多次对我说,她之所以要坚持出去上学,首先是儿时上海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文明气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是不甘心受康氏的气,更担心家里逼她早早嫁人;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就是牢牢记住了她母亲临终前的那句话,“女儿当自强”——要自强自立,就必须读书学习。就这样,我的母亲自强自立了一辈子,读书学习了一辈子,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十七岁的母亲离开扶义冲就像小鸟冲出牢笼,心里充满了对于自由和幸福的渴望。然而命运并没有给她插上飞翔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长沙就读的是一所贵族学校,叫做私立明宪女子高中,在这里的确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能够考上最好的大学。自知求学来之不易的母亲非常勤奋和刻苦,入学不久就成为班里的学习尖子,同学敬佩,老师喜欢。</p><p class="ql-block"> 可是,母亲兜里的二十块银元花了两个学期就没有了,尽管母亲省吃俭用,平时连一支冰棍都舍不得买。</p><p class="ql-block"> 临上学前,一直都很喜欢她的姑姑曾经许诺,要出钱供她上大学。可是后来姑姑远嫁南京,一走便没了音讯。她多次给爸爸写信,可是身无分文的爸爸只能劝她放弃学业,回到老家另做打算。其实,老家这边的外公并没有放弃努力,以至最后还是说服不了吝啬而霸道的康氏,一怒之下两人竟大打出手,头破血流,从此两人行同陌路。</p><p class="ql-block"> 后来,长沙这边的母亲终于花完了兜里的最后一分钱,但是她绝不会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放弃理想和信仰,选择妥协和苟且,她绝不忘记自己母亲的临终叮咛,她绝不再回双峰老家束手就擒。</p><p class="ql-block"> 于是,她毅然选择了转学,由贵族学校转到平民学校,由私立高中转到教会的护校,这样不仅可以免掉学费,就连吃饭住宿都不花钱。</p><p class="ql-block"> 进入生存压力减轻了许多的护校,母亲如鱼得水,又是门门成绩都考第一,偶有第二的时候,母亲都会伤心难过好几天,因为她知道,命运只给他留下一线生机,必须时时处处夺取每一个第一。</p><p class="ql-block"> 然而,即便这一线生机也渐渐向她关闭:学费饭费宿费可免,起码的生活费用总是要发生的。母亲该省的都省了,能借的都借了,最后还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母亲有些绝望了,绝望中甚至想到一死了之。她的闺密梁弭(后来我们一直称之为梁阿姨,两人结缘七十五年)赶紧来劝她,告诉她,已经有和她同样处境的同学选择了一条‘’曲线上学‘’的道路,这就是嫁人,条件是继续读书,毕业后再成婚。</p><p class="ql-block"> 笃信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母亲当然谢绝了闺密的好心,于是她用做人的尊严堵上了最后一条求学的道路。母亲站在悬崖上,在命运的追兵面前,时刻准备纵身一跳。</p><p class="ql-block"> 果真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母亲走投无路的时候,共产党来了,解放军来了,母亲所在的护士学校整编加入了部队医院,从此母亲不仅走上革命道路,也真正成为了一个她心仪已久的自食其力的大写的人!更为幸运的是,她由此相遇相识相知相守自己最亲爱的人——两个来自天南地北的苦命孩子,从此携手一生且生死相依。</p><p class="ql-block"> 1949年,母亲的面前开启了幸福之门。云开日出,否极泰来。</p> <p>1948年和卫校同学在一起的母亲(左)</p> <p>1950年的毕业证书,这也是母亲开启新生之路的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1949年,几乎对于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翻天覆地的感觉。一方面,我的母亲绝路逢生,柳暗花明。另一方面,我的外公却坠入深渊,万劫不复。</p><p class="ql-block"> 尽管外公曾是黄埔左派、北伐勇士、抗日功臣,到了解放的时候也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但是他却无法逃脱历史的瓜葛和家族的牵连,仍然被土改工作队定为地主分子和历史反革命。</p><p class="ql-block"> 而最让他伤心难过的是他唯一的女儿也与他划清了政治界线,再加上当年妻子有关婚姻的哀怨和后来女儿有关学费的误解,统统压在了他的心头,成为了他的心病,这一‘’病‘’就是四十年。</p><p class="ql-block"> 好在外公心宽,他常说人这一辈子的祸福总是有数的,有人先苦后甜,有人先甜后苦,我的好日子以前都过完了,现在遭点罪也没什么,好在我从未害过人做过孽,问心无愧,夜半不怕鬼敲门。</p><p class="ql-block"> 除了得益外公的心宽,还要感谢乡亲们的心善。土改之中虽有穷人和富人之分,土改之后便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别。外公在乡亲们的眼里,一直是个好人,是个能人,是位绅士,是位先生,也曾是这个村子的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2003年和2017年,我曾两次去双峰寻根问祖,把乡亲们对我外公的评价归纳起来是这样的:他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走出去读大书、做大官、见过大世面也帮了许多乡亲大忙的人,他也是第一个给这个穷乡僻壤带回来文化和文明的人,包括村子里的教育、医疗、乡规、民约,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和支持,还有乡亲们的家信、祭文、契书、楹联等等都找他写,如今村里好多中老年人的名字都是他给起的,还有外公的西服、礼帽、猎枪、自行车、电风扇……都让乡亲们开了眼界,好长时间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总之,外公在这个村子里的口碑极好,所以在各项运动中都免遭其罪,即便在政治环境最为严酷的时候,他家门口还常有人偷偷放下的粮食和柴火,甚至还有腊肉和熏鱼。</p><p class="ql-block"> 另外,母亲也委托表弟鹤皋,请他代为照顾外公。只是这一切都无法减轻外公的思念之苦——思念她的妻子,思念他的女儿,思念他的外孙。</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曾偷看过外公来信,那是工工整整的毛笔小楷,大意是:在新社会里,我是待罪之人,老朽之身,此生别与它求,只想看一眼我的一双外孙。</p><p class="ql-block"> 后来母亲给外公寄去我和弟弟的照片,据说这是外公在人前不断重复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他死前手中唯一的遗物。</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母亲除了宿怨,更多的是为丈夫和儿子的政治前途考虑。记得WG中,我在学校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填写各种登记表,因为在那里必须报告爷爷是富农,外公是地主,这不啻于自诩狗崽子。入团、当兵、上学你就别想了。因此我也心生埋怨和忌讳,以至渐渐淡忘了外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1979年秋我曾出差都到了长沙,也没想着去看看外公,而外公就是那年冬天离开人世的。听鹤皋舅舅说,外公走的时候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破柜(至今还留在舅舅家里)。从1900到1979,外公脚下的路走过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曲曲折折高高低低。</p><p class="ql-block"> 2003年我带女儿第一次回双峰给外公扫墓,虽说祖孙从未相见,可是就在我扑通跪地的一刹那,便止不住热泪长流,真想嚎啕大哭一场,而我的女儿却在一旁端着相机茫然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历史,就是如此造化我们。命运,就是如此捉弄我们。</p><p class="ql-block"> 2017年回乡,我又长跪在外公墓前,很认真的对他老人家说,最近妈妈总说梦见您,总说要找您。请您原谅并且保佑您的女儿及其家人,我要给您重新树碑立传,要去羊古市请回外婆与您合墓,要在新的墓碑上刻下妈妈和我们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这样,在外公118岁,外婆108岁的时候,也是在他们结婚90周年的时候,久别的家人在一方石碑上得以团圆。</p><p class="ql-block"> 其实,外婆的墓因为修羊古寺水库早被淹没了,我只是按照当地的习俗,跑到水库边上,把一条红线扔到水里,接连大声哭喊“外婆,我来接你回家了!”然后再把这条红绳捞起带回,埋到外公墓里,并在新立的墓碑上写上:谢凡迪 李敏之墓。</p><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公外婆曾是幸运的军人和学人,幸福的爱人和亲人,到后来都成为受到许多委屈和伤害的好人。</p><p class="ql-block"> 不说那段令人伤心的往事了,说说1949年以后重获新生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长沙有条浏阳河,浏阳河边有一所部队医院番号163。</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前,在这所部队医院里曾经有一大群天使般美丽优秀天真快乐的湘妹子,她们来自教会学校的护理专业,她们很快成为这所部队医院的骨干力量,也成了许多来自北方(南下)的年轻军官的追求对象。</p><p class="ql-block"> 母亲就是天使之一,当年22岁,如花似玉。</p><p class="ql-block"> 参军后的母亲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高超,工作成绩优异,很快就在她的同学和同事当中出类拔萃,成为湖南军区陆军总院(163)五官科的护士长,也是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163医院的光荣榜上,经常出现母亲披红戴花的大照片,上过军报,受过嘉奖。