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相知六十载(下)——春华秋实(1961.9~2020.9)

tgf

<h3><br></h3><h3> </h3><h3> 东南大学</h3><h3><br></h3><h3> 2020.8上海</h3> <h3>相逢相知六十载(下) </h3><h3>——春华秋实 </h3><h3> 目 录</h3><h3>一、百年校庆</h3><h3>二、同学聚会</h3><h3>三、同学情</h3><h3>1.金华之行</h3><h3>2.厦门游览</h3><h3>3.相约苏州</h3><h3>4.上海、济南之旅<br></h3><h3>四、上海世博会</h3><h3>五、毕业五十年同学情感依旧</h3><h3>1.骆志铭、许本港等同学创建东大21611群网</h3><h3>2.许本港同学的撰文,打开了毕业五十年的情怀</h3><h3>3.十月四日屠光峰同学在苏州与陆宝康同学的会面</h3><h3>4.骆志铭同学的无锡、苏州、上海之行饱览了江南秋色</h3><h3>5.上海同学用微信与大家交流</h3><h3>6.十二位同学在南京城市名人饭店会面记实</h3><h3>7.陶桂昌等六位同学看望童德成</h3><h3>8.陶桂昌、肖美芳的上海苏州之行</h3><h3>六、幸福的老年生活</h3><h3>七、青春回望</h3><h3>八、二班的信息</h3><h3>九、春华秋实</h3><h3>十、班长陶桂昌的贺词</h3><h3>十一、编后感言</h3><h3>编后记</h3><h3><br></h3><h3><br></h3> <h3> 相逢相知六十载(下)</h3><h3> ——春华秋实</h3> <h3>一、百年校庆</h3><h3> 2002年5月31日学校举办百年校庆(1902~2002)。我在当年四月一日的扬子晚报上看到了学校举办百年校庆的第二号公告,五月二十四日看到了第三号公告,从那时开始起,我在上海天天都购买扬子晚报。五月十六日扬子晚报在B8版还推出《母校情怀》专辑,刊登了十多位知名校友撰写的回忆文章,叙说昔日求学、工作的美好时光,我都一一剪切收藏。</h3><h3> 我们联系了沪宁线上的—些同学,告知了2002年母校百年校庆。当年大家还在工作,我相约了厦门、济南、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的十二位同学,五月三十日下午我们沪苏两地同学同车到达南京站,通过绿色通道,来到车站广场,乘坐校车到达母校,当时因学校及学校周围的住宿都已满,通过南京王云生同学帮助,在他的安排下住进了城西的石城饭店。沪苏宁鲁四地同学,分别了三十五年,今天是第一次见面,相见时都有些不相识了,一时语塞,只是相视而笑,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一顿丰盛的晚餐把大家带回了昔日的学生时代,热情洋益,谈笑风生。大学五年那时虽然我们学习很繁忙,生活很艰苦,但也是我们人生最快乐的年代。遗憾的是:毕业时大家仓促离校,连个集体照都没有留下。</h3><h3>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一起赶往学校,参加庆典。来到四牌楼看到学校变化很大,读书时代天天进出学校的东大门封堵了,南大门面前的路穿过成贤街直通大平路,南大门上,红灯高挂,校区内,到处张灯结彩,一条条横幅悬挂在道路上方,礼堂广场上空气球拖着长长的标语,随风飘动,好一派节日气氛。我们首先来到南高院,在教室里,观看在大礼堂内举行的庆祝大会实况转播,随后又亲历了吴健雄纪念馆的开馆仪式,自由活动时,购买了校庆纪念品,在礼堂前、大门口拍照留念。</h3><h3> 中午庆祝活动结束,我们来到了文昌桥宿舍,这里是当年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地方,一草一木我们都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家一起在原食堂里吃了午饭,饭后我们从宿舍区的北大门出来,重走了当年从金陵院大门进入学校的道路,过去的和平商店、和平菜场、和平公园、北京東路,似乎还历历在目,可岁月沧桑,今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h3><h3> 回到住处,请照相馆师傅马上冲洗了胶卷,第二天早上取了二大包照片,大家抢着欣赏。下午我们重游了鸡鸣寺、夫子庙、雨花台……。</h3><h3>下图为百年校庆时,东南大学发行的首日封、邮票纪念册封面。</h3> <h3>图1.百年校庆第三号公告</h3><h3>(2016年复制)</h3> <p class="ql-block">图2.参加百年校庆时相聚南京石城饭店</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王云生 张克亮 于广惠 </p><p class="ql-block"> 王嘉模 姚沈生</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朱玉顺 邹振元 翁金池 杨兴隆 骆志铭 陆宝康 王连印 屠光峰</p><p class="ql-block">(摄于2002.5.30)</p> <p class="ql-block">图3.百年校庆大门</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邹振元 王嘉模 于广惠 姚沈生 张克亮</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屠光峰 朱玉顺 王连印 陆宝康 骆志铭 王云生 楊兴隆</p><p class="ql-block">(摄于2002.5.31)</p> <h3>图4.校庆日在大礼堂前的留影</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5.节日的大礼堂前广场</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6.吴健雄纪念馆</h3><h3> 2002年5月31日,在这位女科学家诞生90周年之际,东南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这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华人科学家纪念馆。