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早就听说太原有个蒙山,而且那里还有个蒙山大佛,搬迁到榆次也十年之久了,这些年因为家里老人病得病,老得老,又陪孩子经历了中考,高考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榆次离太原这么近我们也没能去这里转一转,现在四个老人已经走了仨,孩子也考上了大学,2019年的国庆节在我的提议下我们俩终于去了一趟蒙山,看到了那尊大佛。</p> <p> 买下门票的我们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先拍个照,留个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御驾桥</b></p><p> 进入蒙山主景区首先要经过的就是这座桥——御驾桥,据考证这座桥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又名大龙桥,因后汉高祖刘知远曾御驾亲临而得名,桥身是老的,桥面、栏杆、望柱都是新的,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这些小狮子,虽然知道它们是后来人们新建上去的,但是看着它们可爱的样子还是忍不住驻足多观看了一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蒙山晓月 </b></p><p> 走过这座桥再走一会就看到了一片河塘,里面还有人工建造的一个大大的水车,河塘里还有色彩斑斓的鲤鱼,有水的地方总是可以吸引游客的驻足观看和欣赏,我们也不例外,在这个河塘边停留了许久,还在几个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前拍照留念,其中"蒙山晓月"四个大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在百度里搜索了一下才明白原来“蒙山晓月”是太原古八景之一,此山(蒙山)最高,每当清晓(天刚亮的时候),月挂峰顶,清寒彻骨,传说这里是见到月亮最早,也是月亮最后落山的地方,是观月的最好地方。但是我们是白天去的,当然看不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如果想看的话就得再来到这里,专门等到天黑,月亮🌙上来了,才能看到,其实很多的景点我们去过一次后就再没去过,能去过第二次的景点那真的是与它有着不一般的缘分,目前这样的景点也只有一两个,我想"蒙山晓月"的景色也只能在脑海里幻想一下它的美好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蒙山氧吧 </b></p><p> 离开了这个漂亮的大池塘后我们又继续往前走,一路上都走在这种舒服的木头栈道上,它在绿植中延伸,带着我们尽情的观赏着蒙山的景色,地上是满满的秋日落叶🍂,还有小溪流淌在山间,我会时不时的停下来用手去触摸一下小溪里的水,看到也有不少游人和我一样特别喜欢亲近水,也许我们人类最早的始祖就来自海洋,所以我们天生对水就有一种亲近之感。</p><p> 边玩边走边欣赏蒙山的景色,感觉又想起了早些年我们一家三口曾去的四川九寨沟和黄龙,那里的山水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是我活那么大见过的最美的山水,湖水清澈而碧绿,像绿宝石一样一尘不染,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即使过了许多年,我也又去过不少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是说实话还是那里的山水让我印象最深刻,在我心里还是那里最美,最摄人心魄。</p><p> 蒙山景区管理的也算不错,让我能很快就想到“九寨沟”的美景,说明它们给了我同样美好的感觉,我感觉我们是行走在一个“绿色氧吧”里,心情呼吸都变得特别美好而舒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蒙山大佛</b></p><p> 继续往前走就离蒙山大佛不远了,我们拾阶而上,就隐隐约约看到了大佛的头,此时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p><p> 查了百度才知道这座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北齐是隋朝和唐朝之前的一个朝代,严格的说是属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大佛应该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它现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元朝末年,蒙山大佛曾被毁,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p><p> 据记载,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p> <p> 当我真的看到这座大佛的时候不知为何我并不惊奇,也许是之前曾看到过四川的“乐山大佛”,也或许是五一的时候我曾和爱人去了大同的“云岗石窟”,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佛像,那些佛像的模样还一直历历在目,蒙山景区对大佛的宣传语是:“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足见它是多么的宏伟与壮观,但是我却没能被它震撼到,特别是人们为了装饰它而用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反而降低了它的庄严感和神秘感,看上去并不那么质朴无华和端庄和谐。</p><p> 我们在它脚下待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往下走了,当远离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布置,看不到那些人为的痕迹和朝拜的物件,当我离它越来越远,再回头看它时我仿佛看到了它的安详和宁静,也让我内心变得很安详很美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开化寺</b></p><p> 蒙山大佛好像就是整个蒙山景区的中心点,离开大佛后我们沿着下山的水泥路一直往下走,就来到了半山腰的另一个重要景点——开化寺,这个名字好像从我儿时起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记得那会儿妈妈常带我来太原买衣服,而经常去的地方就是开化寺街,因为那里有许多大的商场,所以今天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名字我却觉得一点都不陌生,反而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惜的是妈妈不在了,我不能再带她老人家一起来这里看一看啦,内心真是遗憾又有些心酸。