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编者按:</b>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无论师生还是家校,良好的互信互助关系,更有助于教与学的共生互进!时值开学季,也临近教师节,如何指导孩子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家长站在客观公正积极的立场进行引导!本期节目特邀请江夏区德育名师、江夏一中初中部的曾红梅老师进行对策支招!愿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开启新学期新征程!</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点击播放键即可观看视频</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主讲者: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曾红梅</b></p> <b><font color="#167efb">点击播放键即可收听音频<br>朗读者: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金亭</font></b> <p> 孩子整个学习生涯,会经常遇到不同的老师,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其实这个现象很普遍。</p><p> 常言“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孩子不喜欢老师,有可能连带他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甚至导致成绩不断下降。曾经见到班上的某个学生在语文老师声情并茂教学的课堂上却无聊地躲在下面看闲书;还有孩子只要上了数学课就会拿出准备好的画笔在数学书上画各种炫酷的变形金刚;有的学生甚至在英语课堂上明目张胆地和老师较劲,踢瓶子、不停地按动圆珠笔发出声响,把本子撕成碎片来个“仙女散花”……</p><p> 回到家里,孩子说他不喜欢某个老师的时候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面对出现的问题,有的家长容易走极端,要么骂孩子是在找成绩下降的借口,要么骂老师,要转学或要求学校更换老师,还有的家长自认为是老师的问题,将问题投诉到教育部门。这些都不是好办法,转学、换老师都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而且谁能保证换了老师或转了学就一定能遇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呢?所以我们还是得切合实际想办法解决问题。</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b></p><p> 做一顿好吃的,和孩子一起到公园遛个弯,陪孩子看场电影,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让他毫不隐瞒地讲清楚不喜欢老师的具体原因:是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还是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或者是被老师冤枉过,还是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我记得有一个初三临毕业的女生悄悄跑到我身边,委屈地告诉我,她觉得我一直都不喜欢她,问其原因,她说自己数学成绩太差,每天上课都不敢抬头正视我,老担心我不喜欢她。这件事情我一直觉得很遗憾,如果她或者她的家人能早些告诉我她的想法,或者我能更细心一些早点有所察觉、有所行动,那最后的结局一定会不一样。所以,当孩子明确表示不喜欢某个老师时,家长需要耐心听听孩子究竟是哪种原因不喜欢自己的老师。</p><p><br></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不急于表态,让孩子尝试自己化解困惑</b></p><p> 有的家长在孩子抱怨老师不好的时候,也帮着孩子否定老师的行为,我建议家长任何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老师,老师在孩子心里的威信下跌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就更会消极被动,减弱学习动力。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敏感,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家长既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孩子出现的问题,也不要了解问题就急于下结论。因为,孩子的表述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我们可以通过同理心来理解,但也要站在“良师益友”的更高一层的角度来引导孩子。比如可以选择重复孩子的话语,或者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孩子对发生的事情有新的或不一样的看法。</p>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和老师真诚沟通,有效化解矛盾</b></p><p> 千万别在微信群里吐槽,这是比较糟糕的沟通办法,最好的方法是单独当面谈,委婉真诚地沟通,让老师看到你对孩子的用心和期待。沟通之前做好准备工作:第一,要对自己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孩子的困惑要非常清楚,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针对孩子的困惑,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你想要了解哪些方面?第三,要信任老师,毕竟老师和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天敌”关系,要相信沟通是有效果的。这样沟通时,家长首先要客观表示对老师辛勤工作的理解和肯定,以及老师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付出表示感谢。其次,家长要多注意倾听,尽量从老师那儿多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老师的建议,家长适时地说明自己的想法。比如问问老师孩子近期的表现,让老师说说孩子的优缺点,解释可能存在的误解或误会。然后,家长可以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个性。比如孩子性格敏感,老师就知道不能对孩子说太重的话;比如孩子性格倔强逆反,吃软不吃硬,老师自会反思教育方法……这样的交流,家长表达与老师一起教育孩子的积极态度,既承认了孩子的问题,又让老师了解了孩子的其他优点和个性,老师自然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达到有效沟通,不能是偶尔心绪来潮的行为,应该和老师保持一定的联系。从长期的沟通过程中,你会发现老师的长处,用事实能更好地开导和说服自己的孩子对老师重建信任。</p><p><br></p><p> <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四、立场选对,做老师和孩子的和事佬</b></p><p> 在家庭中,聪明的家长会努力寻找孩子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面前会给其老师尽可能多一些的正面评价,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孩子与老师的亲近感,化解孩子与老师的隔阂。孩子与老师的情感距离拉近了,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孩子当作“圣旨”对待,牢牢记在心里,想方设法践行之,施教效果自然就出来了。</p><p> </p><p><br></p><p>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有时就是一张纸的距离,只要彼此间不计前嫌,坦诚以待,积极主动地密切交流,相互理解和适应,一定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的成长、教师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撑起一片祥和的天空。</p> <p>策划:</p><p>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初中部</p><p> 江夏区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联盟”</p><p> 江夏区中小学“青年班主任工作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