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孩子克服任性和固执

学前教育股

<h3>  孩子任性和固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一般说来,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固执任性。但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固执任性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心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有利。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的固执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孩子固执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h3> <h3>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一起来看一下。</h3><div> 丽丽已经4岁了,在幼儿园上中班。今天妈妈到幼儿园接她回家,她先在幼儿园的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又说又笑,很高兴,蹦蹦跳跳地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幼儿园大门,可是当她看到文雯在玩具摊上买了一个新芭比娃娃时,就闹着要妈妈一定给她也买一个,妈妈拒绝了:“家里已经有好多娃娃了,不能再买了。”丽丽却撅着嘴大声嚷道:“就买! 就买! 我就想要!妈妈和蔼地做工作:“你是大孩子了,应该懂事了,不能要脾气,家里的娃娃有很多了,今天不能买了。我们赶紧回家!这时丽丽的吵闹愈发升级。她跺着脚、堵着耳朵朝妈妈喊叫:“不听不听就不听! 你不买,我今天就不回家!”其他家长看到这个情景,有的劝说丽丽妈妈:“给她买一个算了,别让孩子闹了。”也有的劝丽丽:“小姑娘,听妈妈的话,赶紧回家。” 丽丽一听,更加哭闹不止,怎么哄劝、解释、讲道理也无济于事,妈妈又气又急感觉在幼儿园大门口发生这样的事自己非常没有面子,又不知如何是好。</div> <h3>  案例分析</h3><div> 案例中丽丽的表现就是典型的任性和固执。所谓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情,做事情的时候往往由着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而不考虑自己的选择或做法是否正确、合理。孩子的任性常是和固执结合在一起同时出现的,一般都会对大人的要求采取否定的行为反应。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大多数孩子会出现任性的行为,特别是到了4 岁左右就更为突出和普遍了,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成长规律,搞清楚任性和固执的原因,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开朗、活泼、通情达理、身心健康的孩子。一般来说,孩子任性和固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div> <h3>一、与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有关</h3><div>二、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div><div>三、孩子占有意识的增强</div><div>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正确区分任性与独立的差异</div><div>五、家长的教养方式不正确,对孩子溺爱</div><div>六、家庭氛围不好,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div><div>七、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div><div> 您了解孩子吗?</div><div> 孩子的任性和固执有多种表现,下面列举了一些问题家长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对照一下自已的孩子,看看您的孩子是否经常有如下的行为。孩子有类似行为的画V没有的画X。越多说明孩子的任性和国执情况越严重,反之则说明孩子不固执。</div><div>1.在家里或幼儿园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发脾气、摔玩具、扔图书等;</div><div>2.只要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新玩具、新衣服,立刻吵着要,不听大人劝解;</div><div>3.大人在不满足其要求而为其讲道理时堵着耳朵不听:</div><div>4.早晨上幼儿园时经常向家长提条件或要求,否则不进大门;</div><div>5. 见到老师和班里的小朋友,不论家长如何提示和引导,就是不打招呼;</div><div>6. 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玩游戏时,从不听取别人的建议在班里没有好朋友;</div><div>7.吃饭时不爱吃的食物一口也不吃,喜欢吃的就抢别人的,毫无节制;</div><div>8.连续一小时以上看动画片,家长制止后,大哭大闹不止;</div><div>9.自已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刻实现,否则就“大闹天宫”;</div><div>10.与家里来的同龄小伙伴、小客人一起玩,一会儿就发生矛盾和纠纷;</div><div>11.没有合理理由地挑拣衣服穿,如冬天非要穿纱裙;</div><div>12.不肯独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非要大人帮忙,否则就发脾气。</div> <h3>  给您的建议:</h3><div> 一、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基本要求,区分任性与合理要求的界限</div><div> 家长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需求和愿望的真正原因,对孩子正当的生理、心理需求应尽量满足,即使一时不能满足,也应耐心而仔细地解释清楚,直到孩子理解和认同。另外,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用语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求和愿望,帮助孩子尽可能地使用语言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例如,孩子要求:“妈妈我今天牙疼,不想吃饭和菜,只喝一点点粥。”