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访观音塘</p><p>重庆市铜梁区福果郭家黄桷树魏家湾,虎峰观音堂,太平高家湾三支魏氏,均源自三世祖亨南祖系,亨南:字三茂,元贵次子,文达始迁祖之孙,南祖生于康熙六十一(1722)年虎峰斩龙村魏家老院子,成人后居址何方,因世远年湮,二十余年寻踪,亨南祖茔仍不知所在。</p><p>2020年4月19日铜梁魏氏宗亲会决定,由本林牵头,带领原谊、原高和义务负责接送的全国(铜梁)宗亲前往亨南祖后裔聚集地观音堂考察本支先祖墓茔。身居重庆的南祖后裔程华携家人也驱车赶往观音堂,远在湖南出差的观音堂宗亲泉才多次电话告知家人,做好接待工作。九时许,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风光秀丽的观音堂,八十六岁高龄的泉民夫妇带领附近宗热情接待了我们。</p><p>祖墓乃先人英灵之居所,后人情思之寄托。祖墓碑文,更是后人探宗寻源,寻根问祖之重要资料。观瞻祖茔,便知家族的发展历程及兴衰荣辱,其格局档次更知后裔的权势及地位,还能大致了解家族的迁移轨迹。</p><p>在泉民及当地宗亲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家族祖茔地明月一社打丘坝,一座气势雄伟的坟茔立刻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泉民宗亲手指这座坟告诉我们,“它是一合葬墓,其中一墓主是迁葬”,主人何许,他不甚清楚。通过我们考证,结合谱载内容,这是本支七世祖妣叶氏与其次子有庆合葬茔,八世祖有庆逝后,后人才将七世德致祖妣叶氏骸骨迁葬于此,与母合茔,此坟曾被盗墓贼光顾,墓碑上的水泥印迹就是后人恢复它的凭证。碑文不甚清晰,主碑文显示了叶氏子孙两代信息,右侧“有庆”二字已完全风化,但“魏公老大人之墓”和右下“祀男本”尚还可见,两侧副碑文字依稀难辨、无法成句,</p> <p>紧邻打丘坝的是大雁坡,坡顶是七世祖德致墓茔,格局与合墓更胜一筹,拜台前的竹林和坟上的棕树被全国宗亲和程华宗亲通通请出了坟地,一片片明媚的阳光透过缝隙,照射在金灿灿的落叶下,更展示出了它的高大气派,精美的石雕、活灵活现的石狮显示了墓主后人的兴旺发达,墓茔完好无损,碑文清晰可辨。</p> <p>其位下四大房系后裔人才辈出,人丁兴旺,长房有德支系分四支,住福果黄家窑,田堡高家湾、石鱼沙湾、月桥等地,最前端已至十五代,大概十来岁了,谱载人数128人。次房有庆从坟茔格局便知后裔们财大气粗,也分四支,世居观音堂,谱载人数113人。三房有灵分三支,两支后裔二传后香火熄灭,剩下一支居高家湾,有五子二女,二传后也只有一支香火还燃着。四房有容,裔居田堡四社魏家院子,书香门第,子孙均为读书人,二传后门道中落,现谱载26人。打丘坝和大雁坡共有三十余座坟茔,均为德致位下子孙的栖息之所。</p><p>回头来到观音堂后山,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此地见到了我们追寻已久的隆盛祖茔,隆盛乃亨南曾孙,德致公之父,这是我们现今发现的观音堂地区辈分最高的一座祖坟,它掩映于楠竹林中,碑虽然显得粗糙一些,但石质很好,碑文简约,清晰可见,碑中榜:显考魏公隆盛,嫡妣魏母萧氏,祀男为德致、元、彰。孙六位有光、德、庆、灵、容、犹,字向辛山乙。从立碑时间可以推断,本支系是于光绪二年(1876)前后才迁移来到此地定居的。本地除德致支系外,还有德元支系,二传后仅原静、原达两支有衍传,近三十人,住援光茅柳湾和月桥院子。德彰支系失考。</p> <p>隆盛公左侧是有庆妣邓、李合茔,据泉民宗亲讲,此坟葬的实际上只有一位祖母,后去世的那位当时因为缺乏风水入住条件,故择地另葬了,至于是哪一位,谁也搞不明白了。碑中榜为故显考魏母邓、李孺人合墓,辛山乙向,民国十四年(1925)乙丑岁十一月立。我们一行通过对观音堂、高家湾和其它德致祖后裔的走访,得知各地已再无其它祖茔留存于世。