</p><p class="ql-block"> 当然,母亲也为此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除了要和我的外公坚决划清界线,从此成为浮萍四处飘零,还要经常的加班加点,苦干多干拼命干,渐渐熬坏了本来就不是太好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更有精神方面的辛苦,面对在抗美援朝前线上下来的各类伤员,无论难忍伤痛的他们怎样无理取闹甚至骂人打人,医护人员都必须面带微笑,服务耐心周到,哪怕受了委屈之后去找没人的地方哭。</p><p class="ql-block"> 当年不足七月就早产的母亲自幼人小体弱,这时却要在任何脏活累活中一马当先,抢挑重担。一次在楼上擦玻璃,别的女孩胆小恐高,母亲就带头站在窗台上,结果不慎跌下,摔伤了脊骨,以至到了老年腰椎严重侧弯,压迫坐骨神经,行动受限。</p><p class="ql-block"> 在建国七十周年的时候,驼背的母亲昂首接受了国家勋章。 </p> <p>母亲(前排中)和她的护校同学1950年在长沙163医院,其中还有梁弥阿姨(后排左),那么年轻漂亮</p> <p>1950年初,母亲(前排左二)在163医院实习结束,正式毕业。</p> <p>1952年的母亲风华正茂,是163医院里最年轻最优秀的护士长。</p> <p>1952年母亲(后排右)和同事参加医院运动会留念,前排左是彭静英阿姨(她的爱人是父亲的战友,她们夫妇是在母亲和父亲的恋爱介绍人),前排右是梁弥阿姨。</p> <p>1953年母亲(右一)和战友在岳麓山爱晚亭,后来我曾多次去过这里。</p> <p>母亲(前排右四)及同事和即将出院的伤病员合影留念。</p> <p>母亲(中央穿格子衣服者)和战友参观毛主席故居。</p> <p>母亲(前排右四)和治愈出院的志愿军伤员合影。</p> <p>母亲(前排左一)和战友合影。</p> <p>母亲(前排左一)当选劳模合影留念。</p> <p>正是因为“地主”出身的影响,母亲的进步更需要刻苦努力。</p> <p>母亲的立功证书(1953)。</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1952年的盛夏,浏阳河边花团锦簇。由母亲主管护理工作的五官科病房里住进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他就是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正是从这个美丽的春天开始,正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我的母亲和父亲:一个身着病号服,一个穿着白大褂;一个是湖南军区的组织干事,一个是163医院的护士长;一个是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大汉,一个是生于黄浦滩头的江南女子——他们奇迹般的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走了过来,走到一起。</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故事都被我的父亲写在了他的回忆录《大树歌》中,这些非常感人的故事从1952年写到了1965年,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最甜蜜最阳光的十三年,这也是在他们的爱情岁月和婚姻生活中最美好的十三年。</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十三年的春花秋月,特别是母亲从二十四岁到三十七岁的青春韶华,都被父亲写在《大树歌》的爱情篇里,请看:</p><p class="ql-block"> “一进病房,首先看到病床头的牌子上护士长的署名:谢渌舟。病友们介绍说,这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护士长,非常能干,非常受人尊重”。</p><p class="ql-block"> “听人们把她说得这么好,我倒想见识见识……她风华正茂,媚气横生。虽然来到病房她总是满面春风,神态安详、文静,说话细语轻声,却给人严肃高贵的感觉,也许是她职务所规定的,或者姑娘特有的防卫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对渌舟的认识是:感情丰富而内敛。她心地善良,性格坚强,遇事不轻易表态,一经认准的事就坚持到底。她对人宽和,对己严格。她的下级有什么不对她总是揽过在先,对我也是这样,明明我把事情搞砸了,她也总是说自己有错,或是提醒迟了,或是纠正晚了,而她越是宽容,我便越是愧疚,改正错误也越自觉。”</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恋爱期间父亲渐渐走近母亲的美好印象和高度评价,这种评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婚姻历程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眼里,真正看得起的人并不多,然而母亲就是他心目中的天使和天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神。请看他对母亲的赞美诗句:</p><p class="ql-block"> 壮志凌云进军营,</p><p class="ql-block"> 对敌仇恨对党忠。</p><p class="ql-block"> 至今有人游书院,</p><p class="ql-block"> 犹夸护长旧日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声有色革命人,</p><p class="ql-block"> 无私无畏主义真。</p><p class="ql-block"> 问尽全城白衣使,</p><p class="ql-block"> 都说德才不如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城名流少与俦,</p><p class="ql-block"> 三湘春早塞外秋。</p><p class="ql-block"> 艺高有价量珠玉,</p><p class="ql-block"> 气概无前逼斗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胸中撑船大将度,</p><p class="ql-block"> 为国为民不计收。</p><p class="ql-block"> 平生毋随流俗转,</p><p class="ql-block"> 横矛未想觅封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吾妻吾友吾先生,</p><p class="ql-block"> 德才情义唱大风。</p><p class="ql-block"> 惑时听其一夕话,</p><p class="ql-block"> 胜过十年荧雪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十月二日,是我们的“家庆节”。1953年的这一天,母亲和父亲在湖南军区礼堂的耳房里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从此母亲便为父亲奉献一生,也随父亲征战一生,更给父亲幸福一生。</p><p class="ql-block"> 先是在163医院历尽艰险,为他生下明、星二子;而后告别故土家人随他一路北上,四处奔波一一武汉、北京、沈阳、丹东、朝鲜、长春、延寿……最后定居营口;在营口又陪他一次又一次的让出待遇,住进陋室,因为不习惯北方的气候和饮食,相继患上很严重的肾病、胃病、皮肤病、风湿病……可是,母亲不仅毫无怨言,而且经常微笑着安慰父亲和教育我们,更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担起生活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在北上的夜车中,母亲一边给怕热的父亲扇扇子,一边给不睡的我们讲故事;在部队留守处,多病的母亲带着幼小的孩子,给父亲写信时总说一切很好;去朝鲜探亲时,母亲拎着两只沉重的皮箱,还要一路照看两个淘气的儿子;回延寿老家,母亲整日洗洗涮涮不停闲,公公婆婆高兴,亲戚朋友夸奖;对待与我们同父异母的哥哥,母亲视为己生,从小学供到高中(WG),从农村调到城市,从未让父亲操心;父亲转业到营口在重型机械厂工作,母亲就去做厂卫生所的大夫,父亲在站前区委工作,母亲就去做站前医院的护士,父亲到市委组织部工作,母亲又跟随搬家再次调转工作单位……这一路,母亲就是父亲的身影,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p><p class="ql-block"> 在单位,母亲总是先进工作者,在家里,母亲也是劳动模范,同事和邻居都惊叹不已:那么瘦小的身躯怎么会有那么巨大的能量?然而,家里外头,母亲总是习惯站在父亲的身后,也总是笑眯眯的仰脸看着父亲。</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其间经过千里调转、多次搬迁和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全家人高高兴兴和和美美的进入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1966年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谁也想不到,就从1966年那个满地落红的季节开始,我们家的好日子到此为止了。而此前身体一直不好,几乎每年都要住院的母亲,竟然从此“康复”了——由病人变成医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温柔,而且坚强。</p> <p>这是母亲和父亲的第一张合影(长沙烈士公园)与第一次去照相馆照相(五一路照相馆)。(1953)</p> <p>1953年10月2日,母亲和父亲结婚。</p> <p>母亲、父亲和前来探亲的爷爷,1953年在长沙。</p> <p>婚前的母亲、父亲和我的哥哥,1953年在长沙。还没有结婚,母亲就体验到爱护儿子的甜美和辛苦。</p><p><br></p> <p>1954年三月初十,母亲二十六岁生日。</p> <p>1955年爷爷二次来长沙,这时母亲已经怀上弟弟。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南征北战”,一生下弟弟,母亲便做了绝育手术。她常说,我有三个儿子,已经不少了。</p> <p>1956年,我两岁,弟弟一岁(湘潭)。</p> <p>北上之前的我们(1957)。</p> <p>1957年的广州。</p> <p>1957年的母亲即将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湖南。</p> <p>1957年的母亲和父亲带领我们北上。</p> <p>1957年,父亲在朝鲜,母亲带着我和弟弟留在国内(长春)。</p> <p>1958年冬在沈阳和四姨姥(李聪)、阿平舅舅。</p> <p>四姨姥的丈夫是国民党军官,解放前去了台湾,是他一个人将儿子抚养成人。她也能诗善画,还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那时她家就住在沈阳和平广场附近。