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五十九中老校园记忆碎片

半个乡村人

<p>  沈阳市第五十九中学成立至今已六十八年,搬进新校址也已经二十一年。历经六十多年沧桑岁月,校容校貌不断变化。办学七十年来,培养出了数万名初高中毕业生,桃李满天下,学子遍五洲。</p><p>  一代又一代的沈阳五十九中人,用他们的激情和热血,书写了学校厚重的历史。那曾经的许多旧校舍建筑已不复存在;那曾经的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已经被人们忘记。然而,那些刻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却永远不能被抹去。笔者趁着还能敲击键盘码字,故捡拾一些老校园时期的记忆碎片,拼在一起凑成此文。献给(1952——1999)那些曾经的莘莘学子和曾经的教职员工们。</p> <div><br></div> <p>沈阳市第五十九中学位于沈阳市西郊马三家镇。</p><p>一九五二年三月一日,学校成立于沈阳市西郊曹台村,(现马三家街道曹台村),校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中学”。</p><p>一九五六年七月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沈阳县,学校更名为“沈阳县第五中学”。</p><p>一九五九年十二月,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消沈阳县,马三家地区划归皇姑区管理,学校更名为“沈阳市第五十九中学”。</p><p>一九五五年八月,学校由曹台村迁至平房校址(马三家街道东三家村南部),占地7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51平方米,操场面积26600平方米。</p><p>一九五八年,学校增设高中部,变为完全中学,并在高台子村成立分校。</p><p>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四日,辽宁省教育局发布《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通知》,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p><p>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七日,辽宁省教育厅确定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为省重点中学,学校省重点被撒消,成为普通中学。</p><p>一九八九年九月五日,于洪区政府调整高中布局,将沈阳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中部并入,将学校初中部并入于洪区马三家中学,学校变为独立高中。</p><p>一九九0年八月二十五日,于洪区政府再次调整全区高中布局,将高中部并入沈阳市第一七0中学,学校改为初级中学重新招收初中学生。</p><p>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三日,原于洪区马三家中学撤消,并入学校。</p><p>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学校从原平房校址搬入现址教学楼。