</p> <p>拜魏家湾</p><p>铜梁区福果镇星光村,一颗高大而茂密的百年黄桷树因生长在郭家而闻名,下午,我们马不停蹄赶往距黄桷树下湾四百米左右的魏家湾,世居魏家湾的原友宗亲退休后同九十高龄的老母亲一起在此过着田园式的生活,养鸡养鸽,种花喂狗,乐趣无穷,他在坡上一见到我们,就急忙丢掉手中的秧苗,带着满腿泥浆,陪我们前往魏家湾。</p><p>魏家湾,山清水秀,竹茂林密,四周梯田鳞次节比,水波荡漾,院子三面环山,呈圈椅型,现虽已破败,但仍不失灵气,因原友宗亲对祖屋的依恋,已重新进行了培修,还建起了围墙,鸡鸣狗吠,鸽子翻飞,鸟儿在林中鸣啼,充满生机。来到后山祖茔,首先我们见到的是院子右侧倒于坟边的五世“兴”字辈祖碑,祖碑上坟主名讳因风化已无法考证,中榜左下侧“孝男隆”、右边“光绪六年八月十四日立”隐约可见。</p> <p>院子后山最上边一字儿排开有三座祖茔,最边的是四世祖世禄坟茔。</p> <p>中间被竹林包裹着的是世禄祖妣高氏坟茔,挨着高氏的是一脉单传的五世祖兴发坟茔。</p> <p>再往下三米处是兴发独子六世隆升祖茔,隆升有两子德昌、德高。</p> <p>德高葬于魏家湾院子后山左侧,生二子有良、有照。</p> <p>有照外出经商失联,妻子陈氏逝于一九七二年,寿八十二岁,葬隆升公坟茔右侧,生有二子,本其、本祥。</p> <p>院子左侧山嘴还有四座魏家祖茔,东北朝向的一座由条石砌成,历经岁月沧桑洗礼,坟茔仍饱满浑圆,听九十高龄的原友母亲介绍,此坟埋葬的是观音堂支系的先祖,观音堂的有容子孙原靖过去就经常带着人来此坟上香、烧纸、磕头。遗憾的是墓碑已失,我们难以知道坟主名讳。这上面和沟对面还有几座坟也属于观音堂支系,解放后无人供奉,这些坟已自然消失或人为破坏。这位老母亲还告诉我们,解放前清明节时观音堂的宗亲会经常邀约成群来魏家湾院子“吃清明会”上香祭祖。紧临此坟的另一座坟布局可与隆升坟媲美,但已被竹林包裹深埋,只露出坟帽和两只可怜兮兮的狮子头望着大家。再往上的一座祖茔同样被乱石和弃土掩埋了大半,虽气场不是很大,但石雕与做工还算精美。它的右上方还有一座大圆坟,墓碑已不见了。</p> <p>郭家黄桷树魏家湾后山集中埋葬了如此多的魏氏先祖,他们的住所如此富丽堂皇,实属罕见,这是亨南支系一份宝贵的家族历史文献,通过对观音堂和魏家湾祖茔的考察,亨南家族的发展、迁移是否也出现了一线曙光。据衡阳家谱传回的铜梁魏氏先祖资料记载,入川铜梁祖文达携四子入川,长子元贵卜葬斩龙魏家老院子附近,位下二子,亨义葬斩龙;亨南去向及葬地不详。现发现南祖三子世禄夫妇就葬于这魏家湾,南祖→世荣→兴御(长支),这三位先祖葬地尚不明确,现根据魏家湾宗亲提供的信息和观音堂地区已无其它先祖坟茔的事实及世禄祖葬于魏家湾这一历史,还有两地的坟茔格局、墓碑石质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据其综合分析,亨南祖离开父母兄长后,可能就奠基于这魏家湾,五世祖兴御后裔隆盛公子孙是在清咸丰或同治年间才前往观音堂地区发祥的。而亨南→世荣→兴御三位先祖葬在魏家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p><p>《铜梁魏氏家谱》载:观音堂一支世系为:亨南→世荣→兴御→隆盛→德(致、元、彰),隆盛、德致坟茔已找到,碑文与家谱内容互为质证无误,观音堂后裔清明到魏家湾前往祭拜的先祖无疑应是隆盛前面的三代先祖,现坟茔因碑文风化而难以确定。魏家湾剩下的四座尚未确定的坟主,唯一有望的仅是“魏家湾祖茔图6’,当清理结束后也许有望给大家带来一份惊喜。</p><p>世居魏家湾老院子的原友宗亲告诉我们,这个院子今就此他们一家了,从四世祖开始,多为单传,人丁不旺,到他这一代算最多,也只有弟兄三人,今大哥已逝。伯父和父亲在解放初就参加工作到了北碚,我们全家随之也离开了魏家湾,弟妹都出生在北碚,六一年的那场自然灾害令全家生活无以为继,迫不得已我们又回归故里,那时的魏家湾就人去楼空了,现在的魏家湾,仅剩下了他们这一家。原友部队复员后到县运输公司工作至退休,具有浓郁家族情怀的他,退休后致力于家族事业,不辞辛苦理清理顺了本支家族世系脉络,儿女们也秉承先祖遗风,奋发有为,丕振家声,谱写着家族的辉煌。</p><p> </p><p>原谊撰稿</p><p>2020.4.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