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周红梅

<p> </p><p> 他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p><p> 他生命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留下世间最美的词,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让后人孜孜不倦地品读。</p><p> 他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完美: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黯淡或沉沦。</p><p> 他在三百年前感动了无数人,三百年后,他依然在感动着如今的世人。</p><p> 再多的美赞,也形容不了他的绝世芳华。人生若只如初见,三百年来,唯此人而已.....</p><p> 他,就是纳兰容若。</p><p> </p> <p>  纳兰容若,清朝第一词人。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扔之讳,改名性德。他天生富贵,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善丹青,精骑射,十七岁为诸生,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土出身,后晋身一等侍卫。三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因伤寒与世长辞。</p><p> 纳兰家族十分显赫,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追溯纳兰家的兴盛起源,要说到纳兰容若的曾祖父。纳兰容若的曾祖父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这之间的关系令之后的纳兰家族与皇室有了紧密的联系。可以说,纳兰容若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但命运弄人,这样一一个贵公子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p><p> 可惜世事难两全,纵使纳兰容若有归隐之心,家族也难以成全他的心愿,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和发展,他也只有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留在自己并不愿意留的地方。所幸的是,上天还是眷顾纳兰容若的, 在他20岁时娶妻卢氏,夫妻恩爱,感情笃深,美满的婚后生活给他的人生多少带来些安慰。在此期间,纳兰容若的词作也大多风格明亮,偏于柔美温情。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三年,卢氏死于产后受寒。爱妻的离去,给纳兰容若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很长一段时间,纳兰容若都无法从卢氏去世的阴影中挣扎出来,期间写下了大量且高质量的诗词。这让纳兰容若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来因参透世事,又改名为《饮水集》。后人在他原有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增遗补缺,名为《纳兰词》。</p> <p>  纳兰一生极尽富贵荣华。他的家世、他的地位、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他的风度,无疑是当时窈窕淑女心中的偶像。可是纳兰一生并不快乐,翻开《饮水词》泪、恨、愁、伤心、断肠、惆怅……触目皆是。这位天生富贵的公子,自诩不是人间富贵花。他给世人留下一部纳兰词,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他在世间一切烦恼和愁苦。</p><p> 人生若只如初见。</p><p> 王国维有评――</p><p>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p> <p> 纳兰词名篇欣赏 </p><p> <b><i>木兰花·拟古决绝词</i></b></p><p><b><i>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i></b></p><p><b><i>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i></b></p><p>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 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p><p>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p><p> 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p><p>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p> <p> <b><i>浣溪沙</i></b></p><p> <b><i>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i></b></p><p><b><i>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i></b></p><p>  我是人间惆怅客,只这一句,纳兰的哀愁都溢了出来。正因为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又马上回头看见自己竟然在流泪,也更是无人知晓,来给予慰藉,便回头自对自地冷嘲:“你知道你一个伶仃孤苦,独自掉泪究竟是为什么呢?难不成还会有人来给你安慰么?简直煞是可笑了!”</p><p>  这就是纳兰,一位多情、深情,又敏感的男子。满腔愁苦,转过身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可怜,竟然连哭泣似乎也毫无价值。</p><p>  残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他能做的,只能像你我一样,在肠断心碎之后,“忆平生”了。</p> <p> <b><i>长相思</i></b></p><p><b><i>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i></b></p><p><b><i>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i></b></p><p>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p><p>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p><p>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p><p>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p> <p> <b><i>画堂春</i></b></p><p><b><i>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i></b></p><p><b><i>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i></b></p><p>  爱情真是使人欢喜使人愁。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怎奈分隔两地,暗自神伤。容若一向讴歌爱情,字字句句都是爱情的悲唱。由困顿到渴望,从爆发到解脱,这期间的情绪波动,便是这首《画堂春》。</p><p>  隔着茫茫人世和滚滚红尘,我与你已经错过。失去的痛,让纳兰的呼喊显得这么苍白,却有着呼天抢地的悲恸。这种悲歌,不仅是委屈、遗憾、感伤,它是喃喃的絮语,是卑微的抗争。</p><p>  就像“浆向蓝桥易乞”,就像“药成碧海难奔”,爱人远去,如若相会,只能在天河里相亲相望了。就像是他的爱,注定了漂泊,再也没有归期。</p> <p> <b><i> 南乡子</i></b></p><p><b><i>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i></b></p><p><b><i>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i></b></p><p>  卢氏死后,痴情的纳兰就陷入无尽的哀伤之中,不分白昼夜晚,他的脑海中全是亡妻的身影。有一天,他突然有所解悟,自己该给亡妻绘一幅肖像了,这样就可以永远与她相会相伴,只可惜丹青未染,已泪眼盈盈,心中又生出无数感慨。于是,这首恰如杜鹃啼血、令人不忍卒读的悼亡词就产生了。</p><p> 多情的纳兰以情为根本,写下这首缠绵悱恻、凄楚动人的词作。此时的她似乎已经忘却了自我,而将整个生命投入到对死者的怀念之中,全词可谓是字字情牵,句句肠断,读之催人泪下。</p> <p>  纳兰词早已名满天下,人人都在吟唱着优美的纳兰词,争相传颂着“一生一代一双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时候,又有谁能真正了解纳兰容若的内心呢?</p><p> 纳兰容若已经远去,以他短暂的31年的岁月,留下了璀璨的华丽诗篇,仿佛最后一段清丽的传奇,在天际划过,燃烧出绚丽的痕迹。</p><p> 家家争唱饮水词,正如当年柳永“有井水处,皆唱柳永词”一般,对一位天生的词人来说,俨然是最好的荣耀。</p><p> 也足以安慰纳兰容若那绝世的才华。</p><p> 王谢堂前燕河去?当上苍早早地召回了自己的宠儿,唯有词人留下的不朽华章,代代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