</p><p> </p><p><br></p> <p>一、昔日校园</p> <p> </p><p>沈阳市第五十九中学老校园全景图(1994)</p> <p> 1958年北校门</p> <p> 1978年北校门</p> <p> 1979年西校门</p> <p> 90年代北校门</p> <p>北第一栋教室西侧(1996年秋领导规划校园)</p> <p>  北第一栋教室西侧(2003)</p> <p>北第二栋教室西侧教室(1993)</p> 物理实验室及办公室(1997) <p> 南第二栋教室东侧(1995)</p> <p> 南第一栋教室东侧(1998)</p> <p>  校园主路(2003)</p> <p>北第一栋教室东侧(2003)</p> <p> 80 年代中期学校一角</p> 学生食堂旧址(2003) <p>学校农场旧址(2003)</p> 八角楼(1980) 梨园(1997年,可见化学实验室) <p> </p> 甬路和教室(1992) 校花黄刺玫(1996) 玫瑰园(1994,可见西厢房北侧) 西厢房南侧(1993学生劳动场面) 学校主路(1998外教来校讲学) 老校门收发室西侧那棵柳(2020) 二、当年教师 1982年部分教师前排左起:吴文桥、张玉香、谷玉兰、王之凡后排左起:贾连凯、王英杰、张善华 1984年部分教师。前排左起王之凡、李树仁、洪文涛、孟宪德、孙景山、池正雄;二排左起:王立军、高连奎、王昌黎、杨国彦、谭殿臣;尚尔配;后排左起:郭俊英、卜淑英、张玉香、李凤霞、马桂珍、谭桂莲、卢云香。 1990年9月教师节全体教职工 1992年教师节部分教师在金秋宾馆,左起:张玉香、张庆海、孙景山、王之凡、李书祥、王恩发、刘叔宇、彭永杰。 1996年学校领导集体(左起:崔丽丽、柳东红、张海柱、王恩发、彭永杰、张善华、孙亚珍) 1994年部分教师在北校门,左起:于恩荣、刘艳丽、任占春、张海柱、赵振奇、张淑兰、赵明珠、张善华、何平。 <p>1995年部分教师。后排左起:于恩荣、朴景和、徐福斌、张庆海、赵振奇、张善华、何继季。前排左起李敬梅、刘金艳、卜祝斌、陈学军、赵丽、崔丽丽、王卫东、陈秀杰。</p> <p>1996年部分教师。前排左起:张善华、于恩荣、张乃奎、赵振奇、朴景和、王恩发、张庆海、乔有志、柳东红、张海柱。后排左起:李敬梅、陈秀杰、王卫东、卜祝斌、曹春杰、崔丽丽、陈学军、何丽、刘金艳、崔丽娟、赵丽。</p> 1997年部分教师:张善华、高连奎、赵振奇、张庆海、王恩发、柳东红、于恩荣、高淑洁、李敬梅、张海柱;后排左起:刘金艳、孙亚珍、郭艳竹、曹春杰、杨威、赵忠斌、陈学军、王卫东、薛效正、谭维国、王丽波。 1998年部分教师。前排左起:孙亚珍、彭永杰、张海柱、张善华、何东启、王恩发、赵君安、张庆海、于恩荣、陈秀杰、;后排左起:高连奎、刘金艳、武红杰、苏艳华、杨德、窦闻厉、杨威、王成良、康秋颖、陈学军、崔丽丽、何丽、何平。 1999年部分教师和毕业生。前排教师左起:齐丽君、于恩荣、柳东红、张海柱、王恩发、杨威、赵忠斌、赵君安、谭维国、葛斌、王立波、代国伟。 马淑媛老师在上数学课 高树杰老师在上政治课 刘玉兰老师在上地理课 刘淑琴老师在上音乐课 <p>张海柱老师在上数学课</p> 于恩荣老师在上化学实验课 张淑兰老师在上语文课 何平老师在上外课 张善华老师在上物理课 谷玉兰老师在辅导学生 康秋颖老师在上语文课 郭云峰老师在上劳动技术课 教师基本功粉笔字大赛(1997) 说课比赛 办公室教研(1993) <p>办公室备课(1993)</p> 办公室备课(1995) 三、文艺与体育 60年代初学生演出的话剧(包身工) 60年代中期高中学生的表演唱《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十年代初学生表演的京剧《智取威虎山》 七十年代初学校文艺宣传队乐器表演 1972年学校文艺队师生合影 首届校园艺术节(1994) 第二届校园艺术节(1995) 1996年校园艺术节 1998年校园艺术节 1997年迎香港回归 1980年学校体育队 1981年学校女子篮球队 1981年学校体育队 1994年学校秋季体育运动会 1995年春季运动会 1993年秋季学生间操 四、莘莘学子 1959年初中毕业生(一班) 1962年初中毕业生 1962年高中毕业生(一班) 1965年高中毕业生 1975年九年毕业生(五班) 1980年高中毕业生(二班) 1980年初中毕业生(六班) 1982年初中毕业生(二班) 1982年高中毕业生(三班) 1980年全体高中毕业生 1982年全校初三年级团员毕业生 1984年初中毕业生(四班) 1985年初中毕业生(四班) 