</h3><h3> 吴健雄(1912-1997),举世闻名的杰出女性物理学家、世界物理学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核子物理女皇”、“中国的居里夫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其母校——东南大学校园内建造吴健雄纪念馆。纪念馆不仅展示了吴建雄的生平业绩,而且陈列了由吴健雄亲属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捐赠的大批遗物,包括吴健雄生前所获得的奖章、奖状、证书、聘书,有关文件、书籍,友人赠送的书画、物品以及吴健雄和其丈夫袁家骝先生生前的日常生活用品等。</h3> <h3>图7.吴健雄纪念馆大厅内的吴健雄塑像</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8.节日的中央大道</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9.在南高院(机械工程系)前留影</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10.在前工院(重建后)前留影</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11.铜鼎</h3><h3>百年校庆,江苏省赠送给母校的纪念品</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12.中央大学立础纪念碑</h3><h3>(在前工院庭院内)</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13.六朝松前留念</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14.梅庵留影</h3><h3>(摄于2002.5.31)</h3> <h3>图15.百年校庆发行的金很币和首日封</h3><h3>(2016年复制)</h3> <h3>二、同学聚会</h3><h3> 百年校庆后,参会的十二人一致认为毕业这么多年了,有必要组织一次全班同学的聚会,于是沪宁厦三地同学相互联络,开始寻找老同学,最后联系上了二十三位同学,很快就得到了反馈,大多数同学都表示赞同(其中刘石光、华玉玲、张仲谋没联系上,还有些同学表示因工作忙不能参会)。</h3><h3> 会务组决定;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到南京城西的石城饭店报到。当天联系上的二十三位同学都到了,这是离校三十五年来的第一次聚会。第二天上午在饭店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并请到了当年教我们刀具设计汤铭权老师,离校三十五年了,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见面,相聚的欢乐,难以用语言表达。坐谈会上大家畅谈了各自的工作经历,回忆当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同学之情,似乎一一都历历在目,难以忘却。许本港同学在坐谈会上为大家摄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镜头,会后把它制作了光盘分寄给大家,留作纪念。</h3><h3> 午后,大家乘车去母校,到系里看望当年教我们的老师,坐在当年上课的教室里聆听系领导介绍学校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大家对学校的发展而高兴,对学校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介绍完后,计有为老师(当年带我们毕业设计)带我们参观了校史展览馆、吴健雄纪念馆。遗憾的是这天(十月十六日)天公不作美,冷空气南下,下起了大雨,又一次让我们失去了在大礼堂前集体留影的机会。</h3><h3> 第三天,又要分别了,真的别时容易,相见难,大家都依依不舍,期盼来日再相聚。</h3> <p class="ql-block">图1.同学们在南京石城饭店门口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肖美芳 朱永莉 王嘉模 张克亮 汤铭权 于广惠 童夫人 姚沈生</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陶桂昌 邹振元 杨兴隆 王连印 杜觉民 柳希正 童德成 黄敬铭</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朱玉顺 王云生 陆宝康 骆志铭 屠光峰 许本港 王金棠 周民南</p><p class="ql-block"> (曹祥林因陪同家人外出而缺席)</p><p class="ql-block"> (摄于2003.10.16)</p> <p class="ql-block">图2.同学在石城饭店会议室座谈</p><p class="ql-block"> 参加聚会的老同学有:肖美芳 朱永莉 王嘉模 张克亮 于广惠 姚沈生 陶桂昌 邹振元 杨兴隆 王连印 杜觉民 柳希正 童德成 黄敬铭 朱玉顺 王云生 陆宝康 骆志铭 屠光峰 许本港 王金棠 周民南 曹祥林等二十三位同学,还有汤铭权老师。</p><p class="ql-block">(摄于2003.10.16)</p> <p class="ql-block">图3.同学们在南高院系会议室聆听系领导介绍校系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摄于2003.10.17)</p> <p class="ql-block">图4.系领导陪同我们一起参观吴健雄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并在大厅内的吴健雄塑像旁留影。</p><p class="ql-block">(摄于2003.10.17)</p> <h3>三、同学情</h3> <h3>1.金华之行</h3><h3> 在童德成同学的邀请下,2004年10月15日屠光峰同学组织了金华之行。参加金华之行的老同学有陶桂昌、肖美芳、陆宝康、周民南、骆志铭、姚沈生、于广惠、杨兴隆、屠光峰、包括东道主童德成共十位同学以及部分家属。</h3><h3> 德成同学为接待老同学作了精心的安排,并在繁忙的公务中安排出三天时间,全程陪同老同学游览了金华双龙洞、清水江,第二天又驱车到永康,游览了方巌山,横店影视基地,夜宿东阳,第三天参观了东阳的卢宅,太平天国时期的王府,接着又参观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下午德成同学把大家送至火车站。