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知识——家长心理疏导小贴士

美友26368188

<p> 出门时刻戴口罩,每天确诊病例都在增加……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今年的春节和寒假生活异乎寻常,不少学生和家长开始变得焦虑、易怒,怎么办呢?</p> <p>  心理教育专家认为,这需要进行自我疏导调解,更重要的是要科学看待疫情,坚定会战胜疫情的信心。</p> 面对疫情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 <p>  突如其来的疫情,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心态的应激源,再加之许多人的生活学习计划、假期安排都被打乱,不得不宅在家里关注着电视和网络上每天不断刷新的各种信息,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免陷入持续的焦虑、恐惧等状态中,而这种“不确定感”又促使着我们每天花费更多时间刷疫情信息,不断打探各种消息,继续深陷信息的浪潮中。事实上,过度关注疫情信息让人更容易共情,即便是离疫区很远,也容易产生“替代性创伤”。</p> <p>  此外,原本有着丰富寒假生活的学生突然可以长时间宅在家时,却又开始觉得无聊与空虚,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无意义感”,让人觉得空虚或烦躁不安。虽然增加了与父母谈心交流时间,但有些矛盾和冲突也因此逐渐产生。如:孩子每天懒散,作息不规律,沉迷电视或网络游戏等等。父母看不惯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孩子不愿受父母的唠叨与管制,矛盾就容易激发。</p> <p>  同时,开学推迟后学校的教学计划要重新安排,学生的寒假计划也要重新调整。虽然现在已有教育部门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线上教学的资源,但线上教学需要家长配合,与之相同步的线下学习更是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这一模式会让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到不适应。另外,对即将升中考的考生而言,复习计划需要调整,无法到学校接受老师答疑,这些难免又带来新的担忧和焦虑。</p> 面对疫情,我们可以这样做: 家长如何在孩子面前表现 <p>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家人的应激反应影响而产生情绪、行为的变化,因此父母对待疫情的态度,以及身心稳定的状态,是孩子平稳度过疫情期的基础。因此,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理性对待疫情,保持乐观情绪,才能传递给孩子战胜疫情的信心。</p> <p> 同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关注必要的权威信息,避免在一些无用信息上耗费精力,帮助孩子学会甄别,提高辨别能力。家长还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视频和相关资料,帮孩子科普疫情相关知识,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疫情的产生与传播。</p> 防控疫情期间如何陪伴孩子 <p>  亲子活动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父母不妨利用这个“超长寒假”的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生活与学习计划,督促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合理安排饮食,并开展适度的锻炼,如跳绳、跑步、仰卧起坐等;培养孩子的家务劳动习惯,一起做饭、择菜,一起整理房间;陪着看一些经典的动画片和电影,观影后交流分享彼此感受,或是拼乐高,下象棋、围棋等。</p> <p>  同时,父母也不能忽视孩子学业的重要性,可根据学校推荐或是在网上搜优质学习资源,在不影响视力的前提下每天适当学一些网络课程,动静皆宜地安排好家庭生活。</p><p><br></p> 疫情期间如何与自己对话 <p> 如果家长觉得内心透不过气了,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这不是可耻的事情。疫情阶段的紧张和焦虑感受都是正常反应,这是人体和人脑保护人类的方式。</p> <p>  家长从育儿的忙碌中休息一下是很重要的,这不是自私,不是偷懒。必须分一点儿时间给自己,比如,躺下来,发发呆,脚搭在桌子上,享受一部电视剧,和家人聊点闲天。</p><p> 同时,可寻求外部的支持,可以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彼此依靠支持,彼此疏导情绪。</p><p><br></p> <p>  家长们一定要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自己,尤其是自身的情绪,适时适度宣泄,做好自身心理建设,做家庭和孩子情绪的稳压阀。</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若有需要,请拨打贺州“12349心理援助热线”,接听时间为8:00—22:00</span></p><p> </p> <p>策划:八步实验小学德育处</p><p>编辑:袁梦娃</p><p>文字:谭裕珍</p><p>审核:八步实验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