家长应同意孩子的要求,不应认为孩子又在任性挑食。另外,家长应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学会区分和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对那些表面看起来任性实则背后有其合理根源的要求,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满足。如早晨本来就晚了,可孩子就是拧着不穿紫外套,妈妈着急上班不问缘由就打了他,其实孩子可能是因为紫外套有拉链,午睡时自己不会脱和穿,又不想让别人帮忙, 并不是故意任性挑拣衣服。这其实正体现了他渴望独立做自己事情的个性。家长必须仔细询问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给任性以正确的判断和区分,才不至于冤枉孩子。</div><div>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常与孩子沟通交流</div><div> 家长在家庭中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言行举止喜欢模仿成人,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家庭成员间要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爱意,同时家庭中的各成员间在教育孩子时要态度一致,孩子的任性和固执随着家庭成员的一致抵制会大大减轻。另外,家长每天都应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比如和孩子聊天、拥抱、玩耍、游戏等,经常问问孩子当天幼儿园有哪些有趣的事、做了什么游戏、学了什么本领等,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需求。如果家长常与孩子沟通,会增进彼此的感情,孩子的内心矛盾冲突和提不合理的要求的机会就会减少,任性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div><div> 三、家长不要过分地苛求孩子</div><div>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不应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要因为孩子达不到这些要求就斥责和打骂孩子。如,非要求4岁的孩子认真看书一小时以上.否则家长就认为孩子不爱学习: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4岁了应该会写名字了,就让孩子不停地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凡此种种,家长不合理的苛求都势必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或反抗。</div><div> 四、重视孩子的第一次任性</div><div> 当孩子第一次任性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在确信孩子是真正的无理取闹、任性撒泼时,一定要果断地把孩子的这种坏脾气制止住,决不能妥协和满足。如果第次迁就、满足了他,势必会造成不良定势,助长孩子用任性的方式达到目的的做法。</div><div> 五、事前提醒,防患于未然</div><div> 家长通常都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能判断和估计孩子会在什么情况或场合下发生任性行为。因此在孩子发生任性行为之前家长就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如,在带孩子串门之前家长可以明确告诉他: 如果在小伙伴家看到你喜欢的玩具,可以回来告诉我们,我们觉得应该买,就会给你买; 我们认为不应该买,那不管你怎么闹,我们都不会给你买。事先的提醒可以使孩子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任性行为的发生。在此,家长必须向孩子说明不买的理由,如你已经有很多了,再买浪费,或家里最近钱很紧张等。</div><div> 六、冷处理和转移注意力</div><div> 当孩子不听大人的解释和劝阻,任性发脾气、摔东西时,家长可以先把他晾在一边,让他任意发泄,谁也不看他,不理他,对他进行冷处理。因为这时他满脑子都是“自我”,什么也听不进去,等他闹累了,平静下来,家长一定要慢慢问他: “刚才任性发那气的原因是什么? 能解决同题吗?说你的道理。”这时家长一定要了解原因,听孩子阐述理由,习控制情绪,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div><div> 七、爱但不溺爱</div><div> 当孩子生病或病愈后的恢复期,常常表现出撒娇和任性行为,家长这时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理智的爱”,而不是百依百顺的溺爱。家庭各成员和幼儿园老师间一定要达成一致:可以比平时多一些关心和照顾,但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要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 你正在生病中或恢复期,大家会迁就你一点平时这样是不可以的。如不独立睡觉,非要与妈妈同睡,此时妈妈可以有原则地让步: 今天妈妈给你讲故事,直到你自己睡着后,妈妈才离开。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让妈妈陪睡的愿望,又没有破坏孩子养成的独睡的好习惯。</div> <h3>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h3><h3>第一阶段:家庭成员统一认识(两天)</h3><div>第二阶段:寻找原因(1天)</div><div>第三阶段:给孩子讲故事(7天)</div><div>第四阶段:表演故事内容(7天)</div><div>第五阶段:为孩子创设体验他人任性的情景,以改善其在任性的情绪(2天)</div><div>第六阶段:改变任性的不良行为(10天)</div> <h3> 家长朋友们,孩子们的进步使我快乐,他们的善解人意更使我们欣慰……为了这群孩子们,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之付出我们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真心希望我能够因为我的学生、您也因为您的孩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咱们能随时保持联系,以便我们能及时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最后,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h3>

孩子

任性

家长

固执

妈妈

幼儿园

心理

丽丽

要求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