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芳菲四月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是一场美丽的遇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是一场花事的开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是一季生命的绽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我们,赴一场美丽之约。</span></p><p> ------题记</p> <p> “四时最好是四月。”昔日四月的校园草木萌动,桃李妖娆,书声琅琅。今日的校园却因疫情的持续,静谧沉寂。疫情的降临禁锢的是开学的脚步,改变的是教学方式,却从未改变教学的温度。因为我们心中有爱。肩上有责!</p> <p> 为保证停课不停学,稳步提升新型教与学网络教学质量。4月23日上午,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来自全市各校的语文教师逆行而上,相约云端。教学研讨两不误。不负“宅”家好时光。</p> <p> 隔屏相约,屏幕中的三位教师津津乐道,“研”热有度;屏幕前的我们凝神聆听,用心思考:</p> <p> 阳泉十九中的常杰老师在《画杨桃》课堂中,通过网络连麦与打字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与学生间的互动,再现了线下课堂的常态。陈老师没有过早的将深奥的道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全面地感悟文本之后,借用《题西林壁》这首古诗,迁移引出文本所蕴含的道理。从而达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整节课的四个步骤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独具匠心,令人回味无穷。</p> <p> 矿区洪城河小学张果萍教师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游记文体的特点,智慧地把“敢于创新”与“读写结合”相融合于教学。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感受到她的设计精细与独到。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原来空中课堂也可以学生为主体,不光是老师唱主角。</p><p> 张老师的感情朗读、范读如诗如画,引人入胜。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具备的基本功。</p> <p> 平定第三实验小学赵海芳教师借用《威尼斯的小艇》课例,做了“四学助力,将网课进行到底”的研讨。她明确的教学目的,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直播红人,可以说是历经千难万阻,千山万水。正如赵老师所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p> <p>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位教师的精彩课堂与精彩分享,如同四月珍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希望的心田。疫情面前,教师们虽不是最美的逆行者,但他们同样是在艰难中最坚强、最自律的奋斗者!</p> <p> 疫情之下,变化的是疫情数字,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p><p> 共“课”时艰,变化的是学习方式,不变的是主动求知!</p><p> 美丽之约,线上齐研讨,不负“宅”时光!</p> <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云端美丽之约,使老师们在教学的道路上“策马扬鞭更奋蹄,携手共进续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