很长时间她帮助母亲带弟弟,而且不允许母亲和父亲批评弟弟。</p> <p>1958年的沈阳。</p> <p>1958年,母亲随着转业的父亲来到营口。</p> <p>刚刚脱下军装的母亲和父亲。</p> <p>1958年我们刚到营口,弟弟还留在沈阳四姨姥家。</p> <p>1959年母亲的照片登上“光荣榜”。</p> <p>母亲和父亲结婚八年纪念。</p> <p>1960年,母亲调到站前医院工作。</p> <p>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特别瘦,母亲的身体特别不好,我们也都挨饿。</p> <p>1962年在营口,我和弟弟在建设小学。</p> <p>爷爷总和爸爸说,你能找到这么好的媳妇,真是我们家的福气。</p> <p>母亲和父亲结婚十年纪念。</p> <p>母亲和父亲结婚十二周年纪念</p> <p>1966年春,花开花落,我们家的好日子快过完了,母亲也越来越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如同1949年的“天翻地覆”一样,196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政治上的地动山摇和文化上的暴风骤雨。</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的母亲三十八岁,是营口市新华医院的总护士长。一夜之间,她的丈夫我的父亲成为“三反分子”被批斗,不久以后,她也作为反动技术权威给办学习班。</p><p class="ql-block"> 压力重重,阻力重重。面对各种打击和迫害,母亲必须挺住——她的身边还有病人,她的家里还有孩子,她自己还要忍受各种病痛折磨,她还要下乡到贫困地区巡回医疗……苦、难、忙、乱四座大山一下子都压在身高只有一米五几、体重只有三十公斤的母亲身上。</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些重负,不仅没有压垮母亲,反而使她更加强硬,更加从容不迫。</p><p class="ql-block"> 在家里,她要洗衣做饭,买煤买粮;要做丈夫的思想工作,不能想不开,必须正确对待;还要对儿子进行思想教育,要相信群众相信党,更要相信你们的父亲,决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学野学坏。</p><p class="ql-block"> 在单位,她要一边接受组织审查和群众批判,一边加强医疗管理,做好护理工作,减少理疗事故,搞好医患关系。无论如何,她对同事依然宽宏大量,对患者依然和颜悦色。</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又把生活能力比较强的弟弟留在家里负责照顾父亲,把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的我带在身边去农村巡诊。农村的生活艰苦自不必说,她还要在跑了一天累了一天的情况下,哄我洗完睡下之后,点着油灯写检查材料。</p><p class="ql-block"> 总之,正是面临WG的惊涛骇浪,母亲在我们家中的地位由二副变成了大副,黑夜沉沉,大海茫茫,冷雨凄凄,寒风阵阵,母亲换下了已经“靠边站”的父亲,稳稳当当的站立在我们家这条航船的舵位上。</p><p class="ql-block"> 后来,素有大男子主义倾向的父亲也很快适应了被母亲领导和安排的从属地位,于是,我家这条几乎被恶浪掀翻的小舟化险为夷,找到方向,终于平稳的驶出了命运的涡旋。</p><p class="ql-block"> 当然,母亲的身体状况更糟糕了,各种疾病一起袭来,不过这些都没有打倒她,恰恰相反,而当后来屡遭打击的父亲一蹶不振乃至一病不起的时候,母亲反倒什么病都没有了似的坚强挺立,成为体重数倍于她的父亲几度倒塌时的有力支撑,无论肉体还是精神。由此而生的感激、感动和感慨,也被父亲多次写在他和母亲的书信中,也写在了他给儿子的遗嘱中。</p><p class="ql-block"> WG过后,百废待兴。改革伊始,千帆竞发。此时,已知天命的父亲有些看破红尘黑幕,安于青灯黄卷。特别是1976年当他第二次被打倒,严重的疾病也迫使他再也没有站立起来的时候,又是母亲挺身而出,成为父亲的精神支柱、心理医生和贴身保姆。</p><p class="ql-block"> 就像当年那个小女孩不甘心沉沦于蛇形山扶义冲一样,年过半百的母亲仍然不服软,不泄气,并在全力照顾好父亲的同时,再一次把极大的热情和惊人的能力投入到新的学习和工作上。</p><p class="ql-block"> 作为这座城市的“护士奶奶”,母亲要拿出相当大的精力培养新人和选拔能人,同时制定规范管理纲要和行业管理方案;作为市护理学会的秘书长,母亲几乎走遍全地区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一丝不苟的强化专业培训、系统管理和监督检查,以致好多院长大人都说这个小老太太既可敬又可怕;作为市政协的委员,母亲非常认真的下基层,搞调研,写提案,提建议,痛恨不正之风,怜悯百姓之苦。</p><p class="ql-block"> 因为出身问题的影响,虽然母亲写了一辈子入党申请书,可到最后还是我们家里唯一的党外人士——正是她,让我们家所有的党员自愧不如。</p><p class="ql-block"> 母亲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工作的各个岗位,都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理念,以至于每天忙完工作,忙完家务,忙完护理病中的父亲,忙完辅导孙子和孙女,她都要挤出睡觉的时间看书学习。</p><p class="ql-block"> 谁能相信,母亲的外语是从离休之后每天晚上对着九寸黑白电视开始学习的,最后达到相当高的阅读和翻译水平。</p><p class="ql-block"> 即便今天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的母亲,还是坚持每天看报听新闻看文学书籍的好习惯,仍是我们全家四代人的榜样和标兵。</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的母亲,做了半辈子的医生,当了一辈子的学生。也正是因为不断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才使得我的母亲永葆青春,也使得我们这个家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母亲十分不舍的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一生医疗护理工作岗位,她的领导称她为这个小城的南丁格尔,她的同事称她为营口地区的护士奶奶,她的患者称她为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她的家人称她为没有党籍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而我,作为她的儿子,则深深知道,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女儿,最温柔的妻子,最慈祥的母亲,最宽厚的继母,最开明的婆婆,最可爱的姑姑,最亲爱的舅妈,最敬爱的奶奶和太奶奶……</p><p class="ql-block"> 与我同父异母的哥哥涤尘曾如此赞颂我们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大漠几辈寻洲绿,</p><p class="ql-block"> 小城三代树英人。</p><p class="ql-block"> 报国均从烈士志,</p><p class="ql-block"> 齐家全凭慈母心。</p><p class="ql-block"> 我姑姑的儿子,我的表哥绍魁也在写给他舅妈的诗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p><p class="ql-block"> 相夫尽心亦尽力, </p><p class="ql-block"> 教子用情更用德。 </p><p class="ql-block"> 柔身满载刚强志, </p><p class="ql-block"> 后生眼中是楷模。</p><p class="ql-block"> 我的弟弟江河的文风抑或属于“豪放派”,但是写给母亲的诗词则情意绵绵,热泪潸然:</p><p class="ql-block"> 母爱大如天,</p><p class="ql-block"> 亲情重于山。</p><p class="ql-block"> 娘睡病榻上,</p><p class="ql-block"> 儿哭只能咽。</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走完了她的工作经历之后,仍然负重前行。</p> <p>WG中的母亲和父亲迅速衰老,这是她们结婚十五周年纪念(1968)。</p> <p>1973年,我们陪母亲回到故乡杭州,在西湖中的三潭印月合影留念。</p> <p>1973年,母亲和父亲的结婚二十周年合影留念,二十年,彻底改变了她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他们的真爱。</p> <p>1995年,退休后的母亲(前排右六)又被返聘,每天提早贪黑,继续发挥余热。</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休后,就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照顾多病的父亲和教育孙女、孙子上。</p><p class="ql-block"> 一生坎坷的父亲在五十岁的时候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和糖尿病,此后三十二年中,每年都要多次犯病,多次抢救,多次住院,多次疗养……在这与命运抗争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一次又一次击退病魔,战胜死神,母亲的精心护理和耐心照顾持之以恒,劳苦功高,否则,父亲肯定活不了这么长的时间。许多给父亲看病的医生都说,这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我那羸弱而坚强,在瘦小的身躯里装满了深爱与长情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精心,母亲每天的睡眠很少,总是要等父亲睡实了她再睡,总是要在父亲没醒时提前醒,随时观察父亲的呼吸、脉搏、血压、血糖,稍有异常便及时做出诊断,对症治疗。</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耐心,父亲晚年的心情和情绪都不是很好,对我们也经常发脾气,母亲总在他身边,自然也会受到不少委屈。可是母亲从来都是微笑以对,或是耐心解释,或是默默无语,或是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恒心,母亲对父亲的爱是痴心的守候,几十年如一日,彼此的感情日深一日,我就从来没有看过他们彼此红脸拌嘴,其中,更多的是母亲的宽忍,这种宽忍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出于爱情。