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受儿媳所邀带老妈到兰溪,第一次闲游女埠古镇、白露山风景区及渡渎古村落。</p> <p>兰江女人滩,其实就是江中岛,泥沙堆积而成。</p> <p>女埠老街</p> <p>老街弄堂</p> <p>民国“派出所”</p> <p>据了解,女埠街道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钱塘江唐诗之路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坐拥古街、古村、古玩等特色资源,也是金华市非遗小镇。</p> <p>作为明朝南京左副都御史邵玘的故里,焦石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一方面深挖村庄的廉政文化底蕴,另一方面紧抓生态观光园的打造,从无人问津的小村庄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渐走上了乡村旅游致富的“快车道”。</p> <p>女埠老街全长1400余米,由上街和下街组成,是兰溪现有古街中保存风貌最好、体量最大的老街。</p> <p>2013年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别致的牌楼矗立眼前,牌楼上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是“平川平和平安安居乐业”,下联是“门楼人流车流川流不息”,横批是“下街平川”。</p> <p>女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女儿滩和焦石等沿江风景及黄店接壤的白露山风景区;是唐代宰相舒元舆、明代学者 章懋和诗人方太古的家乡。</p> <p>自唐以来,历代诗人对此地多有吟咏,近代名人朱自清、钟敬文等人亦有楹联诗话描述。</p> <p>唐代文人权德舆,有回路过女埠,写下了《自桐庐如兰溪》的诗篇,当中有“新妇山头云半敛,女儿滩上月初明”的名句,印证了女埠老街的千年风情与风韵。</p> <p>白露山风景区,因半山腰在修路,不能上顶,只在半山的寺庙中走走看看。</p> <p>进出白露山更有出门进门的心灵皈依</p> <p>南阿弥陀佛</p> <p>渡渎村牌楼,看到渎字想起了江苏苏州的木渎镇,去年一帮同学曾品味过的千年古镇。</p> <p>章懋的章氏家庙</p> <p>幽静深弄</p> <p>复苏了流年</p> <p>新农村建设确实是艳丽了时光</p> <p>怅惘流连</p> <p>学霸气派可见一斑</p> <p>一个建于明代(也许更早,因此屋就是明朝所建)的村庄, 村子不大 但留存了辉煌。</p> <p>研学之地还有戏台,正所谓“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p> <p>学文深幽 知难而夯(非退)</p> <p>庭院深深,书中为海苦作舟,因对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非帝皇将相外,只有读书唯一出路。</p> <p>一壁青苔都湿透出浓稠的文化</p> <p>章懋,明金华府兰溪人(本村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穀滨遗老。成化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考满求致仕。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二年引疾归。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有《枫山语录》、《枫山集》。堪称八婺儒宗,《明史》为其列传。</p> <p>徘徊中 我们震撼它的文化底蕴</p> <p>大雅之堂</p> <p>那斑驳的不止岁月</p> <p>章氏学派门人众多</p> <p>“人生”的分叉路口</p><p>三种可能:都对;一对一错;都错。另一个是——打道回府。可引号里的是人生,这就成了哲学思辨的高度了。</p> <p>突然间 让人从骨子里感到厚实、厚重的文化沉淀。</p> <p>母亲也成古典美女</p> <p>让一段时光 可留住岁月</p> <p>今日感悟——生活是一杯茶,冷暖自知,苦乐堆积,学会苦中作乐,平淡的日子平淡地过,平凡的人生自己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不论欢乐还是悲伤,只要我们坚持,不管成败与否,都是在做最好的自己。</p><p>内心柔软的人,一定是心思细腻的人。这样的人,经常会被细微的事物所感动,一束阳光可以暖心,一峦清风可以醉人,在一帘烟雨里织梦,在一弯月色里沉醉。一朵嫣红凝香,一叶碧绿滴翠,沉静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与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茶一书,温柔相依,寂静安稳,沉默是金。</p><p>有人说,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我却说,最美的时光,一直在心上、心里,因为我还有爱的底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