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生在洈水,长在洈水,却没有真切探寻过洈水。身在洈水,心在洈水,却没有完全读懂过洈水。洈水四月天,忙中得闲余,与报社同仁们相约,来一场洈河源头探访之旅。</h3> 从曲尺峡,到母猪磦,从黄林桥,到乌溪沟,从郑家铺,到冒甲洲,游历在洈河的中段,溯源到洈水湖上游,风景不一样,心情更不一样。 <p> 洈水的大气,仿佛被洈水湖所容纳,洈水的浑厚,却在百里之外的五峰大山之中;而位于洈水湖上游的峡长山谷,却是整个洈河流域中最灵动之处。</p> 曲尺峡一段人工栈道,我们溯水而上,近三个月的疫情封闭,让我们格外珍惜这眼前的风景,沉寂了整个冬季的峡谷,因我们的到来,仿佛被唤醒了一般。穿行在峡谷之中,人在山中行,水在脚下走,几株杜鹃花,几声鸟鸣叫,仿佛微醉在这山水间。 栈道中,路过一处姊妹洞,山泉水依山而下,隔着老远,便觉得水花溅落在脸颊上。山中的花草、树林、水花、泥土、鸟虫的气味,闯入我的鼻息,犹如奶油蛋糕中夹杂的一丝丝蜂蜜,或如水中鱼儿轻拂着全身的每一寸皮肤,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整个世界也都安静下来。 疫情之冬,寒冷之极,每个人都在惊恐和茫然中,期盼着阳光,静待着春天。病毒,把人与人隔得很远,疫病,让整个社会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在疫情之中才真正明白了生命之重、人情之浓。2020,注定让每一个人铭记,注定让每一个人成长。 走到峡谷的一处仿古桥廊,便是行程的终点,也是我们休息落坐的地方。听山洞里奔涌而出的山泉,看峡谷两旁的群山,赏古色古香的桥廊,在河水中洗一洗手,水的气味停留在手指间,久久不散。 <h3 style="text-align: left;"></h3> 沿着洈河一路而下,在洈河湘鄂交界之处,我们探寻到千年古藤树。古藤树,本是藤,又是树,树间绕藤,藤中有树。在一处半山腰,两户人家的后山,我们见到了古藤老树。正值古藤上的禾雀花盛开,放眼望去,林中一片紫色,几缕阳光从林间投射下来,撒在紫藤之间,如秘境一般,步入仙地,人不知所在何处。 古藤扎根在地上,藤枝却伸展在十余米的树巅,大概藤根直径约有30公分,实属罕见。幸得周边农户的爱护,得以让我们遇见这如此惊艳的景色,叹谓这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藤依树而生,树伴藤相守,自古以来,被人们看作是爱情和婚姻的终极愿景,寓意着人们相爱要相依相守至终老。幸来此地,幸见此景,在同仁们的撮合下,我与老婆在紫藤树下,牵手留影。结婚十五年,很难在众目睽睽之下与老婆合影,可能是最亲密的人,有着最远的距离感吧。美丽的紫藤树下,我们团队的摄影胡姐姐,把我们夫妻最梦幻的瞬间记录下来,不枉这紫藤,不负这时光。 临近中午,来到我们最后一站冒甲洲,一处洈河边上的自然村落,四面环山,临水而居,犹如桃源。早就听说冒甲洲,这里的居民依山而居,环抱河洲,错落有致,各成一景。在冒甲洲文化中心户周老家里吃过地道的农家饭,我们参观了覃老的农家小院,根雕、字画、木艺、石刻,一件件家藏都我们啧啧称叹。最有味道的农家,不仅停留在这一件件写满故事的展品,还流淌在周老、覃老那韵味十足的乐曲中。 一把胡琴,一支竹笛,便拉出一段最动人的洈水山歌。在这山歌中,我们听到了洈水人那远去的打渔号子,看到了洈水人骨子里纯朴和善良,感受到了洈水泥土里满满的故事。 溯访洈河源,便是探访自己,山不向你走来,你便向山走去!<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