</p><p class="ql-block"> 在营口,好多人都津津乐道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那就是母亲和父亲手牵着手的过马路。在家里,我们也经常看到母亲如何在床前竭尽全力的把躺着的父亲拉起来,在身后使劲推着父亲一步一步的上楼梯……难怪病中的父亲经常说,老伴啊,我这条命是你给的,我现在也是为你才咬牙活着……</p><p class="ql-block"> 父亲临终前最后的话语就是接连喊了几声“老伴”,这是他在告别人生时唯一的不舍。</p><p class="ql-block"> 父亲曾在给我们的《遗嘱》中写到:我即将离去,而今唯一难舍的就是你们的母亲、祖母,一位举世无双、功在人民、恩泽全家的人。我一生清白,于党于国于友于亲皆无亏欠,唯独对于这位伟大女性、绝代良人,深感债台高筑……你们要在她有生之年替我偿还债务,让她晚年幸福,如此便是孝子贤孙,我当含笑九泉。</p><p class="ql-block"> 2003年十月二号,在母亲和父亲的金婚庆典上,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面对满堂儿孙,十分吃力的站起来,以其最后的浪漫和文采深深答谢母亲:</p><p class="ql-block"> 风雨同舟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举案齐眉情意绵。</p><p class="ql-block"> 此身行做荒郊火,</p><p class="ql-block"> 犹念夫人知暖寒。</p><p class="ql-block"> 母亲坐在那里笑了,笑眼里闪着泪光,或许她感到这辈子活的值了,或许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在人生的履历中写满了爱与奉献而唯独没有她自己的伟大女性。</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与奉献,除了她的患者,除了她的丈夫,还有她的儿孙。</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家里,父亲是榜样,母亲是教师,我们身上的许多优点都是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儿时的许多缺点都是被母亲毫不留情的纠正。不知为什么,从小到大,我们更多的还是怕母亲,尽管她从不打骂孩子,也很少对我们发脾气,可是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她对孩子的每一个错误都无比痛心和自责。</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小学时,我为了讨要零花钱对母亲说了谎,为此,母亲当面批评我,背后掉眼泪,接连几天在日记中十分痛心的检讨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的问题和原因,甚至责问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过于苛刻?当我知道了这些,无比悔恨,从此便对诚实二字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长大成人,母亲又继续教育和精心培养我们的孩子,至今都已成家立业并且为人父母的萌萌和石头,也都牢牢记住了奶奶的许多教诲和帮助,她们都说,奶奶特别会循循善诱的讲道理,不是为了她出气痛快,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害怕,而是让我们心服口服,铭记于心,终生受益。如今,她们对奶奶都要比对父母更亲切,更敬重。</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家已经四世同堂,母亲对她的重孙子蝈蝈和重孙女小晓疼爱有加,同样,也不失时机的给予各种启迪和培养,让他们懂文明懂礼貌,爱学习爱劳动,不说谎不偷懒,会团结会合作……</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有些奇怪,两个孩子无论怎么淘气和调皮,可是一到太奶奶跟前就安静下来,特别愿意给太奶奶表演节目,向太奶奶汇报成绩。所以说,我的母亲在我们这个家庭里,更重要的角色是德育教师和人生导师,她呕心沥血,她蜡烛成灰,一代又一代的培养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无害的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棵大树,母亲是满地绿荫,无私无悔的庇护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p> <p>图一是1973年我和父母在营口邰屯;图二是1974年母亲和父亲在自己家的地震棚前;图三是1977年弟弟探亲回家的合影;图四至图九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着孙女和孙子的照片,母亲教育孩子比我们强多了。</p> <p>母亲和廖山露阿姨、王贵周叔叔(父亲老战友)在长沙,如今他们夫妇已在天国和父亲重逢。</p> <p>1986年夏天,母亲陪父亲去广州看望老战友也是老朋友彭叔叔和王阿姨,父亲和彭叔叔的关系,就像母亲和梁阿姨,怎奈如今……</p> <p>1989年六一儿童节,母亲和父亲带着萌萌和石头在营口公园划船</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常听别人说,后来我们也就这么认为了,父亲和母亲是才子配佳人。</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了母亲的家族历史和文化底蕴后,才开始推翻了以往的印象,母亲不仅是个美女和淑女,而且还是个才女和侠女。</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宿命,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等”。</p><p class="ql-block"> 客观分析,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外婆不可能屈就来自山乡的外公;如果没有土地革命,母亲也不会下嫁农民出身的父亲。“北伐”和“南下”,成全了我们家的两代姻缘。</p><p class="ql-block">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史上的历次革命,都是要在争取民权、民主、民生的斗争中缩小贵族、平民、流氓无产者之间的差距。</p><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婆和母亲都是具有贵族血统和气质的大家闺秀。外婆出口成章,母亲落笔有神,她们都是巾帼不让须眉。可惜外婆的字与画都没留存,但是,母亲的诗文是我亲手整理的。尤其是在父亲的回忆录《大树歌》中,母亲的序言、祭文和悼诗能对其文采够略见一斑。请看:</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本意只是为了追忆他、赞颂他、怀念他,从而让我们的后代认知他、爱戴他、铭记他一一让常青的大树高高挺立,让不竭的甘泉源远流长,让他的精神丰碑永远耸立在我们的家族之巅,如此便了却了我们的殷殷心愿……掩卷之际,总觉得他没走一一那双温暖宽厚的大手就在我的肩头,永在我的肩头,我们的肩头。”</p><p class="ql-block">一一摘自母亲为《大树歌》所作的序言《不竭的甘泉,常青的大树》</p><p class="ql-block"> “你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千呼万唤也不回头……这残酷的现实让我窒息,难以接受。现在这间屋子里到处都有你的身影,你的气息,睹物思人,眼前的许多事物都能联想到你。因为你我五十四年心手相牵,挽成同心结,彼此深深的爱着,从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到彩霞漫天的桑榆晚景,既有欢乐、幸福,也有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因此我们的爱情已经逐渐升华为更加澄明更加深邃的美好境界”。</p><p class="ql-block">一一摘自母亲所写的第一封《寄往天堂的信》</p><p class="ql-block"> “你的一生是庄严圣洁、壮丽光辉的一生。正如《论语》所言: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这就是你的灵魂和品格的真实写照,绝不可以被磨灭,也绝不可以被抹黑。”</p><p class="ql-block">一一摘自母亲的《清明寄语》</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在梦里与你相见,哪怕是一瞬间,朦胧之中听你娓娓动听的谈论,见到你和蔼可亲的笑容,让我留恋,让我依依不舍,也让我在醒后心痛、心寒……我多么希望你能有心灵感应,能听到我没完没了的和你叨念,能在梦中给我回答。”</p><p class="ql-block">摘自母亲的文章《梦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赞谢树》</p><p class="ql-block"> 百战归来驻营城,</p><p class="ql-block"> 三尺案头书新荣。</p><p class="ql-block"> 忧心元元恨无力,</p><p class="ql-block"> 正气凛凛好官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乱世不迷路,</p><p class="ql-block"> 如今逆境仍从容。</p><p class="ql-block"> 德才兼备射斗牛,</p><p class="ql-block"> 人杰何须凭地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悼广泉》</p><p class="ql-block"> 悼广泉时念感恩,</p><p class="ql-block"> 触目碑林心头针。</p><p class="ql-block"> 尽是生死离别处,</p><p class="ql-block"> 悲痛满怀泪湿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冥冥九泉唤不语,</p><p class="ql-block"> 长长三生慰续冰。</p><p class="ql-block"> 龙凤坡上鸣鸾凤,</p><p class="ql-block"> 彩蝶双飞梁祝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广泉是父亲的原名,续冰是母亲的别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送寒衣》</p><p class="ql-block"> 严冬逼人风雪磐,</p><p class="ql-block"> 不知山中怎御寒。