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随笔

风雨兼程

<p><br></p><p> 《苏州随笔》</p><p><br></p><p> 此前从没到过苏州,对苏州的印象,最早应该是中学时的那句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p> 后来,又有了众多驴友描述中的园林,然后还有刺绣、评弹、……还有好吃的!</p><p> 再后来,从朋友描述中,又多了一样,苏州博物馆。</p><p><br></p><p> 但一直没有去过苏州!</p><p><br></p><p> 此次赴杭,女儿特意安排了一天半的苏州行,得以管窥苏州的一星半点,算是解了多年热望之渴。</p> <p>  “风雨”同学真不是浪得虚名的!</p><p> 前几天在杭州一直都是好天气,但我们一到苏州,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p><p> 是因为苏州的园林在雨中别有一番风韵所以才特意春雨飞飞?还是好客的苏州同学和朋友责怪我只停留一天而故意让老天飘洒下来的留客雨?</p><p><br></p><p> 反正,我们就是在绵绵的春雨中,领略了苏州的吴侬软语,别样柔情……</p> <p><br></p><p> 随笔一 苏州博物馆</p><p><br></p><p> 早起,推窗看看外面,蒙蒙细雨,夹着倒春寒的北风,扑面而来。</p><p> 外出旅游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预料会有什么样的天气,但既来之则安之,总不能窝在这里等到天气好再出门,毕竟时间不允许。</p><p> 于是在和苏州的朋友约好后,我们按时来到了苏博。</p><p><br></p><p> 之前做攻略的时候就已知道,苏博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那么简单,相对于馆藏那件件文物,整个苏博就是一座巨型的展品!</p><p> 不,是一座艺术品!</p><p> </p> <p>  姑苏春雨润如酥,水墨丹青梦隐无……</p><p> </p><p> 下雨天,阴云映衬下的苏博,真的恍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静的装饰着姑苏烟雨。</p><p> 但这幅水墨画,又与常见的中国水墨画不尽相同。</p><p> 整个外景看过去,但见横平竖直的黑线条,配上白黑相间的色块,恰似方方正正的中国字,稳稳当当的端坐成了艺术。</p><p> 而那貌似毫无章法的斜线条,却又让你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仿佛它们本来就应该是恰到好处的点缀,融合在一个完美的整体之中。</p><p> </p> <p>  走进苏博里面,感觉又是不同。</p><p> </p><p> 当你刚刚觉得面对的是一幅国风味十足的山水长幅,转过身看到的却又是现代派的几何构型,但两者的结合又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和谐,仿佛原本就应该这样,让你找不出一丝一毫的缺陷。</p><p> 这里的布局,无论是一株树,一汪水,一块石,一滩沙,一条小桥,一座凉亭,还是背景天空下那沐浴着春雨的几棵大树,又或者清清的浅水里慵懒悠闲的游鱼,都被匠心独运地安排得唯美唯俏,让你无论是往哪个方向看过去,都可以看到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p><p><br></p><p> 最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展馆都在闭馆状态,我们也只能就这样看看苏博的外景了。</p><p><br></p><p> 撑一把小伞,掬一捧小雨,赏一幅画卷,听一曲清歌,做一首短诗,浪一回情怀……</p><p> 我们就这样邂逅了苏博。</p> <p><br></p><p> 随笔二 拙政园。</p><p><br></p><p> 原来,传说中的拙政园,就在苏博的旁边。</p><p> 从苏博出来,往左边一转,就已经是拙政园的大门了。