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延期开学,孩子大多与父母一起待在家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可能还不太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居家防疫期间,家长们陷入了每天与小神兽们斗智斗勇的无限循环之中。家长稳定的情绪状态以及对待疫情的乐观心态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以及力量。随着复学脚步的临近,家长朋友们,您感觉怎样呢?<br> 一部分家长们可能会遇到以下困惑:<font color="#167efb"><b>“特殊时期的复课,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适应?”“经过长假,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复学过渡期,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b></font>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刊登心理调适指南,希望能够帮到您! <font color="#ed2308">问题1: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回归学校?</font><br> 宅家期间,家长与孩子每天都在同一空间内高密度接触,亲子关系也从刚刚开始放假时的“亲密无间”,到开始上网课之后的“小心翼翼”,再到现在的“相看两厌”,早日复学已成为孩子与家长的共同愿望。但与往常的复学不同的是,特殊时期的复学带来了疫情防控与学业考试的双重压力,加上春季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因此,家长们可以尝试做到“六个一”:<br> <b> 给孩子写一封家书</b><br> 回顾疫情期间,自己与孩子的美好时光,描述自己观察到孩子的变化,记录孩子寒假中发生的重要人生时刻,肯定孩子假期的成长和进步,并对孩子的新学期提出寄语和希望。这既是对寒假的美好总结,也是修复亲子关系的重要仪式。<br><b>开一次家庭防疫会议</b><br> 根据学校的要求,与孩子一起制定复学清单,教会孩子防疫用品的使用方法,让孩子了解校园人际互动的注意事项,消除孩子对自身安全的焦虑感。<br><b>做一次居家环境大扫除</b><br> 与孩子一起整理卧室或书房,把与复学无关的物品暂时收纳起来,通过改变外在场景,来影响孩子内在想法,进而形成新的习惯。<br><b> 来一次离家不远的亲子散步</b><br> 亲子散步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肩并肩,谈谈彼此对疫情的看法,分享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不但培养了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还能够了解孩子复学前的情绪状态。一些家长可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孩子在说A,你在说学习,孩子在说B,你也在说学习。当学习成了家长唯一的关注点,亲子之间的交流就像“鸡同鸭讲”,孩子感受不到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只能关上了心门。因此,家长们散步的时候要避免“三句话不离学习”,要遵循“在书房里谈学习,在散步时聊家常”的沟通原则。<br><b>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b><br>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只顾付出,却忽略了自己的成长。没有人天生能够做好父母,我们都需要不断充电,学做更好的父母。新学期,不妨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多阅读一些书籍,如《驱动力》、《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在不断地学习中,我们不但能够寻找到家庭教育的良方,还能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br><b>为孩子做一顿期待已久的美食</b><br> “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来两顿。”复学之际,家长可以多做一些孩子喜欢的食物,例如,火锅、烤肉等,既能满足孩子复学前的饮食愿望,还能够以此作为家庭仪式,给寒假画上一个完美结束的句点。<br> <font color="#ed2308"> 问题2:经过这段时间的网课学习,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担心孩子会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复学后,该如何规范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font> 这里要特别注意:如果父母们在寒假一开始没有引导孩子养成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习惯,复学前发现孩子沉迷,就利用权威强制没收手机,很容易爆发严重的亲子冲突,甚至引发心理危机。因此,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管控,建议循序渐进地采用以下方式:<br>01告诉孩子长时间玩游戏的后果:<br> 首先我们要从保护眼睛和视力的角度出发,告诉他玩手机的危害,并不是一味的阻止玩手机。小朋友长时间玩手机,玩电子产品很容易得青光眼和白内障,告诉孩子这样的风险和后果,并且告诉他白内障和青光眼是什么样的,眼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然后<br>02家长用心陪伴“以身作则”<br> 首先家长们要做到不沉迷游戏,不长时间无节制地刷手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让手机和iPad做“电子保姆”。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比看动画片,玩游戏更有趣的事,例如,亲子阅读、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br>03培养契约精神“约法三章”<br> 实践证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事先与孩子达成约定比事后进行惩罚要更有效。然而,约法三章,但往往是"约法"容易,做到难。<br> 首先,家长要明白是“约定”,不是命令。约定必须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且要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所以,在约定时要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例如,与孩子一起制定复学后使用电子产品的计划时间表,周末某个固定时间段玩30分钟游戏,每周看动画片不超过2集等。<br> 其次,细化要求、及时奖励,有助于约定的达成。把一个对于孩子来说较难实现的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阶段性目标,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给予一个小奖励。这样立竿见影的奖励,能激励孩子坚定不移地遵守约定的事,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例如,完成了就可以得到一本他一直想要的书或者是看个电影等等。<br> 最后,严肃对待、签订协议,保证约定的有效性。父母认真,孩子才会当回事。因此,要把与孩子的约定形成正式的书面协议,双方签字,并把它贴在显眼处,邀请各位家人进行监督。 <font color="#ed2308">问题3:复学过渡期,我该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学习生活?</font><br> 居家期间,一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在面对学习时,作业拖延、注意涣散,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常常需要家长在旁监督。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不理想的学习状态,可能会陷入习得无助中,对学习产生无望感,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参考下文,找回孩子在学习上的希望感。 复学过渡期,家长们具体可以怎么做?<div><b>1.寻找导致孩子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b><br>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br>(1)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br>(2)学习兴趣不足,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br>(3)学习任务太难、太多,有畏难心理;<br>(4)环境干扰因素太多,不能集中注意力。<br><b>2.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策略</b><br>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br>(1)寻找学习动机,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量化学习任务。<br>(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从最感兴趣、对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按照“五分钟原则”,将五分钟内能调动学习兴趣的任务安排在最开始的时候。<br>(3)将学习任务拆分,制定及时奖励机制,形成正向反馈循环。如设置一个十五分钟的“番茄闹钟”,每完成一个任务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每积累 4 个小奖励可以获得一次大奖励,让孩子通过及时激励获得学习成就感。<br>(4)允许有“分心”时间。当孩子不能安心学习时,给孩子一定的“胡思乱想”时间,可以引导孩子将想法写下来形成一篇心情日记或者画一幅涂鸦画,慢慢把孩子引导到专注上来。<br>(5)制定好学习方案和方法后,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父母监督下的学习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掌控感,才能使孩子真正获得学习的内在动力。</div> 家长朋友们,我们的校园已是春意盎然,我们正全力地做好开学复课准备,等待孩子们归来。家校携手共防疫,向阳花开春将至。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