</p><p class="ql-block"> 托儿带上相思酒,</p><p class="ql-block"> 还有我心做裘棉。</p> <p>2002年,母亲和父亲在月光园小区,在那里,瘦小的母亲每天都要吃力的推着肥胖的父亲上楼,还要用“巧劲”挽着父亲的胳膊起床。</p> <p>(2006年中秋)</p> <p>2008年初,母亲和父亲最后的合影。</p> <p>图一:1974年,母亲和父亲在营口邰屯老房的院子里;图二:1986年,母亲陪父亲去北京看望老战友时坚叔叔;图三:1986年,母亲和父亲来到五十八年前她的出生地,上海徐家汇,他们背后的大楼是衡山宾馆;图四:1986年母亲和父亲来到三十三年前他们谈恋爱的地方,长沙烈士公园;图五:1988年,母亲的六十岁诞辰;图六、图七:母亲和父亲的金婚纪念;图八:2007年,在我和弟弟的努力下,父母乔迁新居;1978年,我给父母在营口公园拍照,纪念来营口二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自从父亲离开我们,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每个夜晚,母亲房间的灯都是一直亮着。</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的母亲,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也没有困顿和颓废,她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收集、整理、誊写父亲的日记、书信和作品。</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三十多万字的抄抄写写,在母亲手中基本完成了《大树歌》的初稿。</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文集出版了,母亲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可是她的身体,特别是精神却一步步接近了崩溃。</p><p class="ql-block"> 从五六年前开始,母亲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先是健忘,后是糊涂,现在已经不再叨念父亲,而是经常看着父亲和她的合影,哭喊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定要我们帮她找回从小就丢了的爸爸妈妈。</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眼前的人和事都难以记住,但是对于好多故人旧事还是记得清清楚楚,包括给半个多世纪前的老战友、老同事挂电话,说的那么清楚,笑的那么开心,你根本看不出来他的任何病症。可是撂下电话就会忘记方才是在和谁聊天。</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经常犯糊涂,但是有三件事情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永远也不会忘记,更不会糊涂。一是学习,每天她都要看书、看报,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还边看边读,前几天就给我朗读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除了朗读,还可以唱歌。二是礼貌,对于家中的客人,她有好多是记不清谁和谁了,但是那种习惯性的微笑和问候总是挂在她的脸上和嘴上,对于保姆也经常要说“谢谢”、“麻烦你了”、“你对我真好”,这是深入骨髓的教养和礼貌。三是助人,这是母亲的职业习惯,凡事先替别人(患者)着想。在母亲八十八岁的时候,做了一次大手术,可是麻醉过后一醒来,她就左顾右盼,开始关心甚至指令我们帮助重症病房里的其它患者,尽管那些人都可以做她的儿女,可是在她眼里,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始终是一个护理工作者应尽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那么想念自己父母却无法言说的母亲,一个那么爱恋自己的丈夫却无法偕老的母亲,一个那么期许自己的儿孙却无法偿愿的母亲,一个那么关怀自己的患者却无法从心的母亲,一个那么善待自己身边每一个人却无法尽力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的床头,经常有母亲悄悄端来的一杯温水;我的包里,经常有母亲剪裁的或者抄录的“健康卡片”;我的耳边,经常有母亲的叮咛;我的脸颊,经常有母亲的抚摸……</p><p class="ql-block"> 现在母亲特别需要我们的叮咛和抚摸。可能是儿时离家出走的困境和文革动荡不安的逆境给了母亲太多太深的伤害,在她的内心深处非常缺乏安全感,现在一犯病就像个孩子似的,哭着要找爸爸妈妈,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她瘦小的身躯搂在又高有壮的儿子怀里,轻轻的拍打,柔柔的抚摸,慢慢的母亲就安静下来了……看着母亲睡着时脸上的泪痕,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噼里啪啦往下掉。</p><p class="ql-block"> 泪眼朦胧,依稀看到那个抱着洋娃娃的小公主,那个穿着短裙子的中学生,那个一身戎装的女军医,那个满脸笑容的护士长,那个用肩膀顶着两倍于她的体重的丈夫慢慢上楼的羸弱妻子,那个在儿子遭受打击甚至心灰意冷时写来厚厚一摞“慰问信”的慈祥母亲……</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母亲。 </p> <p class="ql-block"> 附录(一)</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写给母亲的诗词和书信》</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 1967-2</p><p class="ql-block"> 冰泉欲老,莫道归时早。阅尽春秋知温饱,这对夫妻独好。渤海通向大洋,风云变幻无常。树倒猢狲散尽,唯有生死鸳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江月 1990-4</p><p class="ql-block"> 自从妙高起首,屈指四十周年。军区医院当模范,转战名称湘潭。抗美援朝东渡,鞭敲金镫凯旋。命运多舛举步艰,矢志不移向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 1990-4</p><p class="ql-block"> 细看华章,喜上眉梢,顿觉神飘。观盛京明微,妙笔生花。攀枝星丽,翰墨滔滔。萌儿石子,童言真情,更祝奶奶寿数高。皆确认,是全家楷模,无比妖娆。多才又多娇,全城白衣天使折腰。论四项原则,仗义坚定,治有格调,榜首夺标。一城赞誉,政协委员,主任护士谁为好。呼声高,唯君贤良慈,名冠今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蝶恋花 1992-4</p><p class="ql-block"> 风华正茂宿军部,忘却烦恼直到天将暮。千情百绪踏征路,遮荫乘凉一棵树。泪眼偷弹夜正午,望君健康痴心君知否。撩乱情思来又去,日日夜夜祝人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渌舟:</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银婚又过七年,现在儿辈都已进入而立之年,抚今思昔,落花流水,红粉佳人白了头,我们都已年近花甲,至今最值得记录的,是我们俩志同道合,风雨同舟,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相互信任,相依为命。如果没有你,我早已不在人世,是你多次医治好我的身心重病。你对党,对事业忠心耿耿的高贵品质,更值得学习和敬佩。就是说,你不仅是我的妻子,是我的战友,还是我的老师。</p><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渌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感谢你。你那一身正气,你那一心一意为党为人民而带病工作的高贵品质,你那忍辱负重的革命精神,你那能容人缺欠的风度,给全家特别是我以很大的热量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渌舟:</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到金婚,这是千金不换万金不抵的18250个日日夜夜。我现在病入膏肓,手和脑都有问题,已经写不出心中所有对你的感激和敬佩了。总之,你是我此生遇见的最好的人,和你在一起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和幸福。最后我想表达的心愿是:你我心心深相印,彼此天天常相见。问君情何许一一又金婚,再过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天!</p><p class="ql-block"> 2003-10-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录(二)</p><p class="ql-block"> 《邵魁表哥写给母亲的诗》</p><p class="ql-block"> 《楷模》</p><p class="ql-block"> ——写给舅妈八十大寿</p><p class="ql-block">八十春秋过蹉跎, </p><p class="ql-block">一路辛苦一路歌。 </p><p class="ql-block">枪林弹雨走南北, </p><p class="ql-block">楼雪栉风写浪波。 </p><p class="ql-block">相夫尽心亦尽力, </p><p class="ql-block">教子用情更用德。 </p><p class="ql-block">柔身满载刚强志, </p><p class="ql-block">后生眼中是楷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有亲舅母》</p><p class="ql-block">——贺舅妈85岁华诞</p><p class="ql-block">家有亲舅母,</p><p class="ql-block">今年八十五。</p><p class="ql-block">相夫又教子,</p><p class="ql-block">真是好辛苦。</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去,</p><p class="ql-block">军营做特护。</p><p class="ql-block">湘江到辽水,</p><p class="ql-block">淑德亮五湖。</p><p class="ql-block">体弱志弥坚,</p><p class="ql-block">吟诗又作赋。