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在音乐编创专题推送第二期见面了。</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h3> 首先请同学们点击播放以下五个音乐片段,听赏判断每段音乐两个乐句的关系是“相同”还是“相似”,并完成下方👇🏻的连线。</h3> <h3> 如果你能在“相似”的音乐片段里找出一些规律,那就更好了!我们现在开始听吧:</h3> <h1><b> 公布答案喽!</b></h1> <h3> 第一个问题大家都回答正确了!有人思考老师提的另外一个问题了吗?我们刚才听到的片段二三四五均是相似关系,那在这些相似的基础上,我们还能把他们分出不同类别吗?如果还需要再确认一下的话,快重新播放一下上面的音响哦。</h3> <h3><br></h3><h3> 太棒了!</h3><h3> 你们说得没错!这些相似中,《雨花石》变换的是句头的旋律,而其它几首作品都变换的是句尾的旋律。</h3><h3>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大家不简单!你们自己发现了音乐创作中的奥秘,我们称其为——变化重复。而刚才你们听出的句头与句尾的变换,则将变化重复划分成了两类,我们称其为“同头换尾”和“换头合尾”。</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下面,同学们继续跟老师进行今天的学习,这一期我们主要来熟练掌握变化重复中的同头换尾。</h3>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中国民间乐曲中,就有同头换尾,我们来一起看下面的谱例,这是李叔同先生于1905年填词创作的一首学堂乐歌《祖国歌》,它的旋律来自民间乐曲《老六板》。这首歌曲是我们音乐课要求背唱的曲目,请跟随音响尝试演唱一遍,演唱的同时请关注同头换尾出现的位置。</h3></h3> <h3> 你唱的真不错!有没有感受到:来自民间音乐《老六板》的曲调,琅琅上口,唱来更觉亲切、动听?这首学堂乐歌是为数不多的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进行填词创作的经典之作,在当时曾受到广泛的欢迎,它歌词里充满对我国地大物博及深厚人文积淀的歌颂,同时,作为学堂乐歌,它还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你发现歌曲中同头换尾的位置了吗?——正确!同头换尾就出现在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同头换尾在音乐编创中是非常利于巩固音乐主题形象常用技法。两个乐句开头相同,后续发生对比变化。它有时出现在乐曲伊始,有时在发展进行中。</h3><h3><br></h3> <h3> 下面请听赏《保卫黄河》片段,尝试找出同头换尾的部分。《保卫黄河》选自诗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首,它音调中充满跃动的、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艺术形象非常鲜明、生动、有力,表现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不论是在抗日的前线,在敌人后方,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巨浪,犹如黄河怒涛在咆哮,后浪推前浪,此起彼伏,越来越高涨。</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你找的真准确!同头换尾出现在作品的发展过程中,红框同头、蓝线换尾。刚才我们仅听到了作品的第一段,下面提供给同学们完整的由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先生指挥的《保卫黄河》经典版本视频,你会发现:后续的音乐发展精彩迭起,冼星海采用了二部三部轮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不仅增加了歌曲的群众合唱性,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同学们尤为注意聆听穿插于三部轮唱中的“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装饰性乐句,不仅让音乐气氛生动活跃,同时也用音乐的语言、音乐的形态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同头换尾作为音乐编创中的常用技法,不仅在中国作品中常见,在外国作品中也比比皆是。下面请你尝试听记补全艺术歌曲片段缺失的乐谱:</h3> <h3> 让我们来揭晓答案吧,你答对了么?</h3> <h3> 是的,你听记的正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名作《鳟鱼》的主题。同头换尾不仅大量出现在艺术歌曲名作中,在经典的歌剧音乐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不信你听听来自歌剧《阿依达》中的《凯旋进行曲》,听的时候,请回答老师:这段谱例按照谱面反复记号演奏的正确排序是什么?</h3> <h1> <b>这段旋律非常经典,演奏的顺序应为:</b></h1><h3> </h3> <h3> 同学们应该发现了,一房子二房子反复记号的作用就是为了达成同头换尾。</h3><h3>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同学们,你想不想尝试续写一段同头换尾旋律?我们试一试:</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相信你一定写的不错。</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其实这个旋律主题来自海顿的名作《“惊愕”交响曲》。</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海顿的笔下,他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看谱例听一听!</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有的同学一定很高兴,感觉自己的创作与作曲家海顿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 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变化重复中的“同头换尾”,有没有同学联想到你所熟悉的一些旋律是属于“同头换尾”的呢?</h3> <h3> 看——来自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史佳宜就想起了一首熟悉的歌曲:</h3> <h3><br></h3><h3> 你能唱出几首吗?欢迎你唱一唱发到老师的邮箱分享哦!</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下面让我们测一测自己今天学的怎么样吧!扫描二维码,听音乐片段看谱例完成小测试。提交问卷后可以看到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哦!准备好了吗?快快开始吧:</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好的,问卷提交成功,老师已收到你的答案了。</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你做对了吗?看看答案:</h3> <h3> 课后请同学们为下面给出的主题旋律进行续写创作, 写好后可拍照发送老师邮箱,老师会给同学们一些专业的指导回复。</h3> <h1>老师的邮箱是:</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musicteacherguo@163.com</h1>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同学们,本期关于音乐创作中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的学习就到这里了,相信你收获满满。下期我们将继续围绕“变化重复”——换头合尾展开学习。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期再见!</h3> <p>本期备课及编撰:</p><p>郭 远(北京汇文中学 区骨)</p><p>盛京华(北京景山学校 区骨)</p><p>张 媛(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 区骨)</p><p>张 靓(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 区骨)</p><p>白 雪(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p><p>指导监制:</p><p>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音乐、戏剧教研室</p><p>特别表扬:</p><p>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史佳宜 同学</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