1985年高中毕业生(三班) 1986年高中毕业生(三班) 1987年高中毕业生(一班) <p>1987年初中毕业生(三班)</p> 1991年毕业生(一班) 1992年毕业生(一班) 1993年毕业生(一班) 1994年毕业生(四班) 1995年毕业生(三班) 1996年毕业生(三班) 1997年毕业生(二班) 1998年毕业生(六班) 1999年毕业生(六班) 五、校史留名 <div>学校历任校长</div>1952.3-1953.12刘德茂(负责人)<br>1954.1-1956.2田惠生(负责人)<br>1956.3-1957.8高绪安(负责人)<br>1958.9-1960.8王玉伦<br>1960.9-1961.8康英奎<br>1961.9-1978、8 冯宗孔<br>1978.9-1979、8 张巨光<br>1979.9-1980、8 高绪安<br>1980.9-1983、8 张巨光<br>1983.9-1983.11 姜维和<br>1983.9-1986.7 祖景文<br>1986.9-1988.7 吴景玉<br>1988.9-1989.7 才觉民<br>1989.9-1990.9 池正雄<br>1990.9-2003 王恩发<br><br>历任党支部书记<br>1952-1954(未建支部)<br>1955-1957 韩秀莲<br>1958-1960 王玉伦<br>1960-1961 康英奎<br>1962-1978 冯宗孔<br>1979-1980 岳维华<br>1981-1984 高绪安<br>1984-1985 李占和<br>1985-1986 吴景玉<br>1986-1987 武战修<br><div>1987-1990 才觉民<br>1992-1995 孙景山<br>1995.10-1995.12罗国印<br>1996.1-1996.6朴景和(代)<br>1996.10-2011 赵君安<br></div> 部分年度教职工名单 1952年建校时<br>吴家兴(语文)、张中波(体、音、美)、常铁言(政治兼教学主任)、冯树智(几何)、王美萍(代数)、王昭新(代数)、王树藩(语文)、曲忠仁(俄语)、李春生(物理、化学)、刘宜敏(历史)候**(地理)、鞠炳石(生物)、张宝勋(语文)、赵连瑞(总务主任)、边庭林(保管员)、张鸿儒(会计)、王凤城(工友)、齐**(工友)、韵**(工友) 李桂成(工友)<br><div>1970年九年学制时期<br>刘宜敏、齐书峰、冯宗孔、孙富森、孙启乾、丁风楼、马福元、程恩荣、张宝琴、吴家兴、张志廉、洪文涛、李春生、董维生、李维斌、李永成、祖景文、张玉珊、宋连武、崔启刚、王福兰、印文荣、张巨光、李博成、许清涛、邱宪宽、贾连成、王宗湖、闫俊英、乔红霞、刘树宇、苏成云、柳东红、邢胜林、武战修、李玉琴、谷玉兰、郑庸篆、魏家栋、闫玉峰、李凤鸣、满殿举、张秀芝、赵柏舟、刘世堂、陈学卜、李桂城、苏玉珊、王凤城、王桂芝 公办教教职工53人临时工2人)<br>满志强、战硕铁、周兴华、徐国仁、赵国复、张宝华、鞠希珍、崔淑兰、王彩云、高桂华、关春媛、代玉华、董大伟、信淑文、曹维忠、刘振彦、闫俊义、王玉昌、张连珍(民师19人)<br></div><div>1978年(省重点中学时期)<br>岳维华、张巨光、刘宜敏、祖景文、满志强、崔启刚、孙启乾、张宝琴、何鸿宾、程恩荣、郭俊英、吴家兴、甚俭平、李春生、洪文涛、金 全、杨作新、董维生、李大印、李书春、王福兰、印文荣、李博成、许清涛、王宗湖、李崇白、尚尔佩、乔红霞、苏成云、刘淑宇、李玉琴、柳东红、张文书、伍占修、姚芳艳、韩立贤、康凤波、谷玉兰、秦桂丽、李启厚、马桂珍、关春媛、魏家栋、闫俊义、李 颖、张善华、齐万明、李巧云、池正雄、闫玉峰、李凤鸣、吴文乔、刘俊生、谭桂莲、信淑文、李桂芹、王英杰、周连琴、赵凤兰、张宝华、李贵成、魏征田、刘世堂、陈学卜、满殿举、王凤城、王桂兰(66公办教师)<br>战硕铁、高桂华、黛玉华、赵国复、王叔英、王昌黎、王 