</p><p class="ql-block">歌得大树好,</p><p class="ql-block">唱来广泉出。</p><p class="ql-block">明星伴日月,</p><p class="ql-block">修行晚年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唱舅妈》</p><p class="ql-block">端午放歌唱舅妈,</p><p class="ql-block">夕阳映红满天霞。</p><p class="ql-block">大树不倒神灵驻,</p><p class="ql-block">看是梨花胜桃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仲秋敬送舅母》</p><p class="ql-block">谁说月圆人不圆,</p><p class="ql-block">满堂儿孙在膝前。</p><p class="ql-block">心有大树长留久,</p><p class="ql-block">胸无杂念万万年。</p><p class="ql-block">不忘精忠报国志,</p><p class="ql-block">永记三迁孟母言。</p><p class="ql-block">做个真人鞭策我,</p><p class="ql-block">舅妈教诲铸心间。</p><p class="ql-block">注:“做个真人”是我初中时舅妈告诫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节拜舅妈》</p><p class="ql-block">耄耋舅妈八十三,</p><p class="ql-block">待人宽厚待己严。</p><p class="ql-block">妙手托起千条命,</p><p class="ql-block">苦心营就万重天。</p><p class="ql-block">举案齐眉谢道韫,</p><p class="ql-block">红袖添香李易安。</p><p class="ql-block">母亲节时念亲母,</p><p class="ql-block">有母才是大团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录(三)</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江河(弟弟)</p><p class="ql-block"> 世上最伟大的是母爱,最无私的是母爱。母爱是你温馨的家园,母爱是你休息的港湾。当你受苦受难时,母爱是温暖的怀抱,当你蹒跚学步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当你熬夜学习时,母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远行时,母爱是声声的呜咽;当你取得成绩时,母爱是激动的泪花;当你病卧在床时,母爱是布满血丝的双眼;当你沾染恶习时,母爱是苦口婆心的劝勉;当你如履薄冰而屡教不改时,母爱是撒在你伤口上疼在她心上的那把盐。一一题记</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春节是儿子最想往的梦境。我小时候,每当春节即将来临,母亲就在不停地忙碌着,那时生活很贫困,但母亲会想尽一切办法,使春节的餐桌上丰富多彩。母亲盐制的咸菜,母亲干煎的黄花鱼,母亲蒸的开花大镘头,母亲做的油茶面,等等这些都是我童年的向往。以至于到今天,见到这些东西会立即唤起我对那童年的回忆,但回忆最多的还是母亲对我的爱!!!</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那年我五岁。国家闹饥荒,天灾人祸,家家吃不饱饭。父母决定将我送到乡下爷爷家。那是快要过春节了,爷爷从黑龙江大山沟里赶来接我。母亲舍不得我,一直送我到沈阳,在沈阳火车站就要分手了,我哭闹着不愿离开母亲,爷爷抱着我,也是老泪纵横,望着母亲远去的身影,我在爷爷怀中嚎啕大哭,我那撕心裂肺的呼喊,使本已远去的母亲飞奔回来,从爷爷怀中一把抱起我,嘴里喃喃的说道:“不去了,不去了,饿死也不去了”。我抬头看到母亲两行泪水滚过面颊,那么坚韧的脸庞上布满了痛苦的神情,我不再哭闹,安静下来。这是我记事后,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是要过春节的前夕,我告别母亲与全国千万知青一样,上山下乡了。母亲送我走那天,六神无主,劈柴削去了半个手指,至今母亲那手还落有残疾。接下来母亲因我在乡下受苦急火攻心,左耳耳膜穿孔,至今听力受损。如今我想想这些母亲为我的事,心中就沉掂掂的。世上母亲是最伟大的。儿子无论怎样做都是难以回报的。</p><p class="ql-block"> 六年前还是临近春节的日子里,父亲走了。母亲从此天涯孤旅,形影相吊。为了安慰母亲,我就搬到母亲家与母亲同住。然而有知识的母亲六年中创造了奇迹,再造了我。</p><p class="ql-block"> 那是2009年的春节前的一天,我宽慰母亲说道:“快过春节了,您老人家想要什么礼物,儿子给你买!”此时睿智的母亲是这样回答了我的话。:“儿子,妈妈什么礼物都不要。你爸走了以后你来陪妈,妈很欣慰,但你因吸烟造成每天清晨咳嗽,妈听了心疼。你要送妈礼物就把烟戒了吧。”接着母亲又鼓励我说:“我相信我儿子能做到”。当过军医的母亲太会做思想工作了。我当时掐掉手中的烟向母亲表示,再不吸了。从此我戒去吸了35年的烟。到现在五年了,我再没有吸过一根烟。现在身体也好了,不在咳嗽了,心肺功能特好。吃的好,睡的好!这几年加入驴友群,打太极,登泰山,上华山年轻人都不如我,我由衷的感谢母亲。</p><p class="ql-block"> 2011年春节前,母亲与我说,“儿子你学古筝吧,孩子们全在外地,房屋里太静了。”我遵母命,拜师学艺,母亲每天晚饭后都告诉我:“来一段,我要听琴声咪一会。”三年来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已成功的考完了八级古筝,回想学习过程,完全是母亲一点一滴,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学习,使我一个五十六才开始学古筝的人,顺利的完成了八级学业。这里我要自豪骄傲的说一句,我之所以学有所成,是因我有一位伟大而又有知识的好妈妈!!她不仅给了我生命,而且不断的再次塑造我!一次与母亲聊天,母亲道出了心曲,母亲说:我之所以让你打太极,学古筝,是让你消除烟瘾,手脑活动,有利于你的健康。如今家人看到了我健康的身体,都夸母亲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每天清晨我都要写一个小时的书法,母亲是一位细心的医护工作者,那时她就会拄着拐杖,蹒跚着到我面前,送来一杯枸杞蜂蜜水,那一时刻,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我深知,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我都快要六十了还有母爱,我常在心里大声呼喊:谢谢你老娘亲!!!(20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录(四)</p><p class="ql-block"> 《母亲》</p><p class="ql-block"> 月牙儿 (妻子)</p><p class="ql-block"> 她是个极普通极平凡的人。在茫茫人海中,很难一眼见到她的身影;在芸芸众生中,她更没有什么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她又是个极坚强极高尚极不平常的人。在沧桑人世中,她走着一条坎坷不平的路;在世态炎凉中,她始终微笑着面对他人;当阴云密布时,她是家中温暖的阳光;当春风喧嚣时,她是父子们宁静的绿洲……</p><p class="ql-block"> 谢绿洲(母亲后改的名字以前叫谢渌舟),她的人如名字一样,朴实无华,从不争红斗艳,却充满生命的底色,给人以信心和力量,给人以静谧和祥宁。</p><p class="ql-block"> 她,就是我的母亲(尽管她实际上是我的婆婆,可我从来就把她看成是母亲,甚至我的生母也这样认为),一个让我崇敬、爱戴和为之骄傲的好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得瘦小,却轻盈,玲珑。既有江南女儿的灵秀,又有东北巾帼的淳朴;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又有劳动妇女的善良。这是我第一次认识母亲时留下的印象。但那时的我年少无知,不会总结自己的感受,只晓得一见到母亲就喜欢她。后来长大了,对母亲的了解也多了,越来越被母亲那钢铁般的意志,柔水般的善良,细腻的情感,不凡的修养所吸引,所感动,所叹服。我认定,母亲是我人生道路上效仿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少年时代没有温暖。先是丧母,而后离父,早早独自飘零。母亲天资聪颖,但贫困使她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大门,只好考入公费的护士学校。当然,她是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青年时代充满阳光。护校一毕业,就跨入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从此,一个崭新的天地展现在20岁的护士长面前。在军旅生涯中,母亲与父亲——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相识并相爱了。这段时光,是母亲生命中最甜蜜最美好的日子。从此她与父亲形影相随,心心相印,无论是在湖南,在东北,在朝鲜,在营口。</p><p class="ql-block"> 母亲人到中年历经磨难。</p><p class="ql-block"> 在十年动乱期间,母亲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和“白专道路”问题遭受批判。恰在这时,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父亲也蒙冤受难,家里的日子如何便可想而知了。但母亲并不沮丧,同父亲和衷共济度过了难关。</p><p class="ql-block"> 此后,父亲再度遭受不白之冤,这次的打击,使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父亲一气之下竟卧床不起,半身不遂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日夜陪着父亲,喂水喂饭,寻医求药。母亲把她全部的精诚、细致和爱,送到父亲的每一个细胞中,终于把父亲从魔鬼手中夺了回来。</p><p class="ql-block">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加相亲相爱,相扶相随,顶住了风风雨雨,迈过了沟沟坎坎,成为真正的“比翼鸟”“连理枝”。</p><p class="ql-block"> 后来,母亲老了,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参加工作,又成家立业,并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父亲的境况也一天天好转。