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的朋友圈被盛放的武汉樱花刷了屏。这个全国人民为之牵挂的城市——武汉,由于今年的花期与疫情相遇,更显空寂与悲壮。 <p>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就与“樱花”有关。一如今年的武汉樱花,这首歌也与我们往日赏花时的欢乐不同,透着一丝别样的情感。</p><p><br></p> <p> 首先,请视唱这条乐谱片段:</p> 我们再来回顾一个概念——音程: <p> 接下来,就请大家在第一条视唱旋律的下方,找到与它相隔三度音程的旋律:</p> <p> 让我们分别唱一唱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不知你有没有感受到,上声部以do开始的旋律,和以la开始的下方三度旋律,传递出了截然不同的音乐情绪。上声部旋律相对轻松、明朗,而下方三度旋律,却隐约透出了一丝悲凉与空灵。是什么原因带来这种反差呢?</p><p> 当然,这只是一个4小节的旋律片段,如果你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感受,那就让我们来聆听这样一首歌曲。 聆听过程中请思考:刚刚我们得到的4小节下方三度旋律,出现于歌曲中的什么位置?有无重复?</p> <p> 没错,4小节视唱旋律出现在歌曲中间位置,重复了一次。同时,这句旋律也是歌曲的主句,重复一次则强调了情绪和语气。前后的旋律分别是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首尾呼应。</p><p> 现在,请大家完整视唱歌曲旋律,注意其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音程,我们可以用搭桥的办法来帮助自己找到正确音高。 例如:</p> <p> 在看到歌词之前,先请大家说一说,歌曲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情绪和感受?你觉得这首歌是在哪种场景下歌唱的呢?</p><p>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这首歌的题目和歌词:</p> <p> 是不是有点意外?他的歌词内容并不伤感,而是描写了阳春三月樱花盛开的美景,和召唤朋友们竞相去赏花的心情。可为什么音乐听起来,却给我们一种淡淡的忧伤,甚至有一点阴郁的色彩呢?是什么原因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p><p> 那么,就请大家对照乐谱,将这首歌出现的所有音高,从低到高排列出来:</p><p> t, – d – m – f – l – t – d’ </p><p> 去掉重复的音高,我们得到了一个五声调式音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 – f – l – t – d’</p><p> 它与我们中国五声调式不同,称为“都节调式”,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调式音阶:</p> <p> 这里,请跟随老师,一起来视唱都节调式音阶,感受其中包含的两个小二度音程带来的阴郁、凄美与淡淡的忧伤感。</p> <p> 我们再回到歌曲上来。请跟随教材音响范唱,完整演唱中文歌词。</p> <p> 还记得前面的问题吗?为什么歌词所表达出的是樱花盛开、竞相赏花的欢乐场面,而歌曲旋律却带给我们一种淡淡的哀伤感呢?</p><p>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这首先是由歌曲的“都节调式”所决定的。</p><p> 除此之外,这与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也有一定关系,同样是面对樱花盛开的美景,有些人看到的是灿烂的春光,而有些人则会伤感花期短暂,美好即将逝去。因此,在日本民歌当中,不乏带有类似情感的音乐出现,这正是日本民间音乐的特点之一——哀婉之情。</p><p> 学唱一个地区的歌曲,最原汁原味的方法,就是尝试用当地的语言来演唱。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对照乐谱上的日文发音拼一拼,跟随日文版音响唱一唱,感受更加地道的日本韵味。</p> 听完日文版的演唱,大家觉得,日本民歌的演唱方法与我们通常听到的流行唱法或者西方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呢?没错,日本民歌的演唱采用的是“直声歌唱”方式。除此之外,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发现,歌曲每一个词、每一个乐句的结尾音,都带有自然的渐弱,从而展现出了一种余韵悠长的美感。<br> 而这种尾音渐弱的“余韵之美”,在日本传统器乐作品中则展现得更为明显。请欣赏《樱花》的器乐版本,由日本筝与尺八演奏。<br> <p> 这两件乐器都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于公元8世纪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经过逐渐演变,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传统乐器。日本筝,属于拨奏弦鸣乐器。尺八,属于吹管乐器,由于其管长约一尺八寸,故名尺八。</p> 拓展:日本传统器乐合奏(尺八、日本筝、三味线、筱笛、小鼓) 在这两段器乐演奏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日本音乐的尾音自然渐弱。这体现了日本民间音乐的另一特点——余韵之美。<div><br></div> <p>第一段</p>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答案:四段音乐中出现了两段日本风格音乐,分别是第2段和第4段。这两段音乐都属于“都节调式”,也都具有“余韵悠长、哀婉”等日本音乐风格特点。 <br>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早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后,逐渐形成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它与中国传统音乐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巧妙的差异。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再次接触到日本民间音乐时,会有更深刻的体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