陶桂昌夫妇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其他同学搭上了东去的列车,志铭夫妇到杭州下车,继续他的绍兴之行。</h3><h3> 在东阳参观卢宅后徳成同学又带大家参观了东阳木雕,东阳人用树木的根枝,为丰富我国的艺术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令我们敬佩! </h3><h3> 参观完后,德成给大家赠送了东阳木雕“马上封猴”作纪念。</h3> <p class="ql-block">图1.德成同学在金华天宁宾馆招待老同学及家属</p><p class="ql-block">(摄于2004.10.15)</p> <p class="ql-block">图2.游览金华双龙洞合影</p><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按人次序排列:</p><p class="ql-block">陶桂昌 屠夫人 杨兴隆 陆宝康 于广惠 屠光峰 姚沈生 于先生 肖美芳 骆夫人 骆志铭 周夫人 周民南 童德成。</p><p class="ql-block">(摄于2004.10.15)</p> <p class="ql-block">图3.游览永康、东阳</p><p class="ql-block">上图:游览永康方岩山</p><p class="ql-block">(摄于2004.10.16)</p><p class="ql-block">下图:参观东阳卢宅留影</p><p class="ql-block">(摄于2004.10.17)</p> <h3>图4.德成同学赠送給毎位同学的礼物——</h3><h3>东阳木雕“马上封猴” 。</h3><h3>(摄于2004.1017)</h3> <h3>2.厦门游览</h3><h3> 2001年五5月,王连印、屠光峰两同学相约到厦门去玩,得到了骆志铭、许本港、黄敬铭同学的热情接待。在市区游览了鼓浪屿、南普陀、胡里山砲台。许本港同学还带着高倍望远镜带大家去看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大担、二担(属台湾管辖),隔海相望,岛上的居民、房屋都看得一清二楚,人们都过着安居的生活,大担岛上竖立的大幅标语是“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厦门岛上竖立的标语是“用一国二制统一中国”。</h3><h3> 第二天志铭又陪同我们驱车到泉州游览,去了开元寺、参观了明朝时期的沉船展览馆,游览了郊外的清源山,山旁有老君石像。连印又提议去看最早开放的石狮,到了石狮发现那里并不象改革开放初期那样繁荣,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看来石狮早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晚上东道主设晚宴招待了远道而去的同学。</h3><h3>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骆志铭把同学去厦门的消息告诉了远在莆田的黃敬铭,他专程从莆田赶到厦门,并陪同老同学和他们的家属一起在鼓浪屿游玩。</h3> <p class="ql-block">图1.为厦门鹭江畔(摄于2001年5月)</p><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 屠光峰 骆志铭 黄敬铭 王连印 许本港</p><p class="ql-block">下图:旅厦同学和他们的家属受到了厦门同学的热情招待。</p> <h3>图2.游览厦门鼓浪屿、泉州清源山</h3><h3>上图:鼓浪屿菽庄花园的合影</h3><h3>下图:清源山老君像前的合影</h3><h3>清源山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h3><h3>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h3><h3>据民间俗语传说:如能</h3><h3>摸到老君石像的鼻子能活120岁,</h3><h3>摸到老君石像的眼晴能活160岁。</h3> <h3>图3.厦门著名景点鼓浪屿及商业街</h3><h3>上图:鼓浪屿</h3><h3>下图:著名商业街——中山路</h3> <h3>图4.泉州开元寺双塔</h3><h3>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院,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和洛阳的白马寺、杭州的灵隐寺齐名。</h3><h3>开元寺内的双塔,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塔高48.24米。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塔高44.06米。两塔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时改建为石塔。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巍壮观,为石塔建筑之珍品。</h3><h3>图为我们在仁寿塔前的留影。</h3><h3>(摄于2001.5)</h3> <h3>3.相约苏州</h3><h3>2009年5月王连印出差无锡,来电相约我一起去苏州看望陆宝康同学,五月八日我们三人在火车站会面,一幌六年,再次相见,似有说不完的话语,随后一起游览了苏州虎丘、山塘街,中午在观前街松鹤楼吃饭,饭后又到宝康家喝着苏州名茶碧螺春、嗑着瓜子,暢谈我们的退休生活,晚上陆夫人下厨做了苏州的东坡肉招待我们。傍晚又要告别了,希望来日再见。</h3><h3>(照片摄于2009.5.8)</h3> <h3>4.上海、济南之旅</h3><h3> 2013年10月15日骆志铭同学皆夫人到北京游览,转道上海、济南看望老同学。</h3><h3> 骆志铭同学当年毕业分配至上海,上海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阔别上海几十年,这次专程途径上海既要看看老同学,又要见见在上海无线电四厂工作时的老同事,当天下午志铭夫妇在杨兴隆、屠光峰陪同下,首先到了徐家汇,一起寻找上无四厂旧址,原上无四厂只剩下了一幢当年居住的宿舍,志铭故地重游,怀旧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去了浦东,志铭夫妇登上了东方明珠,一览上海全景,环顾四周,放眼望去,高楼林立,望不到边,东边的南浦大桥,北面的杨浦大桥,拱卫着陆家嘴这块金融宝地,今天的浦江之水已经把浦东浦西融入了大上海,正在建设中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已经高高地圪立在东边,他深感到上海的变化实在太大了。