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u>西班牙 巴塞罗那</u></b></p><p><br></p><p>最早知道巴塞罗那是1992年奥运会,我在电视上看到巴塞罗那的城市宣传片,知道了圣家堂,印象很深刻。后来又知道了高迪,一直对这个城市很有好感</p> <p>古埃尔公园★★★。高迪的著名作品之一,童话般的曲线建筑轮廓</p> <p>高迪热爱在建筑中表现自然,这座柱廊的样式模仿了鸟巢</p> <p>圣家族大教堂★★★★★。高迪的未完成作品,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未完工建筑</p> <p>建成后的大教堂将有三个立面:诞生立面、受难立面和荣耀立面,其中前两个已经完工。图中的诞生立面是1930年完成的,最能体现高迪在世时的设计,可以看到其建筑理念中重要的一条:尽量使用曲线而非直线</p> <p>诞生立面门廊浮雕,高迪拒绝采用程式化的表现,而让门廊像一座怪石嶙峋的岩洞入口</p> <p>诞生立面的中心:耶稣诞生</p> <p>圣母加冕,故事像是也发生在一座岩洞里</p> <p>与诞生立面相比,后来完成的受难立面风格完全不同,纤细而斜向的柱子让人想到十字架或者耶稣的肋骨等意向</p> <p>受难立面的雕刻风格较为抽象,罗马士兵像是电影《星球大战》里的暴风兵</p> <p>圣家堂的大门也经过高迪的精心设计,像是古老森林中的木门,长满了植物,还有昆虫爬来爬去</p> <p>教堂内部极为壮观,营造出巨树森林的效果。看到这里我觉得高迪对神的信仰一定极为坚定,所以愿意把整个大自然都表现在教堂里,作为对神创造这个世界的礼赞</p> <p>仰视穹顶,令人屏住呼吸</p> <p>后殿的十字架</p> <p>圣家堂内的光影效果非常迷人。我特意选择晴天的早晨来,就是为了能充分体验高迪希望呈现给世人的视觉享受。诞生立面一侧朝东,用偏蓝的冷色玻璃,暗示新生</p> <p>受难立面一侧朝西,用红黄暖色玻璃,暗示夕阳和黄昏</p> <p>仔细看彩色玻璃,不再像哥特式教堂那样表现具体的圣像或故事,而是让人联想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p> <p>登塔游览,螺旋形的楼梯仿照了鹦鹉螺的样子</p> <p>圣十字和圣保罗医院★★★★。西班牙现代主义建筑的又一代表作,蒙塔内尔设计,也被列入世界遗产</p> <p>相比高迪的几座建筑,这里名气小很多,游客也少</p> <p>我逛过的医院也算不少了,这里可以说是我见过最美的,没有之一。如果说高迪的特点在于线条和光影,蒙塔内尔则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p> <p>医院的门厅。你能想象哪一家医院的门诊挂号处有这么典雅的装饰么?</p> <p>其中某个建筑内部的天顶。我小时候对兰医一院住院部老楼里的天花板吊灯装饰印象很深,和这个天花风格有点接近</p> <p>医院内部转运病人的走廊在地下</p> <p>一座病房,病床之间用帘子隔开。事实上这里直到2009年仍在收治病人,近几年才腾退出来开放参观</p> <p>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巴塞罗那最重要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有欧洲最好的罗曼式绘画艺术收藏。博物馆坐落在蒙锥克山顶</p> 博物馆建筑的前身是为1929年世博会建设的国家宫 <p>罗曼式艺术在11-12世纪的西欧流行,代表了哥特式艺术之前西欧圣像艺术的面貌。加泰罗尼亚博物馆把很多小教堂的壁画整体揭取保存,图为塔乌尔的圣克莱门特教堂后殿耶稣画像。后世艺术家重视的人体比例和透视在这里完全不重要,但这幅圣像仍然很好的反映了耶稣的庄严和教义的明确无误</p> 塔乌尔的圣玛利亚壁画,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优雅和沉静 <p>另一座圣玛利亚教堂后殿的壁画,表现了六翼天使的形象,不过翅膀的姿势实在是有点雷人</p> <p>一幅表现圣母生平的画作,左上是圣母领报和圣母往见,右上是耶稣诞生和牧人来拜,左下是博士来拜,右下是希律王屠杀婴儿和圣母一家逃亡埃及;中间圣母子像的四个角上分别是四福音书作者的标志性图像。整幅画面表现的内容非常清晰,从对信徒宣讲圣经的角度来看,显然要比后世越来越复杂的绘画方法要更清晰有效。因此,评价一幅作品,不应该只从是否符合我们自己第一眼的审美角度来看,还要还原到当时创作的背景下,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中外艺术应该都是如此</p> 罗曼式木雕十字架耶稣像 貌似是大天使拉斐尔,是《圣经启示录》里的内容 <p>除了罗曼式艺术,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哥特式艺术的作品。这一幅的人物姿势很怪,查了资料才知道表现的是哀悼基督</p> <p>15世纪西班牙画家Lluís Dalmau的哥特式绘画,圣母子居中而坐,两边是站立的圣徒和正在歌唱的天使,而供养人跪着接受祝福。从风格和绘制的细致程度来看,受佛兰德斯大师杨-凡-艾克影响很深,甚至于天使的形象和艾克的《根特祭坛画》几乎一模一样</p> <p>博物馆的藏品时间跨度很大,一直到现当代作品都有收藏。