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是什么?是照映渔船归港的灯光,是抚慰干涸心灵的绿洲。家是一个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是一个想要让你为之奋斗的地方。一中,就是我们全体老师的家。<br> 高三开学后,老师们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回到了一中这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而今年的开学有些特殊,学校里迎来了一群小“客人”——陪着爸爸妈妈来上班的孩子们。为了师生安全,高三复课采取教师与学生全封闭管理措施。刚得知这一规定时,许多老师犯了难,一边是年幼的孩子,一边是等待自己传授知识的高三学生,怎么办?他们选择了带着“小家”来到学校这一大家庭。<br> 刘婵风老师就带着正在上初中的孩子住进了校园。当她在备课、上课、监考时,孩子就在办公室里、空教室里进行网络课学习。她说:“孩子要照顾到,而学生正处在高考的关键时期,更要负好责。”<br><br></h3> <h3> 刘婵风老师正在备课,孩子在对面学习。此时,妈妈是老师,儿子是学生。母子二人构成了最和谐的风景。</h3> <h3> 马玉叶老师是华商班的一名教师。在校封闭期间,两个孩子全都交给了孩子的爸爸在家里封闭隔离。家里的二宝才两岁,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时候,而她在这种特殊时刻,还是选择了住进学校,坚守工作岗位,陪伴着学生们度过这人生的关键时期。她说,她只不过是履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h3> <h3> 母子相见,隔着校门,宝宝还是忍不住往妈妈的怀里扑。妈妈好几天没回家了,多么想让妈妈抱抱。</h3> <h3> 宝宝要回家了,可还是舍不得离开妈妈。他的小手紧紧拉着妈妈的手,不愿意松开。</h3> <h3> 宝宝和爸爸已经回家了,马老师还是久久的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们看不到她眼中的泪水,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她对孩子的牵挂与不舍,对学生的责任与陪伴。</h3> <h3> 其实,马老师和刘老师是很多教师的缩影,她们的家庭也代表了很多教师家庭。为了学校的教育工作,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为了学生的未来,高三级部一百一十一位教师都做出了共同的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全校共有二十三 位老师带着孩子住进校园,而更多老师选择了将孩子托付给家人。不为别的,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学生更加美好的明天!</h3> <h3> 王奉杰老师和他的双胞胎女儿、曲黎明老师和他的儿子,孩子们陪爸爸一起入住校园。</h3> <h3> 刘芹芹老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照顾正在上网课的孩子们。</h3> <h3> 下班之后,崔美艳老师和宝宝在宿舍的亲子时光。</h3> <h3> 孙菊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英语、讲故事。</h3> <h3>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左淑清老师在宿舍和孩子一起学习。</h3> <h3> 胡莉娜老师带着女儿住在学校,心里踏实又快乐。</h3> <h3> 陈冲老师在备课,孩子在看书,母子二人静静地相互陪伴,这种感觉名为心安。</h3> <h3> 刘婵风老师工作结束,孩子网课下课,母子二人回到宿舍。</h3> <h3> 刘珍粹老师和女儿在操场运动结束,回宿舍休息。</h3> <h3> 柳晓明老师陪儿子玩耍。住宿条件虽不豪华,但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开心的。</h3> <h3> 晚上的校园也很热闹,张丽伟老师带着宝宝在操场锻炼。</h3> <h3> 王永杰老师陪孩子在宿舍学习。</h3> <h3> 李敏老师带着一双儿女住在学校,很辛苦,但值得。</h3> <h3> 王雪老师与家人和孩子一起住进校园。家人的支持,是老师能安心上课的保障。</h3> <h3> 张凌云老师工作时,儿子就在办公室上网课等着妈妈。</h3> <h3> 陈晓娟老师的儿子在宿舍上网课,等待正在上晚自习的妈妈回来。</h3> <h3> 任珊珊老师的儿子和宋雪梅老师的儿子成为了好朋友,两个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h3> <h3> “陪着爸爸妈妈去上班,我要和你一起度过封闭期,以后我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成为负责任、有耐心、有坚守的人。”在这特殊时期,老师们能够在学校里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离不开家属的支持与陪伴。有了家人的理解,工作虽紧张劳累,但心里很踏实。</h3> <h3> 在美丽的校园里,无私奉献的老师用赤诚的爱,唤醒了迷惘,哺育了自信,点燃了青春,摧发了征帆。<br></h3> <h3>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走在校园的林荫路上,清风拂过,闻到心香一片,阳光洒了一地,竟是如此温暖。这是通往未来的、由老师们的奉献铺就的康庄大路,他们白了双鬓,育小树成材。这条路上,硕果累累,桃李芬芳。老师,教学在课堂,成就在祖国的四面八方!</h3> <h3> 何其有幸,莱西一中这一大家庭有这么多志同道合、团结一心的家人!每一位老师都在为了这个家努力着、奋斗着。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这里我要说“‘家’和‘教’事兴”。唯有家人和睦,家庭才能蒸蒸日上。“大家”庇护“小家”,“小家”支持“大家”,“家”道酬和,“家”和“教”事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