但无论怎样,母亲始终如同一缕清风,围绕在父亲周围,每每提醒父亲什么时候该吃药了,什么时候要加衣服了,实在是父亲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人都说,女人在事业和家庭上不能两全,生活也确实在大多数人身上验证了这句话。可母亲却是我见过的破例的女性。母亲为丈夫和儿子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在事业上也令人刮目相看:当年,她是营口市唯一的主任护士师(教授级),父亲常戏称她“营口市护士奶奶”。每逢全市有什么大检查,护士考试、晋级,评定职称等工作,总是母亲出面主持。</p><p class="ql-block"> 她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工作上任劳任怨,技术上精益求精,深得众人好评。可在我们家却只有母亲不是党员,每谈及此,孩子们都说,数妈最够党员标准。后来母亲当选为市政协委员,我们都认为她是名副其实的。</p><p class="ql-block">母亲有很高深的修养,却从不显露,但从她的言谈话语中,从她的举手投足间都能流露出,都能感受到。母亲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文章写得也很棒,这些都是她不同寻常气质的基础。在单位,她是一个好护士长,好员工;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祖母;在邻里间,她的人缘更好,很受邻居们的喜欢,尽管母亲已经告别老宅搬迁新居十几年了,但老邻居们逢年过节总是来看望母亲和父亲。(1998)</p> <p class="ql-block"> 附录(五)</p><p class="ql-block"> 《献给母亲》阿明</p><p class="ql-block">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令儿敬佩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您是一户富豪人家的女儿</p><p class="ql-block">却从小受尽继母的欺凌</p><p class="ql-block">您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p><p class="ql-block">却毅然决然投身于革命</p><p class="ql-block">您少小离家义无反顾</p><p class="ql-block">却剪不断五十年梦绕魂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令儿骄傲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您是一位革命军人的妻子</p><p class="ql-block">却没有累累勋章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您深深爱恋着自己的丈夫</p><p class="ql-block">却渐渐失去了颊边的红晕</p><p class="ql-block">您把光荣的历史引为自豪</p><p class="ql-block">却也为不白之冤忍辱负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令儿感伤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您是养育了三个儿子的母亲</p><p class="ql-block">却不都是原本属于您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您把笔慷慨的播给黑土地</p><p class="ql-block">却没有收获被感恩的欢欣</p><p class="ql-block">您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我们</p><p class="ql-block">却也曾捡着碎梦暗自伤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令儿愧疚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您是一位南征北战的老兵</p><p class="ql-block">却总是追随着党的同路人</p><p class="ql-block">您的入党申请摞起四十载</p><p class="ql-block">却仍在孜孜求索默默牺牲</p><p class="ql-block">您是全家唯一的民主人士</p><p class="ql-block">却足矣使任何人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令儿惊诧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您是一位瘦小羸弱的女性</p><p class="ql-block">却有些精力无穷铁骨铮铮</p><p class="ql-block">您的肩背远不如我们宽厚</p><p class="ql-block">却抗得起那么多幸与不幸</p><p class="ql-block">您的生命已像那烛光滴泪</p><p class="ql-block">却仍在为夫尽力为儿尽心为民尽瘁为党为国尽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令儿思念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您是位多年不变的护士长</p><p class="ql-block">却始终以此为乐以此为荣</p><p class="ql-block">您从小就缺失了母爱亲情</p><p class="ql-block">却把大爱献给每一个病人</p><p class="ql-block">您的生命之旅已走近夕阳</p><p class="ql-block">却必将会在长空化作晨风化作朝霞化作锵锵凤鸣(199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四行诗》</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您的生日可我却不能位母亲送上康乃馨</p><p class="ql-block">我们总是在月底抢着出刊可昨天偏偏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这本刊物有如您儿子的儿子但愿它快快长大吧</p><p class="ql-block">这期我更要努力做好每本都是最美丽的康乃馨</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您的生日可我却不能为母亲点燃红蜡烛</p><p class="ql-block">因为一个哥们病危必须赞为他找到最好的医生</p><p class="ql-block">从小到大您总是把儿子的朋友视为亲生的儿女</p><p class="ql-block">此刻您定会在接收祝福的同时为他心燃红蜡烛</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您的生日可我却不能为母亲唱首生日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合唱团在很困难时有一场很重要的演出</p><p class="ql-block">我不上台却要在幕后为大家做一些服务性工作</p><p class="ql-block">可否听到那天籁之声每首都是献给您的生日歌</p><p class="ql-block">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儿子遥祝民健康快乐到永远</p><p class="ql-block">您来电话说别回了只要你们好好的妈妈就快乐(200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女赞》</p><p class="ql-block">三月初十景色佳</p><p class="ql-block">辽滨阳春亦扬花</p><p class="ql-block">四世同堂天伦乐</p><p class="ql-block">越女贤良人人夸</p><p class="ql-block">福如东海水欢笑</p><p class="ql-block">寿比南山松涛哗</p><p class="ql-block">庆生实乃后生庆</p><p class="ql-block">八二娘亲胜二八(20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贤妻良母》</p><p class="ql-block">曲曲折折八十三</p><p class="ql-block">湘江汇入辽河湾</p><p class="ql-block">千山万壑遮不住</p><p class="ql-block">渌水轻舟更无前</p><p class="ql-block">天下难遇斯母良</p><p class="ql-block">世上罕见此妻贤</p><p class="ql-block">小草齐唱生日歌</p><p class="ql-block">大树共享花果鲜(20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四行诗》</p><p class="ql-block">敢问何谓天下第一亲当然是血缘之亲家族之亲</p><p class="ql-block">敢问何谓人间第一情当然是舔犊之情跪哺之情</p><p class="ql-block">当年第一眼看到儿子时二十六岁的您正当年轻</p><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声问候母亲时八十四岁的您正值诞辰</p><p class="ql-block">母亲之亲孕育之乐生育之苦养育之难培育之恩</p><p class="ql-block">母亲之情江河之源草木之根天地之大海洋之深</p><p class="ql-block">儿的生日是母亲的苦痛母亲的诞辰是儿的欢欣</p><p class="ql-block">无论我的生日还是您的诞辰都会想起最爱的人</p><p class="ql-block">这个人给您重生给我新生给世界送上满目光明</p><p class="ql-block">这个人给您幸福给我快乐给家族留下一片绿荫</p><p class="ql-block">您也像他一样认认真真的做事正正派派的做人</p><p class="ql-block">我要像您一样求真向善唯美更要自立自强自珍</p><p class="ql-block">二人世界三月阳春四世同堂五福临门六六大顺</p><p class="ql-block">二惠竞爽三星高照四季花明五谷丰登六合缤纷(20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中福》</p><p class="ql-block">遍览世上福中福</p><p