图为19-20世纪西班牙艺术家Ramon Casas的一幅名作,之前就见过,但不知道叫什么,没想到在这里</p> 高迪设计的家具,其风格和他的建筑很统一,都是强调曲线,尽量不用直线 <p>博物馆里还有一些西班牙内战时期的艺术作品,这种风格经历过苏联影响和毛时代的中国人一定不会觉得陌生</p> <p>密斯凡德罗馆★★★。在蒙锥克山腰还有一座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本来是为世博会建造的德国馆,世博会结束后拆除,再后来又重建。这种简约风的建筑现在看来平平无奇,但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p> <p>我不懂现代建筑,但密斯凡德罗馆的很多细节都可以在现在的建筑上体现出来,例如运用建材的本色而不施装饰</p> <p>诺坎普球场★★★★。伯纳乌和诺坎普都是足球迷心中的圣地,泰山北斗不分轩轾,但从两个球场的荣誉室来看,诺坎普还是差了点,相比伯纳乌荣誉室体现出的科技感,诺坎普荣誉室显得有点土气。当然,欧冠奖杯在这里也是绝对的核心展品,但比伯纳乌的13座奖杯要少得多了</p> <p>球王梅西的五座金球奖太亮眼</p> <p>俯瞰诺坎普</p> 诺坎普球员通道里有个小礼拜堂,应该是供球员上场前祈祷用的 <p>巴塞罗那主教座堂(圣尤拉莉亚大教堂)★★★,是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巴塞罗那的老城区(哥特区),修建于13-15世纪,但正立面是19世纪修建的新哥特式</p> 华丽的唱诗班坐席 <p>大教堂祭坛。对比这座大教堂的石柱和圣家堂的内柱样式,可以感觉到高迪从哥特式建筑里汲取的养分</p> <p>教堂的核心是圣尤拉莉亚的石棺。尤拉莉亚是罗马帝国时期巴塞罗那的一个小女孩,因信仰基督受13种折磨杀害,年仅13岁</p> <p>教堂的回廊里一直养着13只鹅,以纪念尤拉莉亚</p> 松树圣母教堂★★,同样位于哥特区,建于14-15世纪,建筑很朴素,内部几乎没有装饰 漂亮的大花窗是1940年的重制作品 安详的木雕圣母像 <p>奥古斯都神庙遗址★★,古罗马建筑,只剩下几根柱子,被包裹在后来的楼里,是巴塞罗那最古老的建筑遗存了,离大教堂不远顺便看了看</p> <p>海洋圣母教堂★★★,哥特区的另一座重要教堂,建于14世纪,和当时日益重要的航海事业有关,相当于中国的妈祖庙吧</p> 教堂内很简洁,当时正好在举办活动,好像是纪念一个圣人200周年 参加活动的有很多可爱的西班牙小朋友 <p>我们去的那几天正值加泰罗尼亚闹独立的高潮,巴塞罗那到处可见居民挂出的加泰罗尼亚旗帜和标语,就像前几天在马德里随处可见的西班牙国旗一样,态度针锋相对。图为圣若梅广场上支持加泰罗尼亚独立的人,牌子上写着“加泰罗尼亚是个被压迫的国家”</p> <p>但后来也看到了支持西班牙统一的游行。看到民众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分歧,确实比较羡慕</p> <p>米拉之家★★★★。高迪的民用住宅代表作之一,到现在还有居民住在里面。外立面很好地体现了高迪的思想:模拟自然的曲线,类似岩石的质感,做成草丛一样效果的铁艺</p> <p>米拉之家的天台很有名,尤其是烟囱,设计成戴着头盔的卫士一样。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圣家堂受难立面雕塑的灵感来源了</p> 米拉之家的天井,看来高迪在能用曲线的地方绝不用直线 在天井底里仰观 内部也处处体现高迪对抛物线形的爱好 <p>巴特洛之家★★★★。高迪民用住宅设计的另一杰作。图中右侧为巴特洛之家,左侧是阿马特耶之家</p> <p>巴特洛之家的外墙,阳台的形状让人联想到动物的骷髅</p> 巴特洛之家二楼的窗户 内部的楼梯,曲线很舒服 天花板和吊灯,不知道住在这里的人会不会觉得头晕 门窗都尽量用曲线 <p>巴特洛之家内部的天井,蓝白色的瓷砖让人感觉不到天井的狭小</p> 通过半透明玻璃看到的天井效果,梦幻而怪诞 巴特洛之家天台。总的来说,巴特洛之家内部比米拉之家更美,但天台不如米拉之家 阿马特耶之家★★,卡达法尔克设计的中世纪荷兰风格建筑,在外面看了看 狮子与桑树之家★★★,蒙塔内尔设计的现代主义建筑,不开放参观,仅仅看了一下外立面 细节做得很精致 狮子与桑树之家的柱子 巴塞罗那最繁华的兰布拉大街★★,去之前不久刚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的地点 大街上很热闹,载歌载舞 古埃尔宫★★★★,高迪早期设计的一座建筑,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气较小,但参观下来我觉得不逊于米拉之家和巴特洛之家,精彩程度远超期望。图为大门,两座门采取了抛物线设计,中间是铁艺制作的加泰罗尼亚国徽 国徽上方的老鹰 地下层的马厩,柱头做成蘑菇状散开 大理石做成的主楼梯比较中规中矩 豪华的前厅,甚至让人想起了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子庭院 天花板装饰 背面的设计 天台上的烟囱 暮色中的哥伦布纪念碑★★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又一座蒙塔内尔的建筑。我们来此看一场弗拉门戈表演,但主要目的还是入内参观 音乐宫正立面 舞台上的色彩让人想起了圣十字圣保罗医院 舞台背景是十二位缪斯女神的雕塑 音乐厅的天花板 美轮美奂的巨型玻璃顶灯 这场弗拉门戈表演也很精彩。相比在塞维利亚小酒馆看的三人小型演出,没那么草根,但舞蹈水平感觉更高,花活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