</h3><h3> 16日他们夫妇俩去江南水乡——朱家角游览。</h3><h3> 17日晨骆夫妇和屠光峰一起去虹桥火车站(杨兴隆因去台湾,末能同行),搭乘上午7时的动车前往济南,他们第一次乘座动车,瞬时时速高达300公里,风驰电掣,金秋十月,田野一片金黄,沿路风光,尽收眼底。中午十二点列车到达济南站,下车后乘上出租车,来到了王连印同学早已联系好的米香居旅馆,饭后柳希正夫妇到达(从青岛来),相隔十年,好不容易又一次相见! 我们在济南三天,连印同学不仅安排大家吃住,还全程陪同大家游览,我们非常感谢他。</h3><h3> 济南泉城,名不传虚,值得游览。 </h3> <h3>图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h3><h3>杨兴隆陪同骆志铭夫妇登电视塔</h3><h3>(摄于2013.10.15)</h3> <h3>图2.高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h3><h3>(摄于2013.10.15)</h3> <p class="ql-block">图3.济南趵突泉</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柳希正 屠光峰 骆志铭 王连印</p><p class="ql-block">(摄于2013.10.17)</p> <h3>图4.济南黑虎泉</h3><h3>(摄于2013.10.17)</h3> <h3>图5.济南米香居饺子馆</h3><h3>(摄于2013.10.17)</h3> <h3>图6.山东曲阜孔庙</h3><h3>(摄于2013.10.18)</h3> <h3>图7.济南大明湖</h3><h3>(摄于2013.10.19)</h3> <h3>图8.济南著名老街——芙蓉街</h3><h3>中午我们在芙蓉街上的会仙楼饭馆就餐</h3><h3>(摄于2013.10.19)</h3> <h3>四、上海世博会</h3><h3> 2010年5~10月上海举办世博会,陶桂昌、陆宝康、王连印、童德成等同学相继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德成同学来沪参观时,在他下塌的浦东久阳宾馆招待了部分上海同学。</h3> <h3>图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br></h3> <h3>图2.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夜景</h3> <h3>图3.世博轴夜景</h3><h3>这里一长排喇叭形的世博轴是既是排气孔又显雨水收集器,与此相连的都是一家家各有特色的商店。</h3><h3>(摄于2010.5).</h3> <h3>图4.卢森堡馆大门口上的金色女郎</h3><h3>(摄于2010.10)</h3> <h3>图5.建筑很有持色的挪威馆</h3> <h3>图6.世博会上的花车巡游</h3><h3>(摄于2010.10)</h3> <p class="ql-block">图7.2010年上海世博会童德成夫妇在浦东久阳饭店招待部分上海同学</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朱永莉 于广惠 姚沈生 陈杏芬</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楊兴隆 屠光峰 童德成 童夫人 唐继芳 周元昌</p><p class="ql-block">(摄于2010.9.27)</p> <h3>五、毕业五十年同学情感依旧</h3> <h3>1.骆志铭、许本港等同学创建东大21611班群网,用微信拉开了毕业五十年同学聚会的惟幕。得到了16位同学的热烈响应;<br></h3> <p class="ql-block">2.许本港同学的撰文,打开了毕业五十年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追寻校园的青春和同学之情” 、“梦回南工” ,拉开了毕业五十年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一</p><p class="ql-block"> 追寻校园的青春和同学之情</p><p class="ql-block"> (写在毕业五十周年同学会前)</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买菜、做饭,照顾儿孙……;</p><p class="ql-block"> 为迎接毕业五十年的同学会,</p><p class="ql-block"> 平静的退休生活,又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 微信、短信、电话,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共同追寻当年的校园青春和同学之情。</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走进四牌楼高大的校门,</p><p class="ql-block"> 罗马式的礼堂是母校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刘雪初院长声振有力的报告余音犹在:</p><p class="ql-block"> “一百个青年人才有一人上大学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要化费一百两黄金……”;</p><p class="ql-block"> 院长的容貌和声音鼓舞着我们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的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貌,</p><p class="ql-block"> 但同学的情谊依然仍在;</p><p class="ql-block"> 多次的聚会就是友情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百年校庆我们有十二位同学在母校相聚,</p><p class="ql-block"> 零三年的十月我们有二十三位同学在南京石城饭店聚会,</p><p class="ql-block"> 金华之行有十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受到了童德成的热情招待。