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久违的想象力 开启生命的崭新形态

艺术和远方

<p>高燕翎|祖籍山东,曾供职于威海画院,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艺术家。</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找回久违的想象力 开启生命的崭新形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观燕翎老师近期作品随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美评人/谢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文化是一个宽宏广博的领域,诗酒花茶,琴棋书画,今仅以高燕翎近期绘画作品聊以品味。</span></p> <p><i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画家完全摒弃造型、透视、明暗等所有人都还在迷恋的所谓绘画技法中,跳出来,来了一场跨越时空天马行空的爱恋,看似无心,实则独具匠意,那是梦境,那是幻觉。较之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批作品,强调思想的直觉性,大到整体,小到局部,都有体积,有质感,看起来有点无厘头,抑或违反常理的组合,却俱能表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积的人文性。画中豹子,耕牛,天鹅,等等符号性的生灵,都有着独立的形式与个性,原始的场景,对撞的色彩反而呈现一种和谐的冲击美。创作出一种让你不得不去双手合十的神圣感,良田、犁耙、农人,图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i></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所谓状态,笔者认为就是率意的心性,反应在绘画创作中,当以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燕翎老师近期的画,是诱发幻觉和梦境的媒介,表达了一种超乎理智之上的精神性的潜意识。细节上,观者既有看懂的单纯;整体上,又感到非比一般。直觉就是震撼,细品来,这些“潜意识”的物象,其实都是画家主观意识“构思”出来的,可以称得上写生,法古,法自然。倾诉所有的感情表达,没有如同制图般精细的画风,也没有准确到令人咋舌的人物结构,但每一幅作品却又是那么耐看,充溢着一种很动感的张力,极具视觉冲击力。我在想,也许画家在进入创作状态时,当与其作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吧。</span></p> <p><i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回过头来,细细研读。辅之细观燕翎老师的画作,让我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生灵产生了诸多的想象。国画大师潘天寿曾云:画事用笔,不外乎点线面三点。高燕翎这批画中,这三点可谓做到了极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小不一的点,长短粗细的线条,色块融汇成的面,作者以全新的视觉审美,用夸张的笔触,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或凶猛,或灵动,或温柔。它们有灵魂,有情感,甚至人性。仿佛每一个生灵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哪怕说不上来是什么,但却足够读者想象。“忘却人间的悲欢离合,清洁勇敢如新生。”</i></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沉醉于燕翎老师这批画作,疫情即将结束,社会终归回归正常。慢慢的,我在思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找回久违的想象力,开启生命的崭新形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古色古香、连绵传承,更在于它生生不息的活力,接纳与深思的求变精神,燕翎,走在了前列。</span></p> <p><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观山海无边,感万物有灵。回归想象的艺术之旅,我们邀你同行。</i></p><p><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笔者庚子春月作)</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