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摄自话(4)

MD阿山MP

<p>猫假“高”威</p><p><br></p><p><br></p><p><br></p><p> </p><p> 苏州东山杨湾古村,多花果,多古民居,多银杏树。</p><p> 有一年我与几个朋友在东山杨湾拍银杏,东转转,西兜兜。天气晴好,银杏叶也黄得正是时候,在一条巷子里,前面有一只猫慢悠悠地闲逛,到我们走近的时候,它突然三窜两跳,跃上了旁边古宅那高高的围墙,正当我们惊讶不已,感叹它的突然发力,佩服它的火箭速度时,这只猫竟然在墙顶上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凶相,对着我们几个作咆哮状。我想,这是干什么呢?你窜到了高墙上,知道我们上不去,于是张牙舞爪起来?我们又没有招你惹你?只是拍个照而已啊!这里又不是什么禁区?想归想,照还是要拍的,把警惕性甚高的猫卫士的尊容留下来!</p><p> 当然,我也是想当然,猫并无思维功能。但是这个镜头又有一个童话寓言一样的含义,不是你有本事,你不过是占据了有利的位子,便忘乎所以,神气活现!或者叫猫假“高”威?</p><p><br></p><p><br></p><p><br></p><p><br></p> <p>雨洗石净叶更红</p><p><br></p><p><br></p><p><br></p><p> 我一直持有这样一个观点,摄影不是晒衣服,无所谓好天气坏天气,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很好。狂风暴雨,霜雾冰雪,也行。而且在某些特殊气象条件下,反而能拍到好片子,因为平常难以见到,景以稀贵。大风中,你拍到了树枝被刮得弯腰曲背,拍到了落叶飞舞。雾若不是特别浓重,倒是增加了层次感与神秘感。至于大雪纷飞或雪后初晴,更不消说让摄影发烧友们兴奋不已了。</p><p> 雨中的天平山枫树林。因为雨水洗净了空气树石,色彩很艳丽,我想雨水冲刷浸泡过后的树木石头一是去除了灰尘,二是明度减弱,就是暗了,与浅亮色的物体增强了对比是一个原因。这一幅照片,拍的是枫林的池塘边。湿漉漉的石头上落了几片枫叶,池塘水面由于天光反照呈现暗蓝色,衬托出叶子的暖红暖黄。水面上的圆形水花说明正在下雨,还使得照片增加了动的因素。</p><p> 秋叶秋雨,池塘一角,道尽秋意。</p><p><br></p><p> </p><p><br></p><p><br></p><p><br></p><p><br></p><p><br></p> <p>板桥清流</p><p><br></p><p><br></p><p><br></p><p> 婺源真好,跟皖南一样,摄影人恋恋不舍的地方。当然这片土地跟皖南山水相连,以前本来也是徽州的一部分,是后来划到江西省去的。除了山清水秀,古村民居,婺源村口河边,到处都有郁郁葱葱的高树巨木,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这一点往往会让我联想到苏州阳澄湖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把树木斩尽杀绝,直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我至今耿耿于怀。</p><p> 就连他们的县城,也是山水宜人。</p><p> 请看还没有出名,还没有游客,还很少摄影人到达时候的婺源县城。</p><p>这是县城紫阳镇旁边的星江,秋天一个薄雾的早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有诗情画意。有勤劳早起的人挑着担子过桥,也有妇女在桥下捣衣。那桥面全是长长的木条拼接起来的,桥脚则是更粗大一些的木头八字叉开插入江底,想想当地那林木茂密,也是就地取材。另一幅照片上的板桥也在不远处,那里江稍窄,桥也就短一些。此时太阳升起来,照到了一半江面,我在江边稍高处拍的。</p><p> 板桥只能行人走走,承载不了现代化的重任,要建工厂,盖高楼,搞物流,交通运输是必须先行的。板桥有情趣,但那是农耕社会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定会有一些旧的不适应的东西消失的。2000年后再去婺源,板桥已无踪影,新的钢筋水泥大桥上车水马龙。</p><p><br></p><p><br></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