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了追寻那个遥远的读书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读乌兰巴干《草原烽火》</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沉穗子</div><br> 几十年前,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是一九七一年还是一九七二年也已经记忆模糊了),曾偷偷地从同学处借到了一本乌兰巴干的长篇小说《草原烽火》,我花了几个晚上,在煤油灯下读完。这部小说曾经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我,当时的感觉是让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小说作者乌兰巴干的名字,还有书里那几位主要人物的名字一直没有忘记过,像李大年,扎木苏荣、巴吐基拉嘎热、乌云琪琪格等,多年来还一直在记忆的深处贮存着。小说第一章《火种》里,中共地下党工作者李大年曾说: “我是一颗革命的火种,一定要燃烧起来,扩展成势不可挡的燎原烈火。”说实话,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也激励起了我的斗志。<br> 我读初中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那时的书籍很少,要读到一本长篇小说真的不易,同学之间,偶尔有人不知从啥渠道搞到一本后,都是争相传阅,偷着去看。加之我们生活在农村,看书几乎成为一种奢望。当我偶尔得到一本书之后,读的很认真,一旦对方催要得慢点的话,读了头遍后还会读二遍。总之,这本《草原烽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它的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以及那绿色的封面我都记忆犹新。<br> 一个人最初读的作品,往往都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感觉在内。或许是我已经进入老年阶段、善于忆旧的因缘在内,似乎还能忆起近半个世纪之前,趴在家里土窑洞的热炕上,俯在煤油灯前一字一句看书的情景,甚至还能感觉到自己轻轻翻动书页的响声。由于看书的时间过长,甚至连鼻孔也被煤油灯董得黑乎乎的。第二天也成了同学们的笑料。<br> 《草原烽火》描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为了唤醒蒙汉人民起来挣脱奴隶生活,派遣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科尔沁草原上建立了地下组织,领导着广大的蒙汉人民和鬼子王爷进行革命斗争,主人公李大年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勇敢、机警,表现出高度的共产主义战斗风格;领导草原上的人民群众策划了堵口决口斗争火烧王爷府、越狱暴动等一连串的激动人心的革命斗争。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草原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也代表了那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的作者乌兰巴干(1928-2005),内蒙古科尔沁人。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等职。著有长篇小说《草原烽火》《科尔沁战火》《燎原烈火》,中短篇小说《马场主任》《草原上的小摔跤手》等。<br> 据说《草原烽火》出版之后,受到广泛好评,叶圣陶老人撰写长篇评论。还有报刊披露,一家出版社出版茅盾评点过的长篇小说,其中就有《草原烽火》。乌兰巴干是建国初期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作家。有人就说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草原烽火》初稿,文笔并不能称之为好。他的写作水平,完全是在责任编辑唐微风的全力扶植下,才有了飞跃性的提高的。1964年4月3日,《人民日报》就曾在副刊版上发表乌兰巴干的题为《我们是战友》的文章说,他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问他在写《草原烽火》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他回答:“谈到我在写作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在这篇短文里是无法说清的,至于遇到了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这确实是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同志的帮助与我们之间的亲密合作分不开的。”并说,“我每次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接触,心情不但舒畅、兴奋,同时从内心里觉得他们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志和好战友。如果说我的作品是用自己的手写成的,不如更确切地说,是由他们充满了革命热情的手扶植着而写成的。”也有知情人回忆,唐微风从早到晚,和作者面对面对话交流,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甚至逐个词语地耐心领悟其意,然后用简练、形象的语言重写。经过近八个月的奋战,终于把四十多万字的原稿,修改成文笔明快流畅的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样的编辑加工,恐怕在出版史上是一奇迹!在那个年代,作者乌兰巴干对文学创作的执著和责任编辑唐微风扶持新人、敬业负责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难能可贵,及此,《草原烽火》这一经典著作更值得珍惜。 前一段,我又想起了久违的《草原烽火》,就想重温一下这部我青春时期为之动情的著作。于是乎,就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去搜索,这一搜,还发现这部著作被几家出版社再版发行过,在在旧书网上邮购了一本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的一本。一书到手,旧情复发,也是用了四个晚上的时间将其读完。尽管岁月过去了这半个世纪,但是本书的风采依旧,它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它所包含的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斗志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依然故我。光彩夺目。与上初中时读书态度不同的一点是,年轻时读的是故事情节,现在看的是作品结构。我在读书的同时,留神作者的谋篇布局和每一章的结构,重在看他对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心理描写等章节处理艺术。<br> 人生将近五十年,一部名著读两遍。知识层次的距离,也使我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截然不同。心境不同,收获也就不同。<br> 陶渊明曾经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于书虫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在给我们带来受益和享受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于曾经的青春岁月的回忆。心情抑郁的时候,读书能唤起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味;心情舒畅的时候,读书可以享受当下的欢乐。翻开书的时候,也就翻开了岁月,翻开了历史,翻开了人生。在字里行间放飞自己的梦想。今天的岁月风光旖旎,逝去的年华同样精彩。有书为伴,一路上就不寂寞。书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