</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南工是我们成功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这里渡过了五年宝贵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有所成,青春无悔;</p><p class="ql-block"> 毕业纪念章陪伴我们一路走来,</p><p class="ql-block"> 从此开启了各自的精采人生;</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许本港2016/8-7</p><p class="ql-block"> 扵厦门黄金大厦寓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许本港夫妇(摄于2016.10)</p> <h3>文二<br></h3><h3> 梦 回 南 工</h3><h3> 告别亲人、离开家乡,</h3><h3> 搭乘北上的火车;</h3><h3> 奔驰了三天两夜,</h3><h3> 来到了我向往的学府——南京工学院;</h3><h3> 五年耕耘——春华秋实,</h3><h3> 收获了机械制造的硕果;</h3><h3> 感恩学校,更感恩老师。</h3><h3> “南京工学院”的校徽,见证了我们的大学时代,</h3><h3> 毕业五十周年,从南工到东南大学;</h3><h3> 学校的大门依旧,</h3><h3> 雄偉的礼堂坐落在校园的中央,</h3><h3> 图书馆旁又添新馆,</h3><h3> 六朝松枝繁叶茂,</h3><h3> 学校精神犹在。 </h3><h3> 中央大学时期的“前工院”是我们学习的课堂,</h3><h3> 在这里培养出了一代代精英——六位院士,二十一位知名人士;</h3><h3> 南高院是我们学校的前身——二江师范,</h3><h3> 这里曾经是机械系的所在地;</h3><h3> 是她开创了1902年至今的历史,</h3><h3> 大礼堂、图书馆、中山院、东南院……还有那文昌桥宿舍,</h3><h3> 都畄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 </h3><h3> * * * * * *</h3><h3> 穿越时光,岁月如歌,</h3><h3> 学生时代的一幕幕记忆犹存:</h3><h3> 文昌桥的第五宿舍,是我们起居的卧室,</h3><h3> 在课余时间常常传出悠扬的乐曲、欢乐的歌声,</h3><h3> 兴隆用二胡拉出了阿炳的心声,宝康的笛子吹得动人心弦,</h3><h3> 玉顺用俄语演唱的“卡秋莎”,让我们感受到了异国风情,</h3><h3> 还有三五成群的同学一起哼着“草原之夜”…… ,</h3><h3> 班长向大家推荐他的膏药——疗效神奇,</h3><h3> 志铭戴上了"和尚"的桂冠,以至忘了他的名字,</h3><h3>同学们朴实无华,真诚相处,笑声阵阵……。</h3><h3> </h3><h3> 许本港2016/10-1 </h3><h3> 扵厦门黄金大厦寓所</h3><h3><br></h3><h3>下图为校园秋色</h3> <h3>3.十月四日屠光峰同学在苏州与陆宝康同学的会面</h3><h3> 宝康夫妇在小区大门等候,虽未进家门,但情深意浓,并在微信中得到了许多老同学的热情祝贺;</h3><h3> 下图为屠光峰陆宝康会面时合影</h3><h3> 2016.10.4摄于苏州(干将西路120号)</h3><h3><br></h3> <h3>4.骆志铭同学的无锡、苏州、上海之行饱览了江南秋色</h3><h3> 他说;从南京到上海沿途稻谷金黄、桂花飘香,好一派江南风光。</h3> <h3>图1.无锡三国影视城</h3><h3>诸葛孔明塑像</h3><h3>(摄于2016.10.16)</h3> <h3>图2.苏州虎丘</h3><h3>( 摄于2016.10.17)</h3> <h3>图3.上海迪士尼乐园大门口的海盗船</h3><h3>(摄于2016.10.19)</h3> <p class="ql-block">5.上海同学用微信与大家交流</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三日申城冷空气过后天气睛朗,我们一行五人到于广惠家相聚,从早上十点畅谈到下午三时,大家热情洋益,谈笑风生,回忆了我们以前的大学生活。五十年过去了,人生苦短,我们应更加珍惜今天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上海同学欢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左起;姚沈生 于广惠 屠光峰 曹祥林 杨兴隆 王骏贤</p><p class="ql-block">(2016.11.3摄于于广惠家)</p> <h3>6.十二位同学在南京城市名人饭店会面记实</h3><h3> 一年前同学发起的毕业五十年,金秋十月在南京母校的聚会,因故停办。陶桂昌、许本港、骆志铭夫妇因早就订了参加聚会的车票和机票,也只能成为一次回乡的探亲和旅游。</h3><h3> 十月三日姚沈生和肖美芳通电,获悉陶桂昌和兒回乡探亲,很想见见老同学,肖决定随行,并决定在陶回老家转车的常州见面,于是就相约沪宁两地的同学在常州见面,让常州的东道主民南作些准备。</h3><h3> 十月九日,本港给南京邹王夫妇去电,告诉他们十一日下午空降南京,很想和他们相见。于是王嘉模就把这一消息转告了陶,空中传书,大家就一致作出了决定,在南京会面,并通知沪常两地同学。</h3><h3> 十月十二日晨民南夫妇由女儿驾车从常州赴宁参加会面。</h3><h3> 上海同学于广惠、姚沈生、楊兴隆十二日早上乘座八奌的动车赴宁,十点到达南京,下火车坐地铁到鼓楼,这时王嘉模、华玉玲两同学早已等在饭店门口,老同学多年不见,突然出现,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进入大厅后,大家又紧握双手,久久不放……。</h3><h3> 民南同学依赖现代通讯的快捷,还找到了失联五十年的华玉玲同学,所以她参加这次会面分外高兴。会面时间虽只有一天,沪常两地同学均是早出晚归,虽时间虽短,但见面后,大家热情洋益,谈笑风生,相互回忆大学时代的点点滴滴,争相倾吐别后五十年的思念之情,暢谈人生的曲折经历,喜悦之事……。