</p><p> </p><p> 微微的小雨,再加上是非常时期,游览拙政园的人并不多。</p><p> 据说,拙政园是由曾经的两个园合并而成,园中亭台厅榭,池塘溪涌,鱼花柏柳,棂廊桥石,无不错落有致,韵雅风幽。</p><p><br></p><p> 漫步园中,忽而是一条蜿蜒而不失厚重的回廊,让你不必担心春雨润湿相机的镜头;忽而是一条池塘边轻巧的步道,让你可以静观鱼翔浅底,鸳鸯弄波;忽而在几棵大树小树掩映下凸现一座精致的小亭子,让你可以轻轻坐下细听微雨与春天的对话;忽而又在奇石怪树的旁边豁然发现一间古人的居室,让你在淡紫嫩绿的映衬下看到一幅江南隐居图……</p><p><br></p> <p>  小雨,断断续续的,我们也随着小雨的节奏,在拙政园中停停走走,走走停停。</p><p> 赞赏着前辈们对庭园工笔美轮美奂的诠释,感悟着匠人们对诗意雕琢的独到用心,更领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居与环境的和睦和谐……</p><p><br></p><p> </p><p> 拙政园,不愧为四大名园之一!</p> <p>  随笔三 吴侬软语乐评弹</p><p><br></p><p> 从拙政园出来,已是午饭时间。在朋友的热情款待下,我们尽情的享用了一顿地道的苏帮菜,可惜本人向来不太善于品评美食,否则可能会就各地的不同口味又专门写几个字了。</p><p> 下次努力!</p><p><br></p><p> 来到苏州,又怎么能忽略了苏州评弹呢?!</p><p> 以前曾经在电视上欣赏过苏州评弹,那平缓的音调,侬侬的苏州方言,仿佛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直达你的耳际心怀。</p><p> </p> <p>  既然来苏州的机会并不多,那自然就要听最有水平最有味道的最正宗的苏州评弹!</p><p> 苏州的朋友也深谙我意,带着我们来到平江路,一条古色古香,古风古韵的苏味旧街,在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门洞里进去,找到一家名为“琵琶语”的评弹雅舍,开始领略正宗的吴侬软语。</p> <p>  穿过了略为昏暗的狭窄的走廊,转进一个不大的门口后,来到一个不是很大的小院子,院里面是一间只有两层高的小木楼,就是“琵琶语”评弹表演的地方。</p><p> 一楼略显逼沓的表演场地,有点像古时富裕人家的客厅,正中是一幅国画中堂,下面一张小桌子,旁边各一张木椅,演出用的乐器如琵琶等,就闲散地放在小桌子上。</p><p> 就在这张小桌子前方不到三尺的地方,有一张做成琵琶样子的小茶几,简单而别致地放着一两件装饰。</p><p> 茶几的外围,一圈摆放着四五张小圆桌,每张圆桌配两三张小椅子,向心围绕着,这就是观众的座位了。</p><p><br></p><p> 由于我们人多了点(五个人),小圆桌子坐不下,就做到了边边的长沙发上,静待演出的开始。</p><p> </p><p><br></p> <p>  演出开始了……</p><p> 原来,这样的场地进行的表演方式,其实是不按时间卡点开始的,只要有客人来,两位艺术家就会演出两段不同评弹,然后休息十几分钟,再上台表演另两段又不相同的唱段。</p><p> 而当有客人点了某个唱段,他们就会按客人点唱的唱段来表演。</p><p><br></p><p> 我们几个就静静的坐在下面,喝着香浓的碧螺春,磕着脆口的葵花籽,融入了软软的吴侬文化……</p><p><br></p><p> 苏州方言大部分听不懂,幸好现在是高科技时代,随着演员们的演唱,液晶屏上同步出现着歌词字幕,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在唱什么。</p><p> 但我觉得,也许,不看字幕,可能会更好。</p><p> 当你不再顾及唱的是什么内容,你就可以细细品味评弹那独特的韵味。</p><p> 平缓和谐的唱腔,不高不低的调子,男声女声软侬巧妙的搭配,抑扬顿挫叮咚铿铮的乐音,让你不知不觉间,就被莫名的感染。