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甘肃省陇西县以全国有名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而闻名,号称“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12镇5乡,215个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万人,耕地面积165.9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3亩。全县海拔1612—2762米,年均气温8.1℃,日照时数2210小时,降雨量415毫米,无霜期160天,属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之一。</p><p> 4月16—18日,本着考察学习的目的,随河口镇领导一行四人有幸前往陇西县实际考察学习,通过眼看、耳听和亲身感受,深深地感受到:陇西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牢固、引导支撑有力、技术服务到位、产业规模宏大、产业链条完整、经济效益显著。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有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46家,中药材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建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首阳和文峰中药材交易市场,年吞吐量达到17万吨,年交易额超过6亿元,中医药产业对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p><p>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对我们触动很大,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加以学习和借鉴。</p> <p>宾馆楼上俯瞰陇西县县城</p> <p>西北最大的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由首阳本地一个大老板投资建设(江能集团)</p> <p>交易市场内,按中药材的不同品种,分别划分了党参、黄芪、种子、种苗、切片等不同交易区域。每逢农历双日逢集日,中药材和种苗交易区域内,停满了满载中药材的大小车辆,交易市场人气旺盛,交易活跃。</p> <p>这是通过育苗移栽,一年生长采挖烘干的白条党参</p> <p>装满农用车的白条党参</p> <p>这是装满农用车的黄芪</p> <p>黄芪</p> <p>中药材种子交易区,各品种的种子应有尽有</p> <p>这是中药材苗木交易市场</p> <p>苗木以黄芪、党参为主,数量庞大,质量有好有坏,有大有小</p> <p>我们购买了点黄芪和黄芩种苗,准备在河口中药材示范园试验种植</p> <p>中药材种子应有尽有</p> <p>这是中药材切片交易大厅,大厅内按行留出过道后按行设摊位,各摊位上都摆满了切片样品,切片以黄芪、党参、当归、干草等居多,也有柴胡等切片。</p> <p>要进入切片交易大厅的切片,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切片的来源要有可追溯性</p> <p>深入交谈,了解交易规则和交易情况</p> <p>对他们切片交易深感兴趣</p> <p>在线下中药材交易市场交易的同时,江能集团积极打造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和中药材信息发布平台,可随时通过平台进行中药材交易,再由中药材线上交易配送中心发往全国各地用户。</p> <p>这里发布的中药材交易价格,成为全国中药材价格的晴雨表,主导着全国黄芪和党参的价格走势。</p> <p>江能集团的宏伟蓝图</p> <p>江能集团的营运模式</p> <p>这是中药材线上交易的配送中心</p> <p>线上下单,这里配送,保证质量</p> <p>这是陇西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占地200亩,分别由中药材研究院和县农技中心负责,园圃内集中了上百个中药材品种种植,可以开展中药材的种植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引领。</p> <p>这是园圃内种植的地膜黄芪</p> <p>这是正在进行黄芪育苗,购买的地膜是打好孔的专用膜。</p> <p>她们的育苗方法简单实用,整好地后铺上带孔专用膜,然后在每个孔里放入5—6粒黄芪种子,盖上一层细土和细砂就可以了</p> <p>这是冯了性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即将要加工的中药材仓储库</p> <p>即将要被加工切片的黄芪</p> <p>戴上鞋套,走进车间,亲眼目睹了忙碌的加工场面</p> <p>生产线旁切片炮制好的饮片</p> <p>仔细观看黄芪切片</p> <p>详细了解切片工艺</p> <p>参观饮片包装车间</p> <p>这是切片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p> <p>走进中药材展览馆,了解陇西县中药材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发展成就。沙盘上显示好多国内有名的中药企业落户陇西。</p> <p>千年药乡</p> <p>观看陇西产的“黄芪王”</p> <p>这根“黄芪王”长度达到2.45米,非常罕见</p> <p>中药故事传说</p> <p>中药发展史</p> <p>中药发展史</p> <p>中药材标本</p> <p>展览馆一角</p> <p>展览馆一角</p> <p>陇西生产的“大黄王”</p> <p>参观讲解</p> <p>“灵芝王”</p> <p>陇西县的“党参王”</p> <p>展览馆一角</p> <p>展览馆布展的原药材</p> <p>陇西制药企业生产的中药药品</p> <p>陇西县被冠以“中国黄芪之乡”</p> <p>深入田间地头,走近老百姓,亲眼目睹陇西群众是如何种植中药材的。这是老百姓黄芪育苗场面。</p> <p>放入种子后,撒上一层细土,再撒上一层薄细砂</p> <p>田间地头了解老百姓种植情况</p> <p>他们一般用地膜种植,主要为了保墒,多用的是50公分宽的黑色地膜</p> <p> 陇西土壤松散,气候较为干旱,非常适合根茎类中药材生长。党参、黄芪都是育苗移栽后生长一年就采挖了。党参每亩产量150公斤左右,黄芪350—450公斤左右。</p><p>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这里基本都是按行种植,耙麽好土地,种植时先顺行施上专用复合肥,依照距约50公分、株距10公分左右掌握,按行摆放好种苗,几乎平放在地上,然后除稍微露出芦头外,用土盖上苗子,再铺上地膜(苗子芦头在地膜边位置),再压好地膜。下一行依次进行。</p><p> 苗子平着摆放,既不影响成活和生长,还能有效防止根扎的过深而影响采挖,更有利于采挖机械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采挖成本。</p> <p>走进陇西一家中药材加工作坊,四五名工人正在洗剂和切片,一台机子一天可以生产2吨切片,切片后再进行烘干。虽然简陋,但很实用。</p> <p>生产中的切片机</p> <p>这家正在晾晒黄芪</p> <p>将分级后剩下的分支部分进行晾晒</p> <p>这是还没有投入使用的中医药康养一条街</p> <p>牌楼非常高大上</p> <p>街上有点空旷</p> <p>康养一条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p> <p>这是康养街简介</p> <p>石头上刻上了康养验方,有一定的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