伟、吴绍之、张云秀、杨秀荣、贾淑芬、林凤岗、吕守志、李书轮、谭殿臣、蓝春湖、蔺善民、高志升、徐惠萍、孙亚珍、唐丽娟、李兴娟、闫俊清、关德仁、张东跃、董佩娟、蓝成奇、雍世珍(借用)、赵文成、于恩荣(29民办教师)<br></div><div>1990年8月(独立高中时期88年下学期—90年上学期)<br>才觉民、池正雄、吴景玉、刘树宇、李崇白、卜淑琴、庞宗惠、王立军、裴振植、乔红霞、陈学卜、王桂兰、谷秀兰、张玉香、彭永杰、姚玉安、张庆海、苏成云、姚芳艳、闫俊义、张铁成、赵客文、王恩发、刘俊生、张善华、杨秀荣、关春媛、高连奎、杨国彦、李秋奎、崔宝文、代玉华、银连举、刘继山、周连琴、冯宝英、唐光斌、卢运香、姜福林、贾芬玲、马文彪、乔有志、常 猛、曹凤君、刘 军、马加荣、赵明珠、曹春杰、李基学、刘立飚、董福涛、扬 威、秦维军 、陈学军、孙景山、张红莉、周正(58人)<br></div><div>1991年(高中撤销后变初中时期)<br>孙景山、王恩发、刘树宇、张庆海、彭永杰、乔有志、庞宗惠、卜淑琴、王立军、张社之、裴振植、王桂兰、姚玉安、张铁城、张善华、高连奎、李秋奎、代玉华、贾淑芬、徐福斌、贾芬玲、马文彪、沈月春、曹凤君、赵明珠、刘 军、曹春杰、董福涛、扬 威、胡春丽、陈学军、张红莉、周 正、刘艳丽、高淑杰、张海柱、于恩荣、李基学(39人)<br></div><div>1993年(马三家中学并入后)<br>孙景山、王恩发、刘树宇、张庆海、彭永杰、乔有志、庞宗惠、赵新明、王立军、张社之、裴振植、王桂兰、姚玉安、张铁成、张善华、高连奎、贾淑芬、赵明珠、曹春杰、杨威、胡春丽、陈学军、刘艳丽、任占春、高淑杰、张海柱、于恩荣、刘金艳、蒋秀杰、张红莉、张乃奎、王晓亮、朴景河、柳东红、康秋颖、马淑媛、陈秀杰、赵淑兰、谷玉兰、何、平、李莉、贾连成、关德仁、李启厚、徐惠萍、刘淑芹、谭庆奎、姜继涛、崔丽丽、郭云峰、刘玉兰、郭宏奎、徐桂芬、刘新玲、李维宁、马丽、张淑兰、李桂琴、陈桂娟、李巧云、谭殿臣、朱兴剑、赵树山、姚立凡、孙亚珍、吴丹萍、许宏林、罗国印、齐万明、卜祝彬、李柱生、李德兴、苏艳华、刘德文、薛效正、张淑霞、赵振奇、左伟、杨平、徐英海、武洪杰、赵丽君、赵丽、齐丽君、李敬梅、李秋红、于洪艳、刘丽君、杨桂艳、崔丽娟。(90人)<br></div><div>1999年(学校搬迁教学楼之前)<br>刘清、陈兰兰、葛斌、何东启、赵淑兰、孙曼丽、薛勇、王恩发、张善华、殷辉、谭殿臣、李桂琴、孙亚珍、郭云峰、赵君安、李莉、谭庆奎、刘金艳、罗国印、李巧云、姚立凡、王桂兰、姜继涛、高连奎、卜祝彬、张淑霞、马丽、苏艳华、张乃奎、李德兴、彭永杰、王立军、朱兴剑、王立波、赵丽、郭艳竹、赵昕明、崔丽丽、黄秀珍、鄢玉兰、胡春丽、何平、赵树山、王晓亮、杨平、徐英海、张海柱、杨伟、李柱生、武洪杰、赵丽君、刘丽君、李敬梅、蒋秀杰、齐丽君、薛效正、徐福斌、王卫东、姚玉安、张社芝、陈桂娟、赵忠斌、金辉、张梅、代国伟、李灵芝、谭维国、吕东敏、幺忠秀、朱淑梅、王成良、杨德、赵振奇、于恩荣、窦闻厉、刘淑芹、姚远、白国超、徐桂芬、孙敬华、李基学。(81)<br></div> <div>六、爱洒校园</div><div>沈阳五十九校歌<br></div>创 造 祖 国 美 好 明 天<br>(王恩发词 刘淑宇曲)<br>1、 绿树红墙环绕校园/阳光雨露滋润心田/文明、勤奋、求实、创新/优良校风力量的源泉。<br>我们挥动时代巨笔,我们描绘时代画卷,我们是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我们是跨世纪的有志青年。阿……,五十九中学,孕育桃李的沃土,阿…… 五十九中学,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br>2、 欢歌笑语洋溢校园,知识智慧融会心田。团结、向上、拼搏、成才,庄严校训激励向前。<br>我们挥动时代巨笔,我们描绘时代画卷,我们是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我们是跨世纪的有志青年。阿……五十九中学,孕育桃李的沃土,阿…… 五十九中学,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br><br> <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