</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铁佛殿</b></p><p> 百度上查找资料后得知开化寺是并州第一古刹,古称“并州大寺”,位于蒙山北峰的并州大寺(后称开化寺上寺)最初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属于同时期寺庙。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道场,东魏孝静帝敕命净土宗宗师昙鸾住并州大寺研习经书,弘扬佛法。</p><p> 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凿大岩为大佛,为方便远瞻大佛,在大佛南二里远处修筑寺院(后称开化寺下寺),并赐额“开化”,此后“并州大寺”更名为“开化寺”。</p><p> 在寺外我还看到了这个“铁佛殿”,而关于铁佛殿的记载是这样的: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后因元代战乱被毁,所幸殿内两尊铁佛保留至今,为了保护佛像,重现开化寺胜景,2009年,参照唐代皇家寺院建筑风格,在原址上进行了修复,唐代建筑雄伟壮观,凤毛麟角,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硕大,柱子粗壮,榫(sǔn)卯结构,抗震系数极高,多用板门直棂窗,造型典雅庄重,与殿内供奉隋唐铁佛风格协调一致。</p><p> 大殿正中莲花须弥宝座上,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吨,与北侧的迦叶立像,同是我国古代铁铸技术与雕刻艺术的有机结合之作,释迦牟尼两侧分别站立着两大弟子,迦叶与阿难,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迦叶和阿难首倡集结500人,将佛所说的法结合,并集成佛教的三藏经典,即《经藏》,《论藏》,《律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连理塔</b></p><p> 看完了铁佛殿再往旁边走几步就看到了连理塔,网络资料里对连理塔的记载是这样的:连理塔为北宋淳化元年(990)建筑,塔南北排列,双塔形制相同,均为砖砌单层,平面呈方形,总高8米多,间隔1.7米,下连基座,基座高1米,迭座砌成,塔身边宽各3.3米,高2.5米,正面嵌青石门,余三面各辟假门一道,半开门,有直棂假窗,上部迭涩而成,挑出塔檐0.5米,高达1米,塔顶层层内收,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样,具有唐代手法过渡到宋代手法的特点,结构、形制国内独有。</p> <p> 从寺庙走下来,就看到了一条用石头砌得小路,沿着这条小路走过去就看到了两扇紧闭的门,突然就想到了叶绍翁的那首《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也忍不住想走近叩开那两扇门,看看里面到底有啥,但是突然看到门上写着:危险,请勿靠近。也许屋子的主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游客他(她)不喜欢被打扰吧,所以我也只是看了看,没有了再进一步去的想法,离开那里后就沿着下山的水泥路继续前行。</p> <p> 走得累了我们就坐在椅子上休息,正好看到一个景区的清洁工人在一旁打扫,我就麻烦她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总算有了一张我们的合影,心里好开心啊,因为老了拿出来看看,就可以回想起我们曾一起走过的这些地方,那应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吧。</p> <p> 不好意思一直麻烦别人给我们拍,那就自己给自己拍吧,呵呵,景点也转得差不多了,现在是臭美的时间了,左拍拍,右拍拍,哈哈,我怎么这么好看!😜😜😜</p> <p> 又抓着老公给我拍了几张,虽然也就会摆这么几个姿势,不过也觉得很开心,回来再次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门的颜色和我在大同云岗石窟景区看到的大门的颜色很相似,我觉得很好奇,继续搜索资料,查找线索想看看这个蒙山大佛和云岗石窟到底有啥联系。</p><p> 通过了解比对才知道云岗石窟建于北魏,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再后来东魏又被北齐取代,而西魏被北周取代,那么蒙山大佛就建于北齐,这样说来其实北魏和北齐虽然是前后的关系,其实它们只相差一百多年,所以在历史上来说它们同属于南北朝时期,那么它们的大门和建筑有着相似的颜色和韵味也就不那么奇怪了。</p><p> 再次翻看资料又得知黑代表水,玄色其实是非常利于北齐的颜色,玄色是黑色系中带着红的颜色,非常高贵,所以我拍照的那个大门准确的说是玄色的,看起来确实大气而高贵。而云岗石窟景区大门的颜色应该也是玄色的,因为玄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在那么重要的地方,那么神圣的地方用玄色来装饰也就不觉得奇怪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岩壁浮雕 </b></p><p> 沿着下山的路继续走,不知不觉就又走到了御驾桥上,这时才发现在桥的不远处有一巨大的岩壁浮雕——凿佛盛景浮雕,这个浮雕生动的再现了北齐时期开凿大佛的宏大场面,据史料记载:当时,为了能早日修凿成佛,北齐皇帝高洋曾命令工匠四季不能休,昼夜不能停。《资治通鉴》上曾记载修佛的盛况:“夜似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可以说,当时修蒙山大佛成了国家大事中的重点项目。</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结束语:</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是从这里开始进入蒙山主景区的,那么也从这里结束我们今天的行程吧,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国庆假期我们终于来到这里看到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大佛,虽然自己就出生在山西,在这里也生活了半辈子了,但是说实话对家乡的认识真的远远不够,正是走近了这些景点,走近了这些被称为文物的景点,我才明白我的家乡原来有着这样悠久的历史,在历朝历代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重要的地位,甚至许多皇帝、重臣以及名人都来自我们这里,我真的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七日回忆去年旅游之经过并整理于榆次家中。</span></p><p><br></p><p>(文章中有三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