离别时大家又一次紧握双手,相互祝福,依依不捨,期待再次相见。</h3><h3> 这次聚会共有19位同学及家属参加(12位同学,7位家属)。</h3><h3> 别时容易聚时难,人生难得欢聚时。但願我们常相聚。</h3><h3> 这次大家见面,虽决定仓促,时间短暂,但同学们热情奔放,场面感人,令人难忘。</h3><h3> 2003年10月南京石城饭店同学聚会,德成同学为聚会赞助了2000元;</h3><h3> 2004年10月十位同学金华之行,他给毎位同学赠送了一座东阳木雕“马上封猴”;</h3><h3> 今年,同学毕业五十年,他又给毎位同学赠了礼物——保温杯。</h3><h3> 德成同学只是一位公务员,并不富裕,可毎次同学相聚时,他总是热情支持,表达心意, 我们真诚地感谢他。</h3> <p class="ql-block">图1.十二位老同学在南京城市名人饭店大门口合影</p><p class="ql-block">上图前排自左至右:</p><p class="ql-block">姚沈生 华玉玲 肖美芳 于广惠 王嘉模 楊兴隆</p><p class="ql-block">后排自左至右:</p><p class="ql-block">陶桂昌 许本港 骆志铭 朱玉顺 周民南 邹振元</p><p class="ql-block">图2.十二位同学在酒店大堂留影</p><p class="ql-block">(摄于2016/10-12)</p> <h3>图3.情深意浓,举杯相庆。<br></h3> <h3>图4.五朵金花与七位老汉<br></h3> <p class="ql-block">图5.五朵金花与四位老汉家属</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骆夫人 许夫人 于广惠 </p><p class="ql-block"> 周夫人 朱夫人</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王嘉模 姚沈生 肖美芳 </p><p class="ql-block"> 华玉玲</p> <h3>图6.分别了,还有讲不完的同学情。<br></h3><h3><br></h3> <h3>图7.纪念毕业五十年德成同学赠送每位老同学的保温杯。<br></h3> <h3>7.陶桂昌等六位同学看望童德成</h3><h3> 2017年4月由陶桂昌同学发起的童德成家乡之行,得到了部分同学的热烈响应,陶桂昌肖美芳同学从湖北宜昌出发,周民南夫妇从常州出发,上海的姚沈生和杨兴隆坐上了南下的火车,黄敬铭同学从福建莆田出发,四月十二日大家先后到达金华,德成夫妇到车站迎接,再一起前往德成的家乡——东阳,并安排大家住在东阳凤凰谷天澜渡假区内的天澜大酒店,记得还是2004年见的面,一幌又十多年过去了,一时老同学相见,显得妢外亲切。当晚德成夫妇热情设宴招待六位老同学及其家属。</h3><h3>第二天陪同大家一起游览了东阳横店的影视城——园明园等著名景点。</h3><h3>十四日又陪同大家游览全国十大名村之一——东阳南马花圆村,并受到胡小明书记的热情接待,中午胡小明书记在花圆大厦宴会厅设午宴招待大家。</h3><h3> 十五日上午大家游览了东阳市,难忘的三天很快就过去了,别时容易相见难,临别时大家总是依依不捨,盼望再次相见。</h3> <p class="ql-block">图1.德成夫妇招待老同学</p><p class="ql-block">老同学再次相聚,大家纷纷举杯相庆</p><p class="ql-block">(摄于2017.4.12)</p> <p class="ql-block">图2.童德成陪同老同学游览影视城</p><p class="ql-block">游览园明园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摄于2017.4.13)</p> <h3>图3.游览园明园景点之二</h3> <h3>图4.德成夫妇带我们参观全国十大名村——东阳南马花园村时受到了胡小明书记的热情接待。图为胡小明书记在花园大厦宴会厅设午宴招待大家的场景。</h3><h3>(摄于2017.4.14)</h3> <h3>图5.在天澜大酒店吃早餐</h3><h3>(摄于2017.4.15)</h3> <p class="ql-block">图6.在天澜大酒店的庭园前留影</p><p class="ql-block">(摄于2017.4.15)</p> <h3>8.陶桂昌、肖美芳的上海苏州之行</h3><h3>陶桂昌、肖美芳看望童德成后从东阳来到上海。上海是肖美芳的老家,现在陶桂昌也成了半个上海人,他俩来上海既要看望亲朋好友,又想见见上海这么多老同学(有十位老同学)。</h3><h3>苏州有陶桂昌在校同舍的陆宝康同学,已有十多年不见了。</h3> <p class="ql-block">图1.上海同学欢迎陶桂昌肖美芳同学</p><p class="ql-block"> 陶桂昌肖美芳同学从童德成家乡来到上海,受到了上海同学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摄于2017.4)</p> <p class="ql-block">图2.陶桂昌和肖美芳同学苏州之行</p><p class="ql-block"> 陶桂昌夫妇在苏州看望陆宝康同学,临别时宝康夫妇送至小区大门口。</p><p class="ql-block">(摄于2017.4)</p> <h3>六、幸福的老年生活</h3><h3> 经历了风雨六十载,大家都已进入了安度晚年的时代,有的同学一家三代同堂,有的同学已是四世同堂,其中周民南同学就是我们典型的代表。今天虽然我们的脸上均增添了岁月的印痕,但令人欣慰的是至今大家仍都很健康,有不少同学还能外出游玩,过着安定幸福的晚年生活。</h3><h3>下面一组照片记录着我们晚年的幸福和乐趣。</h3> <h3>1.周民南夫妇的幸福晚年</h3> <h3>图1.四世同堂</h3><h3>春节老爷子给儿孙辈发红包</h3> <h3>图2.周民南夫妇的八十寿辰</h3> <h3>图3.已到菜花烂漫时,我抱儿孙丛中笑</h3> <h3>2.老同学在南京相聚时朱玉顺夫妇的合影</h3> <h3>3.于广惠肖美芳在南京相聚时的亲切交谈</h3><h3>(摄于2016.10)</h3> <h3>4.王云生夫妇喜庆八十大寿</h3><h3>南京东宫大酒店</h3><h3>(摄于2019.2.20)</h3> <h3>5.我们在宜昌也很潇洒</h3> <h3>6.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施</h3> <h3>7.陆宝康夫妇和儿孙在一起共度生日</h3> <h3>8.邹振元王嘉模的生日合影</h3> <p class="ql-block">9.