</p><p> 他们不像秦腔京韵那样大起大落直击心扉,而是如同一缕暖暖的光影轻轻的把你萦绕,让你在此时此刻,忘记了所有的纷扰烦躁,只想静静的喝杯茶,歇歇脚,看一看蓝天,抚一抚流云,沐一沐清风……</p><p><br></p><p> 一曲绕梁余音袅</p><p> 浮生旧事皆可抛</p><p> 利禄功名身外物</p><p> 吴侬软语醉梦遥</p> <p>  随笔四 留园</p><p><br></p><p> 在地道的评弹中沉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不好意思再继续赖着不走,看看时间,离天黑尚有两三个小时,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再去观赏另一个园子,同为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p><p><br></p><p> 相对于拙政园,留园名气似乎不大,可能是因为那些赶鸭子似的旅游团很少安排留园的原因吧。</p><p> 但对于我们这些讲究游览品质的“挑剔者”来说,留园是更应该来看看的。</p><p><br></p><p> </p> <p>  如果说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的大家闺秀,那留园就可以说是小家碧玉了。</p><p><br></p><p> 据介绍,留园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p><p> 留园里面,厅堂居所宏敞华丽,奇石古树相辅相成,当时的主人家想必是清雅高人,在修筑留园的时候,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配合巧妙的空间思维,建构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体系。</p><p><br></p><p> 走进留园,你真的会发现,传说中的一步一景是真的存在,哪怕是你走过的是犄角旮旯,都有一丛花草,一块怪石,一棵小树,一蓬翠竹,静静的构成一幅小景;甚至一个窗框,也会配合着窗外的假山小树花草,让你望出去都可以看到一幅或大或小的画卷。</p><p> </p><p><br></p> <p>  也许是因为上午刚刚看过了拙政园吧,再加上留园的面积不是很大,无法做到拙政园那么大家风范,我觉得留园里相对来说最能吸引人的,可能是那一块块一个个一层层的太湖石。</p><p> 留园处处都可见到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或大或小,或立或卧,这一块像醒狮,那一块像盘龙,只要你有充分的想象力,小猫小狗也可以找得到。</p><p> 更有一块平铺在一间厅堂门口形似楼梯的卧石,如同流云泄地一般,让你踩在上面想起孙大圣驾筋斗云大吼一句“俺老孙来也”!</p><p> 朋友介绍说,这块石头,还真的就叫做“平步青云”!</p><p> </p><p> </p><p><br></p> <p>  但留园里,名气最大的太湖石,还是冠云峰!</p><p>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初时因其形似观音又名观音峰,后改称冠云峰,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p><p> 冠云峰相传是明代疏浚河道时打捞到的巨型太湖石,当年原本是作为花石纲送给皇帝的,但不知为何没送去京城而遗留了下来,被当时的苏州土豪所获,据为己有,成了私家园林的装点。</p><p> 传说,当时为了保证冠云峰的完好无损,土豪不惜把自家园林的大门都拆了,才顺利的把高达三米多的巨石搬进来!</p><p> 只能说,有钱就是任性!</p><p><br></p><p> 这就是传说中的冠云峰!</p> <p>  由此,我更加确定,留园的主人,除了肯定是一个土豪,应该还是一个相当有文化又情趣的高人雅士,就像园中镶嵌的这幅对联所说的那样:</p><p> 白云怡意</p><p> 清泉洗心</p><p><br></p><p> 感谢土豪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一个精美的园子,让我们可以在此寻找灵感,寻找情怀,寻找诗篇…………</p> <p>  随笔五 夜色苏州</p><p><br></p><p> 离开留园,又到了饭点,热情的苏州朋友又带着我们去品尝苏州大餐……</p><p>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不能再像中午那样大吃一顿了,但好客的他们还是叫了一大桌子美味!!!