class="ql-block">莫如老母八十五</p><p class="ql-block">历数天下德上德</p><p class="ql-block">尽孝百年不必数</p><p class="ql-block">娘在家在天伦在</p><p class="ql-block">大鼓小鼓庆生鼓</p><p class="ql-block">春风吹来满庭芳</p><p class="ql-block">彩云归去当空舞(201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定》</p><p class="ql-block">父亲决定家庭高度</p><p class="ql-block">母亲决定家庭长度</p><p class="ql-block">父亲决定家庭深度</p><p class="ql-block">母亲决定家庭宽度</p><p class="ql-block">父亲决定家庭亮度</p><p class="ql-block">母亲决定家庭温度</p><p class="ql-block">父亲决定家庭力度</p><p class="ql-block">母亲决定家庭浓度(20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期米待茶》</p><p class="ql-block">耄耋安然度过</p><p class="ql-block">期颐并非传说</p><p class="ql-block">寿星满面春光</p><p class="ql-block">老娘生日快乐(20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伦》</p><p class="ql-block">老娘盈盈鲐背觥</p><p class="ql-block">大蝈酷酷拉丁风</p><p class="ql-block">黑人有幸天伦乐</p><p class="ql-block">绿水无涯春光中(20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生花》</p><p class="ql-block">有爱才有妈</p><p class="ql-block">有妈才有家</p><p class="ql-block">人间第一情</p><p class="ql-block">母子三生花(20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的字和照片》</p><p class="ql-block"> 五一回到母亲身边,她正在床头翻看老照片,竟有几张没有收录到最近完成的《母亲》美篇里。</p><p class="ql-block"> 譬如母亲五个月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上海照的,那时,我的外公二十八岁,我的外婆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譬如母亲二十二岁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长沙浏阳河边照的,那时,母亲已经是湖南军区陆军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p><p class="ql-block"> 譬如母亲三十一岁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营口照的,当时贴在营口市站前医院的光荣榜上。</p><p class="ql-block"> 仅这三张发黄的老照片,就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待我把几十张老照片翻拍整理好,又发现一个三十年前萌儿上小学时的本夹子,里面夹着厚厚一摞稿纸,仔细一看,原来是母亲誊写的父亲回忆录的部分文稿(上边还有父亲修改的笔迹),这一部分的稿纸是一百四十一页,共计三万三千八百四十字,而父亲的整个文稿是三十多万字,都是母亲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誊写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有多不容易,母亲的字有多漂亮——好多人都说母亲字如其人,娟秀清丽。我们家的孩子,脸都没长过父亲,字都没写过母亲。</p><p class="ql-block"> 看到儿子回来,母亲的情绪突然好了起来,终于同意让朱丽妹妹帮助洗头擦身泡脚,此后母亲的脸色特别好看,红晕透亮,我便抓拍了一组照片。</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张是母亲在看我们文学社团的文集,书名是《幸福的N种理由》,而对于此时此刻的我来说,幸福只有一种理由,那就是母亲的笑容,立刻云开雾散,阳光明媚。</p><p class="ql-block"> 其实,母亲的笑点也不高,只要看见我们,只要提起重孙。</p><p class="ql-block"> 于是想到“孝顺”二字,随着时代变迁,内容也在变化:过去老人要求孩子的“孝”是给钱花,“顺”是给笑脸;现在老人希望孩子的“孝”是不操心,“顺”是不生气。显然,现在比过去,“孝顺”的标准降低了不少,可还是很难达到。</p><p class="ql-block"> 那就都来抓紧达到吧,以免后悔莫及。(20200501)</p> <p>我们每次回家,母亲都喜笑颜开。</p> <p>生日快乐(2018)</p> <p>载歌载舞(2020)</p> <p>给母亲看蝈蝈。这是把母亲逗笑的最后一招,却非常管用。</p> <p>与母亲讨论读书问题。</p> <p>娘在家在,我们的青春少年也在。</p> <p>建国七十周年,母亲获得国家勋章,于是和老战友们分享快乐。</p> <p>在母亲那里,萌萌是现在的蝈蝈,蝈蝈是当年的萌萌。</p> <p>母亲便是佛,何须去普陀。</p> <p>九十二岁生日,四世同堂欢庆。</p> <p class="ql-block"> 《写在母亲九十二岁生日里》</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1928年农历三月初十出生在上海锦江饭店附近的广慈医院。母亲的外公是温州第一家华人西医院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公是黄埔四期的政治班学员,此后参加北伐从广州打到上海。在杭州战役中与救护队女学生的外婆相识相知相爱。</p><p class="ql-block"> 1927年夏我的外公外婆在上海大华宾馆结婚,当时我的外公是上海市政厅的秘书。十年后他没有接受日伪聘任,谎称探亲逃离上海,带着我的外婆和母亲回到湖南老家。先是在沅江国军兵工厂任总会计师,而后工厂被日军炸毁,外公一家成为难民。</p><p class="ql-block"> 1942年我的外婆病逝在双峰灵谷寺。1945年我的母亲只身来到长沙读书,先是在明宪女子中学读书,后来因为经济原因改读教会护士学校。其间艰难困苦。</p><p class="ql-block"> 1949年母亲参加革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她是湖南军区163医院五官科最年轻的护士长,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认识了因为副鼻窦炎在此住院的湖南军区政治部一位来自东北的年轻军官,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1953年秋天,我的母亲和父亲在湖南军区大礼堂的耳房结婚。</p><p class="ql-block"> 1957年,母亲随父亲北上(志愿军总后勤部)。此后六十三年,母亲再也没有回过湖南双峰老家。</p><p class="ql-block"> 1958年母亲随父亲转业到营口,先后在站前医院、新华医院、西市医院、市卫生局和市护理协会工作,年年是单位里的先进工作者,一直是本行业的技术权威(WG中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p><p class="ql-block"> 母亲退休前是市政协委员、市护理协会的秘书长,被称为营口市的南丁格尔和护士奶奶。</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母亲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三十年如一日,精心细致且耐心周到的护理文革后身心遭到重创的父亲。虽说母亲是南方人,但也擅长北方菜、营口菜,特别是酱焖海鲶鱼和醋溜土豆丝,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后,母亲又废寝忘食的收集整理父亲遗作,最后编辑成为五十万字回忆录《大树歌》。</p><p class="ql-block"> 此外,母亲还教子有方,教孙有方,特别是以言传身教赢得全家人的尊重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母亲与人为善,为人舍己,到晚年仍有许多特别要好的医生患者闺蜜和街坊邻居朋友。</p><p class="ql-block"> 迄今九十二岁的母亲仍然爱读书、识简谱、懂养生、会跳舞、能看英文资料,乐于四世同堂。</p><p class="ql-block"> 尽管小脑萎缩的母亲也时常糊涂,但是,她的微笑,她的谦和,她的先人后己,她的文明礼貌,她的坚强自立,她的文化修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气质,深入骨髓和血液,从来不会忘记,更不会违背。八十八岁住院手术,术后醒来便“指示”我们如何照顾临床的患者,职业已成本能。</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起,当我到母亲房中请安的时候,母亲正拉开窗帘,看着园中一片嫩绿高兴的拍着手说:你看你看,那韭菜是不是可以吃了啊!</p><p class="ql-block"> 看着晨光中母亲清秀的剪影和两颊的红晕,我突然觉得九十二岁的母亲依然有着一颗二十九岁的女人心。</p> <p>唱五线谱</p> <p>耄耋儿歌</p> <p>母子组合</p> <p>喜欢唱歌。</p> <p>生日感言</p> <p>耄耋安然度过</p><p>期颐并非传说</p><p>寿星春光满面</p><p>老娘生日快乐</p> <p>贺喜福星寿星</p><p>感恩亲情友情</p><p>房中娘在家在</p><p>窗外天晴春晴</p> <p>母女情深</p> <p>读余秋雨</p> <p>在读儿子写的《我的诗词父亲》</p> <p>天下我的母亲最美,祝您快乐永远</p> <p>世上我的母亲最好,祝您福寿无边</p> <p>母亲节里拜母亲</p><p>望儿山下望儿辛</p><p>东海西湖湘江水</p><p>南征北战辽河滨</p><p>(2020.5.10)</p><p><br></p> <p class="ql-block">得知人间悲</p><p class="ql-block">天空大雪飞</p><p class="ql-block">山河皆披白</p><p class="ql-block">湘妃翩翩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