东大文昌桥学生食堂</p><p class="ql-block"> 2018.10.19邹振元王嘉模和屠光峰夫妇相聚东大文园宾馆,中午在文昌桥学生食堂共进午餐。</p> <h3>10.骆志铭夫妇的天伦之乐</h3> <h3>11.王连印的业余爱好</h3> <h3>图1.泰山南天门</h3><h3>(摄于2019年夏)</h3><h3><br></h3> <h3>图2.蒙古草原上的羊群和马儿</h3><h3>(摄于2019年夏)</h3> <h3>图3.济南新建的华山公园</h3><h3>山水相融,风光秀丽</h3><h3>(摄于2019年秋)</h3> <h3>12.王云生同学看望张克亮</h3><h3> 张克亮同学南京人,回族,是我们班年长的一位老同学,他是一位调干生,在校期间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生活上艰苦朴素,为人諄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h3> 图为2020年5月7日王云生同学到敬老院看望他时合影。时年九十高龄。</h3> <h3>七、青春的回望</h3><h3>回望六十年前我们英俊的小伙,靓丽的姑娘,大家深感:我们无愧于逝去的青春,无愧于母校对我们的教导,无愧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h3><h3>今天,我们走过风雨六十载,暮然回首,貌已变,情依旧,青春常在,今生无悔!</h3><h3> 愿老同学,永葆青春,健康长寿!</h3><h3><br></h3><h3>下面四组图片为当年我们进入南工前后的倩影</h3><h3>(男同学23人、女同学9人),不知道,英俊的小伙,靓丽的姑娘,今天看后有何感想?</h3><h3>(2020.5原件复制)</h3> <p class="ql-block">图1.共九人,左起:</p><p class="ql-block">蒋建新 王云生 许本港 骆志铭 邹振元</p><p class="ql-block"> 屠光峰 王连印 柳希正 曹祥林</p> <p class="ql-block">图2.共七人左起:</p><p class="ql-block">杜觉民 陆宝康</p><p class="ql-block">陶桂昌 周民南 王金棠</p><p class="ql-block">王骏贤 张仲谋</p> <p class="ql-block">图3.共七人,左起:</p><p class="ql-block">黄敬銘 张克亮 周元昌</p><p class="ql-block">童德成</p><p class="ql-block">杨兴隆 朱玉顺 唐继芳</p> <p class="ql-block">图4.共九人,左起:</p><p class="ql-block">肖美芳 华玉玲 于广惠</p><p class="ql-block">朱永莉 王嘉模 刘石光</p><p class="ql-block">戴经绮 陈杏芬 姚沈生</p> <p class="ql-block">八、二班的信息 </p><p class="ql-block"> 今天,发达的互联网让我们通过微信看到了二班同学的这些珍贵照片,照片中的许多同学都不认识了,岁月真是不饶人啊!</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的岁月,六十年的风雨沧桑,虽改变了他们的容貌,却改变不了他们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在南工读书的日子,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个班同一专业,居住在相邻的宿舍、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实习、劳动,一起参加社会实践,一起搞毕业设计,一起参加毕业分配,有的还被分配在一起工作,渡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时光,同时也结下了深深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祝愿二班同学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编者2020年5月扵上海</p> <p class="ql-block">图1.21612班同学在母校礼堂前留影</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18日~20日,毕业40周年,相聚南京。住南汽宾馆,参加人数21位。</p><p class="ql-block">聚会期间还参加了东大机械工程学院90华诞庆典活动。</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芮瑾瑜 徐贵平 何同珍 王志玲 高桂珠 平一心 马品华。</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董明文 项跃平 张玉林 刘高才 陆望明 张 久 陆根奎。</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禹在猛 吴秉森 张毓儒 陈宗网 曹文亮 王立淦 卢普伦。</p> <h3>图2.南汽宾馆大堂</h3><h3>南京聚会期间居住在南京汽车厂的南汽宾馆</h3><h3>(摄于2006.5.18)</h3> <p class="ql-block">图3.参观上海世博会。</p><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25日~27日,相聚上海,参观世博会。住宁夏路莫泰168旅馆,参加人数22位(有几位同学有事或身体欠佳未能参加)。</p><p class="ql-block">并在上海曹阳路丰收日酒店聚餐。</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起蒋佩烈,后排右一朱念保。</p><p class="ql-block">他们2位06年没有联系上,2010年才联系上。</p> <p class="ql-block">图4.上海外滩留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高桂珠 芮瑾瑜 何同珍 王志玲 马品华 徐贵平 须雅芳。</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曹文亮 陈宗网 卢普伦 刘高才 吴秉森 张玉林 陆根奎 蒋佩烈</p><p class="ql-block"> 禹在猛。