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同市岑辉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第六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纪实</b></p> <p> 在大同市教育局领导的密切关注下,在名师工作室总顾问吴江林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岑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三组成员的全力配合下,我们成功策划并开展了这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活动于2020年4月24日晚上8:00—10:30在钉钉平台如期举行,会议由付艳红老师主持,谢晓伟老师分享,全体工作室成员全程参加。活动聚焦家庭教育,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谢老师分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引发大家对家庭教育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与会成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个个受益匪浅,最后岑辉老师作了总结。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读书分享</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p><p> 谢老师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做介绍并分享了7条观点与大家共勉:</p><p> 1.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通过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恶;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固执;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难下心理扭曲变态。</p> <p> 2.反复的批评就如同贴到墙上的“记过簿”,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p><p> 3.用繁重的作业把孩子的肢体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书桌前。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会“厌学”。</p><p> 4.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p><p> 5.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p><p> 6.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哪怕有的孩子永远生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p><p> 7.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交流总结 </b></p><p><br></p><p> 付艳红老师提出应多鼓励、多赞美,家长要“蹲”下来与平等孩子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示孩子,强制打压只会带给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要让孩子成长为他所成长的样子,而不是家长期待的样子。</p><p> 王汉青老师指出家庭教育是人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教育,而且是伴随一生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教育的主角不是只有妈妈,孩子的价值观、责任心来自于爸爸的言传身教,一个好爸爸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同样重要。</p> <p> 田龙龙老师说,对孩子教育要严谨,尽量不要打孩子。对于孩子阅读能力培养,要潜移默化,有耐心不要着急。</p><p> 候煜辉老师分享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强调童年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孩子的叛逆期有三个阶段,分别为3岁、9岁和14岁,我们要在每个阶段接纳孩子的行为情趣,多与孩子给沟通。</p><p> 王嘉丽老师提出要让孩子的成长父母不缺席,给孩子立标杆定规矩,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要急于否定孩子发表的任何一个观点,打击孩子。</p><p> 李文龙老师身教重于言传,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影响很重要,情感引导,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学生。</p> <p> 最后岑老师对今天的读书分享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做了总结。岑老师的总结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想理念,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不断地上升一个阶层。</p> <p> 岑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总结为三点:1.静待花开。教育是一场慢的事业,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守候,静待花开。春种秋收,夏雨冬雪,生命有其自然的规律,从搀扶相伴到放手瞭望,教育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过程。人生犹如一场马拉松,要积蓄最后冲刺的力量,不要在刚起跑时就耗尽孩子所有拼搏的力气。2.深度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局限于身或形的陪伴,而更是一种心灵的陪伴,思想的陪伴和精神的陪伴,这才是高质量的深度陪伴。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走进孩子的世界,去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感和思维,共享书中的精彩与美丽(推荐书目《小王子》)。3.用成人的思维理解成长中的孩子。父母不要总是一味地强迫或灌输,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具有同理心,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用心感受孩子的需要。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并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犹如走完万里长城,需要一步一步的坚持和长久的耐力。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正确理性看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心得体会</b></p><p><br></p><p> 第六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后大家不辞辛苦的写下心得感悟,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头脑风暴,一份份的交流心得也见证着大家的成长。</p> <p> 这次活动的开展,犹如一场及时雨,使我们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也为疫情之下家长对孩子居家学习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启发。</p><p> 伴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团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每一位工作室成员在岑辉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努力,向内建设提升,向外开拓汲取。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实现由内到外的蜕变,我们的团队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发挥出引领示范的强大作用!</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编辑:王汉青 付艳红</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素材:田龙龙 付艳红</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审:屈晓花</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终审:岑 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