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河</p><p> 明德四班:王惠莹</p><p> 虽不像游鱼,非在河水中生活不可,小孩子喜欢玩水,却仿佛是天性。即使大人们三令五申,甚至在抓到下河以后给我们一顿痛打,却依然在炎炎烈日下躲过父母的监视,来到河边嬉闹。</p><p> 连滔滔的大江算着,一切河流之中,我爱山中的小溪,穿城的延河,在幼年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村庄河流。提到河流,就会想起童年的玩伴;溅起的水花;因为我下河父母举起的扫把;以为长大会变成青蛙,但十分可惜变成了蛤蟆的小蝌蚪………真的,河流的缘结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都是。</p><p> 记得,在农村生活的外婆,总是去亲戚家串门。在炎炎的夏日,从老屋出发,外婆牵着我的手,山路上尘土飞扬,黄土块被无数人踩过后早已变成绵密的细土。一脚下去,一朵小小的土云在脚边爆开来,溅起的尘土迷了人的眼。这样的路,走了小半天便灰头土脸,人也渴得紧。这时外婆就会领着我下到河滩里去,脱了鞋,岸边的土地潮湿松软,半跪在河边,掬一捧水,洗去脸上的尘土,河水的温度刚刚好,让人感到一股清凉蔓延至全身,又带着被阳光照耀的微温。河水在指缝间冲刷,带来无比奇妙的触感,思绪也仿佛被河水冲走,飘的很远……</p><p> 自从远离井乡,为了学业来到了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后,像这样的溪流很久也没看到过了。每每想起小时候与朋友们打水仗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虽然小时候玩闹在一起,但多年未见,朋友们也多了几分生疏。</p><p> 想起来,在一个假期,与家人去旅游。曾在岸边远远的看到了所谓的“泾渭分明”。虽也是留下了深刻记忆,但那远远的距离感,也真是消除不了,让人难以对它生出除震撼,壮观以外的感情。</p><p> 去年,回了一趟故乡,发现带给我美好记忆的河流早已干涸,只剩下乱石成堆的河床与几株顽强的杂草。而远远的,听见河那边山的背面,传来沉重的打桩声,“咚,咚,咚”……</p><p> 唉,记忆中的美好已物是人非,只余下那水流还在我心里慢慢流淌。</p><p><br></p><p><br></p><p>刘老师点评:仿写吴伯箫的《灯笼》</p><p>王惠莹的《河》真是读上几遍都不嫌多。她的文章会像流水般流进人的心里。初中生的文笔,与读者共情之如此境地,实属难得。我们会因她笔下的河流而欢乐,而怅惘。不免思索起陈年往事。好文章,未来不可限量。</p>