</p><p class="ql-block">(摄于2010.5)</p> <p class="ql-block">图5.上海丰收日酒店大堂(曹杨路)</p><p class="ql-block">(摄于2010.5)</p> <p class="ql-block">图6.21612班女同学相聚在上海</p><p class="ql-block">左起:平一心 何同珍 须雅芳 王志玲 </p><p class="ql-block"> 徐贵平 芮瑾瑜 高桂珠 马品华</p><p class="ql-block">(2010年5月摄于上海曹杨路丰收入酒店)</p> <h3>图7.二班八位女同学的毕业纪念</h3><h3> 摄于1966年7月的二张黑白照片,显示了当年大学生的靓丽青春,展现了那个时代大学生的形像(可惜少了男同学)。经历了四十年风雨沧桑,当她们相约2006年回到母校时,仍是英姿犹存。</h3> <p class="ql-block">图8.1964年二班女同学参加国庆遊行后,返校时在碑亭巷光华照相馆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9.2019年5月卢普伦马品华夫妇参加了赴俄罗斯的旅行团,游览了莫斯科红场、参观了莫斯科大学,随后又到圣彼得堡游览了冬宫等名胜古跡。</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他俩在圣彼得堡拉多加湖畔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10.俄罗斯——莫斯科景点</p><p class="ql-block">上图:与团友在莫斯科大学</p><p class="ql-block">下图:红场旁的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摄于2019.5游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图11.俄罗斯——圣彼得堡景点</p><p class="ql-block">上图:冬宫广场的留影</p><p class="ql-block">下图: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巡洋舰</p><p class="ql-block">(摄于2019.5游俄罗斯)</p> <h3>九、春华秋实</h3><h3>六十年辉煌,桃李纷芳满天下!</h3> <p class="ql-block">十、班长陶桂昌的贺词</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的班长陶桂昌,获知班群上要发文纪念大家相逢相知六十载的消息后,从湖北宜昌为老同学发来的贺词。</p> <p class="ql-block">十一、编后感言</p><p class="ql-block"> 我的美篇写到了2019年,2020初遇到疫情大流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受到了限制,期待早日恢复正常,继续写下我们的经历。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算沧海一栗,但我们可写的还是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比起一般人还是要多点,回忆往事,让我十分怀念过去的一切——同学间的情谊、人的朴实……,可是再也回不去了,今天我们都已进入老年,青山不老,但愿大家青春常在。</p><p class="ql-block"> 可写可发的照片很多,无奈美篇一次最多只能发一百张照片,但有的事有的照片确实难捨,所以我不得不把它拼成组图,这样看起来就不太清楚,但可点击图片放大些观看。</p><p class="ql-block"> 屠光峰2020/8-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后记</p><p class="ql-block"> 南京工学院21611班相逢相知六十载(下)——春华秋实“专辑”也写完了。相逢相知六十载上篇写了“我们的大学时代”,记述了我们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下篇“春华秋实”记述了我们退休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从逻辑上讲还少了我们人生中最精彩的记录——工作,可这是一项力不能及的事,因为毕业后大家分配在全国各地工作,工作的内容又涉及到多个领域,跨越年代又很长。幸运的是:我们在多次聚会与交流中,获得我们的同学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无愧于学校和老师的教导,无愧于这个时代,这是我们大家值得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在“春华秋实”的编辑过程中,我要感谢二班同学向我提供的他们在南京、上海各地的聚会图片,向我提供的俄罗斯之行的美景,向我提供的当年女同学的毕业纪念照……,我还要感谢我们的班长,为老同学亲笔写下了贺词,所有这些都大大增添了这篇美篇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是坚强的信念陪伴着我们一直走到今天。退休后,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外出旅游、享受天伦之乐、生活安定,过着现代文明的快乐生活,这是我们今天值得庆贺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大家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2日编者扵上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大家向我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因一篇文最多只能发一百张照片,故只能把最有代表性的图片附上。</p><p class="ql-block"> 第一张图片为鸡鸣寺全景</p>

同学

摄于

陶桂昌

老同学

上海

夫妇

骆志铭

大家

我们

屠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