</p><p> 又吃撑了…………</p><p> 不行,下次再来必须悄悄的来,不告诉他们!否则,减肥大业功亏一篑了!!!</p><p><br></p><p> 回到旅馆,饱胀的肚子似乎还在抗议!</p><p> 于是我们决定出去逛逛,看看夜色中的苏州,又是怎样的迷人。</p> <p>  淅淅沥沥的春雨,终于在晚上开始停歇了。</p><p> 被雨水安抚了一整天,姑苏城到处都是湿润润的,连空气也像净化过了一样,清新爽洁。</p><p> 昨晚刚到苏州的时候,还不到晚上十点,走出高铁站,却发现苏州的夜晚,静悄悄的,街上的行人,虽不能说稀少,但也真的不多。</p><p> 当时就想,苏州人是不喜欢夜生活,还是我们未去到热闹的地方?</p><p> 今天晚上走出来,看到的依然是稀稀朗朗的街道,行人真的是不多,就连主路上的车辆,也是偶尔才能看到一辆缓缓驶过。</p><p><br></p><p> 苏州真的是一个慢悠悠的城市,没有了广东的浮躁与匆忙,她就像一个江南淑女,恬静,优雅,让你可以在繁琐沉重的压力下舒缓下来,静静地享受一下慢节奏的生活。</p> <p>  漫步在湿漉漉的街道,欣赏着灯火阑珊里的姑苏城……</p><p> 造型古朴的街灯,发出金黄色的柔光,让人感到暖暖的,不但给旁边的楼房馆舍镀上了一层金边,同时又给雨水润湿后如同镜面一样的街道铺上了一层美丽的金箔。</p><p> </p><p> 也许是为了凸显姑苏城的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吧,苏州城里公交站,建造得就像一个小小的亭台楼阁,别有特色。</p><p> 两边住宅小区的围墙,也像那些园林一样,这里保留有一扇别致的格窗,那里安排有一块巧妙的太湖石,偏大一点的街角,甚至做成了一个小型景观,不但有花草怪石,还有壁画浮雕,美不胜收!</p> <p>  走得有点累了,于是我们寻了一家小小的茶馆,进去喝茶。</p><p> 也许还是因为非常时期的缘故吧,也可能苏州人真的不太热衷夜生活,茶馆里加上我们,只有两拨顾客,加上老板娘才五六个人。</p><p><br></p><p> 茶馆布置的简单清雅,缓缓的放着好听的音乐。</p><p> 我们叫了一泡老白茶,一些简单的茶点,静下心来享受着姑苏城里的慢生活…………</p> <p>  随笔六 暂别姑苏</p><p><br></p><p> 一觉醒来,满天的乌云尽皆散去,居然在我们要离别苏州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晴天!</p><p> 看看车票上的时间,还有几个小时。</p><p> 既然老天那么眷顾,我们当然不能错过这明媚的春光,于是决定趁着上午柔柔的暖阳,在苏州城里再逛逛,走一下老街小巷,寻一回俗尘旧梦,串一次墨客骚人……</p><p><br></p> <p>  查看地图,原来苏博与火车站之间只有一站地铁的路程,于是我们决定再去苏博附近,因为昨天虽然是雨中漫步,但也发现,苏博附近尚有不少小巷旧街是值得一看的。</p><p> 果不其然,苏博的周围,应该是姑苏老城区吧,那些宽街窄巷,更具地道的乡俗风韵。</p><p><br></p><p> 一行行低矮的老屋,伴随着小河小桥,有秩有序的排成风景;悠闲自得的大叔大妈,或打牌,或打麻将,或散步,或坐在门口晒太阳,闲散悠哉的组合成一幅幅市井风情。</p><p> </p><p> 我们也慢慢悠悠的闲逛,走进窄窄的巷口张张望,走近人家的门槛撸撸猫,走上短短的小桥拍拍照,走过宽宽的马路看看景,走到柳绿樱红的江边吹吹风……</p><p><br></p><p><br></p> <p>  苏州,我们还会再来的!</p><p><br></p><p> 此时的暂别,是为了下次更美的重逢!</p><p> 毕竟,苏博里的展馆还没看,著名的苏绣也没赏到多少,就连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也还没去打卡……</p><p> 留点遗憾也好,为尽早有下次事先找一个借口,嘎嘎嘎………</p><p> 再见,热情美丽温柔贤淑的姑苏!</p><p> 再见了苏州的朋友,再次感谢你们的盛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