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疫情的出现,在这阳春三月,我们应该在沈阳路小学的校园里听见孩子们欢乐的笑声,看见明媚的春光映照着孩子们那专注读书的脸庞。 如今,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原本美好的生活。正是这种特殊时期,遥远的距离抵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渴望,沈阳的老师们用爱心与智慧链接了别样的课堂。在这没有硝烟的全民抗“疫”“战争”中,沈阳路小学的教学工作从“空中”开始! <p> 沈阳路小学的语文组,是学校教学的生力军。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在学校教学部门的组织下,研读教材,理清思路,根据学段特点,整合年级教学内容,化身“主播”,用录制微课的形式开展了“空中课堂”教学活动。<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潜心做好教育,静心陪伴成长,</b></h1><h1><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在空中相遇“美好</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h1><p> 疫情虽然阻隔彼此,但老师们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空中传递,她们在屏幕前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展示课例,传授知识,指导学习。</p> <p> “我的‘战斗’要从大年初五说起......”承担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录课任务的袁姝琴老师回忆,“大年三十前的封城让原本忙碌的生活停了下来,虽然我内心充满了对疫情的恐慌,但仍自我安慰着:好好休息,趁这个机会好好补觉。谁知大年初五,接到了教研员李力老师的通知:承担第一单元《小青蛙》的录课任务......”就这样,袁老师开始了一场接一场的网上培训,白天找资料备课,线上寻求帮助做课件,跟教研员李力老师联系改教案,晚上则一遍又一遍地录课。袁老师继续说道:“你知道吗?虽然那时的武汉格外安静,可是白天录课,家里的声音,外面的声音,效果仍然不佳。连续一周,夜深人静”的夜晚,坐在桌前一遍一遍的录制,短短的两个二十分钟,不知道重复录制了多少次.......”</p> <p> 袁老师最后用了不眠不休的十天完成了任务,当看到教研员发来的“过关”二字时,她长吁一口气,倍感不易。这方唱罢,那方登场,一个接一个的任务纷纷而来,五一前后袁姝琴老师还需要完成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录课任务和年组承担的第七单元录课任务。“看来我还要坚守网课,一直战斗到最后。坚守岗位,不忘初心!克服困难,努力前行。”袁老师信心满满的说。</p><p> 在制作微课中,老师们努力做到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走进文本,同时,注重互动,提升孩子们的听课兴趣和感受,在“空中课堂”里同样有着感受的是参与二年级录课任务的郑晶晶老师。</p> <p> 郑晶晶老师担任着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课《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教学。郑老师指着录制好的微课说:“我是1月29日接到区级空中课堂的录课任务。当时教材紧缺,我的设备老旧,技术也跟不上,我感到巨大的压力......”面对重重困难,郑老师很快做出了心态的调整。研课磨课,几易其稿;搜集素材,挖空心思;技术培训,不断尝试。为了制作画面更鲜艳的图片,郑老师数次求助学校的电脑高手;为了录制出更干净的音效,一次次挑灯至深夜。</p> <p>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郑老师看着正播放着的微课说,“两个短短的20分钟,却用了一周的时间去打磨。心烦气躁时,有同伴与我出谋划策;屡次受挫时,有教研员李力老师的精心指导。这次难忘的录课经历也让我在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录播实操等能力上有了提高,同时作为第一批完成录制任务的江岸教师我感到无比光荣!”</p><p> 聚作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疫情让她们和学生们不能相聚在温暖的教室中,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们就是那颗星星,用自己的光亮去温暖每一个孩子......</p> <h3><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凝心聚力,砥砺前行,</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你们奋斗的样子很美丽!</b></p><p>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奉献一节有温度的好课,家人同事的资源都用上了,虽然没有奋站在抗疫前线,但是她们做出了贡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月29日,武汉抗疫战斗如火如荼,程建萍老师接到参加“空中课堂”的录课通知。“以前录课,是电教组专业设备和老师操作,现在要求在家里录制,咋办呢?”程老师不免有点忐忑,但很快她斗志满满。两台电脑,三部手机同时启动,下软件,学操作,在电教馆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家中大学生女儿的辅导下,程老师就这样开</span>启了一段难忘的云端之旅。</p><p><br></p></h3> <p> 程老师承担的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整个课本的简介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燕子》的教学。据她回忆:空中课堂第一课时《跟着老师游课本》就是一个硬骨头。手头没课本,没教参。网上都是教师群体专业术语,想让小学三年级学生明白,必须得通俗易懂。教学设计写了十几套,都觉得不太理想。最后在教研员张琦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才得以最终定稿。</p><p> 教学设计、课件都完成了,接着就是录课了。夜深人静便是程老师录课之旅的开启时间。打开软件,插上耳机,拿出设计,脑手口同时上阵。程老师说:“紧张口误,口手没同步,楼上拖鞋声,窗外狗叫声……一切意外都会让录好的课推倒重来。空调不能开,凌晨的我冻得瑟瑟发抖。嗓子疼,头痛,失眠也如影随形。”</p> <h3></h3><h3> 2月9日,随着邮件的发送,程老师的云端旅行正式收官,当她看到自己的课在空中课堂开课时,不禁感慨万千。此次旅行,虽有苦有累,但新奇而又充实,为自己人生的历程填上别样的色彩!<br> 为打赢这场战“疫”,老将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守卫着每一朵鲜花,为春暖花开增添生命的色彩!<br> 张静霞老师,在停课不停学的这一段日子里,既充实又忙碌。她的孩子读六年级,本是教五年级的她二话不说就承担了三年级的录课任务。