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光荏苒,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一转眼高中毕业已40载。40年间沧海桑田,80多位同学分散在祖国各地有的已定居海外,难得见面甚至失去了联系。去年四月我们的大本营“纯真年代”微信群只有40多人,仅为当年四班人数的二分之一。可以说会务组寻亲任务艰巨,需要找到不在微信群以及失联同学共计40余人。</p> <p>一、同学名单</p> <p> 在40年的岁月记忆中,有印象深刻的同学和趣闻,也有名字或相貌模糊的情况。当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人员流动频繁。有同学转学至内地,也有外校同学慕名转入我校,以及文理科分班等等,每个学期都有人转入转出。寻亲需要一个脉络清晰、信息完整的同学名单。</p> <p> 正当我一愁莫展时,宇红拿出珍藏40多年的高一四班分班成绩单,每个同学的单科成绩、总成绩甚至还有所录取的大学都记录在册,这文物级的成绩单让我如获至宝。感谢宇红,不愧是学习委员的收藏,真是太用心啦!</p> <p> 成绩单显示分班时四班在册学生共80人,我补充了6位后期转入的同学。为防止遗漏,确保四班同学“一个都不能少”,经会务组反复回忆核实,最终确定高一至高二近一年半时间,四班共有89位同学,包括转文科班以及转到内地的同学,真是超级大班啊!</p> <p> 我猜测在母校的档案里,也找不到如此完整的四班名单。因为有些同学没有交集,但曾经同属一个集体,我们是同学也是见证者!</p> <p> 有同学提醒,龙雯曾依据毕业合影写过全班同学名单,经对比合影名单中只少了1人。在此为心系四班的龙雯同学点赞!</p><p> (更正一下,实际应该是88人,分班成绩单上刘冀青我看成了刘燕青,无端多出1人。谢谢宇红的指正!)</p> <p>二、按区域寻找</p> <p> 同学名单确定后,我将会务组小伙伴提供的部分同学电话号码按居住地划分整理,并在寻亲过程中随时补充完善。虽然号码不多,并且有些号码已换了新主人,但我们相信星星之火的奇迹。这份新鲜出炉的同学名单为会务组的寻亲之旅拉开了序幕!</p> <p> 会务组分工合作,按区域划分向同学广而告之。如宇红主管海外区域,冀青负责华东片区。管怡社交广,除华南片区外,平时有联系的同学他都热心通知。国梁和小乐好人缘,更是以“地主”的身份多次邀请同学。会务组同学热情高涨,作为曾经的寻亲队长,我也要当仁不让,和小伙伴一起协同作战,为实现”一个都不能少”而努力。会务组期待大家口口相传,把聚会的消息传达到每位同学。当然也遵循自愿的原则,是否参加由同学自行决定。</p> <p>国外同学</p><p><br></p> <p>上海同学</p><p><br></p> <p>华南地区同学</p><p><br></p> <p>猜猜这是什么组合</p> <p>三、邀请函</p> <p> 为便于准确传递聚会信息,会务组讨论制作了文字、图片和音乐结合的电子邀请函。管怡的同乡会邀请函让我深受启发,立即上网扫盲学习。网络上邀请函风格迥异,清新文艺、怀旧复古……,让人眼花缭乱。虽然我们已近花甲,但同学聚会就是要找回当年活力四射的感觉。邀请函应充满青春气息,让同学有相见的“冲动”。</p><p> 第一封邀请函的封面主题,我采用了炫彩模式以凸显质感,图案是坐在围墙上招手的少年男女,与我们学农时顽皮的样子相差无几,仿佛在召唤大家放飞自我、重温同窗友情。</p> <p> 在寻找同学和征集新老照片过程中,我感叹四十年桑海仓田世事变迁,同学们天涯海角甚至只身海外天各一方;也感叹岁月蹉跎了大家的容颜,但同学的情谊没有变。在致老同学的信中我有点情不自禁:“远方的你还好吗?老同学我们想你!”</p> <p> 与此同时,宇红创建“高二四芳华流年”QQ群,用于聚会报名、收集新老照片以及美文作品。邀请函中公布了群二维码,号召大家在QQ群相聚,并分享珍贵的图片记忆。现在QQ群已成为同学们的云上影集、美篇文库,大家共同录入的新旧照片已达1800张之多,关注度极高。</p> <p> 邀请函包括聚会时间、地点、活动流程、报名方式、费用、会务人员联系电话和关于交通的温馨提示等等,涵盖了聚会所涉及内容,形式简单明了,便于微信传播和随时查阅。</p> <p> 邀请函还穿插了不同时期同学聚会的照片,以唤起青春的回忆,期待产生共鸣,带动更多的同学参加聚会。</p><p> “似水年华”为高中毕业合影,“青春岁月”代表大学时代、“光阴似箭”与”岁月如梭”则是不同时期国内聚会,“时光不老我们不散”集中展示与定居海外同学的相聚。遗憾的是篇幅有限,大家提供的照片不能全部录入。</p> <p> 毕竟我们已近花甲之年,而且不排除有些同学已经是“有架子”的人了(心脏支架),同学们的健康始终是会务组关心的重点,深感责任重大,必须提醒大家根据身体状况确定是否参加聚会。邀请函中的免责声明以前从未涉足,也是会务组讨论最多的问题。</p> <p> 第二封邀请函以“再不疯狂就老了”为题,再次发出邀请,同时公布报名情况,征集新老照片,收集美文、美画和美作等。</p> <p> 最初的设想是用青海花儿作为邀请函配乐,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同学们的青葱记忆。可惜翻遍软件App所有音乐,未找到一首花儿。无奈只好选用了一曲台湾校园歌曲“光阴的故事”,也算扣题吧。</p> <p> 第一次做手机邀请函,本人只能是学中干,作品不尽满意,遗憾也是有的。同事不相信这新潮邀请函是我这60岁阿奶的尝试,我自嘲本人人老心不老,就当是老黄瓜刷嫩漆——“装嫩”吧。</p> <p> 目前软件APP显示第一封邀请函点击量已达720次,第二封200次。说明邀请函得到了广泛传阅,在动员同学和了解聚会信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 <p> 寻找同学的过程,就像寻找散落在天涯的珍珠,我们的任务是要将珍珠重新串联成美丽的项链,重现四班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