可谓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h3> <p> 张静霞老师负责的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荷花》和第三单元第十课《纸的发明》的录制。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张老师内心的压力很大。设备陈旧、资料缺乏、技术薄弱.......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摆在她的面前。“我真的很担心自己是否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此项工作......”张老师诚恳地说。</p><p> 为了录好课,张静霞老师认真研读教材,反复与教研员张琦老师沟通交流商榷教学内容的各个细节。原来40分钟一节课的整个内容要压缩到20分钟完成,必须有力求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才行。为了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张静霞老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亲自动手制作教具,技术上的问题,反复地向学校的美术老师和电脑老师请教。还记得三年级第三课《荷花》中,那副荷花图吗?那就是出自张老师之手!</p> <p> “我白天修改教案制作PPT,夜深人静开始录音,哪一个环节不到位,唯有再来。”张老师笑道,“这次录课真是收获颇多,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要想上好一堂课,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准备,又需要克服多少困难。能圆满的完成此项工作,我倍感骄傲更自豪。在挑战中进步,在超越中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目标......”</p><p> “战时状态”下的空中课堂,那号角一吹,必需立即待命。</p> <p> 代欢老师承担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第九课的《古诗三首》。提到“空中课堂”的录制经过,代老师记忆犹新。“接到录课通知时,我兴奋了很久,对于一个教学道路上的菜鸟,能够参与区级课程的录制,真的是一个学习、锻炼自我的好机会!面对古诗教学,教研组长吴燕老师,经验颇丰的程建萍两位老师给了我很多课程上的启发,教研员张琦老师则针对细节进一步给了我详尽的指导建议。在录制过程中,因为家里神兽过于闹腾,我只能趁他午睡,或者干脆夜深人静时酣畅录制,为了效果达到最好,不停的回放、修改,几个晚上都录制到凌晨4点......累了,乏了,想想我的学生们能够在屏幕中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师展开笑容时,想到能和区里所有三年级孩子们在空中课堂结识时,想到自己能够在学习磨练中成长时,疲惫感顿时烟消云散......”</p> <p> 是啊,成长就是一种坚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战争中,老中青三位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他们改变着教学方式,唯一不变的是师者情怀,是责任担当。</p>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br></b></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疫”线录课,收获累累;</b></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 空中传递爱,教学更精彩。</b></h1><p> “空中课堂不悬空,线上教学不掉线”。对于课本,高段的老师们深耕细读,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老师们不断备好“干货”,突出“新”、“全”、“准”,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并启发生成新的思考和理解。</p> <p> 六年级的李薇老师承担了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学期的众多微课:《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以及第十六课《表里的生物》。用微课通录课对李薇老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她和教研员胡满红老师对需要录制的课程进行简短的沟通后,她就开始着手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录制视频的三部曲。录课过程中,因为李老师不会剪辑,只要中途出现任何瑕疵,她都重新录制,一节20分钟的课往往要录制好几个小时才能成功。</p><p> 在录制微课时,还发生了段小插曲:在准备播放课程的头天晚上,李老师突然发现电子教材和实际课文的内容有出入,为了保证教学的准确性,李老师毅然决定修改教案,重新录制视频。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播放,在学校电教组的支持下,李老师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才结束,她看着修改过的精准微课随邮件发送成功时才算是放了心。“所有课的录制任务终于完成了”李老师兴奋地说,“虽然辛苦但有收获,每节课都是教研员对我的一对一指导,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同时我还学会了微课制作这种电教手段,证明自己多晚学习都是来得及的。”</p> <h1><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br></b></h1><h1><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智慧+爱”的空中课堂:</b></h1><h1><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 学习、成长、绽放!</b></h1><p> 她们就是这样,在这特殊时刻接到“空中课堂”录制的任务后一起“出征”。在高难度的“作战任务”面前,她们没有丝毫犹豫;在“白加黑”的“作战轨道”里,她们勇往直前。个人的精益求精、团队的精诚合作,有太多的感动值得述说......</p><p> 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网课,兢兢业业育好每一个栋梁,这既是沈阳教师的本职工作,更是沈阳教师面对疫情的责任与担当。“空中课堂”的线上教学承载了所有沈阳教师对课堂的严谨和认真,传递着一种努力向上、生生不息的力量,记录下特殊时期的老师们仍然坚守岗位蓬勃向上的教育热情,坚守教科研初心,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成功。</p><p> 疫情散去,星河长明。沈阳人向着教育的阳光之巅,一路前行!</p> <p><br></p><p><br></p><p>供稿:袁姝琴 郑晶晶 程建萍 代 欢 </p><p> 张静霞 李薇</p><p>编辑:代 欢</p><p>审核:张春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